“綜合能源服務”幾乎是每個能源企業的發展方向,而一次能源賣二次能源本身就是鮮活的綜合能源轉型的樣本。
三桶油進入售電市場已經不是新鮮事,近期,中石油與中石化相繼成立售電公司的消息收獲了不少關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中海油才是最早進入售電側的油氣公司。
時間點要追溯到2016年年末的廣東,并且,從某些角度來說,它屬于罕見的“發售用”一體的售電公司。
用氣發電
石油在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天然氣,亦稱油田伴生氣,石油伴生氣的產量很大,每采出一噸石油,就伴生幾十立方米到幾百立方米的油田氣。
中海油在南海油田開采時產生大量的油田伴生氣,加上廣東LNG進口氣源豐富,天然氣往往是供過于求的。
最近北方多地天然氣供應緊張,而中海油已經置換了中石油西二線輸往廣東的每天425萬立方米天然氣。并且12月16日起,每天還能往北方反輸300萬立方米,而每天反輸的能力最大可達到500萬方到700萬方。這其中的龐大供應能力可見一斑。
根據高盛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新增天然氣需求用途中,發電占比將占到24%,這與天然氣“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時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5%,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在油氣滯銷和國家宏偉規劃下,中海油選擇發展天然氣發電既可消納富余的油氣儲量,又能擴大市場份額。
而且,事實也表明電廠對天然氣的消費是龐大的。據8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報的報道:渤西公司接到通知,天津方向下游用戶濱海電廠受電網調度,將在端午節期間停止供電近20余日。渤海灣所產的天然氣多為油田伴生氣,電廠停機期間約有6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滯留。
中海油在2015年報中也指出,天然氣及發電產業已成為公司中下游的重要板塊,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效益增長點。
其他兩桶油也有類似布局,例如,同在廣東的中石化應對方法則是大力發展天然氣汽車加氣站,中石油也入股廣東天然氣網確定進入廣東天然氣市場。
因為上面這個選擇,讓中海油在廣東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有了與其他兩桶油不一樣的身份。
市場角色一:發電廠
中海油參與2017年廣東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有兩個電廠,共10臺機組。中海油2018年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還將增加兩個電廠5臺機組。其中的昭陽電廠由中海油參股33%,粵電參股67%。
2016年12月7日,廣東經信委發布《關于2017年廣東省電力市場交易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公布2017年發電企業雙邊協商交易上網電量上限表,其中,橫門C和依海這兩個電廠分別是中海油的中山嘉明電廠和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中海油在廣東以電廠的身份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已經一年時間了。
下面是這兩家電廠在2017年的電量成交情況:
根據晶見工作室的整理統計,橫門C的2017年市場成交電量27.61億千瓦時排在有成交記錄的70個電廠中的第11位,而依海的2017年市場成交電量15.42億千瓦時排在第28位。
雖然,電廠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成交電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電廠自身的裝機容量,但是中海油的這兩家電廠都是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很高,他們是怎么拿下這么多電量的?
廣東省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價格形成機制用的是價差傳導的方式,電廠側結算的電價是上網電價+價差。因為這樣的價格機制,使得上網電價在0.742元/千瓦時以上的天然氣發電機組(廣東省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為0.4530元/千瓦時)可以跟燃煤機組一起交易。但是輸配電價實行后,天然氣發電機組該怎么參與市場化交易,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廣東2017年的月度集中競價規則中規定,熱電聯產機組申報的以熱定電部分電量屬于強制成交,只要申報就不會出現不成交的情況。
另一個原因各位可能也是知道的,在中國海洋石油報的一篇文章“市場為王,珠海電力逆襲求生存”中提到,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的“掌門人”楊寶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將最大限度地爭取發電量和消納更多海氣擺在2017年經營工作的第一位。”中海油旗下的氣電廠基本都肩負著消納海氣的重任,所以參與市場交易會相對積極。
市場角色二:自帶用戶的售電公司
在2017年3月2日,廣東經信委公布第七批列入售電公司名錄的企業名單。而中海油深圳電力有限公司就在這份名單中。
然而,根據晶見的統計數據,中海油深圳電力有限公司在3月進入售電名錄后就沒有了動作,在之后的9次月度競價中都沒有成交記錄。
中海油的售電公司為什么早早進入市場卻不交易呢?
為此晶見對廣東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用戶進行了整理,發現中海油有兩家大用戶和一家一般用戶。
顯然,中海油售電不會沒有用戶。而上面的大用戶也沒有自己參與市場交易的記錄,所以這些用戶2017年的交易應該是已經有售電公司代理了。但是晶見認為,中海油的售電公司在2018年應該會進行交易。
三桶油進入售電市場已經不是新鮮事,近期,中石油與中石化相繼成立售電公司的消息收獲了不少關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其實中海油才是最早進入售電側的油氣公司。
時間點要追溯到2016年年末的廣東,并且,從某些角度來說,它屬于罕見的“發售用”一體的售電公司。
用氣發電
石油在開采的過程中會產生天然氣,亦稱油田伴生氣,石油伴生氣的產量很大,每采出一噸石油,就伴生幾十立方米到幾百立方米的油田氣。
中海油在南海油田開采時產生大量的油田伴生氣,加上廣東LNG進口氣源豐富,天然氣往往是供過于求的。
最近北方多地天然氣供應緊張,而中海油已經置換了中石油西二線輸往廣東的每天425萬立方米天然氣。并且12月16日起,每天還能往北方反輸300萬立方米,而每天反輸的能力最大可達到500萬方到700萬方。這其中的龐大供應能力可見一斑。
根據高盛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新增天然氣需求用途中,發電占比將占到24%,這與天然氣“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1億千瓦時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5%,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在油氣滯銷和國家宏偉規劃下,中海油選擇發展天然氣發電既可消納富余的油氣儲量,又能擴大市場份額。
而且,事實也表明電廠對天然氣的消費是龐大的。據8月7日中國海洋石油報的報道:渤西公司接到通知,天津方向下游用戶濱海電廠受電網調度,將在端午節期間停止供電近20余日。渤海灣所產的天然氣多為油田伴生氣,電廠停機期間約有6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滯留。
中海油在2015年報中也指出,天然氣及發電產業已成為公司中下游的重要板塊,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效益增長點。
其他兩桶油也有類似布局,例如,同在廣東的中石化應對方法則是大力發展天然氣汽車加氣站,中石油也入股廣東天然氣網確定進入廣東天然氣市場。
因為上面這個選擇,讓中海油在廣東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有了與其他兩桶油不一樣的身份。
市場角色一:發電廠
中海油參與2017年廣東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有兩個電廠,共10臺機組。中海油2018年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還將增加兩個電廠5臺機組。其中的昭陽電廠由中海油參股33%,粵電參股67%。
2016年12月7日,廣東經信委發布《關于2017年廣東省電力市場交易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公布2017年發電企業雙邊協商交易上網電量上限表,其中,橫門C和依海這兩個電廠分別是中海油的中山嘉明電廠和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中海油在廣東以電廠的身份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已經一年時間了。
下面是這兩家電廠在2017年的電量成交情況:
根據晶見工作室的整理統計,橫門C的2017年市場成交電量27.61億千瓦時排在有成交記錄的70個電廠中的第11位,而依海的2017年市場成交電量15.42億千瓦時排在第28位。
雖然,電廠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成交電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電廠自身的裝機容量,但是中海油的這兩家電廠都是天然氣發電,上網電價很高,他們是怎么拿下這么多電量的?
廣東省電力市場化交易的價格形成機制用的是價差傳導的方式,電廠側結算的電價是上網電價+價差。因為這樣的價格機制,使得上網電價在0.742元/千瓦時以上的天然氣發電機組(廣東省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為0.4530元/千瓦時)可以跟燃煤機組一起交易。但是輸配電價實行后,天然氣發電機組該怎么參與市場化交易,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且廣東2017年的月度集中競價規則中規定,熱電聯產機組申報的以熱定電部分電量屬于強制成交,只要申報就不會出現不成交的情況。
另一個原因各位可能也是知道的,在中國海洋石油報的一篇文章“市場為王,珠海電力逆襲求生存”中提到,中海油珠海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的“掌門人”楊寶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將最大限度地爭取發電量和消納更多海氣擺在2017年經營工作的第一位。”中海油旗下的氣電廠基本都肩負著消納海氣的重任,所以參與市場交易會相對積極。
市場角色二:自帶用戶的售電公司
在2017年3月2日,廣東經信委公布第七批列入售電公司名錄的企業名單。而中海油深圳電力有限公司就在這份名單中。
然而,根據晶見的統計數據,中海油深圳電力有限公司在3月進入售電名錄后就沒有了動作,在之后的9次月度競價中都沒有成交記錄。
中海油的售電公司為什么早早進入市場卻不交易呢?
為此晶見對廣東參與市場化交易的用戶進行了整理,發現中海油有兩家大用戶和一家一般用戶。
顯然,中海油售電不會沒有用戶。而上面的大用戶也沒有自己參與市場交易的記錄,所以這些用戶2017年的交易應該是已經有售電公司代理了。但是晶見認為,中海油的售電公司在2018年應該會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