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光伏扶貧項目)的通知》,里面提到按照國務院要求,為確保光伏扶貧收益及時惠及廣大貧困人口,對列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內的光伏扶貧項目,財政部將優先撥付用于扶貧部分的補貼資金。
該《通知》的發布意味著3.6GW扶貧電站和0.32GW戶用項目將插隊進入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政府對光伏扶貧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自2015年啟動光伏扶貧試點工作以來,光伏扶貧已在全國16省471個國家級貧困縣,累計裝機規模近700萬千瓦,幫扶了約8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
光伏扶貧已成為農村增收新路徑,被國務院扶貧辦確立為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在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一批光伏企業投身于光伏扶貧事業中,在這些企業的共同努力下,光伏扶貧與普通地面電站、分布式、領跑者項目一道成為國內光伏需求的四大驅動因素。未來,17省普通電站指標還將可能轉為扶貧專項。
“中利在幾年前預判到國內光伏電站市場會有一個變化,雖然那時大型地面(商業)電站正在快速發展,但受限電、土地等因素影響,我們看到西北部對這類型電站漸漸不再鼓勵。隨著這兩年國企越來越密切地進入到領跑者項目,留給我們民營企業的時間已經不多。”中利集團副總裁王偉峰在接受PV-Tech專訪時說道。
創新光伏扶貧結碩果
感覺到市場的變化,2015年中利集團開始了光伏產業扶貧模式的探索,在董事長王柏興牽頭下,中利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
該模式以集中式扶貧電站為主。不同于普通的地面扶貧電站,中利將光伏支架樁距跨度擴寬到10米,組件高度抬高到3米以上,既滿足農業機械化耕種,又滿足農業光照條件。同時創新組件單板安裝、傾斜度等技術,使太陽光照率達到70%以上,可實現水稻、麥子、玉米等大農業種植,確保實現“智能光伏+特色農業”的疊加收益。
2016年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科技部、國土資源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扶貧促進會、可再生能源學會、江蘇省農科院等17個部委辦專家組織了對中利集團“智能光伏+科技農業”項目的論證會。
會后,專家論證組一致認為:“智能光伏+科技農業”是一種創新項目,填補“國內外空白”。大幅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實現疊加收益扶貧,是一條多方共贏、利國利民的新路徑,具備規模推廣價值。
過去三年,中利集團在青海、寧夏、山東、江蘇等地共建設了370MW農業光伏示范基地,實現了平均每畝4000多元的特色農業收益,每年為光伏農場增加特色農業收益5000多萬元,幫助了20多個貧困村1.3萬多戶貧困家庭脫貧。
2016年同期,中利集團推出了第二代“貧困村光伏農場”模式,主要以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為主,該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認定為村級扶貧重點項目。中利集團參與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國務院扶貧辦等單位組成的工作組,共同起草“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建設”國家標準。
“現在我們力推第二代扶貧模式,2017年,中利籌資50多億為全國43個貧困縣墊資建設貧困村光伏農場,其中27個貧困縣在當年實現并網發電,并種植了特色農業。43個貧困縣平均每個縣86個貧困村,助力脫貧人口達到44萬,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了‘光伏+農業+就業’20年穩定的脫貧致富。”王偉峰表示,截至2018年3月,中利集團已與全國100多個貧困縣簽訂了包縣脫貧協議。
據了解,包縣扶貧模式具體表現為,中利集團與貧困縣簽訂包縣脫貧協議,幫助貧困縣內的每個貧困村建設一座0.5MW“光伏+農業”電站,建成的“貧困村光伏農場”產權屬貧困縣集體所有,預計可為貧困村實現40萬元左右/年的收益。
與此同時,中利集團成立了“中利光伏農業研究院”專門提供農業技術,與貧困村共同發展特色農業,既可以種植水稻、麥子、玉米等糧食,又可以同時發展中草藥、油用牡丹、無土栽培、養豬、羊、魚、家禽、花卉、等特色種養殖,實現疊加收益。
智能運維為扶貧電站保駕護航
扶貧電站建好后,一方面要幫助農戶穩定增收,另一方面還需確保電站穩定運行,提供電費收益保證。然而,隨著扶貧光伏電站的數量越來越多,分布越來越廣,對眾多電站進行統一運維并獲得最大收益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中利2011年開始商業電站的建設,累計開發量達4GW,自營電站總量也有2GW,因此我們成立了專業的運維團隊,目前已經在代運維的電站有1.5GW,分布在全國22省市自治區。
為了打造‘高效發電、智能營維、安全可靠’的智能光伏電站,我們的地面電站項目,幾乎100%采用華為的逆變器和智能光伏解決方案,同時引進華為FusionSolar云中心智能管理系統,實現了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數字信息與光伏技術高度融合,有效提高了光伏電站的發電量、低運維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王偉峰對華為的產品及解決方案給予了高度評價。
他說:“華為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是他們把逆變器叫光伏控制器。因為除了實現傳統的電力逆變功能以外,同時實現了很多管理、控制的功能,把逆變器真正變成了電站會思考的大腦,會思考,會聽,還會主動分析。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某個部件做到優秀,我們更想要的是整個電站的高效持久發電,這點華為幫我們一起做到了,解決了我們平時電站中碰到的很多問題和挑戰。
目前我們已經與20多個貧困縣簽訂了運維協議,這些扶貧電站也都將引入華為FusionSolar云中心智能管理系統,并在各縣管理人員手機上安裝監控軟件,讓各縣扶貧辦即時了解當天發電量,實現實時監控電站的安全運行。”
王偉峰說:“光伏扶貧是國家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是產業扶貧的主要形式,我們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光伏電站需要長期運行25年,我們要保障它的運維與安全,選擇的設備很關鍵。華為在整個光伏電站的生命周期內做到了高效發電、智能營維、安全可靠,與中利打造長期穩定有效的造血式光伏扶貧模式不謀而合。”
當其他企業在領跑者項目上展開激烈爭奪時,中利集團已經在另外一片天地-光伏產業扶貧上趟出了一條道路來。
15GW光伏扶貧指標、總投資1200億元、戶年均收入3000元,惠及約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光伏扶貧項目將吸引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進入。
王偉峰表示,光伏扶貧非常適合在貧困地區因地制宜脫貧,是非常有效的產業扶貧。中利集團計劃在2019年底,為300個貧困縣、2.5萬個以上貧困村建設“貧困村光伏農場”,累計脫貧人口達300萬以上,為決戰2020全面脫貧作出光伏行業的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