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業熱點新聞主要聚焦于中國光伏新政以及其所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在眾多光伏公司的反應中,加大海外布局成為了關鍵一環。然而,專家建議,面對復雜的海外市場環境,企業也不能貿然進擊。
比如,美國市場作為海外一級大市場, 雖然存在很大市場空間及發展潛力,卻也因為當地法律、稅費等原因,是一個既無法割舍又令人頭疼的市場。
為了更好地幫助國內光伏公司了解美國市場,PV-Tech特別采訪到海外資深光伏人士彭聲凱(Morgan Peng)先生,談談他多年的海外光伏運營經驗,并針對我國光伏產業在海外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PV-Tech:對美國市場,你有哪些看法?
彭聲凱:今年初以來,美國屋頂項目的裝機量高速成長,同時微型電站及電站共享機制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是終端用戶,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中大型的電站,美國市場的經營戰略就必須提高思考層次,思考如何深入布局這一類的目標客戶。我們在美國有實際運作過工廠。
根據測算,利用免稅電池配額制造當地生產的組件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在一年甚至半年內可以收回投資。但我認為,建廠不應只是建廠,應該是公司對美國市場戰略布局的開端。在美國建廠應該作為國內企業經營美國光伏市場的戰略層次來思考,是一種商業模式的競爭。
PV-Tech:你覺得韓華QCELL忽然間公布設廠透露出什么樣的訊息?
彭聲凱:看到韓華QCELL的設廠舉動,我們看到的是一場長期計劃,他們想要搶攻市場。如同我前面所講的,建廠不只是建廠。韓華考量的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結合品牌、服務、消費者體驗(優質的本地化服務及大美國主義)等等綜合考慮的一種戰略。韓國企業從電子產品到汽車,已經在美國玩轉了幾十年,如今換成光伏產品,對他們而言,布局美國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一樣是汽車行業的例子,美國從未放棄對進口汽車的關稅,因此歐系、日系、韓系車廠紛紛到美國設廠或到北美貿易協定免稅國的加拿大或墨西哥生產(但這招顯然已經在光伏行不通了)。當光伏已經逐漸成為家家戶戶必備設施,家用屋頂、商用屋頂及微型電站的共享機制占美國光伏市場的比例肯定越來越高。因此,深耕國際市場,不能只是國內制造出口、或只是當地制造然后賣產品。應該更長遠的考量如何深入市場的終端用戶,賺取整個式供應鏈上的利潤。
PV-Tech:美國的關稅保護政策一旦結束,那美國建廠的企業該如何應對?
彭聲凱:研究美國國際貿易歷史和近幾年的保護政策,我認為美國的光伏保護政策不會改變。更嚴謹的說,創造當地就業的政策不會改變。即使沒有光伏廠家到美國投資電池片工廠,但因為2.5GW的免稅電池配額的影響已經開始發酵。
晶科美國組件廠、Sunpower 并購SolarWorld,以及最新的韓華QCELL美國設1.6 GW組件廠等等,可以創造幾千人的就業機會。有關稅可收又可以創造就業機會,這么多贏的局面,難道特朗普總統會放棄?我認為不只不會放棄,還會再加碼。不過應該會巧妙的控制在分布式的總量附近,盡量不影響大型電站的總成本。
PV-Tech:根據您多年的海外光伏工廠運營經驗,在美國設廠要注意什么?
彭聲凱:海外建廠需要重視后期運營。隨著國內光伏企業的迅速發展,在海外投資建廠成為了國內企業的重要發展手段之一。經過這幾年在海外的擴產經驗,國內光伏企業已經掌握海外建廠的能力,但關鍵還在于后期運營的管理能力的提升,這也是除了成本及產能之外,光伏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為了避免后期經營上發生問題,在設廠時就必須要考慮仔細并布置好相關的工作。在美國,一旦觸法違規了,處理起來相當繁瑣冗長。特別提醒注意人力資源、EHS、稅務這方面一般企業容易忽略且犯錯的地方。舉個例子,硅膠揮發的氣味在組件工廠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曾經有懷孕員工投訴因為氣味太濃導致胎兒發育不正常。
受訪人信息
彭聲凱(Morgan Peng)先生,擁有美國精算師執照,卻做了金融業的逃兵,跨界到了制造業。目前供職于世界500強的偉創力公司,負責偉創力全球太陽能運營部門,包含了馬來西亞、巴西、臺灣、美國等地的光伏工廠運營。十幾年來,彭聲凱常年奮斗在海外一線,幫助過多家制造型企業在海外的制造升級及產能提升等相關項目;2011年加入晶科能源,負責了晶科能源海外的第一個光伏工廠的興建與運營;2015年也曾協助阿特斯在泰國和越南的產能布局及全球銷售計劃。
比如,美國市場作為海外一級大市場, 雖然存在很大市場空間及發展潛力,卻也因為當地法律、稅費等原因,是一個既無法割舍又令人頭疼的市場。
為了更好地幫助國內光伏公司了解美國市場,PV-Tech特別采訪到海外資深光伏人士彭聲凱(Morgan Peng)先生,談談他多年的海外光伏運營經驗,并針對我國光伏產業在海外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討論。
PV-Tech:對美國市場,你有哪些看法?
彭聲凱:今年初以來,美國屋頂項目的裝機量高速成長,同時微型電站及電站共享機制正在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是終端用戶,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中大型的電站,美國市場的經營戰略就必須提高思考層次,思考如何深入布局這一類的目標客戶。我們在美國有實際運作過工廠。
根據測算,利用免稅電池配額制造當地生產的組件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在一年甚至半年內可以收回投資。但我認為,建廠不應只是建廠,應該是公司對美國市場戰略布局的開端。在美國建廠應該作為國內企業經營美國光伏市場的戰略層次來思考,是一種商業模式的競爭。
PV-Tech:你覺得韓華QCELL忽然間公布設廠透露出什么樣的訊息?
彭聲凱:看到韓華QCELL的設廠舉動,我們看到的是一場長期計劃,他們想要搶攻市場。如同我前面所講的,建廠不只是建廠。韓華考量的不只是產品本身,而是結合品牌、服務、消費者體驗(優質的本地化服務及大美國主義)等等綜合考慮的一種戰略。韓國企業從電子產品到汽車,已經在美國玩轉了幾十年,如今換成光伏產品,對他們而言,布局美國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一樣是汽車行業的例子,美國從未放棄對進口汽車的關稅,因此歐系、日系、韓系車廠紛紛到美國設廠或到北美貿易協定免稅國的加拿大或墨西哥生產(但這招顯然已經在光伏行不通了)。當光伏已經逐漸成為家家戶戶必備設施,家用屋頂、商用屋頂及微型電站的共享機制占美國光伏市場的比例肯定越來越高。因此,深耕國際市場,不能只是國內制造出口、或只是當地制造然后賣產品。應該更長遠的考量如何深入市場的終端用戶,賺取整個式供應鏈上的利潤。
PV-Tech:美國的關稅保護政策一旦結束,那美國建廠的企業該如何應對?
彭聲凱:研究美國國際貿易歷史和近幾年的保護政策,我認為美國的光伏保護政策不會改變。更嚴謹的說,創造當地就業的政策不會改變。即使沒有光伏廠家到美國投資電池片工廠,但因為2.5GW的免稅電池配額的影響已經開始發酵。
晶科美國組件廠、Sunpower 并購SolarWorld,以及最新的韓華QCELL美國設1.6 GW組件廠等等,可以創造幾千人的就業機會。有關稅可收又可以創造就業機會,這么多贏的局面,難道特朗普總統會放棄?我認為不只不會放棄,還會再加碼。不過應該會巧妙的控制在分布式的總量附近,盡量不影響大型電站的總成本。
PV-Tech:根據您多年的海外光伏工廠運營經驗,在美國設廠要注意什么?
彭聲凱:海外建廠需要重視后期運營。隨著國內光伏企業的迅速發展,在海外投資建廠成為了國內企業的重要發展手段之一。經過這幾年在海外的擴產經驗,國內光伏企業已經掌握海外建廠的能力,但關鍵還在于后期運營的管理能力的提升,這也是除了成本及產能之外,光伏企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為了避免后期經營上發生問題,在設廠時就必須要考慮仔細并布置好相關的工作。在美國,一旦觸法違規了,處理起來相當繁瑣冗長。特別提醒注意人力資源、EHS、稅務這方面一般企業容易忽略且犯錯的地方。舉個例子,硅膠揮發的氣味在組件工廠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曾經有懷孕員工投訴因為氣味太濃導致胎兒發育不正常。
受訪人信息
彭聲凱(Morgan Peng)先生,擁有美國精算師執照,卻做了金融業的逃兵,跨界到了制造業。目前供職于世界500強的偉創力公司,負責偉創力全球太陽能運營部門,包含了馬來西亞、巴西、臺灣、美國等地的光伏工廠運營。十幾年來,彭聲凱常年奮斗在海外一線,幫助過多家制造型企業在海外的制造升級及產能提升等相關項目;2011年加入晶科能源,負責了晶科能源海外的第一個光伏工廠的興建與運營;2015年也曾協助阿特斯在泰國和越南的產能布局及全球銷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