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伏領跑者計劃的持續驅動,產業下游對高效電池需求的呼聲走高,PERC技術已成為晶體硅電池行業毫無爭議的高效量產技術。疊加531新政因素,國內市場需求萎縮,PERC高效產品在性價比上競爭力越發凸顯。
近兩年,行業紛紛加大電池產線的技術升級改造,以天合、晶科和通威為代表的一線大廠蜂擁上馬PERC電池產能,而較早實現PERC電池量產的隆基更于上半年宣告旗下電池產線全部完成向PERC技術的升級改造。業內預測,在這輪投資熱潮之后,2019年底國際上PERC電池產能有望突破100GW,一場殘酷廝殺將不可避免。
對此,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文靜表示,531新政后領跑者成為國內電池主要需求市場之一,以單晶PERC為代表的高效技術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即使多晶電池血拼價格甚至不惜以虧損占有市場份額,單晶PERC電池的度電成本優勢也可能完勝市場。他進一步預測,在電池效率不斷提高的前提下,PERC雙面技術有望與HIT相媲美,在未來3-5年PERC技術仍將位居行業主流。
需求“不下線”,PERC電池短期內產能緊張
近兩年,在光伏領跑計劃刺激下,高效市場被完全打開,單晶PERC技術成為領跑者市場的絕對主力。亞化咨詢數據顯示,從2017年5GW光伏應用領跑者項目中標結果來看,PERC組件中標量達3.274GW,占比達65%。在中標的PERC電池中單晶PERC中標占比約90%,多晶PERC占比約10%。
據介紹,2018年新建或改造升級的P型太陽電池路線基本都是PERC技術,預計今年年底國際PERC電池產能將有望突破80GW。
與上述觀點略微不同,王文靜表示,目前關于PERC產能的實際統計并無定論,今年國際產能擴產到60GW很有可能,80GW應該有點困難。由于PERC技術與常規電池線有很好的兼容性,很大一部分廠家都是在原有單多晶生產線基礎上改造而成,向PERC技術轉移的產能比較多,實際上新建產能并不多。
關于PERC產品的供需情況,他進一步坦言,相比去年,如果產能釋放40GW,市場供應雖然會有所緩解,但是需求熱度不減造成的供需不平衡也是現實問題。
在實際需求端也反映了這種“如火如荼”的局面。根據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并網時間,目前僅有泗洪領跑基地項目在9月30日實現并網發電,那么可以預見2018年最后兩個月光伏領跑者項目將陸續迎來并網潮。從業內幾家一線電池廠商反映的情況看,高效單晶PERC電池需求偏好明顯、節節攀升,客戶都在時刻關注交貨進度。
在價格上,單晶PERC也表現出突出的性價比優勢。王文靜看來,盡管在531新政之下,多晶電池組件價格持續探底,以價換量,以量求存,不過隆基硅片價格逐漸下調的情況下,單晶PERC在系統電站端仍表現出強大的度電成本優勢。
當下,我國光伏產業進入提檔升級的重要時期,領跑者項目建設形式取代地面光伏電站將成市場趨勢,以單晶PERC為代表的高效技術必將成為整個行業的主流技術。在終端市場,行業將開啟一輪迭代升級,常規組件將繼續被高效產品替代。
效率持續刷新,P型PERC雙面有望與N型技術路線相媲美
PERC技術表現出強勁的市場爆發力,不僅促進了光伏行業在終端市場的迭代升級,在技術路線走向上也形成了一定牽制力。尤其是PERC雙面在不增加工藝成本的前提下,便可雙面發電,推進度電成本進一步降低,這使得PERC技術的市場競爭潛力更為明顯。
目前,PERC雙面已成為2017年光伏領跑基地項目中采用的主流解決方案。據報道,PERC雙面中標量約為1.45GW,占比近30%。業內人士表示,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PERC雙面技術可實現發電量5%~30%的提升,終端電站10%-25%的增益,搭配跟蹤支架可以得到1+1>2的效果,有利于降本增效,平價上網觸手可及。
2017-2018年,隆基、天合、晶澳陸續推出了PERC雙面組件,60型組件功率超300W,雙面率達到70%甚至更高。以隆基為例,2017年年底和2018年上半年,基于PERC雙面技術及單晶硅低衰減解決方案,隆基在第一代單晶PERC低衰減組件Hi-MO1產品基礎上,分別推出PERC雙面組件Hi-MO2和雙面半片PERC組件Hi-MO3。其中,Hi-MO3通過采用半片技術,有效降低組件的封裝損失,組件功率平均提升5-10W。同時疊加雙面技術,組件正面功率達到315W以上(60型),組件雙面率大于75%。
當然,N型PERT和HIT等電池同樣具備雙面發電特性,并且近年來一直被行業認為是PERC電池之后最具規?;赡苄缘碾姵丶夹g路線。由于N型電池少子壽命高、低光衰、雙面率較高等優勢,國內外廠商紛紛加緊研發占領市場。
“但是隨著PERC電池轉換效率不斷刷新紀錄,現階段N型PERT和HIT兩種技術路線市場份額或被擠壓,尤其N型PERT路線有可能成為一種過渡性的技術路線,較難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占比。”王文靜表示。
他解釋,N型PERT雙面電池的工藝比PERC電池工藝更加復雜,同時正面和背面兩面用銀作為電極,成本又大幅增加,但轉換效率提升上表現并不明顯。而HIT電池,相比PERC電池效率高出一個百分點,技術提高明顯,但現階段單瓦售價要比PERC電池組件高出50%-100%,性價比不如PERC組件。
以N型PERT為例。目前國內光伏行業擁有該技術產線的企業主要有中來、林洋、神州硅業及英利4家。不過,由于目前成本和效率上的制約,以中來為代表的企業在技術路線上正發生一些改變,逐漸向N型TOPCon電池技術方向過渡。
“未來3-5年PERC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單晶PERC,在時間上將推遲N型電池技術路線的產業化和規?;M程。”王文靜說。
近兩年,行業紛紛加大電池產線的技術升級改造,以天合、晶科和通威為代表的一線大廠蜂擁上馬PERC電池產能,而較早實現PERC電池量產的隆基更于上半年宣告旗下電池產線全部完成向PERC技術的升級改造。業內預測,在這輪投資熱潮之后,2019年底國際上PERC電池產能有望突破100GW,一場殘酷廝殺將不可避免。
對此,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文靜表示,531新政后領跑者成為國內電池主要需求市場之一,以單晶PERC為代表的高效技術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即使多晶電池血拼價格甚至不惜以虧損占有市場份額,單晶PERC電池的度電成本優勢也可能完勝市場。他進一步預測,在電池效率不斷提高的前提下,PERC雙面技術有望與HIT相媲美,在未來3-5年PERC技術仍將位居行業主流。
需求“不下線”,PERC電池短期內產能緊張
近兩年,在光伏領跑計劃刺激下,高效市場被完全打開,單晶PERC技術成為領跑者市場的絕對主力。亞化咨詢數據顯示,從2017年5GW光伏應用領跑者項目中標結果來看,PERC組件中標量達3.274GW,占比達65%。在中標的PERC電池中單晶PERC中標占比約90%,多晶PERC占比約10%。
據介紹,2018年新建或改造升級的P型太陽電池路線基本都是PERC技術,預計今年年底國際PERC電池產能將有望突破80GW。
與上述觀點略微不同,王文靜表示,目前關于PERC產能的實際統計并無定論,今年國際產能擴產到60GW很有可能,80GW應該有點困難。由于PERC技術與常規電池線有很好的兼容性,很大一部分廠家都是在原有單多晶生產線基礎上改造而成,向PERC技術轉移的產能比較多,實際上新建產能并不多。
關于PERC產品的供需情況,他進一步坦言,相比去年,如果產能釋放40GW,市場供應雖然會有所緩解,但是需求熱度不減造成的供需不平衡也是現實問題。
在實際需求端也反映了這種“如火如荼”的局面。根據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并網時間,目前僅有泗洪領跑基地項目在9月30日實現并網發電,那么可以預見2018年最后兩個月光伏領跑者項目將陸續迎來并網潮。從業內幾家一線電池廠商反映的情況看,高效單晶PERC電池需求偏好明顯、節節攀升,客戶都在時刻關注交貨進度。
在價格上,單晶PERC也表現出突出的性價比優勢。王文靜看來,盡管在531新政之下,多晶電池組件價格持續探底,以價換量,以量求存,不過隆基硅片價格逐漸下調的情況下,單晶PERC在系統電站端仍表現出強大的度電成本優勢。
當下,我國光伏產業進入提檔升級的重要時期,領跑者項目建設形式取代地面光伏電站將成市場趨勢,以單晶PERC為代表的高效技術必將成為整個行業的主流技術。在終端市場,行業將開啟一輪迭代升級,常規組件將繼續被高效產品替代。
效率持續刷新,P型PERC雙面有望與N型技術路線相媲美
PERC技術表現出強勁的市場爆發力,不僅促進了光伏行業在終端市場的迭代升級,在技術路線走向上也形成了一定牽制力。尤其是PERC雙面在不增加工藝成本的前提下,便可雙面發電,推進度電成本進一步降低,這使得PERC技術的市場競爭潛力更為明顯。
目前,PERC雙面已成為2017年光伏領跑基地項目中采用的主流解決方案。據報道,PERC雙面中標量約為1.45GW,占比近30%。業內人士表示,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下,PERC雙面技術可實現發電量5%~30%的提升,終端電站10%-25%的增益,搭配跟蹤支架可以得到1+1>2的效果,有利于降本增效,平價上網觸手可及。
2017-2018年,隆基、天合、晶澳陸續推出了PERC雙面組件,60型組件功率超300W,雙面率達到70%甚至更高。以隆基為例,2017年年底和2018年上半年,基于PERC雙面技術及單晶硅低衰減解決方案,隆基在第一代單晶PERC低衰減組件Hi-MO1產品基礎上,分別推出PERC雙面組件Hi-MO2和雙面半片PERC組件Hi-MO3。其中,Hi-MO3通過采用半片技術,有效降低組件的封裝損失,組件功率平均提升5-10W。同時疊加雙面技術,組件正面功率達到315W以上(60型),組件雙面率大于75%。
當然,N型PERT和HIT等電池同樣具備雙面發電特性,并且近年來一直被行業認為是PERC電池之后最具規?;赡苄缘碾姵丶夹g路線。由于N型電池少子壽命高、低光衰、雙面率較高等優勢,國內外廠商紛紛加緊研發占領市場。
“但是隨著PERC電池轉換效率不斷刷新紀錄,現階段N型PERT和HIT兩種技術路線市場份額或被擠壓,尤其N型PERT路線有可能成為一種過渡性的技術路線,較難形成大規模的產業占比。”王文靜表示。
他解釋,N型PERT雙面電池的工藝比PERC電池工藝更加復雜,同時正面和背面兩面用銀作為電極,成本又大幅增加,但轉換效率提升上表現并不明顯。而HIT電池,相比PERC電池效率高出一個百分點,技術提高明顯,但現階段單瓦售價要比PERC電池組件高出50%-100%,性價比不如PERC組件。
以N型PERT為例。目前國內光伏行業擁有該技術產線的企業主要有中來、林洋、神州硅業及英利4家。不過,由于目前成本和效率上的制約,以中來為代表的企業在技術路線上正發生一些改變,逐漸向N型TOPCon電池技術方向過渡。
“未來3-5年PERC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單晶PERC,在時間上將推遲N型電池技術路線的產業化和規?;M程。”王文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