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面對當年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泡沫,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內部發表過一篇著名的文章——《華為的冬天》。
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是:“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在任正非看來,華為的棉衣就是現金流。
為了過冬,這位“對成功視而不見”的企業家當年做過很多預防。
其中,包括把承載著華為通信電源業務的華為電氣(后更名為安圣電氣),以超過凈資產400%,約7.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艾默生電氣公司。
這是當時國內最大的一筆交易,華為也因此穿上了足夠厚的棉衣,度過了那場寒冬。
但讓任正非沒有想到的是,那些日后從華為電氣出走的員工,在資本市場創造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在收購安圣電氣后,艾默生又將旗下能源系統業務,及另一子公司力博特的中國業務整合成一家新公司——艾默生網絡能源公司。
這是一家擁有華為基因的外資公司,與母公司艾默生的管理風格相異。
憑借華為在電源領域過去十余年的苦心經營,艾默生網絡能源迅速崛起,不僅成為不間斷電源(UPS)等領域的霸主,也為母公司持續創造良好的財務回報。
與此同時,一些員工從艾默生網絡能源離職后,繼續創業,并逐漸在中國電力電子和工程控制領域成長為圈內赫赫有名的“華為電氣-艾默生”創業系。
如今,”華為電氣-艾默生系”或許是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創業群體。
據華為電氣前員工代新社統計,過去十年,這個創業群體中已有10家公司成功上市,另有超過18家公司正在上市路上。
代新社是微信公眾號“電源老代”的運營者,同時也是“華為電氣-艾默生系”崛起的見證著。這位華為老兵于1997年加入華為電氣,后又進入艾默生網絡能源。
過去十年,這個特殊的創業群體的造富故事一直在上演。
最新的故事是,僅僅一個月前,一家總部位于江蘇無錫的逆變器公司——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能電氣”)正在二度沖刺IPO。
上能電氣借勢闖關
在上能電氣官網上,第一張宣傳圖上寫著“整合世界500強光伏業務,中國前三逆變器制造商”。
這家總部位于江蘇無錫的逆變器新秀所借勢的“世界500強”正是艾默生。
但擁有129年歷史的艾默生已連續兩年未能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該公司最近一次進入500強名單是2016年,以22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480名。
上能電氣上一次申請IPO是在2017年9月,但證監會駁回了其首發申請,原因包括負債率超過80%,連續3年現金流凈額為負,以及與艾默生之間存在眾多未清晰解釋的疑點。
招股書顯示,2013年至2017年1-6月,上能電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834萬元、-2211萬元、-2542萬元、-19萬元和1202萬元。
如果按照證監會過去關于IPO被否企業再度重組上市的相關規定,上能電氣下一次IPO要到2020年9月以后。
但證監會在去年縮短了IPO被否企業重組上市的間隔期,由過去的3年縮短為6個月。
這給了上能電氣新的機會。一個月前,該公司重新申請IPO。
招股書顯示,上能電氣本次擬發行股份數量為1833.36萬股,預期募資4.84億元。
成立于2012年的上能電氣以光伏逆變器為主業,公司創始人和實控人為吳強家族,吳強、吳超父子共同控制該公司52.28%股份。
對中國光伏行業來說,2012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美國和歐盟相繼發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光伏巨頭無錫尚德的轟然倒塌,更為原本已陷入寒冬的中國光伏產業增添了一絲悲涼。
從成立伊始,上能電氣與華為電氣和艾默生網絡能源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013年前,艾默生網絡能源是中國光伏逆變器市場的佼佼者。
但后來,或許是出于分拆艾默生網絡能源業務,計劃獨立上市的戰略考量,再加上中國光伏市場進入寒冬,光伏逆變器業務被艾默生列入拋售行列。
2014-2015年,上能電氣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幾乎完整地將艾默生網絡能源在中國的光伏逆變器業務的核心資產、技術和資源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吳強并非逆變器業內人士。
在上能電氣成立之前,現年58歲的吳強一直從事的是紡織行業,是無錫龍達紡織執行董事、總經理。
但上能電氣的技術團隊全部來自艾默生網絡能源。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兩位副總經理陳敢峰和李建飛均出自艾默生網絡能源,分別擔任光伏逆變器部門銷售總監和部門經理,分別擁有上能電氣9.09%股份和4.55%股份。
二人均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在艾默生網絡能源之前,他們均在華為電氣工作,陳敢峰曾擔任過華為銷售工程師,李建飛則擔任開發工程師。
此外,上能電氣的五名核心技術人員均出自艾默生網絡能源,分別是1980年的姜正茂、1970年的徐巍、1984年的張林江、1981年的馬雙偉和楊波。
如果上能電氣IPO成功,這些出自艾默生網絡能源的技術團隊將實現財富的大幅增加,華電-艾默生系也將增添一家上市公司。
華為電氣往事
當華為電氣-艾默生系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攪弄風雨時,艾默生令人意外的于2016年8月將艾默生網絡能源出售給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作價40億美元。
對于當年出售華為電氣,任正非是否后悔不得而知,但正是18年前的那次出售,日后才有了華電-艾默生系。
倘若當年任正非沒有出售華為電氣,那些后來在中國電力電子和工程控制領域自立門戶的前華為員工或許仍在為華為沖鋒陷陣,在這些領域可能很難出現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集群。
時間撥回到2000年。受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影響,全球通信設備業受到沖擊。即便如朗訊、摩托羅拉這樣的通信巨頭,也不免受到波及。
彼時,華為實力相對弱小。
2001年,華為在國內遭到CDMA和小靈通的雙重失利打擊,迫使任正非寫出了那篇著名的《華為的冬天》。
在華為內部,從事通信電源業務的子公司,被稱為華為電氣,其前身為莫貝克公司。1999年,李一男曾短暫地擔任過華為電氣總裁。
兩年后,當華為電氣被出售后,這位備受任正非器重的技術天才出走華為,創辦港灣,成為任正非的心頭之痛。
在深圳坂田,曾有一棟華電樓。后來,這棟樓又被稱為“公主樓”,系因孟晚舟領導的財務部門在此辦公。
事實上,華為電氣最開始的潛在買家并非艾默生。
據時任華為副總裁童永勝回憶,最開始的潛在買家為朗訊,但最終沒有達成交易。此后,華為又找過多家公司,最后才鎖定了與華為電氣有很好互補性的艾默生。
這起收購后來被稱為中國最大對美出售高科技資產的并購案。
當年,施耐德公司也曾是潛在買家之一。
事后,這家德國能源巨頭曾后悔錯過這樁交易。2011年,施耐德斥資6億美元,改而收購有華為基因的利德華福。
2001年,為了出售需要,華為電氣更名為安圣電氣。這次出售為任正非不久后“打港”行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彈藥。
讓任正非未能想到的是,從華為電氣和艾默生出走的員工,日后會成為中國產生A股上市公司數目最多的創業群體,超過中興系、BAT中任何一家離職員工創業系。
“電源老代”曾做過統計,這個群體中已有10家上市公司,另有超過18家正在籌備,或曾籌備過上市。
上市潮從2009年開始。
這一年創業板開啟,主打鐵路信號電源的鼎漢技術打響上市第一槍。
次年,有3家公司上市,分別是主打通用變頻器的英威騰、以通信電源和電力電源起家的中恒電氣(002364),以及以電梯和變頻見長的匯川技術。
六年后,以客車電驅為主的藍海華騰和以機房精密和定制類空調的英維克前后上市。
另一上市高峰期是在2017年,有三家公司上市,分別是麥格米特、禾望電氣和盛弘股份。去年,欣銳科技也獲IPO批文。
「角馬能源」統計顯示,截至1月22日,上述十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750億元。
其中,市值最高的為匯川技術,高達382.75億元;市值超過50億元有2家,分別是中恒電氣和麥格米特;市值最低的公司為盛弘股份,為25.15億元。
除了已上市的十家公司,還有多家公司掛牌新三板。例如:吉泰科、華宿電氣等。
據“電源老代”統計,曾籌劃過,或正準備上市的公司超過18家,上能電氣位列其中。
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話是:“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在任正非看來,華為的棉衣就是現金流。
為了過冬,這位“對成功視而不見”的企業家當年做過很多預防。
其中,包括把承載著華為通信電源業務的華為電氣(后更名為安圣電氣),以超過凈資產400%,約7.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艾默生電氣公司。
這是當時國內最大的一筆交易,華為也因此穿上了足夠厚的棉衣,度過了那場寒冬。
但讓任正非沒有想到的是,那些日后從華為電氣出走的員工,在資本市場創造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在收購安圣電氣后,艾默生又將旗下能源系統業務,及另一子公司力博特的中國業務整合成一家新公司——艾默生網絡能源公司。
這是一家擁有華為基因的外資公司,與母公司艾默生的管理風格相異。
憑借華為在電源領域過去十余年的苦心經營,艾默生網絡能源迅速崛起,不僅成為不間斷電源(UPS)等領域的霸主,也為母公司持續創造良好的財務回報。
與此同時,一些員工從艾默生網絡能源離職后,繼續創業,并逐漸在中國電力電子和工程控制領域成長為圈內赫赫有名的“華為電氣-艾默生”創業系。
如今,”華為電氣-艾默生系”或許是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創業群體。
據華為電氣前員工代新社統計,過去十年,這個創業群體中已有10家公司成功上市,另有超過18家公司正在上市路上。
代新社是微信公眾號“電源老代”的運營者,同時也是“華為電氣-艾默生系”崛起的見證著。這位華為老兵于1997年加入華為電氣,后又進入艾默生網絡能源。
過去十年,這個特殊的創業群體的造富故事一直在上演。
最新的故事是,僅僅一個月前,一家總部位于江蘇無錫的逆變器公司——上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能電氣”)正在二度沖刺IPO。
上能電氣借勢闖關
在上能電氣官網上,第一張宣傳圖上寫著“整合世界500強光伏業務,中國前三逆變器制造商”。
這家總部位于江蘇無錫的逆變器新秀所借勢的“世界500強”正是艾默生。
但擁有129年歷史的艾默生已連續兩年未能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該公司最近一次進入500強名單是2016年,以22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第480名。
上能電氣上一次申請IPO是在2017年9月,但證監會駁回了其首發申請,原因包括負債率超過80%,連續3年現金流凈額為負,以及與艾默生之間存在眾多未清晰解釋的疑點。
招股書顯示,2013年至2017年1-6月,上能電氣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834萬元、-2211萬元、-2542萬元、-19萬元和1202萬元。
如果按照證監會過去關于IPO被否企業再度重組上市的相關規定,上能電氣下一次IPO要到2020年9月以后。
但證監會在去年縮短了IPO被否企業重組上市的間隔期,由過去的3年縮短為6個月。
這給了上能電氣新的機會。一個月前,該公司重新申請IPO。
招股書顯示,上能電氣本次擬發行股份數量為1833.36萬股,預期募資4.84億元。
成立于2012年的上能電氣以光伏逆變器為主業,公司創始人和實控人為吳強家族,吳強、吳超父子共同控制該公司52.28%股份。
對中國光伏行業來說,2012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
美國和歐盟相繼發起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光伏巨頭無錫尚德的轟然倒塌,更為原本已陷入寒冬的中國光伏產業增添了一絲悲涼。
從成立伊始,上能電氣與華為電氣和艾默生網絡能源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013年前,艾默生網絡能源是中國光伏逆變器市場的佼佼者。
但后來,或許是出于分拆艾默生網絡能源業務,計劃獨立上市的戰略考量,再加上中國光伏市場進入寒冬,光伏逆變器業務被艾默生列入拋售行列。
2014-2015年,上能電氣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交易,幾乎完整地將艾默生網絡能源在中國的光伏逆變器業務的核心資產、技術和資源收入囊中。
值得注意的是,吳強并非逆變器業內人士。
在上能電氣成立之前,現年58歲的吳強一直從事的是紡織行業,是無錫龍達紡織執行董事、總經理。
但上能電氣的技術團隊全部來自艾默生網絡能源。
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兩位副總經理陳敢峰和李建飛均出自艾默生網絡能源,分別擔任光伏逆變器部門銷售總監和部門經理,分別擁有上能電氣9.09%股份和4.55%股份。
二人均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在艾默生網絡能源之前,他們均在華為電氣工作,陳敢峰曾擔任過華為銷售工程師,李建飛則擔任開發工程師。
此外,上能電氣的五名核心技術人員均出自艾默生網絡能源,分別是1980年的姜正茂、1970年的徐巍、1984年的張林江、1981年的馬雙偉和楊波。
如果上能電氣IPO成功,這些出自艾默生網絡能源的技術團隊將實現財富的大幅增加,華電-艾默生系也將增添一家上市公司。
華為電氣往事
當華為電氣-艾默生系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攪弄風雨時,艾默生令人意外的于2016年8月將艾默生網絡能源出售給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作價40億美元。
對于當年出售華為電氣,任正非是否后悔不得而知,但正是18年前的那次出售,日后才有了華電-艾默生系。
倘若當年任正非沒有出售華為電氣,那些后來在中國電力電子和工程控制領域自立門戶的前華為員工或許仍在為華為沖鋒陷陣,在這些領域可能很難出現如此多的上市公司集群。
時間撥回到2000年。受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影響,全球通信設備業受到沖擊。即便如朗訊、摩托羅拉這樣的通信巨頭,也不免受到波及。
彼時,華為實力相對弱小。
2001年,華為在國內遭到CDMA和小靈通的雙重失利打擊,迫使任正非寫出了那篇著名的《華為的冬天》。
在華為內部,從事通信電源業務的子公司,被稱為華為電氣,其前身為莫貝克公司。1999年,李一男曾短暫地擔任過華為電氣總裁。
兩年后,當華為電氣被出售后,這位備受任正非器重的技術天才出走華為,創辦港灣,成為任正非的心頭之痛。
在深圳坂田,曾有一棟華電樓。后來,這棟樓又被稱為“公主樓”,系因孟晚舟領導的財務部門在此辦公。
事實上,華為電氣最開始的潛在買家并非艾默生。
據時任華為副總裁童永勝回憶,最開始的潛在買家為朗訊,但最終沒有達成交易。此后,華為又找過多家公司,最后才鎖定了與華為電氣有很好互補性的艾默生。
這起收購后來被稱為中國最大對美出售高科技資產的并購案。
當年,施耐德公司也曾是潛在買家之一。
事后,這家德國能源巨頭曾后悔錯過這樁交易。2011年,施耐德斥資6億美元,改而收購有華為基因的利德華福。
2001年,為了出售需要,華為電氣更名為安圣電氣。這次出售為任正非不久后“打港”行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彈藥。
讓任正非未能想到的是,從華為電氣和艾默生出走的員工,日后會成為中國產生A股上市公司數目最多的創業群體,超過中興系、BAT中任何一家離職員工創業系。
“電源老代”曾做過統計,這個群體中已有10家上市公司,另有超過18家正在籌備,或曾籌備過上市。
上市潮從2009年開始。
這一年創業板開啟,主打鐵路信號電源的鼎漢技術打響上市第一槍。
次年,有3家公司上市,分別是主打通用變頻器的英威騰、以通信電源和電力電源起家的中恒電氣(002364),以及以電梯和變頻見長的匯川技術。
六年后,以客車電驅為主的藍海華騰和以機房精密和定制類空調的英維克前后上市。
另一上市高峰期是在2017年,有三家公司上市,分別是麥格米特、禾望電氣和盛弘股份。去年,欣銳科技也獲IPO批文。
「角馬能源」統計顯示,截至1月22日,上述十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750億元。
其中,市值最高的為匯川技術,高達382.75億元;市值超過50億元有2家,分別是中恒電氣和麥格米特;市值最低的公司為盛弘股份,為25.15億元。
除了已上市的十家公司,還有多家公司掛牌新三板。例如:吉泰科、華宿電氣等。
據“電源老代”統計,曾籌劃過,或正準備上市的公司超過18家,上能電氣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