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事實上,經過近10年的躍進,中國光伏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同時,也潛在著相當的風險。
梳理2018年的光伏乃至整個可再生能源盤子,“531新政”無疑是最熱的話題。
新政如巨石擊水。有媒體做過新政出臺后的行業信心調查:近八成無信心,超四成想轉行,更有甚者用“哀鴻遍野”形容新政推出后對光伏行業之影響。
為應對業界的軒然大波,國家有關部門5月31日同步刊發新政解讀文章,幾乎是10日之內,召開行業協會與企業座談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釋放出與新政同樣堅定的信號: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
半年過去,當時仿佛沸騰到爆的業界情緒、“損失超萬億、250余萬人就業受影響”的駭人大話已跌落凡間,自詡“自掛東南枝”的同樣悄無聲息。隨著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半年財報的陸續披露,光伏行業儼然一派海晏河清。
時至今日再說平價,行業內外倒有了更多的平心靜氣……
“531新政”無非比業界想象的來得更早些,而早些恰恰體現了國家政策應有的前瞻性。取消國家補貼,實現平價上網,在光伏圈大伙兒心知肚明,只是對時間選擇上各有思量。
“531”節點早焉,晚焉?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先說光伏發展的必然。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的戰略部署。這也決定了新時代的能源工作具有的兩個明顯特點:既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推進能源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國策,亦是時代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領悟這些重要論述,便會明白:調整能源結構,就必須發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再說光伏發展潛在的風險。2016年8月,習總書記視察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總書記對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熱資源富集等優勢發展清潔能源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同時深刻指出,發展光伏發電產業,要做好規劃和布局,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突出規范性和有序性。
毋庸置疑,“規范性和有序性”應該是總書記講話的核心要義之一,進而言之,不規范、無序已經成為光伏行業亟待關注并需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經過近10年的躍進,中國光伏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同時,也潛在著相當的風險。正如有關專家指出,多年來成就的光伏盛宴實質上并不只是因為光伏行業本身對社會財富產生了增益,還因為國家信用對補貼的擔保形成的盈利預期吸引大量的資金涌入而產生。
有數字統計,目前全國累計光伏企業補貼缺口突破1200億元。從某個意義上說,這1200多億的補貼缺口,帶動了逾萬億左右的資金投入。目前光伏上市企業的負債率基本上都在70%以上,保守估計這1萬億資金里面至少應該有3000億到5000億是各類債務。
用一個債務去放大產生更大的債務,顯然,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過程。把新政簡單地稱之為“急剎車”、甚至“亂作為”明顯對行業深層次的問題缺少了深度思考、戰略眼光。光伏行業此種模式的粗放生長,應該是到此結束!光伏業內存在的缺乏管制、亂象較多的問題,不夠規范和有序是問題的主要根源。
靠補貼來扶持的行業與風險也靠得最近。100多年前發生在英倫的故事殷鑒不遠。法國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和諧經濟論》里對此有詳細講述。
從1845年開始,愛爾蘭發生大規模的饑荒,有幾十萬人餓死,饑荒的原因并不在于連續幾年的歉收,真正的罪魁禍首在于1815年頒布的《谷物法》。
該法規定對外國糧食進口征收很重的關稅,而對國內的糧食出口卻給予很高的補貼。
這樣一來,英國就不能通過進口糧食來彌補國內的歉收。相反,國內已經很短缺的糧食卻被商人拿來出口,賺取高額補貼。從而導致了災難性的后果。
1846年,《谷物法》被廢除,英國也真正走向了自由貿易主義的道路。
就在眼前,德國因光伏補貼問題,引發光伏市場低迷至今,本土光伏企業不到2年時間全線崩盤。來者可追,行業要健康發展,須為之計深遠。
補貼,從根本上講,既是一種扶持,也是一種政策導向。但任何一個行業,靠補貼去發展和維護都不可持續。為光伏提供補貼是為了最終取消補貼。國家取消補貼的實際行動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趨勢使然,體現了國家政策應有的前瞻性,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
我國的光伏產業有今天的體量與優勢,政策扶持功不可沒。但要實現光伏產業高質量的發展,提升行業的內生動力,補貼政策的驅動必須降溫,轉而要靠新政的倒逼效應推動實現行業新一輪洗牌,打壓部分非理性的擴張,避免造成產能新的過剩。
新政的出臺時間僅比業內預測提早不到一年的時間。早乎哉?不早也!
光伏平價上網趨勢日漸明朗
光伏告別補貼,推動平價上網,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光伏產業自身發展的結果。
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以其可獲得性強的優勢而備受關注。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實現了光伏行業快速發展。2017年光伏發電達到1182億千瓦時。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我國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
光伏產業體系占據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主導地位。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光伏主要產品產量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中國產品在2017年的全球產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電池片占68%、組件占71%、光伏應用市場占47%,各環節產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位于中國大陸。
今年多晶硅有望占到全球的60%。在“一帶一路”倡議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產業技術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引領。光伏制造企業普遍加大高技術研發投入。近三年來光伏組件轉換效率提高明顯,單晶和多晶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0.2%和18.6%,高效電池達到21.3%和19.2%,均為世界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成本實現大幅下降,國內第三批領跑者基地中標電價相比同期的光伏標桿電價降幅在31%-40%,同比2016年領跑者下浮40%左右,青海兩個基地中標電價已經低于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耗電成本急劇下降。
2007年,生產1公斤多晶硅料平均耗電180千瓦時,2018年平均耗電50千瓦時,個別企業甚至達到了25千瓦時。國內光伏企業在國外資源、政策較好的中東地區甚至投出了1.786美分/千瓦時的破紀錄價格。
在技術優勢領先世界的同時,光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保障和就業拉動作用愈加明顯。與此同時,“光伏+”模式有效實現了各類社會經濟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方面分布式光伏打破傳統的能源集中供應模式,實現了電力供應和需求精確對接,使閑置屋頂等場址資源產生價值同時,也節省全社會輸配電網投資成本。2017年夏季,合肥、嘉興(安徽、浙江兩省2017年分布式光伏增速位居全國前兩位)等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較大城市,在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未進行大規模電網改造和需求側管控措施就安然度過夏季高溫,光伏頂峰的作用初步顯現。
另一方面,從各能源結構特性看,光伏發電設施適合建造在荒漠、荒坡、廢棄土地之上,并且可以采用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多種形勢,體現廢棄、閑置土地資源綜合利用和治理的良好效果。
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和平價上網的核心因素。從2010年到2017年,僅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就下降了73%,預計未來1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在現在基礎上將下降60%。
隨著成本不斷降低,發電經濟性日益提升,作為戶用系統已走進千家萬戶,并催生出更多新興市場,光伏產業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的趨勢更加明朗。如晶科、比亞迪、正泰等業內大佬,企業發展的動能早已轉換,面對新政表現淡定。補貼的取消,類似一場“加冕”,真的成了輿論所稱光伏行業的“成人禮”,意味著為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展現出更大發展空間。
當前,以風能、光伏為主的可再生發電成本已經接近于常規電價。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近年來降速也非常明顯,逐步接近煤機、核電的發電價格,呼喚推動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的新機制、新動能,亟待出臺系統的、可操作性強的平價上網政策。
從這個意義說,新政的出臺,既是推動光伏平價上網的必然,也是一股推動光伏向前的力量。
梳理2018年的光伏乃至整個可再生能源盤子,“531新政”無疑是最熱的話題。
新政如巨石擊水。有媒體做過新政出臺后的行業信心調查:近八成無信心,超四成想轉行,更有甚者用“哀鴻遍野”形容新政推出后對光伏行業之影響。
為應對業界的軒然大波,國家有關部門5月31日同步刊發新政解讀文章,幾乎是10日之內,召開行業協會與企業座談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釋放出與新政同樣堅定的信號:國家發展光伏的方向堅定不移。
半年過去,當時仿佛沸騰到爆的業界情緒、“損失超萬億、250余萬人就業受影響”的駭人大話已跌落凡間,自詡“自掛東南枝”的同樣悄無聲息。隨著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半年財報的陸續披露,光伏行業儼然一派海晏河清。
時至今日再說平價,行業內外倒有了更多的平心靜氣……
“531新政”無非比業界想象的來得更早些,而早些恰恰體現了國家政策應有的前瞻性。取消國家補貼,實現平價上網,在光伏圈大伙兒心知肚明,只是對時間選擇上各有思量。
“531”節點早焉,晚焉?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先說光伏發展的必然。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的戰略部署。這也決定了新時代的能源工作具有的兩個明顯特點:既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撐,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推進能源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是國策,亦是時代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領悟這些重要論述,便會明白:調整能源結構,就必須發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
再說光伏發展潛在的風險。2016年8月,習總書記視察國家電投黃河水電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西寧分公司。總書記對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熱資源富集等優勢發展清潔能源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同時深刻指出,發展光伏發電產業,要做好規劃和布局,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突出規范性和有序性。
毋庸置疑,“規范性和有序性”應該是總書記講話的核心要義之一,進而言之,不規范、無序已經成為光伏行業亟待關注并需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經過近10年的躍進,中國光伏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同時,也潛在著相當的風險。正如有關專家指出,多年來成就的光伏盛宴實質上并不只是因為光伏行業本身對社會財富產生了增益,還因為國家信用對補貼的擔保形成的盈利預期吸引大量的資金涌入而產生。
有數字統計,目前全國累計光伏企業補貼缺口突破1200億元。從某個意義上說,這1200多億的補貼缺口,帶動了逾萬億左右的資金投入。目前光伏上市企業的負債率基本上都在70%以上,保守估計這1萬億資金里面至少應該有3000億到5000億是各類債務。
用一個債務去放大產生更大的債務,顯然,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過程。把新政簡單地稱之為“急剎車”、甚至“亂作為”明顯對行業深層次的問題缺少了深度思考、戰略眼光。光伏行業此種模式的粗放生長,應該是到此結束!光伏業內存在的缺乏管制、亂象較多的問題,不夠規范和有序是問題的主要根源。
靠補貼來扶持的行業與風險也靠得最近。100多年前發生在英倫的故事殷鑒不遠。法國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在《和諧經濟論》里對此有詳細講述。
從1845年開始,愛爾蘭發生大規模的饑荒,有幾十萬人餓死,饑荒的原因并不在于連續幾年的歉收,真正的罪魁禍首在于1815年頒布的《谷物法》。
該法規定對外國糧食進口征收很重的關稅,而對國內的糧食出口卻給予很高的補貼。
這樣一來,英國就不能通過進口糧食來彌補國內的歉收。相反,國內已經很短缺的糧食卻被商人拿來出口,賺取高額補貼。從而導致了災難性的后果。
1846年,《谷物法》被廢除,英國也真正走向了自由貿易主義的道路。
就在眼前,德國因光伏補貼問題,引發光伏市場低迷至今,本土光伏企業不到2年時間全線崩盤。來者可追,行業要健康發展,須為之計深遠。
補貼,從根本上講,既是一種扶持,也是一種政策導向。但任何一個行業,靠補貼去發展和維護都不可持續。為光伏提供補貼是為了最終取消補貼。國家取消補貼的實際行動是產業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趨勢使然,體現了國家政策應有的前瞻性,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
我國的光伏產業有今天的體量與優勢,政策扶持功不可沒。但要實現光伏產業高質量的發展,提升行業的內生動力,補貼政策的驅動必須降溫,轉而要靠新政的倒逼效應推動實現行業新一輪洗牌,打壓部分非理性的擴張,避免造成產能新的過剩。
新政的出臺時間僅比業內預測提早不到一年的時間。早乎哉?不早也!
光伏平價上網趨勢日漸明朗
光伏告別補貼,推動平價上網,既是大勢所趨,也是我國光伏產業自身發展的結果。
在可再生能源中,光伏以其可獲得性強的優勢而備受關注。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效政策措施,實現了光伏行業快速發展。2017年光伏發電達到1182億千瓦時。光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為數不多、可以同步參與國際競爭、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我國能源變革的重要引擎。
光伏產業體系占據全球新能源產業鏈的主導地位。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逆變器等光伏主要產品產量均連續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并持續占據較大市場份額,中國產品在2017年的全球產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電池片占68%、組件占71%、光伏應用市場占47%,各環節產量前10名的企業中有半數以上位于中國大陸。
今年多晶硅有望占到全球的60%。在“一帶一路”倡議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產業技術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引領。光伏制造企業普遍加大高技術研發投入。近三年來光伏組件轉換效率提高明顯,單晶和多晶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已分別達到20.2%和18.6%,高效電池達到21.3%和19.2%,均為世界領先水平。
與此同時,成本實現大幅下降,國內第三批領跑者基地中標電價相比同期的光伏標桿電價降幅在31%-40%,同比2016年領跑者下浮40%左右,青海兩個基地中標電價已經低于當地煤電標桿上網電價。耗電成本急劇下降。
2007年,生產1公斤多晶硅料平均耗電180千瓦時,2018年平均耗電50千瓦時,個別企業甚至達到了25千瓦時。國內光伏企業在國外資源、政策較好的中東地區甚至投出了1.786美分/千瓦時的破紀錄價格。
在技術優勢領先世界的同時,光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保障和就業拉動作用愈加明顯。與此同時,“光伏+”模式有效實現了各類社會經濟資源的綜合利用。
一方面分布式光伏打破傳統的能源集中供應模式,實現了電力供應和需求精確對接,使閑置屋頂等場址資源產生價值同時,也節省全社會輸配電網投資成本。2017年夏季,合肥、嘉興(安徽、浙江兩省2017年分布式光伏增速位居全國前兩位)等分布式光伏裝機規模較大城市,在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未進行大規模電網改造和需求側管控措施就安然度過夏季高溫,光伏頂峰的作用初步顯現。
另一方面,從各能源結構特性看,光伏發電設施適合建造在荒漠、荒坡、廢棄土地之上,并且可以采用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多種形勢,體現廢棄、閑置土地資源綜合利用和治理的良好效果。
光伏產業的技術進步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和平價上網的核心因素。從2010年到2017年,僅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就下降了73%,預計未來1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在現在基礎上將下降60%。
隨著成本不斷降低,發電經濟性日益提升,作為戶用系統已走進千家萬戶,并催生出更多新興市場,光伏產業實現發電側平價上網的趨勢更加明朗。如晶科、比亞迪、正泰等業內大佬,企業發展的動能早已轉換,面對新政表現淡定。補貼的取消,類似一場“加冕”,真的成了輿論所稱光伏行業的“成人禮”,意味著為有技術、有實力的企業展現出更大發展空間。
當前,以風能、光伏為主的可再生發電成本已經接近于常規電價。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近年來降速也非常明顯,逐步接近煤機、核電的發電價格,呼喚推動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的新機制、新動能,亟待出臺系統的、可操作性強的平價上網政策。
從這個意義說,新政的出臺,既是推動光伏平價上網的必然,也是一股推動光伏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