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鹽城市寶碩塑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東收到了一條信息:28762.22元已匯入公司賬戶。這是寶碩塑業在當地一項650千瓦光伏發電站當月的購電費及補貼款。
“以前,這筆光伏購電費和補貼,都要拖上七八天才能到賬。今年3月份起,每個月都準時到賬,這速度真是快!”趙東一邊做好記錄,一邊說道。從記錄表上可以看出,2019年3月到11月,每個月的到賬時間均在26號。
治好結算“拖延癥”的,正是國網鹽城供電公司(下稱“鹽城供電公司”)的一位“新員工”——光伏結算機器人。
01 財務部來了“不眠加班狂”
近年來,鹽城光伏產業迎來井噴式增長。2016年底,鹽城全市光伏裝機總量只有90余萬千瓦,現在這一數據已達196.59萬千瓦。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巨量的光伏結算業務。目前,鹽城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已超過1.7萬戶。“每一筆光伏購電費及補貼款的結算工作,都需要經過6個流程,每個流程又有若干細分步驟。”鹽城供電公司財務部副主任沈霞說,“基本從月中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加班。可即使起早貪黑,往往也要拖延到月底才能完成結算業務。”
面對光伏發電快速增長這一新情況,只是靠加班,已經無法應對。
老辦法不行,就換新思路。隨著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江蘇全省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光伏結算這一難題,在鹽城供電公司被第一個推到了臺面上。
結算業務涉及大量的核對、用戶信息更新維護等工作,機械重復,這正是機器人最為擅長的領域。
“我們組建了研發團隊,認真分析了光伏結算業務流程。”2018年11月起,每月下旬,研發團隊便集體入駐財務部,對財務人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進行記錄建模,并訓練機器人模仿學習。
2019年3月,經過反復多輪次試運行檢查,光伏結算機器人正式上線運行。“每天下班前,我進行最基本的設置,機器人便會開始數據計算。”沈霞說,“原來6天的工作量,機器人一晚上便可完成。有了這位不睡覺的加班狂,我們結算員都告別了通宵熬夜的加班生活。”
02 部門間有了“無形聯絡員”
按照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要求,設計伊始,結算機器人便致力于打破財務、營銷間的專業壁壘。
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營銷部門會將用戶的上網電量、發電量等數據提供給財務部門,再由財務人員一一核對。“幾萬條數據,僅靠人工肉眼核對,極易出現差錯。”沈霞說道。
結算機器人投運后,整個工作流程實現了自動處理。結算機器人可以自動登陸系統、自動提取相關資料、按照規則設置自動進行檢查核對。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孤立數據,現在被有效貫通,形成了高效、快速的數據流。
“‘快’字作目標,安全是底線。”沈霞點出了結算機器人的兩大原則,“我們組織專人,對相關法規政策開展專項研究,總結提煉業務中的關鍵點進行人工檢查。”研發團隊采用“逐站停車”模式,在重復繁瑣的核對、維護、結算等環節,由機器人自主操作,而在各個關鍵節點設置審核關卡,由人工對階段性結果進行檢查。
就這樣,通過人、機配合工作,實現了業務流與數據流的高度整合,鹽城供電公司光伏結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03 村支書成了“光伏精算師”
供電工作,客戶是最公正的評價者。結算機器人的出現,也為每一位光伏客戶帶來新的體驗。
這一提速對鹽城市下轄的濱海縣四汛村的影響尤其明顯。“本來計劃請外面公司來護理苗圃,可今年,我們又變了主意。”村支書韓巍偉指了指村委會屋頂20千瓦的光伏板說,“現在,我們安排村里的低收入村民來進行施肥、除蟲等護理工作。”
韓巍偉的算盤打得很細。每個月,村委會向進行護理工作的村民支付每人120元人工費。而這筆錢,正是來源于村委會層頂的光伏購電費和補貼。這樣不僅節約了因委托其他公司護理產生的費用,也為低收入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
談及產生這一想法的原因,韓巍偉說得很直接:“就是靠這筆錢能準點到賬。”原來,去年年底,也有人有過類似的想法。但當時,每個月光伏款項都要延期到賬。“現在,每月26號,村會計都會準時來給我報賬。這筆錢來得準時了,我們才能準時向村民支付人工費。”韓巍偉說。
“以前,這筆光伏購電費和補貼,都要拖上七八天才能到賬。今年3月份起,每個月都準時到賬,這速度真是快!”趙東一邊做好記錄,一邊說道。從記錄表上可以看出,2019年3月到11月,每個月的到賬時間均在26號。
治好結算“拖延癥”的,正是國網鹽城供電公司(下稱“鹽城供電公司”)的一位“新員工”——光伏結算機器人。
01 財務部來了“不眠加班狂”
近年來,鹽城光伏產業迎來井噴式增長。2016年底,鹽城全市光伏裝機總量只有90余萬千瓦,現在這一數據已達196.59萬千瓦。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巨量的光伏結算業務。目前,鹽城全市分布式光伏發電已超過1.7萬戶。“每一筆光伏購電費及補貼款的結算工作,都需要經過6個流程,每個流程又有若干細分步驟。”鹽城供電公司財務部副主任沈霞說,“基本從月中開始,我們就要開始加班。可即使起早貪黑,往往也要拖延到月底才能完成結算業務。”
面對光伏發電快速增長這一新情況,只是靠加班,已經無法應對。
老辦法不行,就換新思路。隨著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在江蘇全省推進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光伏結算這一難題,在鹽城供電公司被第一個推到了臺面上。
結算業務涉及大量的核對、用戶信息更新維護等工作,機械重復,這正是機器人最為擅長的領域。
“我們組建了研發團隊,認真分析了光伏結算業務流程。”2018年11月起,每月下旬,研發團隊便集體入駐財務部,對財務人員的工作流程、工作方法進行記錄建模,并訓練機器人模仿學習。
2019年3月,經過反復多輪次試運行檢查,光伏結算機器人正式上線運行。“每天下班前,我進行最基本的設置,機器人便會開始數據計算。”沈霞說,“原來6天的工作量,機器人一晚上便可完成。有了這位不睡覺的加班狂,我們結算員都告別了通宵熬夜的加班生活。”
02 部門間有了“無形聯絡員”
按照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要求,設計伊始,結算機器人便致力于打破財務、營銷間的專業壁壘。
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中,營銷部門會將用戶的上網電量、發電量等數據提供給財務部門,再由財務人員一一核對。“幾萬條數據,僅靠人工肉眼核對,極易出現差錯。”沈霞說道。
結算機器人投運后,整個工作流程實現了自動處理。結算機器人可以自動登陸系統、自動提取相關資料、按照規則設置自動進行檢查核對。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孤立數據,現在被有效貫通,形成了高效、快速的數據流。
“‘快’字作目標,安全是底線。”沈霞點出了結算機器人的兩大原則,“我們組織專人,對相關法規政策開展專項研究,總結提煉業務中的關鍵點進行人工檢查。”研發團隊采用“逐站停車”模式,在重復繁瑣的核對、維護、結算等環節,由機器人自主操作,而在各個關鍵節點設置審核關卡,由人工對階段性結果進行檢查。
就這樣,通過人、機配合工作,實現了業務流與數據流的高度整合,鹽城供電公司光伏結算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03 村支書成了“光伏精算師”
供電工作,客戶是最公正的評價者。結算機器人的出現,也為每一位光伏客戶帶來新的體驗。
這一提速對鹽城市下轄的濱海縣四汛村的影響尤其明顯。“本來計劃請外面公司來護理苗圃,可今年,我們又變了主意。”村支書韓巍偉指了指村委會屋頂20千瓦的光伏板說,“現在,我們安排村里的低收入村民來進行施肥、除蟲等護理工作。”
韓巍偉的算盤打得很細。每個月,村委會向進行護理工作的村民支付每人120元人工費。而這筆錢,正是來源于村委會層頂的光伏購電費和補貼。這樣不僅節約了因委托其他公司護理產生的費用,也為低收入村民增加了新的收入。
談及產生這一想法的原因,韓巍偉說得很直接:“就是靠這筆錢能準點到賬。”原來,去年年底,也有人有過類似的想法。但當時,每個月光伏款項都要延期到賬。“現在,每月26號,村會計都會準時來給我報賬。這筆錢來得準時了,我們才能準時向村民支付人工費。”韓巍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