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江之源出發,走過柴達木盆地最深處,穿越戈壁,翻越草原,繼續一路向西,不論祁連白雪,或是秦嶺險峰,一座座鐵塔,一條條電線,架起在云間穿梭的“綠電絲路”,也正是這條長約1562.872公里的“絲路”將青海“綠電”送往豫中平原,將青海的“綠色福利”與外界共享。
繼2017年“綠電7日”,2018年“綠電9日”后,青海2019年繼續實施“綠電15日”創新實踐。這期間所有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產生的綠色能源,實現全省連續15天360小時用電零排放。一次次創新,一個個突破,刷新的不僅僅是世界紀錄,更是體現出青海人民在新能源領域繼續跨越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青海按照國家部署,發揮區域特色,新能源產業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產能不斷擴大,實現了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全產業鏈鏈條也逐漸變強。青海“新能源”的金字招牌,名聲越來越響亮。
青海新能源發展被世人贊說“綠意盎然”,“綠意”究竟何在?
從共和出發,沿著214國道一路向南,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塔拉灘到了。這片曾以荒漠化引得世人矚目的土地,今天因為新能源發展而充滿了生機。
冬季的正午陽光較為刺眼,共和縣光伏產業園區一排排蔚藍的光伏板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遠處眺望,正是一片藍色的海洋。
若是夏季到來景色大有不同,與“藍色海洋”相對應的是綠色的草甸以及悠閑自得吃草的羊群。由于光伏板全部采用離地4.5米的高支架,支架下不僅有草場還種植了辣椒、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以及藥材和牧草。
在光伏電站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回憶這里的變化:“原來這里風沙大,雨水少,草場也都是半沙漠化的,自從建起了光伏電站,減緩了風速,雨多了風沙小了,氣候濕潤了,形成了局部的小氣候。現在狐貍、狼、兔子、野雞也隨處可見。”
太陽能產業、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畜牧業發展緊密結合讓不毛之地綠意盎然,然而除了生態環境的改變,新能源的節能降耗才是最大功臣。
據電力專家介紹,在塔拉灘,坐落著世界最大規模、裝機容量85萬千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該電站自2014年投產以來,已累計發電70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萬噸。
除了光伏,青海全省水電資源蘊藏量達2187萬千瓦;70米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的風資源技術開發量超過7000萬千瓦;鹽湖資源總儲量達3300多億噸;已發現水溫在25℃以上的地下熱水點有63處,其中柴達木盆地地熱資源總儲熱量達14.82×1017千焦;頁巖氣分布面積占到全省土地面積的2/3;可燃冰資源遠景儲量350億噸油當量以上。
如果將青海全境的綠色能源全部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綠意”變得尤為實在。
清潔能源發展必將對消納帶來巨大挑戰,青海是如何做到的?
11月,青海進入寒冬季節,盡管日照時間相比夏天縮短了,但這并不影響“高原藍”的出現。天地相映,廣闊的荒漠戈壁上,陽光反射在藍色的光伏板上,瞬間轉化為源源不斷的電流,輸送到萬戶千家。
據國網青海電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為3138萬千瓦,其中,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火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191、1122、431、392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容量2745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87.5%。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發電裝機超過水電,占據第一大電源的位置。
雖然,每年新能源發電量逐步加大,但其消納確實是巨大的挑戰。為此,我省通過電網建設、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三駕馬車”齊驅并行,支撐青海清潔能源并網消納水平全國領先。
2018年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建設。這是一條新的通道,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工程對促進西北地區清潔能源發展,優化東中部地區能源結構,保障電力供應,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和霧霾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建成后將推動青海打造多種清潔能源互補開發、綜合利用的清潔能源示范區,帶動新能源全產業鏈創新發展,促進青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自2010年以來,建成柴達木—海西—日月山750千伏串補工程,柴達木換流站加裝2臺300兆乏調相機工程、建設海西-塔拉750千伏雙回線路工程等一批省內輸電通道,大幅提升清潔能源送出能力。同時,建成香加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大格勒、格爾木南、新魯多能等330千伏新能源配套電網及匯集送出工程,滿足全省清潔能源匯集送出需求,為實施全清潔能源供電奠定了基礎。
為保障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發電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早在2010年開始,國網青海電力率先在國內應用大規模光伏功率預測技術,完成光伏功率預測系統研發及部署,2019年加入了人工智能技術,目前短期、超短期預測準確率分別達到87%和95%。經過多年的發展,一系列科技創新技術,為清潔能源消納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4月21日至30日,我省基于區塊鏈技術,采取市場合約方式,組織1家儲電方儲能企業、2家售電方新能源企業開展共享儲能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試點。這既是全國首例儲能電站和新能源企業間開展的市場化交易,也是儲能技術在促進新能源消納方面的首次規模化應用。
國網青海電力發展部主任王星楠說:“這次嘗試對有效提升系統調峰能力、緩解新能源發電出力波動、解決新能源棄電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依托大電網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青海清潔能源實現了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
2019年10月,青海電力交易中心通過市場化方式組織“綠電”入京,助力首都低碳綠色發展。期間,組織青海清潔能源發電企業開展“青電入京”市場化交易,實現青海清潔能源首次入京,同時也助力北京大興機場100%綠電供應。同時,通過國網公司“智慧車聯網+綠電交易、扶貧公益”活動,組織青海省7家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參加外送北京交易,交易電量0.25億千瓦時。為國網青海電力消納新能源開辟了新路徑。
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累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超過406.26億千瓦時,其中,2019年1月—10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1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
青海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的理想之地,青海怎樣打造產業集群?
今天的青海,隨處可見如“向陽花”般的光伏板,這些光伏板為民眾生活、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同時也正是這些光伏板為我省光伏全產業鏈卡上了最后一個“卡扣”。
據省工信廳負責人介紹:“從晶體到切片再到電池組裝、相關配件,青海從原來沒有相關企業到現在,已經是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光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光伏逆變器、超白壓延光伏太陽能玻璃、光伏支架、晶硅電池邊框等大小產品門類樣樣齊全。”
青海是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理想之地,把握機遇,在清潔能源快速成長的同時依靠制造業堅實的發展基礎,打通光伏全產業鏈,使青海真正成為清潔能源產業基地。
據省工信部門統計,截至2019年10月末,光伏制造業中多晶硅產能2.25萬噸、單晶硅7000噸、切片1.2億片、光伏組件900兆瓦、逆變器500兆瓦、光伏組件鋁邊框450萬套、光伏支架1.5萬噸;鋰電產業中全省已建成碳酸鋰產能9萬噸,在建7.1萬噸;正極材料建成2.3萬噸,在建4.8萬噸;負極材料建成產能2萬噸,在建2.5萬噸;鋰電池建成產能9.5吉瓦時,在建13.5吉瓦時;建成電子鋁箔1400萬平方米、電子銅箔2.5萬噸。4萬噸鋰電池用銅箔、5億平方米鋰電池隔膜材料、6000噸高端六氟磷酸鋰項目正在建設;風電裝備產業,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300兆瓦風力發電葉片及主機生產線部分建成投產,為風電產業提供配套。
此外,從IBC電池到氯化鋰、金屬鋰,再到石墨烯鋰電池……從填補青海空白,到世界先進水平,青海新能源產業發展不僅是“跨越”而是“飛速”。
2020年,青海將繼續構建全新的清潔能源產業支柱,形成完整的光伏、光熱、儲能產業鏈條,打造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國家重要新型能源產業基地。
繼2017年“綠電7日”,2018年“綠電9日”后,青海2019年繼續實施“綠電15日”創新實踐。這期間所有用電均來自水、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產生的綠色能源,實現全省連續15天360小時用電零排放。一次次創新,一個個突破,刷新的不僅僅是世界紀錄,更是體現出青海人民在新能源領域繼續跨越式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青海按照國家部署,發揮區域特色,新能源產業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產能不斷擴大,實現了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能源全產業鏈鏈條也逐漸變強。青海“新能源”的金字招牌,名聲越來越響亮。
青海新能源發展被世人贊說“綠意盎然”,“綠意”究竟何在?
從共和出發,沿著214國道一路向南,半個多小時的車程,塔拉灘到了。這片曾以荒漠化引得世人矚目的土地,今天因為新能源發展而充滿了生機。
冬季的正午陽光較為刺眼,共和縣光伏產業園區一排排蔚藍的光伏板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遠處眺望,正是一片藍色的海洋。
若是夏季到來景色大有不同,與“藍色海洋”相對應的是綠色的草甸以及悠閑自得吃草的羊群。由于光伏板全部采用離地4.5米的高支架,支架下不僅有草場還種植了辣椒、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以及藥材和牧草。
在光伏電站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回憶這里的變化:“原來這里風沙大,雨水少,草場也都是半沙漠化的,自從建起了光伏電站,減緩了風速,雨多了風沙小了,氣候濕潤了,形成了局部的小氣候。現在狐貍、狼、兔子、野雞也隨處可見。”
太陽能產業、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畜牧業發展緊密結合讓不毛之地綠意盎然,然而除了生態環境的改變,新能源的節能降耗才是最大功臣。
據電力專家介紹,在塔拉灘,坐落著世界最大規模、裝機容量85萬千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該電站自2014年投產以來,已累計發電70億千瓦時,對應到火力發電,相當于節約標準煤28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700萬噸。
除了光伏,青海全省水電資源蘊藏量達2187萬千瓦;70米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大于200瓦/平方米的風資源技術開發量超過7000萬千瓦;鹽湖資源總儲量達3300多億噸;已發現水溫在25℃以上的地下熱水點有63處,其中柴達木盆地地熱資源總儲熱量達14.82×1017千焦;頁巖氣分布面積占到全省土地面積的2/3;可燃冰資源遠景儲量350億噸油當量以上。
如果將青海全境的綠色能源全部按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綠意”變得尤為實在。
清潔能源發展必將對消納帶來巨大挑戰,青海是如何做到的?
11月,青海進入寒冬季節,盡管日照時間相比夏天縮短了,但這并不影響“高原藍”的出現。天地相映,廣闊的荒漠戈壁上,陽光反射在藍色的光伏板上,瞬間轉化為源源不斷的電流,輸送到萬戶千家。
據國網青海電力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電網總裝機容量為3138萬千瓦,其中,水電、太陽能發電、風電、火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191、1122、431、392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容量2745萬千瓦,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87.5%。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發電裝機超過水電,占據第一大電源的位置。
雖然,每年新能源發電量逐步加大,但其消納確實是巨大的挑戰。為此,我省通過電網建設、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三駕馬車”齊驅并行,支撐青海清潔能源并網消納水平全國領先。
2018年11月7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建設。這是一條新的通道,也是一個新的開始。工程對促進西北地區清潔能源發展,優化東中部地區能源結構,保障電力供應,促進大氣污染防治和霧霾治理具有重要意義,建成后將推動青海打造多種清潔能源互補開發、綜合利用的清潔能源示范區,帶動新能源全產業鏈創新發展,促進青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自2010年以來,建成柴達木—海西—日月山750千伏串補工程,柴達木換流站加裝2臺300兆乏調相機工程、建設海西-塔拉750千伏雙回線路工程等一批省內輸電通道,大幅提升清潔能源送出能力。同時,建成香加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大格勒、格爾木南、新魯多能等330千伏新能源配套電網及匯集送出工程,滿足全省清潔能源匯集送出需求,為實施全清潔能源供電奠定了基礎。
為保障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發電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早在2010年開始,國網青海電力率先在國內應用大規模光伏功率預測技術,完成光伏功率預測系統研發及部署,2019年加入了人工智能技術,目前短期、超短期預測準確率分別達到87%和95%。經過多年的發展,一系列科技創新技術,為清潔能源消納提供了有力支撐。
2019年4月21日至30日,我省基于區塊鏈技術,采取市場合約方式,組織1家儲電方儲能企業、2家售電方新能源企業開展共享儲能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化交易試點。這既是全國首例儲能電站和新能源企業間開展的市場化交易,也是儲能技術在促進新能源消納方面的首次規模化應用。
國網青海電力發展部主任王星楠說:“這次嘗試對有效提升系統調峰能力、緩解新能源發電出力波動、解決新能源棄電問題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依托大電網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青海清潔能源實現了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
2019年10月,青海電力交易中心通過市場化方式組織“綠電”入京,助力首都低碳綠色發展。期間,組織青海清潔能源發電企業開展“青電入京”市場化交易,實現青海清潔能源首次入京,同時也助力北京大興機場100%綠電供應。同時,通過國網公司“智慧車聯網+綠電交易、扶貧公益”活動,組織青海省7家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參加外送北京交易,交易電量0.25億千瓦時。為國網青海電力消納新能源開辟了新路徑。
據統計,截至2019年10月底,青海累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超過406.26億千瓦時,其中,2019年1月—10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1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4%。
青海是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的理想之地,青海怎樣打造產業集群?
今天的青海,隨處可見如“向陽花”般的光伏板,這些光伏板為民眾生活、社會經濟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同時也正是這些光伏板為我省光伏全產業鏈卡上了最后一個“卡扣”。
據省工信廳負責人介紹:“從晶體到切片再到電池組裝、相關配件,青海從原來沒有相關企業到現在,已經是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光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光伏逆變器、超白壓延光伏太陽能玻璃、光伏支架、晶硅電池邊框等大小產品門類樣樣齊全。”
青海是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理想之地,把握機遇,在清潔能源快速成長的同時依靠制造業堅實的發展基礎,打通光伏全產業鏈,使青海真正成為清潔能源產業基地。
據省工信部門統計,截至2019年10月末,光伏制造業中多晶硅產能2.25萬噸、單晶硅7000噸、切片1.2億片、光伏組件900兆瓦、逆變器500兆瓦、光伏組件鋁邊框450萬套、光伏支架1.5萬噸;鋰電產業中全省已建成碳酸鋰產能9萬噸,在建7.1萬噸;正極材料建成2.3萬噸,在建4.8萬噸;負極材料建成產能2萬噸,在建2.5萬噸;鋰電池建成產能9.5吉瓦時,在建13.5吉瓦時;建成電子鋁箔1400萬平方米、電子銅箔2.5萬噸。4萬噸鋰電池用銅箔、5億平方米鋰電池隔膜材料、6000噸高端六氟磷酸鋰項目正在建設;風電裝備產業,青海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300兆瓦風力發電葉片及主機生產線部分建成投產,為風電產業提供配套。
此外,從IBC電池到氯化鋰、金屬鋰,再到石墨烯鋰電池……從填補青海空白,到世界先進水平,青海新能源產業發展不僅是“跨越”而是“飛速”。
2020年,青海將繼續構建全新的清潔能源產業支柱,形成完整的光伏、光熱、儲能產業鏈條,打造具有規模優勢、效率優勢、市場優勢的國家重要新型能源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