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去年年底德國傳出風聲要削減對太陽能的補貼時,著實讓國內很多企業捏了一把汗,但是直到今年7月初德國政府才最終敲定政策。“德國政府對太陽能補貼削減的一拖再拖讓我國上半年的光伏組件出口不降反升,”28日,中投顧問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姜謙說,“如果接下來意大利在政策變動上也步德國的后塵話,那么我國的光伏產業出口狀況或許將迎來新的增長。”
姜謙指出,目前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的出口數據還未出來。但如果以企業為例,僅河北晶澳太陽能一家企業,在今年上半年就以580多兆瓦的出貨量遠遠超出了去年全年的509兆瓦。“這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表現,更 反 映 出 了 整 個 行 業 內 的 強 勁 增勢。”姜謙表示,近日一份來自國外分析機構的數據顯示,國內5家龍頭光伏企業僅一季度的出貨量就占到了全球同期出貨量的28%左右。
參考去年的數據,我國國內總體的太陽能產量是4300兆瓦,而安裝量卻只有150兆瓦,光伏產業的發展95%以上是依賴出口。這其中,出口到歐美市場的占85%左右。
然而姜謙卻認為補貼的下調從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德國國內的投資。事實上,從1月開始德國就出現了一股搶裝太陽能機組的風潮,直到7月初德國政府最終敲定政策。加之金融危機后德國依然處于恢復期,使得中國產品明顯走俏,因此才會出現國內光伏產量有了高于100%的增幅。
自7月初起,德國政府的相關政策已最終出臺。對7月1日后開建項目的太陽能補貼削減力度比原計劃減少3個百分點,包括對建在屋頂、空地和垃圾場或部隊訓練場地的太陽能設 備的補貼,分別由原計劃削減16%、15%和11%,改為削減13%、12%和8%;第二階段,對9月30日后開建項目的太陽能補貼按原計劃再減3個百分點。
姜謙認為,雖然補貼下調,但與當初西班牙對補貼的驟減所不同的是,德國采取的了逐步遞減的方式,因此不會導致市場的瞬間萎縮,收益率還是會有所保障的。“當然,補貼額度下降一定會影響到一些人的投資熱情,”他說:“傳言意大利于10月也將開始商討對其太陽能補貼政策的調整,如果他們采取同樣的逐步削減方式,那在政策出臺前,搶裝現象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其對光伏組件進口的需求量。”
盡管我國光伏電池年產量已躍居世界首位,但長期以來,在世界應用市場上卻排不上名次。2009年,中國首次躋身世界十大光伏市場之列。根據中國產業協會和政府機構的數據,2009年中國光伏市場規模約為16萬千瓦。可這一數字距離我國在2020年想要實現的2000萬千瓦的目標還顯得遙遙無期。
姜謙表示,在2008年之前,光伏產業是個高利潤的行業。這導致當時國內很多投資者和企業都紛紛加入其中。隨著國內市場的進一步開啟,這個行業已經趨于飽和,甚至是相對過剩。因此國家在不斷提高著這個產業的門檻,并試圖通過招標來進一步摸清整個行業的發展規律。“今后可能有更多企業會進入下游行業,建立發電站等等,整個光伏制造行業也會面臨一定的優化調整。我國光伏產業的當務之急還是要把核心技術掌握牢固,確保質量而不僅僅是數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