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城不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
“有一種生活叫靖安,把日子過成了詩!”
這是當地居民和外地游人對江西靖安縣的感觸。
綠植環繞的林蔭街道,環境優雅的生活小區,清爽宜人的休閑場所,身居其中,儼然世外;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垃圾分類回收等低碳生活理念蔚然成風,潛移默化改變著更多人的生活,傳遞著生態文化的正能量……
去年,靖安縣獲得國家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兩大殊榮。
“雖為千家縣,正在清華間”,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贊嘆過的靖安美景,正日漸成為當地居民和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
“如果當初我們一味追求GDP,那現在的環境壓力就大了”
15年前,靖安縣立足經濟總量小、工業基礎弱的縣情,著眼長遠,果斷提出“生態立縣”。“如果當初我們一味追求GDP,不顧一切引進污染企業,那現在的環境壓力就大了。”一位縣領導說。
靖安在江西率先編制了《靖安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面清單》,共涉及11個行業、97類項目。
近年來,靖安縣先后否決了印染、鉛蓄電池等8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生態破壞嚴重的項目落戶,累計拒絕外來投資達100多億元。
近三年來,靖安縣財政投入綠色生態建設資金達15.24億元。靖安縣還與江西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100億元的北潦河流域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和整治靖安生態環境。
靖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發展生態經濟,以推進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建設為主線,以實施“金橋、金牌、金山”三大工程為抓手,在提升改造機械鑄造、木竹精深加工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硬質合金工具和綠色照明兩大省級產業基地,江硬公司棒材產品產量躍居全國第三,合力照明產能全省第一,國家重點項目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正式發電。
靖安縣在努力保護生態的同時,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2017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5.1億元,增長9%;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
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優良天數比率位于全省前列,各河流水質監測值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生態環境評價指數位于全省前列,全縣群眾環境幸福指數極高,對生態環境的滿意率高達95%以上。
靖安連續8年榮獲全省平安縣稱號,連續3年獲得全省公眾滿意縣稱號,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縣。
“我到過十多個縣選址,最終看中了這里的好水”
“與其說是生活污水處理站,不如說是水上小花園。”高湖鎮古楠村村民鐘英華這樣評價村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走進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站宛若花園景觀,池子里的美人蕉、鳶尾、菖蒲等簇簇綠色植物長勢喜人。
靖安創新探索出“平流生物濾床+人工濕地或氧化塘”二級處理工藝,在全省率先實施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據縣監測站站長賴維磊介紹:這種獨特的“碎石—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被稱為污水微動力人工生態濕地處理系統。
在這一系統下,污染物通過礫石層層過濾并被植物吸收,同時碎石中附著的微生物對污染物進行分解,生活污水由此實現了達標排放。人工濕地及氧化塘不受季節影響,平時也不需要專人管理,無污泥回流、無異味、占地面積小、處理效果好,而且投資少,運行成本低。
鐘英華稱:“自從建了這種池子,生活污水得到集中處理,生活環境大為改觀。特別是夏天,也聞不到臭味了,蒼蠅蚊蟲都少了很多。”
靖安境內北潦河南北兩支縱貫全境,河水清澈見底,兩岸風光秀麗。從2015年開始,靖安縣作為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創新試點縣之一,在全省率先拉開了河長制序幕。
“人們的生活要有好的水生態環境,企業投資也需要好的水生態環境。我到過十多個縣選址,最終看中了這里的好水。2017年,企業純收入可達1200萬元,還帶動了100多戶農民從事休閑農業。”高湖鎮永豐新村的江西百香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萬華弟如是說。
靖安按照“戶分類入桶—村集中收集—鄉鎮清運壓縮—縣轉運處理”的操作流程,最終實現全縣垃圾無害化處理,這一模式被寫入江西省委1號文件進行推廣。
靖安還是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靖安模式得到各級高度肯定。
現在同樣是“靠山吃山”,但“吃”的方式卻與以前迥然不同
原來靠賣木竹為生的寶峰鎮農民肖峰,如今不賣木竹生活得更好。鎮上引進了香樟林生態經濟示范基地、禪意養生樂園等大型旅游項目,人均收入翻番。
靖安在全省率先對天然闊葉林和公路沿線1000米以內的林木實行禁伐,主動削減林木采伐,將江西省林業廳下達的14萬立方米采伐指標調減至不足3萬立方米,先后整頓和關閉木竹筍加工企業200余家。
以前,林區農民“靠山吃山”。現在,同樣是“靠山吃山”,但“吃”的方式卻與以前迥然不同,由持斧伐木賣變成揮鋤育山林了。
放下斧頭,以林造景。近幾年來,靖安的生態旅游已經大有名氣,2016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次、綜合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
中源鄉是靖安最偏遠的山區鄉,近年來每到夏季,超過兩萬的南昌人來此地避暑,多數一待就是兩個月左右。這出乎鄉干部的預料,他們說,來這里避暑的一年比一年多,熟客帶生客,口碑特別好,都不用專門做宣傳。
依托優越的生態資源和環境質量優勢,靖安在“生態立縣”之初就提出了“一產助推旅游,二產服從生態,三產激活全局”的經濟發展布局。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景區內農民將受益匪淺。
當城里人尋覓“攬秀遠塵心”的去處時,不少人把目光鎖定靖安;當市場呼喚綠色、安全食品的時候,靖安已捷足先登。
靖安縣把發展全域有機農業作為第一金字招牌來培育,39個農產品獲得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認證面積9.3萬畝,并在古楠、九嶺、象湖灣等6家企業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青青的山,綠綠的水,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甜甜的空氣,多年“生態立縣”的堅守與執著,終于結出沉甸甸的果實。如今生態成為靖安最響亮的品牌,綠色是靖安最驕傲的資本。
“有一種生活叫靖安,把日子過成了詩!”
這是當地居民和外地游人對江西靖安縣的感觸。
綠植環繞的林蔭街道,環境優雅的生活小區,清爽宜人的休閑場所,身居其中,儼然世外;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垃圾分類回收等低碳生活理念蔚然成風,潛移默化改變著更多人的生活,傳遞著生態文化的正能量……
去年,靖安縣獲得國家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兩大殊榮。
“雖為千家縣,正在清華間”,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贊嘆過的靖安美景,正日漸成為當地居民和子孫后代的寶貴財富。
“如果當初我們一味追求GDP,那現在的環境壓力就大了”
15年前,靖安縣立足經濟總量小、工業基礎弱的縣情,著眼長遠,果斷提出“生態立縣”。“如果當初我們一味追求GDP,不顧一切引進污染企業,那現在的環境壓力就大了。”一位縣領導說。
靖安在江西率先編制了《靖安縣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負面清單》,共涉及11個行業、97類項目。
近年來,靖安縣先后否決了印染、鉛蓄電池等8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及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對生態破壞嚴重的項目落戶,累計拒絕外來投資達100多億元。
近三年來,靖安縣財政投入綠色生態建設資金達15.24億元。靖安縣還與江西省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總投資100億元的北潦河流域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和整治靖安生態環境。
靖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積極發展生態經濟,以推進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建設為主線,以實施“金橋、金牌、金山”三大工程為抓手,在提升改造機械鑄造、木竹精深加工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重點打造硬質合金工具和綠色照明兩大省級產業基地,江硬公司棒材產品產量躍居全國第三,合力照明產能全省第一,國家重點項目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正式發電。
靖安縣在努力保護生態的同時,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2017年上半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5.1億元,增長9%;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10%。
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優良天數比率位于全省前列,各河流水質監測值均達到Ⅲ類以上水質標準,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100%,生態環境評價指數位于全省前列,全縣群眾環境幸福指數極高,對生態環境的滿意率高達95%以上。
靖安連續8年榮獲全省平安縣稱號,連續3年獲得全省公眾滿意縣稱號,連續5年被評為全省科學發展綜合考評先進縣。
“我到過十多個縣選址,最終看中了這里的好水”
“與其說是生活污水處理站,不如說是水上小花園。”高湖鎮古楠村村民鐘英華這樣評價村里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走進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站宛若花園景觀,池子里的美人蕉、鳶尾、菖蒲等簇簇綠色植物長勢喜人。
靖安創新探索出“平流生物濾床+人工濕地或氧化塘”二級處理工藝,在全省率先實施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據縣監測站站長賴維磊介紹:這種獨特的“碎石—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被稱為污水微動力人工生態濕地處理系統。
在這一系統下,污染物通過礫石層層過濾并被植物吸收,同時碎石中附著的微生物對污染物進行分解,生活污水由此實現了達標排放。人工濕地及氧化塘不受季節影響,平時也不需要專人管理,無污泥回流、無異味、占地面積小、處理效果好,而且投資少,運行成本低。
鐘英華稱:“自從建了這種池子,生活污水得到集中處理,生活環境大為改觀。特別是夏天,也聞不到臭味了,蒼蠅蚊蟲都少了很多。”
靖安境內北潦河南北兩支縱貫全境,河水清澈見底,兩岸風光秀麗。從2015年開始,靖安縣作為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創新試點縣之一,在全省率先拉開了河長制序幕。
“人們的生活要有好的水生態環境,企業投資也需要好的水生態環境。我到過十多個縣選址,最終看中了這里的好水。2017年,企業純收入可達1200萬元,還帶動了100多戶農民從事休閑農業。”高湖鎮永豐新村的江西百香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萬華弟如是說。
靖安按照“戶分類入桶—村集中收集—鄉鎮清運壓縮—縣轉運處理”的操作流程,最終實現全縣垃圾無害化處理,這一模式被寫入江西省委1號文件進行推廣。
靖安還是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靖安模式得到各級高度肯定。
現在同樣是“靠山吃山”,但“吃”的方式卻與以前迥然不同
原來靠賣木竹為生的寶峰鎮農民肖峰,如今不賣木竹生活得更好。鎮上引進了香樟林生態經濟示范基地、禪意養生樂園等大型旅游項目,人均收入翻番。
靖安在全省率先對天然闊葉林和公路沿線1000米以內的林木實行禁伐,主動削減林木采伐,將江西省林業廳下達的14萬立方米采伐指標調減至不足3萬立方米,先后整頓和關閉木竹筍加工企業200余家。
以前,林區農民“靠山吃山”。現在,同樣是“靠山吃山”,但“吃”的方式卻與以前迥然不同,由持斧伐木賣變成揮鋤育山林了。
放下斧頭,以林造景。近幾年來,靖安的生態旅游已經大有名氣,2016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次、綜合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
中源鄉是靖安最偏遠的山區鄉,近年來每到夏季,超過兩萬的南昌人來此地避暑,多數一待就是兩個月左右。這出乎鄉干部的預料,他們說,來這里避暑的一年比一年多,熟客帶生客,口碑特別好,都不用專門做宣傳。
依托優越的生態資源和環境質量優勢,靖安在“生態立縣”之初就提出了“一產助推旅游,二產服從生態,三產激活全局”的經濟發展布局。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創建,景區內農民將受益匪淺。
當城里人尋覓“攬秀遠塵心”的去處時,不少人把目光鎖定靖安;當市場呼喚綠色、安全食品的時候,靖安已捷足先登。
靖安縣把發展全域有機農業作為第一金字招牌來培育,39個農產品獲得綠色有機食品認證,認證面積9.3萬畝,并在古楠、九嶺、象湖灣等6家企業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青青的山,綠綠的水,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甜甜的空氣,多年“生態立縣”的堅守與執著,終于結出沉甸甸的果實。如今生態成為靖安最響亮的品牌,綠色是靖安最驕傲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