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整頓的風一大,有些藥企的遮羞布就要被吹掉了。
小心,你的假面罩要被揭了
近日,匯仁藥業因表面整改、虛假整改問題被強行停產的消息在業內引起不少討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一紙通報,可謂是徹底地將匯仁藥業在環保問題上的“陳年老垢”給翻了出來。
引起關注的是,在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群眾曾9次投訴匯仁藥業廢氣擾民。而南昌市對外公開的整改情況顯示:該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可以發現,在以往多次的環保風暴中,匯仁藥業所謂表面、虛假的整改面罩并沒有被揭破,為何在這次的“回頭看”中卻摔了個大跟頭呢?
藥企可能要注意到,政府進行環境治理的方式正發生大改變,不要再試圖挑戰中央督查的權威了!以往不少藥企在環保上出了問題,即使經過媒體曝光,被政府部門勒令整改,但很快便可重新恢復經營,這與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不無干系。
而在此次匯仁藥業停產事件中,包括南昌縣環保局副局長廖永新在內的多名地方官員都受到處分,中央狠砍地方保護罩的決心由此便可見一斑。除此之外,泰瑞制藥在中央督察組進駐寧夏市期間,同樣因涉及虛假整改問題而被停產整治。
做企業難,做中國的藥企更難?
在匯仁藥業停產后,其主打產品腎寶片在市場上出現了缺貨現象。有網友不禁調侃道:做人難,做男人更難,做中國男人難上加難。對于醫藥行業而言,在環保高壓之下負重前行的中國藥企,顯然也想高呼一句不容易。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原料藥企業。根據環保部印發的《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管理規定(試行)》,原料藥制造和制藥被分別納入了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和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
如果說1999年到2008年這10年是我國原料藥行業的黃金10年,像華海藥業、常山藥業和海普瑞等原料藥企業都嶄露頭角。那么,接下來的這10年間,可以說是我國原料藥企業的負重期,環保壓力與日俱增。
2008年1月,《制藥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正式實施,藥企在污水處理系統上的投入開始逐漸加大。
2015年1月,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加大懲罰力度,對環境違法的行為按日計罰、上不封頂,原料藥企業淘汰了一批。
2017年11月,工信部、環保部聯合發布《關于“2+26”城市部分工業行業2017-2018年秋冬季開展錯峰生產的通知》,明確了各工業企業的環保責任,對限停產實施方案不得力的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藥企停產潮起,在業內引起恐慌。
201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迎來首個征稅期,藥企不可避免地面對藥品的成本漲幅。做中國藥企有多難,不言而喻。
說回匯仁藥業,此前已因環保問題多次被舉報和整頓,在腎寶停產背后,大眾紛紛提出:
屢罰不改,中國藥企的身子到底“虧”了什么?
正所謂,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點,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是也是要投入真金白銀的。對制藥行業而言,治污費用的投入是以百萬、千萬為單位來計算的,甚至要花費幾億。
以海正藥業為例,根據其2017年的社會責任報告,它在2016年和2017年的環保總投資數分別為7576萬元和8534萬元。而事實上,在原料藥企業中這樣的環保投入是常態。與投入相比,交幾十萬的罰款顯然更加符合藥企們的小算盤。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問題在如今已上升到監管問責的新階段。5月23日,中央紀委首次集中通報了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對幾家化工企業進行了通報批評。據分析,中央紀委為環保問題對企業進行執紀問責將成為常態。解決不了“環保”,洗不干凈自己的藥企,離徹底關停的那天也不遠了。
小心,你的假面罩要被揭了
近日,匯仁藥業因表面整改、虛假整改問題被強行停產的消息在業內引起不少討論。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一紙通報,可謂是徹底地將匯仁藥業在環保問題上的“陳年老垢”給翻了出來。
引起關注的是,在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群眾曾9次投訴匯仁藥業廢氣擾民。而南昌市對外公開的整改情況顯示:該問題已基本完成整改。可以發現,在以往多次的環保風暴中,匯仁藥業所謂表面、虛假的整改面罩并沒有被揭破,為何在這次的“回頭看”中卻摔了個大跟頭呢?
藥企可能要注意到,政府進行環境治理的方式正發生大改變,不要再試圖挑戰中央督查的權威了!以往不少藥企在環保上出了問題,即使經過媒體曝光,被政府部門勒令整改,但很快便可重新恢復經營,這與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不無干系。
而在此次匯仁藥業停產事件中,包括南昌縣環保局副局長廖永新在內的多名地方官員都受到處分,中央狠砍地方保護罩的決心由此便可見一斑。除此之外,泰瑞制藥在中央督察組進駐寧夏市期間,同樣因涉及虛假整改問題而被停產整治。
做企業難,做中國的藥企更難?
在匯仁藥業停產后,其主打產品腎寶片在市場上出現了缺貨現象。有網友不禁調侃道:做人難,做男人更難,做中國男人難上加難。對于醫藥行業而言,在環保高壓之下負重前行的中國藥企,顯然也想高呼一句不容易。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原料藥企業。根據環保部印發的《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管理規定(試行)》,原料藥制造和制藥被分別納入了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和大氣環境重點排污單位名錄。
如果說1999年到2008年這10年是我國原料藥行業的黃金10年,像華海藥業、常山藥業和海普瑞等原料藥企業都嶄露頭角。那么,接下來的這10年間,可以說是我國原料藥企業的負重期,環保壓力與日俱增。
2008年1月,《制藥行業水污染排放標準》正式實施,藥企在污水處理系統上的投入開始逐漸加大。
2015年1月,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加大懲罰力度,對環境違法的行為按日計罰、上不封頂,原料藥企業淘汰了一批。
2017年11月,工信部、環保部聯合發布《關于“2+26”城市部分工業行業2017-2018年秋冬季開展錯峰生產的通知》,明確了各工業企業的環保責任,對限停產實施方案不得力的相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問責。藥企停產潮起,在業內引起恐慌。
201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迎來首個征稅期,藥企不可避免地面對藥品的成本漲幅。做中國藥企有多難,不言而喻。
說回匯仁藥業,此前已因環保問題多次被舉報和整頓,在腎寶停產背后,大眾紛紛提出:
屢罰不改,中國藥企的身子到底“虧”了什么?
正所謂,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一點,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是也是要投入真金白銀的。對制藥行業而言,治污費用的投入是以百萬、千萬為單位來計算的,甚至要花費幾億。
以海正藥業為例,根據其2017年的社會責任報告,它在2016年和2017年的環保總投資數分別為7576萬元和8534萬元。而事實上,在原料藥企業中這樣的環保投入是常態。與投入相比,交幾十萬的罰款顯然更加符合藥企們的小算盤。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問題在如今已上升到監管問責的新階段。5月23日,中央紀委首次集中通報了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對幾家化工企業進行了通報批評。據分析,中央紀委為環保問題對企業進行執紀問責將成為常態。解決不了“環保”,洗不干凈自己的藥企,離徹底關停的那天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