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聯2018年(第二屆)技術論壇于2018年8月31日在上海順利召開,各位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環衛市場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羅偉以“環衛市場化的挑戰和發展趨勢”作主題交流,以精細化管理、創新發展、運營管理優化、綠色化全產業鏈為關鍵詞,共同探討目前的環衛市場、企業自身的優勢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戰略。
一
關于北京環衛
北京環衛集團是北京市屬國企中唯一環衛專業化公司,是我國環衛固廢領域規模與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化集團之一。集團擁有超過69年的發展歷史,業務范圍涵蓋環境運營、環衛裝備制造、城市礦產資源開發等,擁有完善的前中后端產業鏈。
北京環衛集團堅持“深耕北京,輻射京津冀,拓展全國,適度海外”的戰略布局。目前已在國內22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一體化環衛服務公司,目前,集團在手合約98個,合同總金額為1041.2億元,多為長期政府采購服務環衛合約或環衛PPP合約。
北京環衛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環衛產業鏈最完整、規模與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化實業集團。截至目前,集團運營總資產180億元,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年處理生活垃圾1000余萬噸,道路綜合保潔面積超3億平米,公廁3000余座;員工6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近2000人,碩士及以上近400人;擁有各類環衛車輛1萬余臺,設備1萬多套,固廢處理及水處理設施51座。
作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唯一環衛服務提供商,集團出色地完成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周年慶典和閱兵活動等國家重大活動的環衛服務保障,先后榮獲20余項國家級集體榮譽,榮獲全國勞動模范4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
六十多載的發展歷程,集團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探索環境事業發展與城市運行規律和市場規律的結合,先后引領了首都三次道路清掃革命、五次公廁革命,制定17項國家及地方環衛作業標準,開創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大環衛、全覆蓋、一體化”服務模式,形成了符合首善要求、首都標準的“京環模式”品牌,引領了中國環境產業的發展。
二
新時代環衛行業的發展趨勢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環衛行業的根本遵循
各行各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構成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認識和解決矛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環境衛生管理需要考慮:①怎樣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②怎樣進一步增強供給側的敏感性?③怎樣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
因此,我們必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創造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同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銜接,構建三方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環衛管理本質上是全口徑全生命周期的代謝系統管理
環境衛生的工作對象主要包括城市街巷、道路、公共場所、水域等區域的環境整潔,城市垃圾、糞便等生活廢棄物收集、清除、運輸、中轉、處理、綜合利用,環境衛生設施規劃、建設等。
環衛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城市要素循環流動的代謝環節,本質上是全口徑全生命周期的代謝系統管理問題。
城市代謝是城市投入、產出的全過程。除了產品和服務以外,還有城市廢棄物,環境衛生管理就是要全面實現對城市廢棄物的綜合管理,是一個全域全口徑、全生命周期、齊收共管的宏觀概念。
環衛行業應貫徹“三化”理念,實現“四個現代化”
強化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理念,統籌考慮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施全過程分類管理。
不斷創新、推進“四個現代化”,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鏈。即達到:
產業化:準公共產品的特征,全面推進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改變管干不分和碎片化的市場,政府職能轉向規劃、監管、效果付費,實施一體化管理,作業、前后端、城鄉一體化協同管理;
智慧化:區域垃圾排放登記大數據;人、車、設施實時智能監管和調度;監管層面對水、氣等關鍵污染指標進行實時采集和公布;城市物聯網節點;無人駕駛環衛車輛登上舞臺‘’;
平臺化:用分享經濟的眼光,將環衛作業與城市物流體系、廣告、公共服務以及最后一公里等產業協同起來,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品質,解決城市的多重問題;打造城市功能綜合服務體。形成“環衛+N” 的城市管家服務模式;
生態化:形成以天人合一,自然循環為目標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生態。首先要求先物盡其用,尤其是就地利用,比如還田;其次以資源化帶動減量化,而不是簡單垃圾物流和焚燒;再次推動有機廢棄物回歸土壤的利用模式。
創新發展是打造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生活垃圾資源利用問題是關乎人民生活健康、經濟發展、國家利益的重點領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優先提出綜合治污與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2016)》提出要重點突破無害化、穩定化與資源化技術與裝備。科技部2018年列入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
垃圾分類成為環衛管理的核心內容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垃圾源頭分類是實現資源化的基礎,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需要處理的生活垃圾量,提高廢品回收率,降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難度。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緊密聯系,不能割裂。
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
環衛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而且一流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相匹配的一流企業,公眾參與和監督考核與政府績效強相關形式下的形成壓力傳導,視覺污染與生態污染的雙重屬性對作業全流程管理的提出挑戰,對規模化發展與行業集中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北京環衛集團副總經理羅偉以“環衛市場化的挑戰和發展趨勢”作主題交流,以精細化管理、創新發展、運營管理優化、綠色化全產業鏈為關鍵詞,共同探討目前的環衛市場、企業自身的優勢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戰略。
羅偉 北京環衛集團 副總經理
一
關于北京環衛
北京環衛集團是北京市屬國企中唯一環衛專業化公司,是我國環衛固廢領域規模與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化集團之一。集團擁有超過69年的發展歷史,業務范圍涵蓋環境運營、環衛裝備制造、城市礦產資源開發等,擁有完善的前中后端產業鏈。
北京環衛集團堅持“深耕北京,輻射京津冀,拓展全國,適度海外”的戰略布局。目前已在國內22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一體化環衛服務公司,目前,集團在手合約98個,合同總金額為1041.2億元,多為長期政府采購服務環衛合約或環衛PPP合約。
北京環衛集團 全產業鏈作業流程圖
北京環衛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環衛產業鏈最完整、規模與綜合實力最強的專業化實業集團。截至目前,集團運營總資產180億元,年營業收入120億元;年處理生活垃圾1000余萬噸,道路綜合保潔面積超3億平米,公廁3000余座;員工6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近2000人,碩士及以上近400人;擁有各類環衛車輛1萬余臺,設備1萬多套,固廢處理及水處理設施51座。
作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和2022年冬季奧運會唯一環衛服務提供商,集團出色地完成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周年慶典和閱兵活動等國家重大活動的環衛服務保障,先后榮獲20余項國家級集體榮譽,榮獲全國勞動模范4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
六十多載的發展歷程,集團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探索環境事業發展與城市運行規律和市場規律的結合,先后引領了首都三次道路清掃革命、五次公廁革命,制定17項國家及地方環衛作業標準,開創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大環衛、全覆蓋、一體化”服務模式,形成了符合首善要求、首都標準的“京環模式”品牌,引領了中國環境產業的發展。
二
新時代環衛行業的發展趨勢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環衛行業的根本遵循
各行各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構成社會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認識和解決矛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環境衛生管理需要考慮:①怎樣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②怎樣進一步增強供給側的敏感性?③怎樣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
因此,我們必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創造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同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快水污染防治,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銜接,構建三方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
環衛管理本質上是全口徑全生命周期的代謝系統管理
環境衛生的工作對象主要包括城市街巷、道路、公共場所、水域等區域的環境整潔,城市垃圾、糞便等生活廢棄物收集、清除、運輸、中轉、處理、綜合利用,環境衛生設施規劃、建設等。
環衛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城市要素循環流動的代謝環節,本質上是全口徑全生命周期的代謝系統管理問題。
城市代謝是城市投入、產出的全過程。除了產品和服務以外,還有城市廢棄物,環境衛生管理就是要全面實現對城市廢棄物的綜合管理,是一個全域全口徑、全生命周期、齊收共管的宏觀概念。
環衛行業應貫徹“三化”理念,實現“四個現代化”
強化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理念,統籌考慮垃圾源頭減量、分類回收、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施全過程分類管理。
產業化:準公共產品的特征,全面推進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改變管干不分和碎片化的市場,政府職能轉向規劃、監管、效果付費,實施一體化管理,作業、前后端、城鄉一體化協同管理;
智慧化:區域垃圾排放登記大數據;人、車、設施實時智能監管和調度;監管層面對水、氣等關鍵污染指標進行實時采集和公布;城市物聯網節點;無人駕駛環衛車輛登上舞臺‘’;
平臺化:用分享經濟的眼光,將環衛作業與城市物流體系、廣告、公共服務以及最后一公里等產業協同起來,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品質,解決城市的多重問題;打造城市功能綜合服務體。形成“環衛+N” 的城市管家服務模式;
生態化:形成以天人合一,自然循環為目標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生態。首先要求先物盡其用,尤其是就地利用,比如還田;其次以資源化帶動減量化,而不是簡單垃圾物流和焚燒;再次推動有機廢棄物回歸土壤的利用模式。
創新發展是打造行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生活垃圾資源利用問題是關乎人民生活健康、經濟發展、國家利益的重點領域。《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優先提出綜合治污與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2016)》提出要重點突破無害化、穩定化與資源化技術與裝備。科技部2018年列入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
垃圾分類成為環衛管理的核心內容
2016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4次會議上強調,“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環衛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而且一流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相匹配的一流企業,公眾參與和監督考核與政府績效強相關形式下的形成壓力傳導,視覺污染與生態污染的雙重屬性對作業全流程管理的提出挑戰,對規模化發展與行業集中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