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15時52分,隨著#45風機并網發電,標志著三峽新能源大連市莊河Ⅲ(3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式全容量并網,成為東北地區首個建成達產的海上風電項目。
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場是東北區域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境內目前緯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場。風電場南北長8.6公里,東西7.7公里,場址中心距離岸線約22.2公里,涉海面積約47.7平方千米,項目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共計安裝72臺3兆瓦、3.3兆瓦及6.45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一座220千伏陸上集控中心,場內集電線路采用35千伏海纜,35千伏海纜匯流后接至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再以220千伏海纜送至登陸點,架空接入陸上集控中心,陸上集控中心通過一回220千伏送出線路送出至黃海變。項目投產后,預計年上網電量7.76億千瓦時,年均利用小時數2588小時,與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3.0萬噸,減輕排放溫室效應性氣體二氧化碳約63.7萬噸,此外還可節約用水約20.84萬噸。
作為東北嚴寒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冬歇期長,施工窗口期短;風電場海域地質條件較復雜,覆蓋層深淺不一,基巖差異較大,灰巖、板巖、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等混雜,且巖層中下伏溶洞,覆蓋層基礎選型及設計難度大;嵌巖機位較多,包括大直徑打樁嵌巖及高樁承臺斜樁嵌巖施工,施工過程中需優化工作量大,難度大;同時冬季風電場區域有大量海冰出現,國內可借鑒項目建設經驗少等不利因素及工程難點,最終通過合理優化嵌巖樁設計及施工方案,充分利用試樁成果及單樁基礎沉樁經驗,嵌巖數量由設計的24臺優化至9臺。
將海洋石油平臺抗冰錐結構設計理念引進風機單樁基礎、海上升壓站抗冰錐結構設計,一舉攻克天氣寒冷地區風電抗冰難題,多次組織國內知名專家進行抗冰錐結構優化專題研討;完成了當時國內最長單根無接頭220千伏交聯聚乙烯三芯海纜生產與敷設,創造了海纜行業新紀錄;成功安裝了我國首批低溫型、大直徑直驅6.4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為6.45兆瓦機組批量化商業投運奠定基礎。
莊河項目管理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石化勝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大連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峽新能源海上風電運維江蘇有限公司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全容量并網。
大連莊河海上風電場是東北區域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是我國北方地區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也是我國境內目前緯度最高的海上風電場。風電場南北長8.6公里,東西7.7公里,場址中心距離岸線約22.2公里,涉海面積約47.7平方千米,項目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共計安裝72臺3兆瓦、3.3兆瓦及6.45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一座220千伏陸上集控中心,場內集電線路采用35千伏海纜,35千伏海纜匯流后接至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再以220千伏海纜送至登陸點,架空接入陸上集控中心,陸上集控中心通過一回220千伏送出線路送出至黃海變。項目投產后,預計年上網電量7.76億千瓦時,年均利用小時數2588小時,與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3.0萬噸,減輕排放溫室效應性氣體二氧化碳約63.7萬噸,此外還可節約用水約20.84萬噸。
作為東北嚴寒地區首個海上風電項目,施工過程中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冬歇期長,施工窗口期短;風電場海域地質條件較復雜,覆蓋層深淺不一,基巖差異較大,灰巖、板巖、泥巖、泥質粉砂巖、粉砂巖等混雜,且巖層中下伏溶洞,覆蓋層基礎選型及設計難度大;嵌巖機位較多,包括大直徑打樁嵌巖及高樁承臺斜樁嵌巖施工,施工過程中需優化工作量大,難度大;同時冬季風電場區域有大量海冰出現,國內可借鑒項目建設經驗少等不利因素及工程難點,最終通過合理優化嵌巖樁設計及施工方案,充分利用試樁成果及單樁基礎沉樁經驗,嵌巖數量由設計的24臺優化至9臺。
將海洋石油平臺抗冰錐結構設計理念引進風機單樁基礎、海上升壓站抗冰錐結構設計,一舉攻克天氣寒冷地區風電抗冰難題,多次組織國內知名專家進行抗冰錐結構優化專題研討;完成了當時國內最長單根無接頭220千伏交聯聚乙烯三芯海纜生產與敷設,創造了海纜行業新紀錄;成功安裝了我國首批低溫型、大直徑直驅6.4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為6.45兆瓦機組批量化商業投運奠定基礎。
莊河項目管理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在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長江三峽技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蘇龍源振華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石化勝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大連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峽新能源海上風電運維江蘇有限公司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全容量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