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等待后,我國下一階段的能源發展規劃將浮出水面。9月28日,記者獲悉,已經上報國務院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有望于今年底出臺,規劃期為2011年至2020年。規劃期內累計直接增加投資預計將達5萬億元,平均每年增加產值1.5萬億元。據悉,5萬億元既包括國家投資,也包括將拉動的商業化社會性投資。而根據具體細分,除核電和水電外,可再生能源投資將達到2萬億至3萬億元,其中風電占約1.5萬億元,太陽能投資則達到2000億至3000億元。
15%達成有難度
據知情人士介紹,為了實現非石化能源2020年達到15%的目標,核電的規模要至少達到7500萬千瓦以上,而水電的裝機規模則要達到3.8億千瓦以上,其中3.3億千瓦規劃為常規水電,0.5億千瓦規劃為蓄能電站。其他生物質能的利用規模應達到2.4億噸標準煤以上。
從比例上來說,15%中水電占到9%至10%,核電占2%至3%,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占2%以上。
相關人士透露,按照“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的比例來推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消費總量將為7億至8億噸標準煤,其中水電的消費總量將達到4億噸標準煤,核電將達到2億噸標煤,風電則為1億噸標煤,剩下的大約1億噸標煤能源消費則由太陽能來完成。
統計顯示,雖然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總量絕對規模保持逐年上升,但是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比例卻開始呈現下降趨勢。200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7.9%,而2009年則只占7.8%。業內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發展形勢,2010年該比例恐怕仍然無法提高。
光伏投資有點少
“政府投資拉動民間投資,這一點我非常認可。5萬億元主要用于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光伏、風電、核能和水電能。”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我國的能源結構較為單一,且過多地使用煤炭和石油,所以政府要求調整能源結構,從而增加新能源產業的比重。”他說。
在宋亮看來,為了響應政府號召,我國調整能源結構的速度很快,但能源機構不夠合理。
“短期來看,核能和水電能投資效果最佳,核能、水電能投資時間相對較少,發電企業收益見效快,因此很多人爭著競標投資。”宋亮說,但是核電不能過多地發展,一方面核資源有限,另一方面不穩定,容易受到戰爭、核泄漏的威脅。而水電也受到水利資源的限制。
“水電、核電被納入5萬億元投資計劃中,近幾十年是可以實現的。此外,可再生資源投資2萬億至3萬億元,其中風電投資1.5萬億元,而光伏只有幾千億元,這是不合理的。”宋亮說。
他認為,發展能源不能僅僅追求短期或眼前利益,應從人類能源需求長遠目標出發,光伏產業應該作為主要新能源產業發展。
他指出,從長遠看,光伏發電是問題最少、最環保和最有效的能源。“如今,歐美、日韓等國家在新能源的發展上,都十分注重太陽能。”
此外,他告訴記者,中國南北差異較大,自然環境也呈現多元化的局勢,加上人口數量龐大,同時人口城市化也在不斷推進,所以中國對能源的需求量非常大。這一系列條件決定了中國能源必須走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國的重中之重應該是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