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陜西漢中供電公司為喇家寨村光伏扶貧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還為喇家寨村村民提供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并網檢測和調試等服務。村民王洪發覺得日子愈發舒心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在脫貧致富、同奔小康的路上,電力是重要的保障要素,是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至關重要的支撐力量。本報記者走進陜西、冀北、吉林三個老牌貧困村,聚焦“國網陽光扶貧行動”,講述陽光照耀下貧困村脫貧致富的故事。
光伏發電,喇家寨村致富新希望
2016年,陜西漢中供電公司為喇家寨村光伏扶貧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還為喇家寨村村民提供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并網檢測和調試等服務。村民王洪發覺得日子愈發舒心了。
六月的陜西漢中草木豐美,一派生機。然而,在這片被稱為“西北小江南”的土地上,卻隱藏著八個國家級貧困縣。這里有38.7萬貧困居民,他們的年收入均在3100元以下。
6月21日上午,從漢中市區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1個多小時后,記者來到了國家級貧困縣陜西漢中勉縣的元墩鎮喇家寨村。
村民王洪發正提著一個大袋子往家趕,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剛去城里用這幾年攢的一點錢,買了木耳菌絲,過陣子在板子下面種。”
王洪發所說的“板子”,指的是喇家寨村光伏扶貧示范園里的藍色光伏板。喇家寨村光伏扶貧項目總裝機容量5000千瓦,分兩期建設,一期裝機容量1000千瓦,去年7月并網發電;二期去年8月啟動,裝機容量4000千瓦,今年1月中旬并網發電。據了解,勉縣光伏扶貧項目是陜西省10個光伏產業扶貧示范試點單位之一,也是漢中市首個光伏扶貧試點項目。
勉縣喇家寨村就是其中之一。光伏電站位于村西南面,“這里原本是廢棄的燒磚廠,現在用來搞光伏發電,節省了土地資源。”元墩鎮黨委書記李均告訴記者,“整個項目總投資4600萬元,一期財政投資200萬元作為貧困農戶入股資金,二期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喇家寨村持股49%,每戶500元入股,每年能增收3000元左右。”
對于61歲的王洪發來說,這3000元是一家人的重要收入。王洪發有一個35歲的兒子,少年時上學途中遭遇車禍,大腦受傷,失去勞動能力。這么多年來,全家僅靠王洪發一個人撿廢品維持生計。而現在,除了項目建設初期幫忙運輸光伏板的收入,王洪發還多了光伏電站的入股分紅,生活愈發滋潤起來。
如今,王洪發又有了個致富的新想法。“俺們這的木耳,品相好、質量高,但就是自然環境下產量太少。”王洪發告訴記者,“光伏板下面陰涼,是個種木耳的好地方,我正在鼓勵大家多參與進來,靠著光伏扶貧產業園的熱乎勁兒建一個蔬菜大棚基地。”光伏板下種木耳,也叫做“農光互補”,即通過利用光伏板下的充裕空間發展蔬菜、養魚產業,提高單面積收益。
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關注光伏扶貧項目的開展。2016年10月17日,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外發布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總規模為51.6萬千瓦。陜西省計劃用5年時間在18個重點光伏扶貧縣的1932個貧困村建設總裝機100萬千瓦的光伏電站,保障19.5萬個建檔立卡無勞力貧困戶年獲得穩定年收入3000元以上。
2016年,漢中供電公司為喇家寨村光伏扶貧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為光伏電站建設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從客戶的申請到最后的并網驗收,我們都免收服務費用和系統備用容量費,免費為村民提供關口計量表和發電量計量表,并全額收購了光伏扶貧項目所發的電量,實現‘零棄光’。”元墩供電所所長戚繼斌告訴記者。
除了光伏接網項目,漢中供電公司也為喇家寨村村民提供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統方案設計、并網檢測和調試等服務。目前,喇家寨移民集中安置點的分布式光伏板前期準備工作已全部到位,即將開工。漢中供電公司將全額承擔分布式光伏并網配套的公共電網改造費用。
現在,王洪發覺得日子愈發舒心了。自從漢中供電公司將動力電通到了喇家寨村貧困百姓家,脫貧致富的路子更寬了。王洪發買了電動榨油機,開起了小作坊,充足的動力電,讓榨油機歡暢地運轉著。
溫暖的陽光,正在滲透到這個貧困小山村的每一個角落。喇家寨村關于“光”和“農”的動人故事,還在繼續。
“只要有太陽,我們就能進錢”
從2016年開始,國網冀北電力采取“三級對接、一口對外、精準高效施工”等措施,加大配電網投資力度,推動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滿足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并網需要,為冀北地區脫貧致富提供強大電力支撐。如今的冀北德勝村,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德勝村位于國家級貧困縣——河北張北縣城十公里處的小二臺鎮,全村共413戶,其中212戶是貧困戶。6月21日中午,記者來到德勝村。一下車,就感覺到一股熱浪襲來,明晃晃的太陽照得人睜不開眼睛。
“壩上地區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種莊稼收成不好,養牛羊也不成。”78歲的村民胡文斌用“十年九旱”來形容自己一直生活的村子,“以前,家里種莜面、土豆,想吃面食要到村里用家里產的作物換面,只有中秋節和過年時才能吃上肉。”
胡文斌帶著記者來到位于德勝村村委會院內的400瓦村級光伏電站,遠遠眺望,一排排光伏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村莊夏日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胡文斌笑呵呵地說:“村子每年就是晴天多,雨天少。現在只要有太陽,我們就能進錢。如今在村子里就能買到饅頭、面條,肉餡餃子想吃就吃,不用再等到過節,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干旱少雨的自然條件竟然能為村里創造收入,這是胡文斌萬萬沒有想到的。“光伏板就是全村人的錢袋子,我可要照顧好它們。”胡文斌原本在村委會看大門,打掃衛生,而現在照看光伏板成了他每天最惦記的事。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我們村,在光伏電站旁,和鄉親們一起算了一筆扶貧賬。”德勝村的黨支部書記葉潤兵告訴記者,村子里建起100千瓦和400千瓦兩座光伏村級光伏電站,平均每年的發電量為75萬度,按每度電1.08元的電價補貼計算,兩座電站每年可以給村里增收81萬元。這些錢一部分直接發放到村民手中,另一部分解決低保貧困戶的兜底和補貼,全村人均年收入能達到6000元。
“村里第一批光伏扶貧項目并網發電后,截至4月20日,發電上網190360度,共收到上網電費107248.82元。”談到光伏電站的成效,葉潤兵高興地說,“張北縣供電公司還幫我們檢查光伏板運行情況,減少、合并計劃停電時間和頻次,提高故障搶修速度,大大增加了電站的發電量。”
保障德勝村光伏扶貧電站并網發電,是國家電網公司“陽光扶貧行動”的縮影之一。從2016年開始,國網冀北電力采取“三級對接、一口對外、精準高效施工”等措施,加大配電網投資力度,推動配套電網工程建設,滿足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并網需要,為冀北地區脫貧致富提供強大電力支撐。
除了光伏電站,充足的動力電也讓德勝村的微型薯種植火了一把。張北縣供電公司架設動力電,并安裝500千伏安變壓器和125千伏安變壓器各1臺,提高供電可靠性,為這一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電力供應。
來到村民徐萬的微型薯大棚,70歲的徐萬一邊麻利地撒肥,一邊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道:“今年家里種了3個大棚微型薯,每個大棚預計純收入在兩萬元左右,我和老伴加上兒子家共有5口人,人均收入能上萬元。”
看著眼前一排排綠油油的小嫩苗,徐萬高興地說:“馬鈴薯苗很嬌氣,對溫度和濕度要求很高,我的大棚全部實現了電氣化,控溫控濕都用電自動操作,現在時時刻刻都離不開電。”
如今的德勝村,多產業發展,寬闊的村道整齊干凈,家家通上了自來水,戶戶用上了放心電。全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6000元,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有了動力電,發家致富的路子更寬了
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投資86.2億元,涉及19個省,完成新通動力電及動力電不足村改造2.2萬個。有了動力電,昔日窮山村終于徹底翻了身,找到了“永豐”的新路子。
“俺們這兒四面環山,地形隱蔽。當年,中國工農紅軍第32南滿游擊隊就經常在附近活動,俺們經常把自己種的菜給他們偷偷送過去。”71歲的吉林磐石石嘴鎮永豐村村民楊玉良經常和人說起發生在這里的東北抗聯往事。
然而,當年讓楊玉良引以為豪的復雜隱蔽地形,如今卻成了制約永豐村發展的障礙。
“全村363戶人家,耕地大都在山坡上,大型機械根本派不上用場。”永豐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剛說,“村里的土壤是鹽堿地,莊稼生長困難,沒有來錢的方法。鄉親們的日子也過得緊巴,貧困戶超過了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永豐村如何摘掉貧困的帽子,實現“永豐”,成為擺在當地村民面前的一大難題。
2015年前,村民王守義全家僅靠幾畝鹽堿地維持生計。2016年偶然的一次機會,他聽說種植蘆筍能致富,根據蘆筍種植專家的建議,決定在自家的鹽堿地上種植蘆筍。然而,蘆筍生長對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要求較高,培養房內的溫度和濕度都需要電來控制。當時,王守義家所在的村莊位于供電末端,供電半徑長,電壓不穩令他頭疼不已。
2017年年初,事情有了轉機。在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天氣里,吉林供電公司為永豐村新安裝了7臺變壓器,并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3.89公里,0.4千伏配電線路6.99公里,實現了全村動力電全覆蓋。如今,永豐村實現了農作物全電氣化灌溉,再也不用擔心蘆筍種植園區供電能力不足了。
6月19日,在永豐村蘆筍種植園區基地,大大小小的運輸車停滿了園區,剛剛采摘下來的蘆筍被一筐筐裝車發往外地。“自從用上動力電,村民們種植蘆筍很有積極性,幾乎家家都開始種。靠種蘆筍,戶均年收入五六萬元不是問題,將來很有可能達到10萬元。”永豐村蘆筍種植戶王守義高興地說。
“前年日子過得緊張,我們一家還住在村東頭的毛坯房里,每年守著3畝玉米地基本只能填飽肚子。”王守義說,之前的毛坯房里,除了一臺老舊電視機和3只白熾燈泡以外,就沒有其他用電設備了,而如今不僅有了新房,冰箱、熱水器、電腦等電器也全都用上了。
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加快農村地區居民群眾脫貧致富步伐,實施扶貧攻堅行動,全面貫徹落實陽光扶貧行動的一項重要舉措。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投資86.2億元,涉及19個省,完成新通動力電及動力電不足村改造2.2萬個。
在永豐村,除了安裝變壓器和改造線路,吉林供電公司還建立了動力電覆蓋臺賬制度和項目建設工作月報制度,實時了解客戶電壓等級和用電規模,防止用電過負荷的情況發生。
“最近天氣熱了,用電負荷增加了不少呢。”在中央配電變壓器前,石嘴鎮供電所所長馮愛臣介紹道,“這是一臺315千伏安的變壓器,廠區的電工師傅們每周進行三次巡視,預防變壓器過熱超載。”他指著變壓器上方輸電線路上的一個電氣裝置說:“這個裝置叫做線路故障指示器,發生故障后可傳達報警信息,是蘆筍種植園區的‘安全衛士’。”
2017年,在吉林,國家電網公司還將投資9372萬元用于村村通動力電工程,擬建10千伏線路62.56公里,0.4千伏線路451.83公里,新建及更換配變389臺,容量49500千伏安,涉及改造變臺357座。
有了動力電,昔日窮山村終于徹底翻了身,找到了“永豐”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