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的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正在大連舉行。“清潔技術革命”、“引領能源轉型”正是本屆達沃斯論壇熱門話題之一,關于能源大家都談了些什么。
有關國網的一舉一動總是牽動電力、能源行業的神經。應邀擔任論壇年會聯席主席的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在多個互動場合發言,并且信息量很大。
電改進展非常順利
最近國家電網印發《國家電網公司關于試點開展相關售電業務的工作意見》稱國家電網將以省級電力公司試點開展相關售電業務。這一文件引發市場的猜測,國網都發文要開展售電業務了,那售電公司還有得蛋糕可分?
不過在2017新領軍者年會期間舉辦的新聞發布會——“對話2017年新領軍者年會聯席主席”上,舒印彪表示目前國家能源電力體制改革進展非常順利。這次電力體制改革按照國家總體部署正在進行當中,而且很順利,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成立電力交易中心等。
他還談到,目前28家省級和全國電力市場的交易中心都已經成立了,在這些交易平臺上,新能源的交易,跨區、跨省之間的交易都得到很好的實現。
但是也有疑問,這個市場是在國家電網大傘下面已經建立起來的機構設置,能否做到公開、透明、公平,真正的按市場規則走?
舒印彪回應,經過近兩年的試點,現在已經在制定一個比較成熟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市場規則,很快也就會出臺。“有了這個市場規則,大家根據這個規則就可以公平、公正的在這個平臺上競爭。”
降價空間560億,這個錢國網拿得出來
談電價,舒印彪表示中國電價總體水平處于世界上中等偏下水平,“歐洲國家較高,一塊五人民幣一度電,中國是平均六毛多一點兒,美國工業電價比我們低一些,但總體比我們稍微高了10%。”
他提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還要進一步降費降價。國家電網通過電力市場的自由選擇,通過改革等方面著手促進降費、降價。“這個降價空間大概有560億人民幣。這個錢國網公司得拿出來”,他強調,要實現這個目標,可能收入會減一些,但國網公司可以通過提質增效,通過內部挖潛,再擴大電力市場的消費。
只是好奇,舒印彪說的電力市場自由選擇、改革具體指的是什么?這560億元國網從什么地方貢獻?電網企業能不能兌現?
2016年,全國包括直接交易在內的電力市場化交易電量突破1萬億千瓦時,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9%,度電平均降價約7.23分,為用戶節約電費超過573億元。這一塊承受降價的是發電企業。
充電樁基礎設施不足問題已基本解決
在這次論壇上,舒印彪還談到了公眾比較關心的充電樁問題。
舒印彪表示“充電樁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可以說已經基本解決”,國家電網目前建成的智慧車聯網平臺,可以實時對充電樁以及汽車的狀態、充電時間、電量等信息進行監視,且能共享信息,若有故障,能及時搶修和進行維護。
他還描述了未來電動車與電網互動的場景:“未來,用電低谷時電動汽車可以通過充電樁充電;而在汽車不行駛,尤其是在用電高峰時,汽車上充好的電還可以反過來向電網賣電。”
“上述電動車和電網的互動,將越來越基于市場機制作用。”他說,高峰時向電網賣電還可以賺到錢,電動車也因此成為一種儲能設施。
他指出,全球25%以上的能源都消耗在交通領域,因此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是新能源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電網的統計,很多充電樁都是在低谷電時對汽車充電,電能來源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風電等新能源。
據舒印彪介紹,國家電網目前已沿所有高速公路建成6橫6縱2環的高速公路電動車充電網絡,覆蓋1.4萬公里、13個省、95個城市。目前中國公共充電樁總量16萬個,電動汽車數量已超過100萬輛,占世界總量50%以上。
除了國家電網,我們也梳理了其他能源企業以及學者的聲音
晶科:闡述中國碳排放交易或將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系統
在本屆達沃斯論壇上,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指出:“碳交易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低碳轉型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如果各級政府一直沿用傳統的GDP為唯一考核指標,那便無法真正推進中國經濟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但中國碳市場一旦啟動,或將成為世界上最活躍、最成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我國將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截至2017年5月,試點地區累計成交配額近1.6億噸,成交額37億元。首批納入企業數量在7000-8000家,圍涵蓋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八大行業。
錢晶預測稱,預計到2020年,碳排放交易門檻或將有所降低,并對可納入碳交易的企業進行擴容。屆時,政府通過分配配額、價格指導、引導交易等多種舉措,供需雙方可以通過市場實現碳排放權交易。
能源學者: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策問題
“當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技術不是問題,而是政策問題。”在本屆達沃斯“能源系統”主題討論中,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發言指出,技術上已經使得可再生電源的成本降低,也能通過特高壓電網外送可再生電源,但目前仍存在棄風棄光、投資浪費的現象。他表示:“我們應該努力研究好的政策,使人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政府有補貼有鼓勵投資,就拼命地裝機,這就是不好的政策選擇。”林伯強稱,正確的政策可以引導投資合理分布,在過剩的地區少裝機,鼓勵在貼近用戶市場的地區多裝機。投資過剩,就是高估了當時的市場。“如果沒有政策支持,這些裝機是蓋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