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隨著電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需求增加,鋰離子電池產銷迅猛增長。2016年,整個鋰電池的市場規模1330億瓦時,同比增長35%,產量873億瓦時,同比增長42%。其中動力電池市場規模600億瓦時,儲能市場規模35億瓦時。
伴隨市場規模的擴大,動力電池企業產業集中度也在不斷增加。2016年11月底,通過對國內主要動力電池企業產能的初步統計,50家企業的總產能超過了1000億瓦時。2016年整體來說行業特點是產能結構性過剩,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2015年動力電池企業前20強在新能源汽車中的電池配套占到81.3%,到2016年達到83.1%,前5強2015年是56.3%,2016年則上升至64.5%,未來幾年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
新能源儲能市場同樣不可忽視。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應用和風力發電市場。“十三五”期間中國儲能重點將以需求為導向,根據具體應用場景和應用領域,如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并網、分布式發電和微電網等。2020年后,儲能有望成為繼新能源汽車之后鋰離子電池另一重要應用領域。
研發高性能電池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重點。按照規劃,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初步實現電動化,2030年新能源汽車占整個汽車的比例在40%以上。
為支撐新能源汽車發展,需要持續提升電池的單體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按照四部委出臺的《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0年單體能量密度要實現350瓦時/公斤,單體成本要實現1元/瓦時。
短期來看,動力電池技術發展是優化系統體系,鋰離子電池要以開發新型鋰離子電池為重點,提升安全性、一致性、壽命等關鍵技術指標,同步開展新體系的前瞻研究;中遠期來看,是持續優化提升新型的動力電池,同時重點開發新體系,顯著提升能量密度,大幅降低成本,實現新體系電池的實用化和規模化。
電池技術發展方向,離不開關鍵材料的創新研究,要通過材料的開發來進一步提升性能、提高質量、降低成本、改善安全性能,滿足下游對電池能量密度性能的要求,這就需要一方面采用高比能量的材料,另一方面采用高電壓的材料。
從正極來說,未來主要是發展高鎳,目前市場是以鎳鈷錳523體系應用為主,今年622體系可能也會走向產業化,隨著性能要求和成本持續降低,811體系或將在2018年、2019年投入市場。
從負極材料來說,在改進原有碳材料性能的基礎上,要持續開發硅碳材料,包括鈦酸鋰材料以及一些添加劑,對于當前熱門的石墨烯,也需要材料企業和電池企業持續加強研究。另外,電解液、隔膜等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推動行業有序發展
伴隨行業進入發展快軌,為確保健康有序發展,需要從科技創新、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予以推進。
一是企業要加快轉變,產能提高方面要走創新、差異化、高端化的道路,企業、大學和研究機構要走強強聯合之路,形成各種聯盟聯合攻關。
二是通過國家標準規范行業發展,避免無序競爭。加快動力電池產品結構性調整,防止磷酸鐵鋰產能過大帶來的風險,及時根據國家政策調整,研發高比能量材料體系。
三是行業要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整個電池行業未來發展的制造趨勢是高品質、高效、高穩定性、信息化、無人化和可視化,未來新建工廠要重視電池行業的智能制造。
四是高度重視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隨著動力電池退役形成規模,要考慮其梯次利用和回收再利用,這就需要了解退役電池的品質和安全性,電池企業要建立大數據系統平臺以及電池檢測的方法。
五是去年底《動力電池行業規范征求意見稿》中的“80億瓦時”的產能門檻盡管尚未正式發布,但卻引發行業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業內認為產能目標不宜太大,或造成行業嚴重過剩并限制中小企業發展。
六是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明顯,動力電池企業面臨降本挑戰,倒逼企業在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開拓市場以及創新技術研發。
動力電池行業市場廣闊,未來3年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市場年平均增長率50%左右,但是整個電池行業競爭激烈,行業整合正在持續進行,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向優勢企業集中。動力電池企業要將質量和安全放在首位并加強過程控制和優化,完善全產業鏈技術,充分體現產品路線和技術變革,只有擁有雄厚技術積累、足夠資金支撐的廠商,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贏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