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至今已經過去了大半年,這些項目進展是否順利?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波折?如何才能真正起到示范意義?不久前,在杭州舉辦的中國國際光熱電站大會暨CSPPLAZA年會上,業內人士基本達成了一個共識:不糾結于項目本身,就是要通過示范項目推進,真正找到制約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的瓶頸,從而為2020年之后的光熱大發展奠定基礎。
建設進度并不樂觀
距2018年底20個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建成的期限僅剩一年半時間,但項目進度似乎并不樂觀。據記者了解,不少項目仍處于前期準備階段,包括用地、用水、電網、場平等。部分項目主要設備、主要設計開始招標,個別項目已經定標。
或許正是由于首批示范,主管部門對項目的進度情況也盯得很緊。國家能源局2月專門下發《關于報送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情況的通知》,要求每個季度報送20個光熱示范項目建設進展情況。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當時規劃的示范項目總量是100萬千瓦,實際批準的是134.9萬千瓦,就是考慮到有些項目可能無法按時完成。“在當前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給予光熱示范項目更大的示范規模,也是希望有更多的項目可以做成,為行業發展探索經驗。”該業內人士表示。
面臨多種潛在風險因素
實際上,作為首批示范項目,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先行者的困惑。
“光熱發電不像常規的火電,火電積累了多年的建設經驗,實現了模塊化、規范化,干起來比較順手。光熱發電項目開發沒有標準,也沒有依據,在這個過程當中,更多地需要進行探索,也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常州龍騰光熱發電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懷普說。
中海陽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章顥繽認為,光熱發電項目開發過程中,會面臨成本風險、技術風險、消納風險和補貼風險等多種風險因素。“土地問題是光熱項目開發的一個核心關鍵性因素,據我所知,20個首批示范項目里至少有5個項目因為土地因素沒有辦法實施。另外,有的項目土地投資費用太高。”章顥繽說。
浙江中控太陽能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建祥表示,光熱產業要發展,離不開在稅收、土地和綠色信貸等宏觀層面的政策配套。他呼吁地方有關部門能夠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的文件要求,盡快明了配套政策,給光熱發電創造輕松、友好的發展環境。
“光熱發電行業要盡快實現產業化,產業化的成果可以影響國家主管部門在規模化上的考量。光熱項目必須發揮自身優勢,融入到我國現有的電力體系當中去,才能更好的發展。”北京首航艾啟威節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峰說,“與此同時,光熱發電行業要積極走出國門,開展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為當前的遭遇到的困難尋找可供借鑒的國際經驗。”
重在打通產業鏈
“用山東土話說,目前我們光熱發電產業鏈仍是云山霧罩的,哪里行,哪里不行,搞不太清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用帶有濃重山東口音的普通話表示,推動首批20個光熱示范項目,不著眼于項目本身的成功與失敗,而是為了打通產業鏈。通過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可以檢驗我國的光熱發電產業鏈到底行不行,知道我們的產業鏈上到底缺什么,應該補什么。從而為2020年后的光熱發電的大發展奠定基礎。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參與了首批光熱示范項目出爐的全過程。他認為,示范項目有兩方面目標:一方面是推動光熱產業的規模化,另一方面是形成產業集成的能力。“首批示范項目的推進一定要對行業和產業起到正向的反饋作用,才能夠真正起到示范的意義。”王霽雪說。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原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石定寰看來,相比于光伏系統,光熱發電系統更加復雜,雖然西班牙等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光熱領域的研究,但總體而言,在世界上光熱發電仍處于起步階段。
“光熱行業發展的一個明顯短板是基礎研究工作欠缺。應該更加重視基礎工作,更好地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產業發展。此外,要在創新、長遠規劃、產業標準化方面扎實推進。”石定寰說,“希望光熱發電產業能夠吸取光伏產業的教訓,盡可能實現平穩發展,避免大起大落。一會兒是春光明媚,一會兒又是嚴冬難耐,對行業發展是不利的。”
2020年才進入大發展時期
根據國家發改委去年發布的《關于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核定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1.15 元/千瓦時,并明確上述電價僅適用于國家能源局2016年組織實施的示范項目。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孫銳透露,現階段光熱發電項目的工程造價在2.5萬-3萬元/千瓦之間,未來,光熱發電的工程造價和發電成本將隨著產業規模的發展大幅下降,這一趨勢尤其在產業化初期特別明顯,預計到2020年,光熱工程造價能降到1.5萬元/千瓦以下。屆時,上網電價會降低到0.75元/千瓦時以內。
多位專家表示,“十三五”期間是為我國光熱發電產業打基礎的時期,2020年-2030年這十年才是光熱發電的大發展時期。隨著產業鏈貫通、規模化發展、成本大幅下降,未來,光熱發電在整個電力系統中將占據一席之地。
一位與會的西班牙光熱企業負責人表示,過去,中國不是光熱發電主流地區,但未來,在重建全球光熱生態的過程中,中國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