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丘沿著地平線溫柔起伏的輝騰梁迎來了盛夏里最好的時光。這里剛下過一場雨,天空湛藍,朵朵白云點綴其間;草地嫩綠,叫不出名字、數不清種類的各色野花隨風搖曳。不遠處,誰家的馬兒成群結隊,慢悠悠地低頭吃草,或是“閑庭信步”。
一眼望去,最讓人震撼的,是許多正在隨風轉動的風機。輝騰梁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輝騰錫勒草原的“俗名兒”,它不僅是一片美麗的草原,還是一個巨大的風電場。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總工朱定真介紹說,根據氣象評估,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而在這一可利用風能占全國大陸的39%的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可算是內蒙古的風能資源富集區,該市可利用風能占全內蒙古的25%。但一個地區是否適合大規模開發風能資源、發展風電產業,光是風大可不行,得有持續穩定的風。也就是說,一個科學開發的大規模風場,至少要有常年穩定且連續不斷的強勁風力,不能時有時無,也不能東南西北“亂刮”。
輝騰錫勒草原恰恰受到西伯利亞冷高壓和蒙古氣旋的影響,雖然寒潮大風多,但常年盛行西北風,地表以上70米高處年均風速在每秒7.2米-8.8米,年有效風時達7300-8100小時。穩定的風向、足夠強和持續的風力等氣象條件為建設風電場提供了天然優勢。
光有風還不夠。風機塔筒高達78米,塔筒直徑近6米,葉輪半徑達30米。在廣袤的草原之上,這些高聳的風機很可能成為雷擊的對象,一旦遭受雷擊,企業會遭受巨大損失。幸運的是,與很多南方的風電場相比,內蒙古發生雷電的頻率較低,這也成為風電開發企業競相來此建設風電的主要原因之一。
借助天然的氣象條件優勢及當地政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烏蘭察布市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已達489萬千瓦,是名副其實的“風電之都”。
那么,像輝騰錫勒這種大規模的風電場是否會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呢?
曾有人質疑,內蒙古地區迅速增加的風機可能“偷”走了北京的風,致霧霾重發。“這純粹是無稽之談。”朱定真說。一臺風機可能對風產生影響的范圍是其高度的10倍。也就是說,一臺高達78米的風機只能影響方圓780米范圍內的風。即便將這種相關性擴大到100倍,內蒙古地區的風機也不可能“偷走”北京的風。
此前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就曾評估認為,盡管風場的尾流確實會造成風場下游的風速減弱,但包含實際地形和植被的情況下風場的尾流效應只在25公里范圍內。而即使在穩定夜間條件下尾流最強的時候,尾流的影響在60公里外也基本檢測不到,更不用說影響離內蒙古200多公里外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