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3月頒布電改9號文至今,電力改革已進行兩年多。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在推進電改工作,但是關于電改的質疑聲音仍不絕于耳。
售電公司作為新興的市場主體,與政府主管部門、各發電主體在本輪電改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們談談對電改的一些看法。
1、為什么要電改?
為什么要電改?專家們就這個論題進行過太多次論證。從我們的角度來看:
1、產能過剩,電廠裝機容量太多(簡單地說,電廠太多,且良莠不齊)。
2、 沒有理順價格機制,上網電價由政府制定,比如:煤炭價格發生變化,沒有及時傳導到電價上。
3、政府不再想以行政命令要求調整,希望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進行優勝劣汰。
插播名詞解釋:
【何為市場化?當供大于求時,價格下降;同理,當供小于求時,價格上漲。最簡單的例子,市場上只有一家豬肉檔時,人們爭先搶后購買,供不應求時,豬肉的價格就會居高不下;而如果出現了多家豬肉檔,豬肉供應遠超需求時,人們的選擇多了,檔主們為了爭搶客戶,于是爭先降價。】
產能過剩?如何過剩了?
先看國家能源局的官方數據,截至2016年末:
1、全國規模以上電廠裝機容量16.46億千瓦,而全社會用電量只有5.92萬億千瓦時,發電能力遠遠超過社會用電需求!
2、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累計平均利用小時為3785小時,同比減少203小時。
3、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2061萬千瓦,其中,水電1174萬千瓦,火電4836萬千瓦。
一方面供需嚴重失衡;另一方面,電源建設投資卻仍然熱火朝天。
電價價格機制怎么就不順暢了?
舉個例子,煤炭成本占火電成本的50%-70%左右,但是煤炭價格的漲或跌好像跟電價沒啥關系,無論你是過去的320元/噸,還是現在的583元/噸,上網電價就那樣:0.45元/千瓦時(廣東的價格,當然,最近政府終于上調了上網電價)。
為啥這樣?
因為我國的電力體制很復雜,電價由政府審批,電價的調整缺乏確切的規則,電價并沒有價格的基本功能。煤電價格聯動操作性不強,煤炭的價格變動并沒有很好地傳導到電價上。
火電廠的小伙伴說:“煤價漲了這么多,為啥還要降電價?電廠都虧死了!”
所以,理順這個價格傳導機制后,電價可能也是會上漲的吖,誰說電改就一定是降電價!
降電價不是電改的目標,但對于目前這種供遠遠大于求的情況,從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說,電改必然會降電價。
政府為何不直接行政命令降價?
現在電改都是在降電價,政府直接一紙文下去直接命令降價不就得了?
首先因為我國奉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電力商品化是必由之路,價格最終還是得靠市場化的手段去調節。
往另外一方面來說,80%以上的發電主體都是國有控股的企業,還有這么多利益集團,政府一說要降價要淘汰,各主體往往都會找出千百個理由說不能降,都在相互博弈,談淘汰、談降價?談何容易!
再者,如果單純由政府做決策,是否就會存在尋租的空間呢?是否會導致腐敗的產生呢?最后下達的指令是否符合社會的總體目標呢?
所以,政府就會想,我不直接命令你,我讓市場淘汰你。
所以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以下表述:
“讓市場化的價格信號推動企業調整產能,原來“吃大鍋飯”的無競爭力的企業將會在市場中弱化甚至被淘汰。”
“過去企業都靠拿計劃生存,今后就要靠真本事,自己去找市場,實現優勝劣汰”
2、電改改什么?
最近電廠小伙伴表示心里苦:
1、太多關于電廠的負面消息,什么山西電力壟斷第一案、串謀交易、發電廠抱團等等;
2、煤炭價格比低迷時漲了不止200元/噸,雪上加霜;
3、多方主體一直在嚷嚷:降電價,降電價,降電價!還1分嫌太少,最好1毛!心里千百萬只草泥馬呼嘯而過!
— 新一輪的電改難道只是純粹為了讓電廠降價嗎?
— NO! 當然不是!
電改改什么,用官方的語言來說,即:
“管住中間”---核定輸配電價,電網不再吃差價,而改為吃“過網費”。
“放開兩頭”---放開售電側和發電側,兩端引入競爭。
輸配電價尚未核出來以前,目前暫時采用的是差價傳導的方式進行交易。待核好輸配電價,理順價格傳導機制,清潔能源占比不斷上升,電價說不好也上漲呢?
電廠的小伙伴們,冬天到了,春天估計也不會太遠了。用戶們,也不要以為電價永遠只降不升哦。
3、為什么要引入獨立的售電公司?
類似這樣的質疑聲真不少:
“電改只是利益置換嘛,從電廠割肉,然后到私人老板口袋去了。”
“電廠直接賣電給用戶不就得了,為什么還要給售電公司賺一筆?”
......
作為獨立售電公司的一員,每次聽到這樣的表述,心里總是很委屈。售電公司真一無是處了嗎?售電公司真賺大錢了?
售電公司有啥作用?
售電公司的作用還真不小!以廣東市場為例:
一、規避偏差電量的考核風險。目前廣東市場嚴格的電量偏差制度,售電公司承擔了大部分的電量偏差考核金額。如廣東市場,中小型的電力用戶占大頭,這類型用戶的電量偏差基本很難控制在2%以內,與售電公司簽約,風險轉價到售電公司,避免了考核的風險。
二、增加議價能力。售電公司打包用戶后,交易電量規模大,更加加強了對電廠的議價能力。如年用電量二三十萬的電力用戶,去跟電廠談價格,能有多少下降空間?
三、提供電力增值服務。除了單純的售電業務,現在售電公司都推出了以售電業務為主,輔以能效管理、設備維護等電力增值服務。
售電公司賺大錢了嗎?
先看幾組數據:
1、用戶獲利占比81.36%,售電公司獲利占比小,并且承擔了較大部分偏差考核。
2、售電公司的獲利除去管理費用和居間商的費用后,售電公司凈利潤又能有多少?
售電公司的感受
談理想:我們是售電改革的先鋒,也可能是炮灰!
談責任:我們貼心為用戶服務,也解決部分就業!
談奉獻:我們活躍了市場,也貢獻了GDP!
但不可否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售電公司不是好公司。”
噴子們會說如果不是為了逐利,售電公司怎么會全國遍地開花?這部分應該“歸功于”媒體的“萬億”大蛋糕的誤導,部分可能看到廣東省第一批售電公司在競價交易試水期,猛賺了一把。
售電公司的成立不可否認是為了追逐利益,但售電行業,絕非您想象中這般容易,在價格和信息越來越透明時,單純靠吃差價并不足以維持售電公司后續的生存。隨著改革的深入,電力交易越來越專業化,沒有專業能力,沒有扎根售電的決心,大批售電公司將被市場淘汰。
售電不是撿錢!君不見廣東已虧損了多少家售電公司?!
4、電改未來走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大局已定,改革已成必然!
誰也阻擋不了新電改前進的車輪,市場各方主體都需清晰認識到,此次電改絕不會再像02年那樣半途而廢。
二、電改不會一蹴而就,道路也許曲折!
此次電改牽涉了多方主體的利益,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碰到五花八門的問題,原先的既得利益主體也許不會這么容易順應時代的發展。
三、電力作為商品,終將走向市場化
按照國家對電力市場的頂層設計,未來電力市場必將走向市場化的道路,國家不再運用計劃的手段核定電價,讓市場的“手”發揮主要作用,輔以計劃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