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海西寧市沿G6高速出發向西至倒淌河鎮有兩條岔路,西北方向是舉世聞名的青海湖,西南方向則是業內著名的黃河中上游水電投資的全球最大單體光伏項目龍羊峽水光互補已經代表了業內最高生產力的青海共和百MW實證基地。
在黃河水電青海共和的百MW實證基地中,電站運維人員告訴記者:“通過跟蹤支架,能有10%-40%的發電量提升,平均下來發電量提升30%,而根據不同月份和天氣,斜單軸和平單軸各有長項。”
據悉,該項目分別使用中信博平單軸跟蹤系統60MW,斜單軸跟蹤系統20MW。筆者就此事咨詢了中信博該項目技術負責人。“跟蹤支架本質是什么?”他們先向筆者提了這個問題,隨即又答到:“是放大器。”
不論是選用哪種組件、逆變器,跟蹤支架都會按比例提升發電量,所以PERC、N型等高效組件需要通過跟蹤系統這樣的“放大器”去將優勢發揮得更明顯。該技術負責人告訴筆者,跟蹤系統可以更大限度的發揮雙面組件系統中優勢。“雙面組件系統要盡量減少被不遮擋,這是我們做支架跟蹤系統天然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光伏領跑者項目中,越來越多有條件安裝跟蹤系統的電站都開始了跟蹤系統的原因。中信博也在新泰剛剛完成了40MW的雙面農光電站跟蹤系統的交付、項目正在安裝調試工作。
以戰養戰
今年年初,中信博入選IHS全球十大跟蹤支架企業,排名第五。在做跟蹤支架前,他們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固定支架廠家之一。
從2009年起,中信博就一直專注于支架行業,無論是固定支架還是跟蹤支架,一直以技術為驅動力,這也讓中信博一直在市場上走在前列,七十多人的技術團隊在跟蹤支架企業中絕無僅有。也由于中信博強大的研發、測試能力,鑒衡認證中心和TUV為其頒發了支架企業中唯一一家“認可實驗室”授權:從中信博實驗室出去的數據,整個行業都是認可的。由于技術過硬,僅用三年時間,中信博跟蹤支架問鼎全球。
但他們并未在成績面前止步,很早就對此前一直叫好不叫座的跟蹤系統解決方案進行了研發。“但我們沒有孤注一擲。而是很清醒地看到了市場脈絡。什么時候立項,什么時候作為儲備技術,什么時候批量投放市場,我們都是有自己的時間點。”在固定支架的領導地位讓中信博更加游刃有余,可以持續穩定的對一項技術研究透徹,并且在合適的市場時機下推向市場。
“首先從國內對跟蹤系統的需求來說,處在剛剛爆發階段,占比還不夠高。”他們解釋道:“從企業本質來說,企業想生存 一定要盈利。很多廠家只有單一產品,但三年前跟蹤系統普及率很低,現在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少,領跑者項目對系統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電價越來越低,投資者開始發展跟蹤系統。但這需要我們支架企業的研發人員大量投入。中信博從固定支架業務板塊增設跟蹤系統,多年良好的管控經驗首先就解決了生產的質量不會不可控,同時良好的現金流可以讓我們打持久戰。”
目前,中信博固定和跟蹤兩種生產線并行不悖。“而且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我們都能滿足客戶需求,抗風險能力很強。這也是我們敢于持續投入,提出’不斷精益求精,將產品做到極致,將服務做到更優,將成本做到更低。’口號的底氣所在。”中信博國內營銷中心總經理周石俊補充道。“我們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而是從提升整體發電量和降低單瓦發電成本為出發來看待研發與商務。”
支架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搞支架,尤其是跟蹤支架,不能被動的等待市場需求,一定要主動出擊。”在光伏電站中,成本占比不大的跟蹤支架系統選型對發電量的影響很大。
所以你常常會看到中信博的技術人員在項目現場跟設計院和投資者一起討論定制化的解決方案。中信博技術負責人指出:“這不僅是給客戶提供了更貼切他們使用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也是給我們一個創新的方向。我們也很珍惜和客戶一起探討方案的機會。因為許多跟蹤支架企業沒有產業做支撐,實體項目較少,往往設計環節和應用環節脫節。”
從系統角度考慮,他們認為電站最需要跟蹤系統能夠穩定不間斷的運行,如故障時間過多,跟蹤支架發電量甚至不如固定支架。但同時越精密的設備越脆弱。“精密”與“穩定”似乎是悖論,但中信博提出了通過備份系統設計,實現了跟蹤支架“永不停機”的目標。
也是從系統角度考慮,他們將支架系統進行場景化分類并針對現場情況進行細節調整。
“所謂場景化,包括如荒漠、山地、水面這樣的地形變化;
也有考慮到與農業結合時的農作物種植種類、是否需要大棚、地方土質適宜作物;
還要注意到支架高度、水面項目打樁、漂浮還是吊裝等細節。”
中信博研究院院長王士濤說,“舉例來說,支架離地50cm和離地2m的設計變化非常大,這里面的成本和為什么這么設計都要考慮進去。而承載這些變化的,大部分都是支架。”他還從用場景模式分析方法解釋了為什么廣東許多分布式電站和工商業屋頂選擇平鋪:“屋頂資源稀缺,上面應該盡可能多的增加容量,平鋪單位面積發電能力可能少一點,但業主更關心總發電量。廣東地區最佳傾角15%-20度傾角 但為了多鋪 就選擇了平鋪。”
一款優秀的支架系統不僅能給電站帶來額外的發電量,更能給客戶帶來直觀的經濟效益:中信博在天長10MW項目中,采用了大跨距平單軸這樣的設計,這也是該款產品在全球范圍的第一次應用。通過合理布局出來的三角形網狀結構,中信博將每根樁的間距從3.5M擴大3倍至14M,每MW樁數量從460根減少至176根,不用抽水,全部水上作業,大跨距部分傳送作業。“采用這項技術,水面項目使用跟蹤系統的投資比固定支架還要低。” 中信博技術負責人介紹,“而且水面越深,成本優勢越明顯。”同時在這個項目中,原來到處都是水泥樁,沒辦法過船。“現在通船自如。”他補充說道。
中信博大跨距平單軸安徽項目
發電量之上:生態領跑者
由于專業,許多投資企業找到中信博,共同制定領跑者項目的投標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中信博也不斷地替客戶考慮發電量之上的事情。
“領跑者要技術創新,但我更認為領跑者不應該只是單個技術的領跑,而是整個生態的領跑。” 中信博技術負責人嚴肅的說:“現階段,石油和煤炭并未枯竭,所以光伏電站的收益歸根結底一定是生態收益。”
他首先堅決認為優質農田不應做光伏電站,保證18億畝基本農田紅線。但在相對貧瘠不太好的農田,他覺得是可以進行農光互補的。“當然我們要選擇好對應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或者藥材,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他們還在研究通過支架方案來配合電站業主進行土地復用的計劃。“許多光伏電站尤其是領跑者項目應該考慮土地復用的問題。如果沒有開展其它產業,我認為這樣的項目沒有實現真正領跑,只有通過光伏電站,改善土壤環境,讓廢地重新煥發活力才是我們的目標。”
而且中信博還真的這么做了。在中信博寧夏寶豐的140MW電站項目中,原來半戈壁化的土地通過支架方案和適宜的耐旱作物,達成完美結合,上面發電,下面種植枸杞農業。
這也讓許多客戶為之振奮,紛紛選擇了跟蹤系統解決方案。今年上半年,中信博跟蹤系統出貨量500MW,固定支架出貨量達1500MW,公司光伏支架累積出貨量達12GW。但中信博技術還有更長遠的目標:“我們還有很大上升空間。中國的組件、逆變器、包括固定支架都已經做到全球第一。光伏跟蹤系統一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