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兩條新聞在動力電池行業內引發熱議。首先是10月15日,總投資125億元的尼桑電池中國總部及生產基地簽約落戶鎮江新區;其次是三星SDI三星工廠因資不抵債,其兩家中國股東欲轉讓其持有的30%股權。
今年初,SKI因為運營不善才關閉了中國工廠,現在輪到了三星SDI。據了解,三星SDI成立于2015年,由三星SDI株式會社與天津中環和經開國資聯合成立,三家公司分別持股50%、30%、20%。主營業務包括開發、生產包括汽車用能量型動力電池在內的圓形鋰離子電池等。
作為三星在華動力電池領域的重要部署,三星SDI天津工廠成立不久就遭遇了動力電池目錄的限制,其營收情況始終差強人意。其2015年及2016年的業績均為虧損,直到今年才扭虧為盈。
數據顯示,其2016年總營收為4.92億元,凈利虧損8539.43萬元,負債9.26億元。截止2017年8月31日,三星天津電池實現營收9008萬元,實現凈利904.16萬元。同樣截止8月31日,其總資產為8.266.17萬元,總負債為80648.11萬元,處于資不抵債的局面。
這也難怪,如果不能進入動力電池目錄,就無法獲得補貼資格,新能源車企自然也不敢使用。今年2月份,三星天津電池工廠內更發生火災,雖未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但截至評估報告出具日,火災損失尚在清查中,最終損失也尚未確定。
而時至今日,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等韓企,依然被目錄排除在外,就連韓國現代汽車也選擇寧德時代作為其在華電池的供應商。
按照目前情況來看,韓電池企業與中國的新能源車已漸行漸遠。而三星SDI、LG化學已將自己的市場重點向歐洲等地轉移,其在華影響力已日漸衰弱。
韓電池企業在華節節敗退,而日本電池企業卻加緊了在華的布局。先是松下在華建動力電池廠,接著是村田新能源鋰電池新工廠落戶無錫高新區,現如今連尼桑電池也要進駐中國本土市場了。
只不過,今年8月8日金沙江資本以8.2億美金收購尼桑電池,而本次尼桑電池在華總部及生產基地的建設,主要由金沙江資本投資建設。總投資125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可以形成20GWH三元電池產能。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雖然有量的優勢,但在技術上跟日韓電池企業還有一定的優勢,有市場競爭才會有長足的進步。韓國電池企業推出中國市場之后,日本電池企業剛好彌補了這一空缺。
而且,日本電池企業多采取合作辦廠的方式,這有利于于推動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整體進步。從長遠來看,日進韓退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將成為趨勢。
今年初,SKI因為運營不善才關閉了中國工廠,現在輪到了三星SDI。據了解,三星SDI成立于2015年,由三星SDI株式會社與天津中環和經開國資聯合成立,三家公司分別持股50%、30%、20%。主營業務包括開發、生產包括汽車用能量型動力電池在內的圓形鋰離子電池等。
作為三星在華動力電池領域的重要部署,三星SDI天津工廠成立不久就遭遇了動力電池目錄的限制,其營收情況始終差強人意。其2015年及2016年的業績均為虧損,直到今年才扭虧為盈。
數據顯示,其2016年總營收為4.92億元,凈利虧損8539.43萬元,負債9.26億元。截止2017年8月31日,三星天津電池實現營收9008萬元,實現凈利904.16萬元。同樣截止8月31日,其總資產為8.266.17萬元,總負債為80648.11萬元,處于資不抵債的局面。
這也難怪,如果不能進入動力電池目錄,就無法獲得補貼資格,新能源車企自然也不敢使用。今年2月份,三星天津電池工廠內更發生火災,雖未影響正常生產經營,但截至評估報告出具日,火災損失尚在清查中,最終損失也尚未確定。
而時至今日,包括三星SDI、LG化學、SKI等韓企,依然被目錄排除在外,就連韓國現代汽車也選擇寧德時代作為其在華電池的供應商。
按照目前情況來看,韓電池企業與中國的新能源車已漸行漸遠。而三星SDI、LG化學已將自己的市場重點向歐洲等地轉移,其在華影響力已日漸衰弱。
韓電池企業在華節節敗退,而日本電池企業卻加緊了在華的布局。先是松下在華建動力電池廠,接著是村田新能源鋰電池新工廠落戶無錫高新區,現如今連尼桑電池也要進駐中國本土市場了。
只不過,今年8月8日金沙江資本以8.2億美金收購尼桑電池,而本次尼桑電池在華總部及生產基地的建設,主要由金沙江資本投資建設。總投資125億元,項目全部達產后可以形成20GWH三元電池產能。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雖然有量的優勢,但在技術上跟日韓電池企業還有一定的優勢,有市場競爭才會有長足的進步。韓國電池企業推出中國市場之后,日本電池企業剛好彌補了這一空缺。
而且,日本電池企業多采取合作辦廠的方式,這有利于于推動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整體進步。從長遠來看,日進韓退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將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