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晶硅的生產工藝中,冶金法正在試圖用自己的低耗能和低成本撼動改良西門子法“行業大佬”的地位。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熟,冶金法逐步替代改良西門子法成為光伏發電主要原料的日子,已經為時不遠。”在“2010冶金法太陽能多晶硅制備技術國際研討會”上,與會的各國內外企業人士放言,五年后,冶金法制備多晶硅(以下簡稱“冶金法”)將占據光伏用硅的一半江山。
然而,業界人士深知,冶金法還需要等待市場的檢驗。
技術突圍
“整個光伏行業面臨著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挑戰,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建設的光伏電站,最受歡迎的無疑將是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產品。”在冶金法太陽級多晶硅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史?看來,冶金法是一種高效、節能、大規模清潔生產的多晶硅工藝,目前已經具備了低成本的優勢。
在多晶硅生產技術上,改良西門子法、冶金法和硅烷法技術運用范圍最廣,改良西門子法是目前占絕對優勢的技術路線,其產量占世界總量的85%左右,且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德、日等7家主要硅料廠商手中。
“考慮到目前冶金法的技術還不太成熟,還不能大規模地運用到工業生產中,同時該技術生產出的多晶硅純度不高,目前只能達到5N~6N (1N代表1個9,6N意味著99.9999%)的水平,與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出的多晶硅純度達到9N~11N也有較大差距。”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對記者坦言,冶金法短板明顯。
但差距正在一步步縮小。“目前,全部采用冶金法制作的光伏電池效率,已經從原來的13%上升到17%,單晶硅電池效率也從14%上升到近18.5%,衰減現象也大大改善,冶金法多晶硅的光伏性能已經直逼改良西門子法多晶硅。”史?說。
不過,冶金法也有明顯的優勢,即利用冶金法制備多晶硅的投資相對較小。如果采用冶金法生產多晶硅,產能1000噸左右的多晶硅生產線的投資成本僅相當于改良西門子法的1/3左右。而且,跟改良西門子法比較起來,冶金法最突出的優勢就是能耗低,該技術以廉價的工業硅為原料,采用冶金技術對工業硅進行提純,工藝路線較短,綜合能耗僅為改良西門子法的20%左右。
在寧夏發電集團(以下簡稱“寧夏發電”)董事長劉應寬看來,效率和純度等都已經不成問題。“2010年上半年,我們實現了應用國產電子轟擊爐冶煉多晶硅的產業化生產,從而實現了有效穩定除磷和降低金屬雜質的產業化生產,至此,冶金法的攻關和產業化工作已經完成,我們也具備了有效穩定地大批量生產6N~6.5N太陽能級多晶硅的條件。”
劉應寬說,跨過了除雜和提純上的技術關,他們正在向規模化生產發起沖刺。據介紹,寧夏發電2009年4月開始建設年產1萬噸4N高純硅、年產2000噸太陽能級多晶硅、年產1000噸單晶硅項目以及年產2500萬片的切片生產線都將在年內建成投產,還有年產50兆瓦電池組件和年產100兆瓦跟蹤裝置的項目已經投產。
據了解,國內如寧夏發電、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從事冶金法多晶硅生產,其總產量在2010年將達到3000噸。除了自產自用外,也有部分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開始向冶金法多晶硅拋出橄欖枝。如阿特斯太陽能光電(蘇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特斯”)就在年初與寧夏發電達成了合作協議,簽訂了80噸冶金法多晶硅的采購合同。
成本博弈
據了解,目前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成本為每公斤20~50美元,在阿特斯首席科學家陳根茂看來,冶金法的成本要降到每公斤10~25美元才有競爭力,“如果價格能夠降下來、質量也能夠進一步提高的話,冶金法會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劉應寬告訴記者,他們如今在冶金法制備多晶硅質量已經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正努力做的事是,在規模化以后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目標是使6N~6.5N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成本降低到每公斤150元以下。
而由于工藝特點所限,冶金法對硅的提純極限為6N~7N,只能用于太陽能行業。因此,多數業內人士對冶金法多晶硅持保留態度。
“冶金法提純多晶硅的確有了一定的進步,目前的指標看似能夠滿足太陽電池生產的要求,但生產出來的電池效率不高,而且如果生產成本是每公斤150元,比國外改良西門子法生產硅材料的成本20美元還高。”一位從事太陽能電池研究的專家對記者表示,隨著太陽電池對硅材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改良西門子法和硅烷法的技術越來越成熟,冶金法面臨的競爭也會越來越殘酷,盡管目前也有個別廠家采用的原料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比較低,能夠達到要求,但進一步提高純度非常困難。
但是仍有眾多企業看好冶金法的發展前景。“一方面冶金法多晶硅的特點契合時下多晶硅行業節能減排的要求,另外企業運用冶金法能夠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目前冶金法的轉化效率接近改良西門子法,并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兩種技術的競爭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李勝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