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提前退坡的消息一度引發業界廣泛討論,反對者認為將打亂企業布局,認同者則表示對龍頭企業影響不大,利于扶強扶優,但無論最終政策如何調整,補貼退坡直至消失,都是大勢所趨。對于不少車企來說,補貼清算制已經讓其承受一定資金壓力,一旦退坡甚至取消,如果技術無法取得突破,成本無法大幅下降,其資金鏈必將更加緊張。車企面臨成本壓力,必然將壓力向上下游企業傳遞,上游的零部件企業以及下游的銷售、運營公司都將面臨資金難題。
零部件、整車、運營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資金難題
目前,新能源汽車上游的零部件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對于這些企業而言,雖然新能源汽車投資火熱,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在這一產業鏈同樣存在,再加上行業處在發展期,很多技術都不成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研究,其資金壓力更大。在零部件領域,補貼退坡后,車企的成本壓力分攤到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生產環節,對這些零部件的價格形成沖擊,據統計,今年以來,電池的價格就下降了20%到30%,而原材料成本卻在不斷上漲。對于上游企業而言,一旦下游回款出現問題,資金鏈很容易斷裂。
對于從事電動汽車生產的整車廠家來說,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成本普遍較高,車企的利潤并不高,因此降成本一直都是其面臨的難題。大企業資金相對充足,特別是上市公司、大型國企,資金來源相對較多,而小型車企特別是那些只生產電動汽車的車企,一旦政府補貼退坡或取消,再加上車難賣,其研發、生產將面臨資金難題。
運營商大部分都是重資產運營,而大部分也并未真正實現盈利。此前國家補貼較高時,由車企墊付國補和地補,運營商拿車成本較低,資金壓力不大,而補貼退坡后,部分車企提出只墊付國補而由運營商墊付地補,這對于運營商來說,成本將更高。除了運營商,在未來電動汽車無補貼、高售價時代,個人同樣面臨資金難題。
新能源汽車產業資金難題 如何用金融手段破解?
以供應鏈金融破解零部件企業資金難題。零部件企業,除動力電池外,所需要的資金相對而言并不是特別大,銀行貸款可以解決大多數資金難題。中小企業銀行授信不高,貸款難,目前興起的供應鏈金融,正是解決問題的一大途徑。供應鏈金融在目前有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動產質押融資三種模式。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上游的零部件生產商可以以應收款,也就是車企的應付貨款做抵押向銀行或金融機構貸款或融資。車企作為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授信一般較高,這樣既解決了零部件企業的資金問題,也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風險。
產業投資基金、資本市場,解決車企資金鏈難題。相對于零部件企業來說,車企所需資金較大,回報周期長,面對資金問題,較大型的車企會選擇上市,去資本市場募資,稍次的可尋找產業投資基金,尋找資本。
融資租賃、汽車貸等可發力汽車消費市場。自2018年1月1日起,個人自用新能源汽車首付只需支付15%,這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是一大利好,結合汽車貸等新能源汽車金融手段,買車門檻進一步降低。在運營端,則需要結合金融手段尋找更好的運營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供更好的服務。這一點則需要業內人士進一步探討。
不過,上述幾種途徑只是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資金難題眾多方向之一。從金融角度來說,對于新能源汽車國補、地補的墊資變現,整車的銷售、運營等,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既能幫助產業解決資金難題,也可實現資本的有效運作。
主機廠、財務公司、金融公司解決方案、產業基金、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保險+銀行模式等等,這些金融模式如何有效服務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企業如何順利融資?如何能夠讓金融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正向、健康發展?如何讓金融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受益?這些都是需要業界精英探討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