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對儲能行業的認識,可以把光伏拿出來做一個比較,光伏行業是非常有意思的。在光伏行業,有1萬億的資產,存量的光伏電站達到100G的資產;每年的電費現金流達到了1千億;每年新增的資產超過了千億規模,今年可能達40到50GW,增量資產有2000多億;股市定增差不多有70多筆,從股市上拿到了1000億。
那么光伏和儲能有什么共同點和區別?
在政策方面,光伏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推動的產業,因為政策的推動,每一輪政策調整,會帶來光伏在細分領域非常典型的短周期現象。最開始是從國外光伏補貼政策,到我們國家出臺的初始造價補貼,到后來的上網電價補貼。第一輪拉動的是設備出口,催生了當時光伏行業的中國首富,到現在的扶貧、領跑者,再到分布式。業內企業對于細分跑道的判斷失誤,一方面在市場切換的時候,會留下一批所謂的問題資產、項目,還有就是在細分的領域里,一家公司是很難從頭到尾能領跑、成為行業龍頭的。
光伏這樣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現在又站到一個十字路口,在后續分布式項目中,到底是美國為代表的自持模式主導,還是國內之前的第三方投資模式主導,值得拭目以待。我們預判到明年光伏的組件有可能跌破2.5元/瓦,光伏的系統造價有可能跌破5元甚至更低,光伏的市場和龍頭企業會出現進一步的轉型和細分,會出現更多的一站式的服務企業,在技術上跟儲能捆綁,在服務上從備案,到電網接入,到融資都能夠提供。
儲能行業在做政策的頂層架構設計的時候,非常重視培育、推動市場化為主導的長周期產業發展,保證儲能企業在市場當中更客觀、更持續的去做發展戰略、判斷和布局,《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幾個區域里,已經開始有省級和地市級的政府,開始出臺區域性補貼政策,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還有國家電網和南網,對儲能的應用,特別是《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做示范和試點項目的積極性非常高。可以預測隨著政策的出臺,第一大類儲能市場的爆發是電力公司、電網公司的自投項目,可能會出臺一大批節能技改、試點示范項目,這將給儲能的產業,在設備銷售,工程服務上面提供一個全新的規模化市場。
在細分領域,一些峰谷價差比較高的區域值得關注,會出現在用電側、電網側的儲能應用市場,這些項目更多需要儲能行業的電池制造商、EPC集成商等第三方來投資,而不是電力公司和電網公司進行自持型的投資。
對于瓶頸和痛點,主要從三方面談:成本、技術、投融資。
成本包括開發成本、建設成本、融資成本、運營成本。開發成本需要關注儲能項目開發過程當中隱性成本,包括時間、費用。現在社會、企業對于儲能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比如說高鐵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交通工具,高鐵的廣播當中,對鋰電池和充電寶就有可能夸大了風險的提示,所以,從項目開發來講,社會的推廣和企業的教育,還是需要行業一起來推動。
目前電池廠開始做資源回收、投資鋰礦等,這彌補了之前的產業鏈不封閉、鉛和鋰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風險,這是能觀察到的一個可喜的產業發展方向。
還有核心設備的成本,這塊各家區別非常大,目前主流的電池供應來源,從成本倒推,一是梯次利用電池,第二類是B類電池,然后是沒有上電動車的庫存電池,還有傳統的鉛炭電池,這四類電池的成本,有相當一批已經接近、達到經濟性測算的臨界點。
還有工程的成本,現場的管理成本,還有系統的運行效率能否達到預估的,特別是運營半年、一年之后,我們也在實際案例中發現了一批問題。我們也呼吁大家能夠把工程、實際案例當中碰到的問題,拿出來在行業內部一起分享,共同克服。
在融資成本方面,光伏已經走的很暢通了,目前有些租賃公司對儲能的項目非常積極。
最后是運營成本,既包括基于安全考慮的投入、后續運營過程中人工、管理的成本。總而言之,把四個成本綜合起來考慮,儲能應用成本挖潛的空間非常大。
第二、技術的因素。目前儲能電池的技術已經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在系統集成方面,在系統控制方面,可能會有短板。舉一個光伏技術創新的例子,金剛線技術的推廣,一個細小的技術突破,對整個光伏行業的影響之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一是在整個裝備的投入方面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硅片生產效率迅速提升、產能快速釋放,三是顯著降低硅片、電池片成本。一個看似當年非常不起眼的技術突破、創新,對整個行業從裝備、產能、核心設備成本,都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對原有行業龍頭的地位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借這個例子,想說明未來在儲能領域,不管在電池技術,還是在集成技術,進步創新空間都會非常之大,如果一個好的關鍵技術,快速放量推廣,相信對整個儲能市場化會起到顯著加速的作用。
第三、在投融資方面,首先是在商務模式方面,怎樣用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把合同結構搭得清晰,例如在發電側調頻,讓業主能認可項目公司的地位和價值,通過三方合同約定合作關鍵條款,這在光伏領域是比較常見的。在儲能領域,尤其是大家推廣試點項目的時候,不管在調頻領域、還是在用電側領域,都可以考慮采用三方合同的架構。可以規避掉很多后續融資環節的麻煩。
還有就是標準合同,光伏領域的核心合同,不管是跟業主簽訂的能源管理合同,EPC合同,還是居間合同、運維合同,都已經非常標準化,核心條款一致性很高,所以不同的項目在后續證券化時比較暢通,建議在細分領域,在調頻、用電側的削峰填谷都可以嘗試推廣標準合同。
在此基礎上,足夠體量、規模大儲能項目,租賃公司也非常積極。租賃模式后面是產業基金。光伏領域,只要有一個成規模、合規性完備的項目包,比如一個區域有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不用擔心賣不出去。現在光伏融資的痛點在于分布式項目的建設期融資,特別是對于體量較小的分布式項目,所以在光伏領域積極推進建設期基金。在儲能領域,可以在以發電側調頻項目為試點,去推BT基金、長期持有型的基金模式。
展望:
第一、非常看好與大型光伏、風電結合的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儲能項目。但是這個更多的經濟測算取決于電力公司,目前對于第三方投資來講,模式還不是特別清晰。
從第三方投資來講,第一個看好的是發電側的儲能調頻,經過過去幾年,不管是技術的模式論證,還是商務模式論證,已經非常成熟了。
第二、用電側的削峰填谷。如果是用集裝箱的方案來做,不僅能實現時間上的電量轉移,也能在空間上的電量轉移做非常好的部署。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調研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的城投公司,這個城投公司每年10幾個工業園區的項目同時開工,在園區的建設過程中,為了解決臨時的變壓器、臨時增容和臨時用電,成本達到百萬級規模,業主說如果能夠拿上幾十個集裝箱儲能的解決方案,他覺得很有吸引力。除了傳統的固定的工商業用戶之外,未來可能還有類似移動的用電需求。分別對鉛炭和鋰電池的經濟性做了測算,對邊界條件做了一定的預估,可以初步判斷是目前達到了盈利的臨界點。
第三、看好蓄熱蓄冷項目,特別是對京津冀,在治理環境、治霾的大背景下,現在有大量燃氣的項目,包括電極鍋爐項目,收益率非常好,這塊也是近期被認為的一個爆發點。
第四、電動車。動力電池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一批企業已經開始在電動車運營方面嘗試進行電動車的融資,電動車退役之后梯次利用電池儲能的應用可以形成一個閉環。
那么光伏和儲能有什么共同點和區別?
在政策方面,光伏是非常典型的政策推動的產業,因為政策的推動,每一輪政策調整,會帶來光伏在細分領域非常典型的短周期現象。最開始是從國外光伏補貼政策,到我們國家出臺的初始造價補貼,到后來的上網電價補貼。第一輪拉動的是設備出口,催生了當時光伏行業的中國首富,到現在的扶貧、領跑者,再到分布式。業內企業對于細分跑道的判斷失誤,一方面在市場切換的時候,會留下一批所謂的問題資產、項目,還有就是在細分的領域里,一家公司是很難從頭到尾能領跑、成為行業龍頭的。
光伏這樣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現在又站到一個十字路口,在后續分布式項目中,到底是美國為代表的自持模式主導,還是國內之前的第三方投資模式主導,值得拭目以待。我們預判到明年光伏的組件有可能跌破2.5元/瓦,光伏的系統造價有可能跌破5元甚至更低,光伏的市場和龍頭企業會出現進一步的轉型和細分,會出現更多的一站式的服務企業,在技術上跟儲能捆綁,在服務上從備案,到電網接入,到融資都能夠提供。
儲能行業在做政策的頂層架構設計的時候,非常重視培育、推動市場化為主導的長周期產業發展,保證儲能企業在市場當中更客觀、更持續的去做發展戰略、判斷和布局,《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幾個區域里,已經開始有省級和地市級的政府,開始出臺區域性補貼政策,這是非常利好的消息。
還有國家電網和南網,對儲能的應用,特別是《指導意見》發布之后,做示范和試點項目的積極性非常高。可以預測隨著政策的出臺,第一大類儲能市場的爆發是電力公司、電網公司的自投項目,可能會出臺一大批節能技改、試點示范項目,這將給儲能的產業,在設備銷售,工程服務上面提供一個全新的規模化市場。
在細分領域,一些峰谷價差比較高的區域值得關注,會出現在用電側、電網側的儲能應用市場,這些項目更多需要儲能行業的電池制造商、EPC集成商等第三方來投資,而不是電力公司和電網公司進行自持型的投資。
對于瓶頸和痛點,主要從三方面談:成本、技術、投融資。
成本包括開發成本、建設成本、融資成本、運營成本。開發成本需要關注儲能項目開發過程當中隱性成本,包括時間、費用。現在社會、企業對于儲能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比如說高鐵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交通工具,高鐵的廣播當中,對鋰電池和充電寶就有可能夸大了風險的提示,所以,從項目開發來講,社會的推廣和企業的教育,還是需要行業一起來推動。
目前電池廠開始做資源回收、投資鋰礦等,這彌補了之前的產業鏈不封閉、鉛和鋰等原材料價格的波動風險,這是能觀察到的一個可喜的產業發展方向。
還有核心設備的成本,這塊各家區別非常大,目前主流的電池供應來源,從成本倒推,一是梯次利用電池,第二類是B類電池,然后是沒有上電動車的庫存電池,還有傳統的鉛炭電池,這四類電池的成本,有相當一批已經接近、達到經濟性測算的臨界點。
還有工程的成本,現場的管理成本,還有系統的運行效率能否達到預估的,特別是運營半年、一年之后,我們也在實際案例中發現了一批問題。我們也呼吁大家能夠把工程、實際案例當中碰到的問題,拿出來在行業內部一起分享,共同克服。
在融資成本方面,光伏已經走的很暢通了,目前有些租賃公司對儲能的項目非常積極。
最后是運營成本,既包括基于安全考慮的投入、后續運營過程中人工、管理的成本。總而言之,把四個成本綜合起來考慮,儲能應用成本挖潛的空間非常大。
第二、技術的因素。目前儲能電池的技術已經在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在在系統集成方面,在系統控制方面,可能會有短板。舉一個光伏技術創新的例子,金剛線技術的推廣,一個細小的技術突破,對整個光伏行業的影響之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一是在整個裝備的投入方面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硅片生產效率迅速提升、產能快速釋放,三是顯著降低硅片、電池片成本。一個看似當年非常不起眼的技術突破、創新,對整個行業從裝備、產能、核心設備成本,都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對原有行業龍頭的地位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借這個例子,想說明未來在儲能領域,不管在電池技術,還是在集成技術,進步創新空間都會非常之大,如果一個好的關鍵技術,快速放量推廣,相信對整個儲能市場化會起到顯著加速的作用。
第三、在投融資方面,首先是在商務模式方面,怎樣用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把合同結構搭得清晰,例如在發電側調頻,讓業主能認可項目公司的地位和價值,通過三方合同約定合作關鍵條款,這在光伏領域是比較常見的。在儲能領域,尤其是大家推廣試點項目的時候,不管在調頻領域、還是在用電側領域,都可以考慮采用三方合同的架構。可以規避掉很多后續融資環節的麻煩。
還有就是標準合同,光伏領域的核心合同,不管是跟業主簽訂的能源管理合同,EPC合同,還是居間合同、運維合同,都已經非常標準化,核心條款一致性很高,所以不同的項目在后續證券化時比較暢通,建議在細分領域,在調頻、用電側的削峰填谷都可以嘗試推廣標準合同。
在此基礎上,足夠體量、規模大儲能項目,租賃公司也非常積極。租賃模式后面是產業基金。光伏領域,只要有一個成規模、合規性完備的項目包,比如一個區域有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不用擔心賣不出去。現在光伏融資的痛點在于分布式項目的建設期融資,特別是對于體量較小的分布式項目,所以在光伏領域積極推進建設期基金。在儲能領域,可以在以發電側調頻項目為試點,去推BT基金、長期持有型的基金模式。
展望:
第一、非常看好與大型光伏、風電結合的促進新能源消納的儲能項目。但是這個更多的經濟測算取決于電力公司,目前對于第三方投資來講,模式還不是特別清晰。
從第三方投資來講,第一個看好的是發電側的儲能調頻,經過過去幾年,不管是技術的模式論證,還是商務模式論證,已經非常成熟了。
第二、用電側的削峰填谷。如果是用集裝箱的方案來做,不僅能實現時間上的電量轉移,也能在空間上的電量轉移做非常好的部署。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調研的時候,有一個地方的城投公司,這個城投公司每年10幾個工業園區的項目同時開工,在園區的建設過程中,為了解決臨時的變壓器、臨時增容和臨時用電,成本達到百萬級規模,業主說如果能夠拿上幾十個集裝箱儲能的解決方案,他覺得很有吸引力。除了傳統的固定的工商業用戶之外,未來可能還有類似移動的用電需求。分別對鉛炭和鋰電池的經濟性做了測算,對邊界條件做了一定的預估,可以初步判斷是目前達到了盈利的臨界點。
第三、看好蓄熱蓄冷項目,特別是對京津冀,在治理環境、治霾的大背景下,現在有大量燃氣的項目,包括電極鍋爐項目,收益率非常好,這塊也是近期被認為的一個爆發點。
第四、電動車。動力電池是一個非常大的領域,一批企業已經開始在電動車運營方面嘗試進行電動車的融資,電動車退役之后梯次利用電池儲能的應用可以形成一個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