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儲能技術起步晚、發展快,面臨著成本更低的光伏、發電等其他新能源的激烈競爭。來自權威媒體近日報道消息稱,在儲能的下一階段發展中,須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開發,盡快創新商業模式,通過市場化方式發展。
隨著和可再生能源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我國儲能應用異軍突起,裝機規模逐年攀升。
儲能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憑借無功功率補償、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等特點,近年來正在全國范圍內加速布局。截至2017年底,我國儲能應用項目實現多點開花。僅在2018年第一季度,電化學儲能項目已經接近120兆瓦。同樣是在2017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儲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電力補償服務的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開啟了比較好的儲能應用開端。業內認為,儲能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對我國能源結構安全、清潔、高效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一段時期以來,消納難限制了包括光伏、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發展。但與前述兩者不同,儲能可針對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功率輸出不穩定的系統以提高其并網性,消納前景非常廣闊。同時,在巨大的能源結構調整壓力下,未來一些省份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將急速攀升。在國內市場方面,儲能在西北的新能源并網與多能互補市場、華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京津冀、長三角等儲能市場正迎來全面發展機遇。
精耕多年的穩步發展,無論是在可開發的資源量上,還是技術、政策層面,我國儲能項目目前已基本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超過10個省份發布了峰谷電價表,包括京、津、冀、浙、滬、粵等地。據業內人士測算,若峰谷價差超過0.84元,儲能光伏電站的盈利模式可觀,特別是用電量大的工商業企業。在儲能應用項目研發方面,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一大批企業已經有能力生產適應本土實際的裝備機組,可以避免完全依靠國外進口。
在項目開發上,儲能呈現出由小規模示范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特點。無論是為了推動技術走向成熟,還是降低成本,都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開發規模。6月初,江蘇省發改委發布了《關于轉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再次確認了儲能身份,明確了流程規范,讓相關部門對儲能項目應用予以認可。目前,多個地區正在積極為發展儲能完善配套政策,吹響儲能商業化號角。
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我國儲能產業與國際一流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準確地說,儲能應用目前更多的是示范性項目階段。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儲能“藍海”開閘的最大難點在于商業模式,即電差價蓋住成本,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而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和用戶側的應用雖具備初步盈利可能性,但市場空間狹小,市場機制沒有形成,儲能的應用價值難以得到合理補償。
經歷“十二五”的謹慎探索,“十三五”被認為是儲能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從政策來看,目前我國儲能補貼強度仍然較高,面臨較大補貼退坡的壓力。據了解,國內儲能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集中度還不是很高,基礎研發和核心技術投入不足,成本優勢與產業政策落地的細則還不是很明朗。而作為衡量儲能開發的重要標尺,成本無疑將決定市場走向。
據國內券商預測,當一個市場累計裝機達到峰值時,可實現從新興市場到成熟市場的切換。預計國內在2025年左右可實現這一目標,儲能應用項目成本將快速下降。隨著技術路線不斷成熟、政策趨于明朗和資本加速布局,今年或將成為我國儲能行業的爆發之年,產業化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隨著和可再生能源的關系越來越緊密,我國儲能應用異軍突起,裝機規模逐年攀升。
儲能技術雖然起步較晚,但是憑借無功功率補償、提升電力系統穩定性等特點,近年來正在全國范圍內加速布局。截至2017年底,我國儲能應用項目實現多點開花。僅在2018年第一季度,電化學儲能項目已經接近120兆瓦。同樣是在2017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儲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電力補償服務的工作方案》等支持政策,開啟了比較好的儲能應用開端。業內認為,儲能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對我國能源結構安全、清潔、高效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一段時期以來,消納難限制了包括光伏、風電在內的新能源發展。但與前述兩者不同,儲能可針對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功率輸出不穩定的系統以提高其并網性,消納前景非常廣闊。同時,在巨大的能源結構調整壓力下,未來一些省份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將急速攀升。在國內市場方面,儲能在西北的新能源并網與多能互補市場、華北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京津冀、長三角等儲能市場正迎來全面發展機遇。
精耕多年的穩步發展,無論是在可開發的資源量上,還是技術、政策層面,我國儲能項目目前已基本具備大規模開發條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超過10個省份發布了峰谷電價表,包括京、津、冀、浙、滬、粵等地。據業內人士測算,若峰谷價差超過0.84元,儲能光伏電站的盈利模式可觀,特別是用電量大的工商業企業。在儲能應用項目研發方面,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一大批企業已經有能力生產適應本土實際的裝備機組,可以避免完全依靠國外進口。
在項目開發上,儲能呈現出由小規模示范到大規模集中開發的特點。無論是為了推動技術走向成熟,還是降低成本,都必須保證有足夠的開發規模。6月初,江蘇省發改委發布了《關于轉發<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再次確認了儲能身份,明確了流程規范,讓相關部門對儲能項目應用予以認可。目前,多個地區正在積極為發展儲能完善配套政策,吹響儲能商業化號角。
雖然取得了快速發展,我國儲能產業與國際一流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準確地說,儲能應用目前更多的是示范性項目階段。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儲能“藍海”開閘的最大難點在于商業模式,即電差價蓋住成本,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而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和用戶側的應用雖具備初步盈利可能性,但市場空間狹小,市場機制沒有形成,儲能的應用價值難以得到合理補償。
經歷“十二五”的謹慎探索,“十三五”被認為是儲能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從政策來看,目前我國儲能補貼強度仍然較高,面臨較大補貼退坡的壓力。據了解,國內儲能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集中度還不是很高,基礎研發和核心技術投入不足,成本優勢與產業政策落地的細則還不是很明朗。而作為衡量儲能開發的重要標尺,成本無疑將決定市場走向。
據國內券商預測,當一個市場累計裝機達到峰值時,可實現從新興市場到成熟市場的切換。預計國內在2025年左右可實現這一目標,儲能應用項目成本將快速下降。隨著技術路線不斷成熟、政策趨于明朗和資本加速布局,今年或將成為我國儲能行業的爆發之年,產業化發展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