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10年,建成以創新引領、智能高效、龍頭帶動、集群發展為核心特征的新能源裝備制造體系,把新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成為山東重要支柱產業……日前印發的《山東省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8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我省新能源行業在未來十年的規劃目標、工作任務和重要項目。
明確產業規模等發展目標
《規劃》明確了未來我省新能源產業規模、應用規模、自主創新能力、產業聚集度等發展目標。到2022年,全省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7000億元,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400億元。到2028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增加值力爭分別達到12000億元和4000億元,成為全省新的重要支柱產業。
新能源應用規模不斷提高。到2022年,全省全口徑新能源開發利用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至9%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400萬千瓦左右,占省內電力裝機的30%左右。到2028年,全省全口徑新能源開發利用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提高至15%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500萬千瓦左右,占省內電力裝機的40%左右。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2年,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重點骨干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達到5%左右;到2028年,全省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提高到5%以上。
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2年,打造5個年產值過千億元、在全國競爭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群,培育10家產值過百億的全國知名的龍頭骨干企業,帶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配套企業。
打造“3435”產業發展體系
根據《規劃》,我省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大做強3大重點產業,優化提升4大優勢產業,加快布局3大前沿產業,加快新能源在電力、熱力、交通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培育壯大5大特色產業集群,打造“3435”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具有國內尖端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研發、檢驗檢測和產業發展高地。
聚焦新能源汽車、核電、智能電網及儲能3大重點產業。《規劃》提出,到2022年,建成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聊城等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0萬輛左右,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達2500億元。
加快提升熱泵、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4大優勢產業。到2022年,全省熱泵產業產值力爭突破500億元,太陽能產業產值力爭達到500億元,風電產業產值力爭達到600億元,生物質能產業產值力爭突破400億元。
加快布局前沿性產業。突出新能源行業戰略引領作用,瞄準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加大科技投入,著力培育氫能、可燃冰、海洋能等前沿性、先導性新能源產業發展。
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核電裝備產業集群、智能電網及儲能產業集群、氫能產業集群、海上風電制造與應用產業集群等5大產業集群。
重點推進5大工程
根據《規劃》,我省將以工程的辦法推進新能源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重點推進創新能力提升、質量品牌建設、產業與應用融合示范、區域能源轉型示范、“互聯網+”智慧能源等5大工程。
推進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以及骨干企業等優勢單位資源,搭建一批對全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高層次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質量品牌建設工程,完善新能源企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提升企業質量控制能力,加強品牌培育;產業與應用融合示范工程,圍繞加快新能源推廣應用與提升新能源裝備制造水平,推動技術、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在一定區域內集聚,加快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提高產業區域配套水平;區域能源轉型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資源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管理有基礎、經濟承受能力強的區域,通過統籌規劃、優化設計、系統集成、體制機制創新,因地制宜實施傳統能源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協同開發利用;“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工程,以青島中德生態園、濟南積成工業園、泰安泰開工業南區等國家級新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為引領,在產業園區、大型商務區、大學城、交通樞紐中心等重點區域,加強終端供能系統統籌規劃和一體化建設。
明確產業規模等發展目標
《規劃》明確了未來我省新能源產業規模、應用規模、自主創新能力、產業聚集度等發展目標。到2022年,全省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7000億元,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2400億元。到2028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增加值力爭分別達到12000億元和4000億元,成為全省新的重要支柱產業。
新能源應用規模不斷提高。到2022年,全省全口徑新能源開發利用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至9%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4400萬千瓦左右,占省內電力裝機的30%左右。到2028年,全省全口徑新能源開發利用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提高至15%左右,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7500萬千瓦左右,占省內電力裝機的40%左右。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2年,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3%以上,重點骨干企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達到5%左右;到2028年,全省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投入占比提高到5%以上。
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2年,打造5個年產值過千億元、在全國競爭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集群,培育10家產值過百億的全國知名的龍頭骨干企業,帶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配套企業。
打造“3435”產業發展體系
根據《規劃》,我省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大做強3大重點產業,優化提升4大優勢產業,加快布局3大前沿產業,加快新能源在電力、熱力、交通等領域的推廣應用,培育壯大5大特色產業集群,打造“3435”新能源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具有國內尖端水平和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研發、檢驗檢測和產業發展高地。
聚焦新能源汽車、核電、智能電網及儲能3大重點產業。《規劃》提出,到2022年,建成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聊城等一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0萬輛左右,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達2500億元。
加快提升熱泵、太陽能、風電、生物質能4大優勢產業。到2022年,全省熱泵產業產值力爭突破500億元,太陽能產業產值力爭達到500億元,風電產業產值力爭達到600億元,生物質能產業產值力爭突破400億元。
加快布局前沿性產業。突出新能源行業戰略引領作用,瞄準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加大科技投入,著力培育氫能、可燃冰、海洋能等前沿性、先導性新能源產業發展。
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核電裝備產業集群、智能電網及儲能產業集群、氫能產業集群、海上風電制造與應用產業集群等5大產業集群。
重點推進5大工程
根據《規劃》,我省將以工程的辦法推進新能源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重點推進創新能力提升、質量品牌建設、產業與應用融合示范、區域能源轉型示范、“互聯網+”智慧能源等5大工程。
推進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整合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以及骨干企業等優勢單位資源,搭建一批對全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高層次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質量品牌建設工程,完善新能源企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提升企業質量控制能力,加強品牌培育;產業與應用融合示范工程,圍繞加快新能源推廣應用與提升新能源裝備制造水平,推動技術、資本、人才等各類要素在一定區域內集聚,加快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提高產業區域配套水平;區域能源轉型示范工程,在可再生資源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管理有基礎、經濟承受能力強的區域,通過統籌規劃、優化設計、系統集成、體制機制創新,因地制宜實施傳統能源與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協同開發利用;“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工程,以青島中德生態園、濟南積成工業園、泰安泰開工業南區等國家級新能源微電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為引領,在產業園區、大型商務區、大學城、交通樞紐中心等重點區域,加強終端供能系統統籌規劃和一體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