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動力電池量的快速攀升,受使用壽命(一般5至8年)影響,2018年被認為是動力電池報廢潮元年,有關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建設也迫在眉睫。
從2012到2018年,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相繼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等9項政策文件,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政策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綜合利用水平與經濟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殘余物的環保處置。
五大環節把控電池回收利用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先行者,威馬汽車日前通過公開課的形式,向業界深度分享了其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經驗及規劃。
據威馬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程師張健介紹,威馬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主要由研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回收環節、溯源五個板塊構成:
1、研發環節主要由PACK、產品數據、電池回收運營部三個部分構成,主要職責范圍是遵從設計開發原則,嚴格執行威馬針對電池產品技術參數要求(包括形變等級、報廢條件等),試驗階段動力蓄電池包管理,動力電池編碼規范、報廢電池評估等相關工作;
2、生產環節主要由整車工廠、ME兩部分構成,負責動力電池倉儲規劃、報廢移交、動力電池生產管理的事宜;
3、銷售環節由售前售后構成,主要負責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標準/建設、動力電池維修/更換、經銷商動力電池暫存、報廢的工作;
4、回收環節由電池回收運營部負責,主要任務是針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廢舊動力電池管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5、溯源環節由質量中心把控,負責各環節動力電池溯源管理,溯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及管理工作。
另外,依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汽車生產企業應在溯源管理平臺上傳回收服務網點信息,威馬汽車第一批次(合計26個)回收服務網點信息申報工作已完成,并納入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工作中,成為全國第一批進行回收服務網點信息申報的整車企業。
回收利用重心聚焦在梯次利用
按照政策鼓勵的電池回收利用原則,針對輕度報廢電池,電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30%~80%,一般建議梯度利用,通過篩分、拆解、重組后貼上梯次利用標簽,可再用于儲能系統、路燈、UPS 電源、低速電動車等領域。而對于重度報廢電池,電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30%以下,一般采用再生利用的方式,通過拆解再生,通過化學方法提取回收其中的電極材料,尤其是鈷(Co)、鎳(Ni)、鋰(Li)等貴金屬。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動力電池報廢處理的方式仍以拆解回收為主。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梯次利用和拆解報廢的鋰電池(含數碼鋰電池)共8.3萬噸,其中電池拆解占比95%。梯次利用占比較小的原因包括:
1.電池廠商不愿意承擔電池安全風險,不希望報廢電池再次流入市場;
2.過去動力電池報廢量較少,舊電池匹配比較難;3.目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技術還不成熟,需要不斷進行技術積累;4.儲能市場、再利用市場空間還未大規模釋放。
然而,為了充分發揮退役動力電池的剩余價值,威馬汽車仍將回收利用的重心集中在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上。
據了解,威馬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路徑為整包和模組:整包一般用于儲能系能,模組一般用于儲能系統、三輪車、二輪車、低速四輪車。但是,不論是哪種回收利用路徑都需要遵守梯次利用技術規范,該套技術規范主要包含五個方面,分別為基本信息采集、外觀檢查、性能測試、通訊標定、產品要求。
整包利用中,威馬根據目前儲能產品的特性,利用梯次電池開發微網光儲充放一體系統,結合光伏、電網,將建設威馬汽車特色電力儲能項目,加快產品商業化推進。
模組應用的過程主要涉及到預處理、Pack拆解規范、Pack拆解流程、實際應用四個方面。廢舊電池在拆解之前需要進行預處理,包括信息采集、安全檢查等,在Pack拆解規范上,威馬根據WM電池包的設計特性和國家拆解規范,制定適合了不同里程電池包的統用拆解規范及拆解工藝步驟,明確了拆解過程中的人員、裝備、場地等的要求。
在梯次利用的基礎上,威馬汽車還通過回收利用體系和回收利用路徑兩個層面,構建威馬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一體化解決方案,從體系建立、建設和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三個方面,實現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科學管理。
此前,威馬汽車已與中國鐵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回收進行深度合作,增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市場化回收利用模式,全面有效地實施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
從2012到2018年,國務院、工信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相繼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等9項政策文件,推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政策鼓勵電池生產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合作,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綜合利用水平與經濟效益,并保障不可利用殘余物的環保處置。
五大環節把控電池回收利用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先行者,威馬汽車日前通過公開課的形式,向業界深度分享了其在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方面的經驗及規劃。
據威馬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程師張健介紹,威馬電池回收利用體系主要由研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回收環節、溯源五個板塊構成:
1、研發環節主要由PACK、產品數據、電池回收運營部三個部分構成,主要職責范圍是遵從設計開發原則,嚴格執行威馬針對電池產品技術參數要求(包括形變等級、報廢條件等),試驗階段動力蓄電池包管理,動力電池編碼規范、報廢電池評估等相關工作;
2、生產環節主要由整車工廠、ME兩部分構成,負責動力電池倉儲規劃、報廢移交、動力電池生產管理的事宜;
3、銷售環節由售前售后構成,主要負責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標準/建設、動力電池維修/更換、經銷商動力電池暫存、報廢的工作;
4、回收環節由電池回收運營部負責,主要任務是針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廢舊動力電池管理、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5、溯源環節由質量中心把控,負責各環節動力電池溯源管理,溯源管理平臺的建設及管理工作。
另外,依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汽車生產企業應在溯源管理平臺上傳回收服務網點信息,威馬汽車第一批次(合計26個)回收服務網點信息申報工作已完成,并納入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工作中,成為全國第一批進行回收服務網點信息申報的整車企業。
回收利用重心聚焦在梯次利用
按照政策鼓勵的電池回收利用原則,針對輕度報廢電池,電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30%~80%,一般建議梯度利用,通過篩分、拆解、重組后貼上梯次利用標簽,可再用于儲能系統、路燈、UPS 電源、低速電動車等領域。而對于重度報廢電池,電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30%以下,一般采用再生利用的方式,通過拆解再生,通過化學方法提取回收其中的電極材料,尤其是鈷(Co)、鎳(Ni)、鋰(Li)等貴金屬。
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動力電池報廢處理的方式仍以拆解回收為主。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梯次利用和拆解報廢的鋰電池(含數碼鋰電池)共8.3萬噸,其中電池拆解占比95%。梯次利用占比較小的原因包括:
1.電池廠商不愿意承擔電池安全風險,不希望報廢電池再次流入市場;
2.過去動力電池報廢量較少,舊電池匹配比較難;3.目前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技術還不成熟,需要不斷進行技術積累;4.儲能市場、再利用市場空間還未大規模釋放。
然而,為了充分發揮退役動力電池的剩余價值,威馬汽車仍將回收利用的重心集中在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上。
據了解,威馬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路徑為整包和模組:整包一般用于儲能系能,模組一般用于儲能系統、三輪車、二輪車、低速四輪車。但是,不論是哪種回收利用路徑都需要遵守梯次利用技術規范,該套技術規范主要包含五個方面,分別為基本信息采集、外觀檢查、性能測試、通訊標定、產品要求。
整包利用中,威馬根據目前儲能產品的特性,利用梯次電池開發微網光儲充放一體系統,結合光伏、電網,將建設威馬汽車特色電力儲能項目,加快產品商業化推進。
模組應用的過程主要涉及到預處理、Pack拆解規范、Pack拆解流程、實際應用四個方面。廢舊電池在拆解之前需要進行預處理,包括信息采集、安全檢查等,在Pack拆解規范上,威馬根據WM電池包的設計特性和國家拆解規范,制定適合了不同里程電池包的統用拆解規范及拆解工藝步驟,明確了拆解過程中的人員、裝備、場地等的要求。
在梯次利用的基礎上,威馬汽車還通過回收利用體系和回收利用路徑兩個層面,構建威馬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一體化解決方案,從體系建立、建設和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三個方面,實現對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的科學管理。
此前,威馬汽車已與中國鐵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回收進行深度合作,增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市場化回收利用模式,全面有效地實施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