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之前的失敗案例來看,背后或也存在著因補貼政策調整,上市公司收購鋰電標的跨界布局的風險不斷上升,奧特佳主動放棄收購。
收購鋰電池企業失敗之后,奧特佳的另一起鋰電標的并購項目再次折戟。
3月21日,奧特佳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收購深圳市國電賽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電賽思”)100%股權及配套融資事項。
此前,奧特佳計劃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的方式合計7.28億元收購國電賽思100%股權。國電賽思股東任曌華、任韶清及新余國電承諾2018年度至2020年度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000萬元、5900萬元、7300萬元。
奧特佳解釋稱由于客觀原因限制,公司近期無法召開股東大會審議此次收購,國電賽思股東提出解除協議,終止收購。經多次協商未果,公司董事會決定終止此次收購及相關事項。
在公告中,國電賽思提出解約,是由于奧特佳大股東王進飛私刻本公司印章參與民間借貸,將本公司列為擔保人或共同借款人,致本公司被牽涉進相關訴訟。
此前,奧特佳披露,其原實際控制人王進飛與他人聯合,于2014年向劉斌借款 5000萬美元,未能如期歸還。2018年3月,王進飛與劉斌簽署借款補充協議,約定王進飛承擔3000萬美元債務及相應的利息和違約金等。王進飛私刻奧特佳公章及法定代表人名章,并冒用公司名義在補充協議上簽字蓋章,將公司列為借款擔保人。
2018年12月12日,奧特佳就披露公司收到律師函,國電賽思及其三名股東決定解除與公司簽署的相關重組協議。此外,國電賽思方面不愿繼續進行此次并購,并認為“障礙”系上市公司過錯所致,主張由上市公司賠償其“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奧特佳還計劃擬斥資25億元收購動力電池制造商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2017年7月31日,奧特佳宣布終止收購海四達。終止原因為近期資本市場、政策及環境的出現變化,若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難以達到各方原有的預期。
表面上看,奧特佳原實際控制人私刻公司公章導致公司卷入民間借貸糾紛,是導致其收購國電賽思失敗的主要原因。但結合之前的失敗案例來看,背后或也存在著因補貼政策調整,上市公司收購鋰電標的跨界布局的風險不斷上升,奧特佳主動放棄收購。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鋰電行業終止收購案例已經發生了15起。其中,新能源補貼退坡導致的鋰電標的業績變臉、競爭能力下滑、業績對賭失敗風險激增、并購難度增大等是導致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因內部主營業務下滑以及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導致高溢價收購鋰電標的產生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因而選擇主動放棄。
高工鋰電梳理超過60家鋰電產業鏈上市公司的2018年快報發現,有50%的企業出現凈利潤下滑現象。其中絕大部分是前兩年通過高溢價收購鋰電標的企業跨界而來的上市公司,因鋰電子公司發展不及預期而計提巨額商譽減值,導致公司業績變臉,凈利潤虧損。
收購鋰電池企業失敗之后,奧特佳的另一起鋰電標的并購項目再次折戟。
3月21日,奧特佳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收購深圳市國電賽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國電賽思”)100%股權及配套融資事項。
此前,奧特佳計劃以發行股份和現金支付的方式合計7.28億元收購國電賽思100%股權。國電賽思股東任曌華、任韶清及新余國電承諾2018年度至2020年度的扣非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000萬元、5900萬元、7300萬元。
奧特佳解釋稱由于客觀原因限制,公司近期無法召開股東大會審議此次收購,國電賽思股東提出解除協議,終止收購。經多次協商未果,公司董事會決定終止此次收購及相關事項。
在公告中,國電賽思提出解約,是由于奧特佳大股東王進飛私刻本公司印章參與民間借貸,將本公司列為擔保人或共同借款人,致本公司被牽涉進相關訴訟。
此前,奧特佳披露,其原實際控制人王進飛與他人聯合,于2014年向劉斌借款 5000萬美元,未能如期歸還。2018年3月,王進飛與劉斌簽署借款補充協議,約定王進飛承擔3000萬美元債務及相應的利息和違約金等。王進飛私刻奧特佳公章及法定代表人名章,并冒用公司名義在補充協議上簽字蓋章,將公司列為借款擔保人。
2018年12月12日,奧特佳就披露公司收到律師函,國電賽思及其三名股東決定解除與公司簽署的相關重組協議。此外,國電賽思方面不愿繼續進行此次并購,并認為“障礙”系上市公司過錯所致,主張由上市公司賠償其“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奧特佳還計劃擬斥資25億元收購動力電池制造商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2017年7月31日,奧特佳宣布終止收購海四達。終止原因為近期資本市場、政策及環境的出現變化,若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難以達到各方原有的預期。
表面上看,奧特佳原實際控制人私刻公司公章導致公司卷入民間借貸糾紛,是導致其收購國電賽思失敗的主要原因。但結合之前的失敗案例來看,背后或也存在著因補貼政策調整,上市公司收購鋰電標的跨界布局的風險不斷上升,奧特佳主動放棄收購。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鋰電行業終止收購案例已經發生了15起。其中,新能源補貼退坡導致的鋰電標的業績變臉、競爭能力下滑、業績對賭失敗風險激增、并購難度增大等是導致收購失敗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因內部主營業務下滑以及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等原因,導致高溢價收購鋰電標的產生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因而選擇主動放棄。
高工鋰電梳理超過60家鋰電產業鏈上市公司的2018年快報發現,有50%的企業出現凈利潤下滑現象。其中絕大部分是前兩年通過高溢價收購鋰電標的企業跨界而來的上市公司,因鋰電子公司發展不及預期而計提巨額商譽減值,導致公司業績變臉,凈利潤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