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江原道江陵市一家工廠23日傍晚6點22分左右發生一起氫氣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受傷。
據當地媒體報道,事發工廠位于江陵市大田洞科技園區,主要負責生產顯示器設備所需的陶瓷零部件。當地時間傍晚6時20分(北京時間5時20分)許,工人正在對容量為400升的氫氣罐進行測試。這座大樓里的三架氫氣罐在試驗過程中爆炸了。
事故發生后,當地消防部門派遣150余人投入救援。消防當局擔心追加被埋者,連夜7次搜查,最終確認沒有被埋者。
此次事故導致參觀設施的權某等人死亡另外,42歲李某等 人受重傷,但沒有生命危險。事故導致了工廠和管理洞等3棟樓的破損,建筑物上方的玻璃窗破碎并傾瀉而下,附近建筑物也出現了玻璃窗破碎等大大小小的損失。氫氣罐的巨型爆炸導致附近一處建筑物倒塌,鋼筋像麥芽糖一樣彎曲。爆炸聲在8公里之外也出現了,不僅是工業園,附近的商店也成了一片廢墟。據稱,爆炸的氫氣罐的殘骸從事故點起飛到距離300米遠的地方。”
爆炸是一家為顯示工藝設備生產陶瓷部件的工廠,但現已被證實是一家利用太陽能制氫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非營利機構,正在進行氫氣生產和使用等測試。該機構此前與韓國相關方共同開展氫氣電解及儲存難題的課題。該機構有三個容積為400立方米的儲氫罐,罐體厚度約為1.5厘米。而氫氣罐在韓國還沒有被列為危險物,所以不是消防管理項目。警察將與業界專家、國立科學院等一起進行聯合原因調查。今后將會集中檢查氫氣罐的安裝或啟動過程中有沒有問題等。這是韓國國內第一次出現這種爆炸事故,預計要等到準確的事故原因被查明之后才能確定。
爆炸沒有引發火災等后續事故。但該事件向業界敲響了警鐘。儲罐貫穿氫氣制、儲、運、用各個環節,各方高度關注此次事件的調查結果。在韓國,氫氣不受危險品安全管理法規管制。此次事件將直接增加部分民眾對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的質疑。
誰該為事故負責:
氫氣罐安全裝置未啟動?容器焊接不良?氫氣注入不好?
在此后的報道中指出,專家認為,韓國天然氣安全工程或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的調查結果出來才能查明爆炸原因,但其立場是氫氣罐安全裝置未啟動、容器焊接不良、氫注入不好等原因。
專家們認為氫氣罐的安全裝置未啟動,因此氣罐內部壓力有問題。事故發生的儲氣罐被稱為10bar壓力容器。壓力超過10bar的話,安全閥就會開啟。一位業界專家表示:“活動開啟,氣體泄漏,調節內部壓力,這可能不會動。”
如果容器內部壓力提高到容許值以上,無法調節,最弱的部位是焊接的新部位。隨著儲氣罐內部壓力加大,焊接部位有可能導致高壓氫氣泄漏。在發生事故的容器中,要確認對整個焊接部位進行非破壞檢查。”施行壓力容器焊接檢查的地方是韓國天然氣安全工程。
在注入氫氣的過程中,職員的注入也可能是問題。
一般LPG氣體只有4 ~5bar,高一點才能用10bar左右壓力。CNG(壓縮天然氣)容器的壓力是200bar,氫容器的壓力是700bar。一位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是10bar容器的話,就不會進氫,但在現場無法判斷。”
爆炸引起火柱,但并未引發火災。原因在于氫比空氣輕1 4倍,在空氣中迅速擴散,周圍沒有易燃物,因此不會輕易火災。
該事件是韓國國內首次發生的涉及氫氣的爆炸事故,也是近年來全球首次發生在氫氣制取儲存過程中的爆炸事故。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人士強調,本次事件是“在實驗的過程所產生的不幸,在加氫站的普及過程中,由于技術原理的不同,出現類似的事故概率極小。”
韓國氫能聯盟秘書長表示:“這是世界上一次不尋常的事故,要找出原因并不容易。”
漢陽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接受采訪時談到:到目前為止,該事件被視為工業氫氣壓力儲罐的壓力爆炸。爆炸沒有發生火災,壓力爆炸與燃燒爆炸有所不同。在沒有發生火焰的狀態下,存在由于安全容器和相關安全設備的故障導致壓力突然增加引發容器發生物理爆炸的可能性。
爆炸儲氫罐與車載儲氫罐不是同一類
氫氣罐還可以安裝在氫電車內部和氫充電站。進入氫電車的儲氫罐與這次爆炸事故的高壓容器完全不同。
這次事故發生的高壓容器是利用太陽光的氫燃料電池生產電池的過程中為了收集氫的容器。業界相關人士表示:“事故是緩沖容器,而不是因為氫氣爆炸,即使放了其他煤氣,如果給壓力的話,就會爆炸的壓力容器”,“現在不知道氫是否影響。”
相反,進入汽車的儲氫罐因不著火的“碳素纖維”在水心700米高壓中也能忍受,受到很大的沖擊也不會爆炸,儲氫罐撕裂,氫氣只能從外部泄露。
另外,在加氫站站使用的容器和焊接沒有音調,與這次事故的高壓容器不同。加氫站儲氫容器是韓國日元,美國彼瓦技術等。
“我們正在尋找內部原因,因為沒有外部影響,”一位現場官員說,“我們將研究氫氣管理系統是否存在問題。”副市長張錫澤在今天上午的一次簡報中也說,“我看到沒有外部沖擊,它似乎已經因內部壓力而爆炸。”
根據精密測試的結果,聯合檢查組計劃在下周進行第二次測試。聯合檢查組調查了氫氣罐,罐體的碎片,罐體與系統之間的連接環節。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目前看,該事件或許暫時不會直接影響韓國政府的氫能政策。但毫無疑問的是此次事件將增加部分民眾對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的質疑。如果這種氣氛持續下去,一些民間組織可能會反對安裝儲氫罐的加氫站建設。目前,韓國國內共有15個加氫站,政府已計劃近期將加氫站的數量增加到310座,2040年進一步擴大至1200座。
韓國氫能發展戰略
年初,亞洲經濟中文網刊文,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2019年1月17日在蔚山市政府大樓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旨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以引領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市場發展。
2018年8月,韓國政府選擇氫能經濟作為其“增長戰略創新戰略”的三大戰略投資領域之一。在綜合100多名專家的意見和研究分析結果后制定了該路線圖。根據該路線圖,政府計劃到204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產量由目前的2000余輛增至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充電站從現有的14個增至1200個。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政府計劃到2040年分階段生產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為此,政府將爭取到年底前在國內普及4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到2025年打造年產量達10萬輛的生產體系。屆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售價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為3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9萬元)左右。政府還計劃在公共交通領域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到2040年普及4萬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在建設氫燃料充電站方面,政府考慮為建設氫燃料充電站提供補貼的方案,并通過“監管沙盒”等放寬管制措施積極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
在燃料電池方面,政府爭取到2040年把燃料電池產量擴大至15吉瓦,這為去年韓國發電總量(133吉瓦)的7-8%水平。為此,政府將積極利用石化工程中產生的5萬噸副產氫氣,并積極擴建相關基礎設施。
政府認為,如果該路線圖順利得到落實,到2040年可創造出43萬億韓元的年附加值和42萬個工作崗位。鑒于氫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加上韓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氫燃料汽車和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氫能經濟有望成為拉動創新增長的重要動力。
據當地媒體報道,事發工廠位于江陵市大田洞科技園區,主要負責生產顯示器設備所需的陶瓷零部件。當地時間傍晚6時20分(北京時間5時20分)許,工人正在對容量為400升的氫氣罐進行測試。這座大樓里的三架氫氣罐在試驗過程中爆炸了。
事故發生后,當地消防部門派遣150余人投入救援。消防當局擔心追加被埋者,連夜7次搜查,最終確認沒有被埋者。
此次事故導致參觀設施的權某等人死亡另外,42歲李某等 人受重傷,但沒有生命危險。事故導致了工廠和管理洞等3棟樓的破損,建筑物上方的玻璃窗破碎并傾瀉而下,附近建筑物也出現了玻璃窗破碎等大大小小的損失。氫氣罐的巨型爆炸導致附近一處建筑物倒塌,鋼筋像麥芽糖一樣彎曲。爆炸聲在8公里之外也出現了,不僅是工業園,附近的商店也成了一片廢墟。據稱,爆炸的氫氣罐的殘骸從事故點起飛到距離300米遠的地方。”
爆炸是一家為顯示工藝設備生產陶瓷部件的工廠,但現已被證實是一家利用太陽能制氫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非營利機構,正在進行氫氣生產和使用等測試。該機構此前與韓國相關方共同開展氫氣電解及儲存難題的課題。該機構有三個容積為400立方米的儲氫罐,罐體厚度約為1.5厘米。而氫氣罐在韓國還沒有被列為危險物,所以不是消防管理項目。警察將與業界專家、國立科學院等一起進行聯合原因調查。今后將會集中檢查氫氣罐的安裝或啟動過程中有沒有問題等。這是韓國國內第一次出現這種爆炸事故,預計要等到準確的事故原因被查明之后才能確定。
爆炸沒有引發火災等后續事故。但該事件向業界敲響了警鐘。儲罐貫穿氫氣制、儲、運、用各個環節,各方高度關注此次事件的調查結果。在韓國,氫氣不受危險品安全管理法規管制。此次事件將直接增加部分民眾對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的質疑。
誰該為事故負責:
氫氣罐安全裝置未啟動?容器焊接不良?氫氣注入不好?
在此后的報道中指出,專家認為,韓國天然氣安全工程或國立科學搜查研究院的調查結果出來才能查明爆炸原因,但其立場是氫氣罐安全裝置未啟動、容器焊接不良、氫注入不好等原因。
專家們認為氫氣罐的安全裝置未啟動,因此氣罐內部壓力有問題。事故發生的儲氣罐被稱為10bar壓力容器。壓力超過10bar的話,安全閥就會開啟。一位業界專家表示:“活動開啟,氣體泄漏,調節內部壓力,這可能不會動。”
如果容器內部壓力提高到容許值以上,無法調節,最弱的部位是焊接的新部位。隨著儲氣罐內部壓力加大,焊接部位有可能導致高壓氫氣泄漏。在發生事故的容器中,要確認對整個焊接部位進行非破壞檢查。”施行壓力容器焊接檢查的地方是韓國天然氣安全工程。
在注入氫氣的過程中,職員的注入也可能是問題。
一般LPG氣體只有4 ~5bar,高一點才能用10bar左右壓力。CNG(壓縮天然氣)容器的壓力是200bar,氫容器的壓力是700bar。一位業界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是10bar容器的話,就不會進氫,但在現場無法判斷。”
爆炸引起火柱,但并未引發火災。原因在于氫比空氣輕1 4倍,在空氣中迅速擴散,周圍沒有易燃物,因此不會輕易火災。
該事件是韓國國內首次發生的涉及氫氣的爆炸事故,也是近年來全球首次發生在氫氣制取儲存過程中的爆炸事故。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人士強調,本次事件是“在實驗的過程所產生的不幸,在加氫站的普及過程中,由于技術原理的不同,出現類似的事故概率極小。”
韓國氫能聯盟秘書長表示:“這是世界上一次不尋常的事故,要找出原因并不容易。”
漢陽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接受采訪時談到:到目前為止,該事件被視為工業氫氣壓力儲罐的壓力爆炸。爆炸沒有發生火災,壓力爆炸與燃燒爆炸有所不同。在沒有發生火焰的狀態下,存在由于安全容器和相關安全設備的故障導致壓力突然增加引發容器發生物理爆炸的可能性。
爆炸儲氫罐與車載儲氫罐不是同一類
氫氣罐還可以安裝在氫電車內部和氫充電站。進入氫電車的儲氫罐與這次爆炸事故的高壓容器完全不同。
這次事故發生的高壓容器是利用太陽光的氫燃料電池生產電池的過程中為了收集氫的容器。業界相關人士表示:“事故是緩沖容器,而不是因為氫氣爆炸,即使放了其他煤氣,如果給壓力的話,就會爆炸的壓力容器”,“現在不知道氫是否影響。”
相反,進入汽車的儲氫罐因不著火的“碳素纖維”在水心700米高壓中也能忍受,受到很大的沖擊也不會爆炸,儲氫罐撕裂,氫氣只能從外部泄露。
另外,在加氫站站使用的容器和焊接沒有音調,與這次事故的高壓容器不同。加氫站儲氫容器是韓國日元,美國彼瓦技術等。
“我們正在尋找內部原因,因為沒有外部影響,”一位現場官員說,“我們將研究氫氣管理系統是否存在問題。”副市長張錫澤在今天上午的一次簡報中也說,“我看到沒有外部沖擊,它似乎已經因內部壓力而爆炸。”
根據精密測試的結果,聯合檢查組計劃在下周進行第二次測試。聯合檢查組調查了氫氣罐,罐體的碎片,罐體與系統之間的連接環節。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目前看,該事件或許暫時不會直接影響韓國政府的氫能政策。但毫無疑問的是此次事件將增加部分民眾對加氫站、燃料電池車的質疑。如果這種氣氛持續下去,一些民間組織可能會反對安裝儲氫罐的加氫站建設。目前,韓國國內共有15個加氫站,政府已計劃近期將加氫站的數量增加到310座,2040年進一步擴大至1200座。
韓國氫能發展戰略
年初,亞洲經濟中文網刊文,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政府2019年1月17日在蔚山市政府大樓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旨在大力發展氫能產業,以引領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和燃料電池市場發展。
2018年8月,韓國政府選擇氫能經濟作為其“增長戰略創新戰略”的三大戰略投資領域之一。在綜合100多名專家的意見和研究分析結果后制定了該路線圖。根據該路線圖,政府計劃到204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產量由目前的2000余輛增至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充電站從現有的14個增至1200個。
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政府計劃到2040年分階段生產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為此,政府將爭取到年底前在國內普及4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到2025年打造年產量達10萬輛的生產體系。屆時,氫燃料電池汽車售價有望降至目前的一半,為3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8.9萬元)左右。政府還計劃在公共交通領域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到2040年普及4萬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在建設氫燃料充電站方面,政府考慮為建設氫燃料充電站提供補貼的方案,并通過“監管沙盒”等放寬管制措施積極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
在燃料電池方面,政府爭取到2040年把燃料電池產量擴大至15吉瓦,這為去年韓國發電總量(133吉瓦)的7-8%水平。為此,政府將積極利用石化工程中產生的5萬噸副產氫氣,并積極擴建相關基礎設施。
政府認為,如果該路線圖順利得到落實,到2040年可創造出43萬億韓元的年附加值和42萬個工作崗位。鑒于氫產業發展尚處于初期階段,加上韓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氫燃料汽車和燃料電池相關技術,氫能經濟有望成為拉動創新增長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