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個儲能行業正處于向商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安全、成本、回收是全球儲能產業面對的共性難題。
■儲能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一些企業用劣質產品低價沖擊市場,對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
■業內一致認為,應加強政策引導、加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進程、加速行業標準出臺、持續推進儲能技術創新。
“在全球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競爭的賽場上,中國正在以日新月異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加速從跟跑者向并跑和領跑者的角色切換。”8月9日,在西安舉行的第二屆全國發電側儲能技術與應用高層研討會上,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說。
從跟跑到領跑離不開量的積累。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1.3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7.3%。我國儲能行業已開啟規模化應用發展的新階段。
儲能應用在各個領域全面鋪開
在國家政策和地方相關落地措施的推動下,儲能的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可再生能源并網、電網輔助服務、電網輸配、分布式及微網、用戶側等應用場景中,處處可見儲能的身影。
在光伏、風電基地布局儲能項目,通過平滑輸出、參與調峰調頻,提高電能質量,可有效緩解新能源消納問題。“在光伏電站應用儲能技術,可切實解決棄光問題,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的重要手段。同時,它也是分布式微電網、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技術部高級工程師朱連峻指出。
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省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過程中,率先實踐應用共享儲能理念,通過“源網儲”實時聯合調度控制,提升電網調峰能力。“目前只有魯能多能互補儲能電站滿足共享儲能市場化交易準入條件,自6月份市場開始運行至8月5日,共享儲能電站通過集中交易和調度調用兩種模式,累計充電電量266萬千瓦時,累計放電電量224萬千瓦時。”西北能源監管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呂銳說。
在我國儲能推廣應用過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和地區還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和電源結構特點,進行了一些開創性的“先行先試”大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如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大連200MW/800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江蘇鎮江百兆瓦儲能項目等。“這些‘先行先試’重大儲能項目對于驗證大型化學儲能技術可行性、推動能源重大技術國產化、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劉勇表示,“隨著能源轉型持續深化和儲能技術不斷成熟,儲能有望實現與新能源及各類傳統靈活調節電源協同發展。”
規模化推進仍面臨諸多挑戰
儲能產業方興未艾,規模化推進依然面臨諸多嚴峻挑戰。“目前整個儲能行業正處于向商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安全、成本、回收是全球儲能產業面對的共性難題。”劉勇一語中的。
“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眾多,不管是哪一種電池,都各有優缺點。比如鉛酸電池壽命短,鋰離子電池安全性問題突出。現在還沒有一種電池能同時滿足容量高、規模化、成本低、壽命長的要求。”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國家能源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政湘表示。
國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特聘研究員周錫衛進一步指出,儲能系統主要設備選型方面,尤其要注意安全性。目前儲能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一些企業用劣質產品低價沖擊市場,對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
盡管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儲能高成本問題依然是業界關心的焦點。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毓毅表示,在投資電站時,要充分考慮政策、成本等帶來的風險約束,做好項目投資經濟性與可行性評估,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此外,儲能的多重價值尚未在當前價格體系中得到充分體現,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時間。同時,由于政策導向不夠清晰,儲能發展的商業模式有待健全,不少企業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青海格爾木光儲聯合發電儲能電站,南都電源采用投資+運營模式,以儲能上網賣電的形式回收投資成本。”浙江南都能源互聯網運營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副經理王昌俊介紹說。
合力護航產業健康發展
如何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加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進程、加速行業標準出臺、持續推進儲能技術創新等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同。
“‘兩個細則’的發布和修編,對保障西北電力系統安全、優質、經濟運行,提升西北區域并網發電機組運行管理水平、調動發電企業參與輔助服務積極性,優化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等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呂銳表示,輔助服務市場是儲能發展的重要載體。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國際業務部國際合作處副處長王順超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從目前服務市場試點到后續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儲能的市場活力會慢慢得到激發,從而實現自身應用價值,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歷程。
對企業而言,加強技術創新成為布局儲能領域的發力點。朱連峻表示,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發的直流組網儲能技術,能夠解決電池儲能系統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安全性低、一致性不強、效率較低等問題,在破解可再生能源限電問題,提升火電調頻能力和安全性,提升電站經濟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特變電工西安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微網產品線總經理黃浪博士稱,特變電工儲能系統柔性解決方案通過各個關鍵部件的優化設計,保證系統高效、可靠、穩定,可滿足各個需求端的應用。
針對電池回收問題,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電池營銷總經理謝墨指出,要加大電池循環利用技術研發,著力形成產業鏈閉環,確保儲能產業綠色發展。
“儲能產業的創新,早已不是某家企業針對某項技術的單獨行為和一己之力,而是需要科研機構、系統集成商、電池制造企業、電氣元器件生產企業以及設計院形成合力,結合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實現全行業、跨平臺、跨領域的大融合、大共享、大合作的嘗試與突破。”劉勇說。
■儲能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一些企業用劣質產品低價沖擊市場,對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
■業內一致認為,應加強政策引導、加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進程、加速行業標準出臺、持續推進儲能技術創新。
“在全球儲能技術創新和產業競爭的賽場上,中國正在以日新月異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加速從跟跑者向并跑和領跑者的角色切換。”8月9日,在西安舉行的第二屆全國發電側儲能技術與應用高層研討會上,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說。
從跟跑到領跑離不開量的積累。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1.3GW,占全球市場總規模的17.3%。我國儲能行業已開啟規模化應用發展的新階段。
儲能應用在各個領域全面鋪開
在國家政策和地方相關落地措施的推動下,儲能的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可再生能源并網、電網輔助服務、電網輸配、分布式及微網、用戶側等應用場景中,處處可見儲能的身影。
在光伏、風電基地布局儲能項目,通過平滑輸出、參與調峰調頻,提高電能質量,可有效緩解新能源消納問題。“在光伏電站應用儲能技術,可切實解決棄光問題,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的重要手段。同時,它也是分布式微電網、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的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技術部高級工程師朱連峻指出。
作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青海省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過程中,率先實踐應用共享儲能理念,通過“源網儲”實時聯合調度控制,提升電網調峰能力。“目前只有魯能多能互補儲能電站滿足共享儲能市場化交易準入條件,自6月份市場開始運行至8月5日,共享儲能電站通過集中交易和調度調用兩種模式,累計充電電量266萬千瓦時,累計放電電量224萬千瓦時。”西北能源監管局市場監管處副處長呂銳說。
在我國儲能推廣應用過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和地區還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和電源結構特點,進行了一些開創性的“先行先試”大型儲能示范項目建設,如甘肅720MWh網域大規模儲能電站項目、大連200MW/800MWh全釩液流電池儲能電站、江蘇鎮江百兆瓦儲能項目等。“這些‘先行先試’重大儲能項目對于驗證大型化學儲能技術可行性、推動能源重大技術國產化、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劉勇表示,“隨著能源轉型持續深化和儲能技術不斷成熟,儲能有望實現與新能源及各類傳統靈活調節電源協同發展。”
規模化推進仍面臨諸多挑戰
儲能產業方興未艾,規模化推進依然面臨諸多嚴峻挑戰。“目前整個儲能行業正處于向商業化過渡的關鍵時期,安全、成本、回收是全球儲能產業面對的共性難題。”劉勇一語中的。
“電化學儲能技術路線眾多,不管是哪一種電池,都各有優缺點。比如鉛酸電池壽命短,鋰離子電池安全性問題突出。現在還沒有一種電池能同時滿足容量高、規模化、成本低、壽命長的要求。”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國家能源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政湘表示。
國家能源分布式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特聘研究員周錫衛進一步指出,儲能系統主要設備選型方面,尤其要注意安全性。目前儲能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一些企業用劣質產品低價沖擊市場,對儲能產業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儲能標準體系建設已是迫在眉睫。
盡管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儲能高成本問題依然是業界關心的焦點。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毓毅表示,在投資電站時,要充分考慮政策、成本等帶來的風險約束,做好項目投資經濟性與可行性評估,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
此外,儲能的多重價值尚未在當前價格體系中得到充分體現,市場化交易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的建立仍需一定時間。同時,由于政策導向不夠清晰,儲能發展的商業模式有待健全,不少企業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青海格爾木光儲聯合發電儲能電站,南都電源采用投資+運營模式,以儲能上網賣電的形式回收投資成本。”浙江南都能源互聯網運營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副經理王昌俊介紹說。
合力護航產業健康發展
如何促進儲能產業健康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加快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化進程、加速行業標準出臺、持續推進儲能技術創新等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同。
“‘兩個細則’的發布和修編,對保障西北電力系統安全、優質、經濟運行,提升西北區域并網發電機組運行管理水平、調動發電企業參與輔助服務積極性,優化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等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呂銳表示,輔助服務市場是儲能發展的重要載體。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國際業務部國際合作處副處長王順超指出,從國際經驗來看,從目前服務市場試點到后續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儲能的市場活力會慢慢得到激發,從而實現自身應用價值,這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歷程。
對企業而言,加強技術創新成為布局儲能領域的發力點。朱連峻表示,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研發的直流組網儲能技術,能夠解決電池儲能系統存在的較為嚴重的安全性低、一致性不強、效率較低等問題,在破解可再生能源限電問題,提升火電調頻能力和安全性,提升電站經濟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
特變電工西安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微網產品線總經理黃浪博士稱,特變電工儲能系統柔性解決方案通過各個關鍵部件的優化設計,保證系統高效、可靠、穩定,可滿足各個需求端的應用。
針對電池回收問題,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電池營銷總經理謝墨指出,要加大電池循環利用技術研發,著力形成產業鏈閉環,確保儲能產業綠色發展。
“儲能產業的創新,早已不是某家企業針對某項技術的單獨行為和一己之力,而是需要科研機構、系統集成商、電池制造企業、電氣元器件生產企業以及設計院形成合力,結合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實現全行業、跨平臺、跨領域的大融合、大共享、大合作的嘗試與突破。”劉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