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河北張家口察北首都兩區規劃:強化發展一體化儲能產業、支持發用電和儲能企業等投建運營儲能裝置

   2019-12-26 北極星儲能網28360
核心提示:河北張家口察北管理區管理委員會發布《察北管理區首都水源涵養功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送審稿)》,規劃指
河北張家口察北管理區管理委員會發布《察北管理區首都水源涵養功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送審稿)》,規劃指出強化發展一體化儲能產業:開展“風電+儲能”“光電+儲能”“分布式+微網+儲能”“大電網+儲能”等發儲一體化的儲能應用示范,支持發電、用電、儲能企業等投資建設和運營儲能裝置,為示范區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應用提供支撐。推進國泰綠色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基于多元化應用的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示范項目建設,構建包含光伏、光熱、風力、儲能發電集成一體多能互補綜合能源體系。

力爭到2022年,全區新能源開發總量達到80萬千瓦、產值突破20億元,形成風、光、沼氣、生物質互補、儲能一體化的新能源發展格局,促進察北可再生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優勢,成為張家口新能源標準化建設示范區。

察北管理區首都水源涵養功區和生態環境

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送審稿)

2019年12月

前 言

察北管理區位于張家口北部壩上地區,前身是國營察北牧場。經過70年的建設和發展,察北管理區先后被授予“國家級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國家農機標準化示范基地”“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區”“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市級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區”,為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以下簡稱“首都兩區”),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依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察北管理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張家口市察北管理區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年)》等規劃,在全面分析察北管理區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出了察北管理區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總體要求、空間管控和重點任務,明確了規劃實施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是今后一個時期推動察北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的指導性文件;是察北管理區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是察北全區人民共同奮斗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的行動綱領。

本規劃期限為2019—2035年,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發展現狀

察北管理區位于張家口市北部的壩上高原,轄一鎮、一鄉、五個管理處,總面積373平方公里,2018年底常住人口26099人。察北距北京280公里,距張家口市84公里,位于張北、沽源、康保三縣交界處,生態環境良好,與北京屬同一自然生態系統,在保障首都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氣候條件屬于東亞大陸季風氣候的溫帶干旱、半干旱區。冬季寒冷漫長(0℃以下的時間長達5.5個月),多風、降水量少;春秋兩季短暫、冷暖交替,變化頻繁;夏季涼爽、雨熱同季,降雨集中,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9℃,無霜期年均106天,年均降雨量381.4毫米,7~9月降雨量260.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8%,大風日年均60天。

地形地貌為壩上“波浪狀”高原,區內最高點海拔1525米,最低點海拔1346米,平均海拔1450米,平緩的殘丘與蝶形洼地相間分布。行政區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地形較平坦,形成一個內陸湖盆平原,彎月型分布,坡差千分之二,東北高、西南低,呈由北向南丘陵—坡地—旱地—下濕灘—河流、水淖梯次分布。

全區土質或土母質,多數為安山巖、花崗巖,無礦產資源。全區分布的土類有栗鈣土和草甸土兩種。栗鈣土占全區土地面積的94%,草甸土占4%。

區域內水系不發達,河流屬內陸水系,短小,婉轉淺平,匯于淖中。境內較大的淖有三蓋淖、白塔淖,無常年性河流,只有大囫圇季節性河橫穿場區。地下水主要為淺層孔隙和玄武巖裂隙水,水量不大。

全區植被屬于草原類型,植被群落以旱生草本植物為主,間有小灌木伴生。全區現有耕地面積16.93萬畝,森林面積15.50萬畝,草地面積12.48萬畝,濕地面積12.84萬畝。

2018年,全區GDP完成16.79億元,增長2.3%;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84億元,增長0.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26億元,增長12.3%;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3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07億元。

第二節 緊迫問題

生態環境支撐不足。察北管理區草原植被主要以針茅、錦雞兒(豆科)、羊草、早熟禾、賴草、伴生米蒿、沙蓬、粘蓬及矮生耐旱植物為主,植被覆蓋度小于50%。生態系統由管理區外圍生態圈與內部的景觀區及其草場林地水域構成。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用地包括人工(天然)草場、農田、防護林帶、河湖水系、管理區綠地系統等。長期受人類活動影響,野生動植物種類較少,基本沒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植物。草場過度放牧導致草場退化、土壤侵蝕嚴重,部分土地荒漠化,農業林網覆蓋率較低,內陸湖區土地鹽堿化程度高,水環境污染和水環境脅迫敏感性較高。

綠色產業發展乏力。近年來,察北通過使用滴灌、覆蓋保墑等技術逐漸減少農業耗水量,但仍需要研發低耗水品種,提升種植技術,高品質發展節水型農業。新能源處于發展階段,占經濟總量比重不高。全域旅游產業處于起步階段,短期內難以形成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綠色產業發展,亟需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等投入提升“造血”能力,實現生態保護修復與當地經濟發展互促并進。

第三節 建設意義

加快建設“首都兩區”,對于察北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首都兩區”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生態文明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實現生態文明,就要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建設“首都兩區”,是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是保障首都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的現實需要。

“首都兩區”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察北管理區農林用地占總用地90%以上,具有明顯的壩上草原特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決定了察北管理區在森林、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等方面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在馬鈴薯、蔬菜種植和乳業生產等方面必須低碳循環發展,全面提升水源涵養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能力,推動察北管理區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堅守“生態、發展、民生”三條底線,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線,以生態治理修復為基礎,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抓手,以增進群眾福祉為根本,以提高發展質量為中心,著力提升水源涵養功能,強化生態環境支撐,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加快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努力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第二節 基本原則

堅持近期實施、遠期引導。察北“首都兩區”建設規劃,一方面要能夠指導并滿足近期水源涵養、生態環境建設、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的實施需求,另一方面要在動態的規劃實施過程中落實遠期規劃控制和發展目標。

堅持空間管控、分類防治。生態優先,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管理,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分類推進環境綜合治理,建立系統完整、責權清晰、監管有效的管理格局,精準施策,分線作戰,合力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把增強生態服務功能放在第一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

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以改革創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轉變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改革生態環境治理基礎制度,促進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強化政策支撐保障,為“首都兩區”建設和本地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和活力,加快形成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堅持協同聯動、共同發展。抓住“首都兩區”建設的機遇,建立區域間水源涵養和生態環境建設的聯防聯絡機制,進行生態共建共享。統籌“首都兩區”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城鎮化建設、冬奧會籌辦等有機銜接,推進管理區與周邊區域發展互利互贏。

第三節 發展定位

樹立生態優先意識,加強生態建設,優化發展綠色產業,融合發展綠色城鄉,夯實綠色發展基礎,促進察北管理區生態、經濟雙發展。

生態環境重要支撐區。提高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用地比例,以綠色發展為底線,大力開展大氣、水、土壤等環境綜合治理,擴大生態空間、提升環境承載力,全方位提升水源涵養和生態環境支撐能力。

綠色乳業發展示范區。按照綠色高質量發展要求,創新奶牛養殖“循環經濟”,推動乳業生產加工一體化發展,推進動物糞便從“無害化處理”升級為“資源化利用”,形成“牧草種植、奶牛養殖、牛奶加工一體化”的產業模式,打造河北省綠色乳業發展示范區。

草原生態旅游目的地。依托豐富的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以及夏季涼爽的氣候條件,建設草原公園,以察北軍馬場歷史文化為背景,培育形成馬文化特色旅游,依托旗幟、蒙牛、雪川等企業,開發工業科普旅游,通過多種旅游業態打造,建成河北省草原旅游目的地。

第四節 主要目標

到2022年,察北“首都兩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水源涵養功能逐漸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較大改善。全區森林面積達到19.92萬畝;草原面積16.08萬畝,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85%;濕地面積達到12.84萬畝;PM2.5年均濃度穩定達到27微克/立方米。生態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高質量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到2035年,水源涵養功能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大囫圇季節性河生態徑流得到恢復,地下水位實現穩定回升。全區森林面積保持22.77萬畝;草原面積16.08萬畝,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90%;濕地面積達到12.92萬畝;PM2.5年均濃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生態保護機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河北省乳業發展核心區、河北省草原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展望本世紀中葉,水源涵養和生態環境支撐功能全面鞏固提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態保護機制全面形成。

第三章 加強生態系統建設

大力加強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實施系列生態建設工程,大幅度提升保持水土、固沙防風、固碳釋氧、氣候調節等生態服務功能。

第一節 強化生態空間管控

采用定性分區和定量分區相結合的方法,結合《河北省生態功能區劃》和《張家口市生態建設規劃》對察北管理區生態功能的定位,結合察北管理區生態環境實際情況,進行生態功能分區。

生態空間分區圖

以207國道為界,將察北管理區劃分為東部森林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與荒漠化防治林生態功能區和西部森林草原生態系統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生態功能區2個生態功能區。結合生態紅線,建立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強化生態空間管控,逐步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構建生態安全格局。

第二節 草原生態建設保護

開展沙化、退化、鹽堿化草地治理,實施退耕還草、禁牧輪牧休牧等措施,促進草原生態環境改善和畜牧業轉型升級。

大力實施還草種草。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對生態嚴重退化、資源環境壓力大、種植效益低的旱地實施退耕還草,提高飼草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草產業。到2020年,完成退耕還草3.6萬畝。

有序開展草地治理。通過實行草場圍欄封育,禁牧、休牧、劃區輪牧,適當建設人工草地和飼草料基地,大力推行舍飼圈養等途徑,逐步恢復草原植被。對于植被狀況較好、自身修復能力較強的草原,采取季節性休牧輪牧的方式,提高天然草原利用率。到2022年,全區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鮮草總產量達0.40萬噸。

加強草原生態監管。建設草原監控管理體系,對全區草場實施監控,遏制草原偷牧放牧等現象。狠抓防火責任落實,加大草原改良和火災綜合防控。

第三節 森林生態建設管護

因地制宜加強對現有林地的撫育和保護,改造提升低質林分,提升現有林地質量,全面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

實施植樹造林管護。積極開展石質山地攻堅造林,推進沙化耕地、水土流失耕地的退耕還林,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增加森林面積,為首都生態安全穩定發揮更加重要的保障作用。到2022年,差異化造林3.56萬畝,全區森林總面積達到19.92萬畝。

提升現有林地質量。因地制宜對全區林地實施補植補造和撫育管護,加強圍欄封育、禁牧、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管護機構建設,建立生態建設保護長效機制,鞏固現有林地建設成效,提升現有林地質量。

改造提升低質林分。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適地適種、應栽盡栽,優化結構、提升質量”的原則,根據低質林分的不同區域條件、立地條件、林分類型等實施分類指導、分區施策,從原有的退耕還林地和匹配地中選擇適宜的地塊,針對性地采取補植補造、更新改造、撫育改造和封育改造等改造措施,到2022年完成補植補造任務2.5萬畝。

第四節 保護恢復濕地生態系統

通過生態技術或生態工程對退化濕地進行修復或重建,修建濕地保護小區,增加濕地生物多樣性,恢復濕地生態環境。

實施退耕還濕工程。嚴禁在自然濕地周邊圍墾,對重點濕地及周邊耕地實施退耕還濕工程,擴大濕地面積。實施水系疏通、植被恢復等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進行濕地植被恢復和鳥類棲息地環境改善,提升濕地生態功能。

開展濕地修復治理。濕地保護修復采取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對破碎化嚴重、功能退化、鹽堿化的自然濕地進行修復和綜合整治,科學編制濕地保護修復工程規劃,明確修復目標和修復措施,逐步恢復濕地生態功能,增強濕地碳匯功能,維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

建設濕地保護小區。在白塔淖、大淖灘、三蓋淖等內陸湖區建立濕地保護小區,對重要濕地和濕地保護小區實施搶救性保護,加強管理,鞏固建設成果,通過以點帶面,提高濕地保護率。

第四章 強化水資源保障

大力推進涵水蓄水、集約用水、增水引水,有序實施流域綜合治理、高效節水、再生水利用等系列水源涵養工程,持續提升水源涵養功能。

第一節 加強域內水源涵養

增加森林、草原面積,控制土壤沙化、降低水土流失,治理河流、湖泊等水域,提高蓄水質量,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提升涵水蓄水能力。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加快推進造林綠化,增加森林面積;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輔助,通過禁牧休牧、天然草原改良、人工草地建設,加快恢復草原植被;加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實施退耕還濕,推進濕地保護小區建設,逐步恢復擴大濕地面積。通過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用地攔截、蓄滯、過濾、凈化降水,合理調控流域的水文生態過程,增強水源涵養能力。

推進河湖綜合治理。以三蓋淖、白塔淖為重點,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面源污染防治,同步治理污水、垃圾、河(溝)道。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減少化肥農藥施用量。加大對草地“三化”治理,減少水土流失。大囫圇季節性河在雨季水資源豐沛時,通過沿河治理垃圾、污水,確保良好水質,做到“有水則清”,在旱季通過綠化覆蓋營造綠色生態走廊的良好環境,做到“無水則綠”。

第二節 推進節約集約用水

立足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水資源利用結構與效益,加快推進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約用水方式轉變。

農業節水增效。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限制種植高耗水農作物,選擇種植當地有產業優勢的藜麥、麻豌豆、燕麥、亞麻和飼草等抗旱雨養作物,重點推介旱作品種及種植技術,推廣切合本地的抗旱保墑耕作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減少地下水抽取,探索總結綠色高效的生態種植技術模式,提升旱作雨養試點水平。推廣高效節水技術,壩上蔬菜產區推廣滴灌、水肥一體化、覆蓋保墑等技術。

工業節水減排。嚴格限制高耗水工業企業準入,提高工業企業中水使用率。大力推廣循環用水、高耗水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支持企業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及中水回用改造,重點開展乳業、薯業等高耗水行業企業的節水技術推廣。

城鄉節水減耗。加快村鎮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與改造。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廣使用節水器具,創造良好節水條件。加大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力度,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逐漸下降。推進學校、醫院、賓館、餐飲、洗浴、洗車等重點行業的節水技術改造,加快建設節水型公共機構、居民小區,推廣中水回用。

第三節 治理地下水超采

開展退減灌溉。按照《張家口市2019年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旱作雨養試點實施方案》要求,退減水澆地,重點退減種植蔬菜、馬鈴薯等高耗水作物的水澆地。到2022年,退減沙溝鎮、宇宙營鄉水澆地面積共1萬畝。按照《張家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地下水壓采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對退減水澆地范圍內的農用井全部予以關停,指導農民進行旱作種植,以確保農民的收益,對包含一般農戶和土地流轉者在內的水澆地經營者進行補償。

嚴控地下水開采。實行區域地下水開采總量控制,嚴控新打水井,嚴格地下水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加強對地下水取用、計量設施安裝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建設地下水位水質監測與管理平臺,推進關閉“自備井”,促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到2022年,關閉沙溝鎮、宇宙營鄉自備井共87口。

第四節 加強水源地保護

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劃分,劃定一二級保護區。保護區內除因飲用水水源功能發生變化、水質不能滿足飲用水要求、飲用水水源安全受到威脅等原因確需調整外,不得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依據農村人口和用水量增長情況,依法開展農村水源地相關工作。

完善監測監控應急體系。每年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開展基礎調查與評估,加強風險應急防控,建立聯防聯控應急機制。推廣供水水廠應急凈化技術,儲備應急供水專項物資,配置移動式應急凈水設備,加強應急搶險專業隊伍建設,及時有效處置飲用水源突發環境事件。增強城鄉供水水源保障能力,建設應急備用水源。到2022年底,完成飲用水水源監測監控應急體系建設,有效防控水源地環境風險。

第五章 改善提升環境質量

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全面加強大氣、水、土壤環境的整治和管控,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山區水土流失防治,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構筑察北生態防線。

第一節 治理大氣環境

全面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持打好壓煤、治企、降塵攻堅戰,完善監測監控體系,強化執法檢查和專項督查,持續深入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到2022年,PM2.5年均濃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到2035年,降至25微克/立方米。

推進清潔能源使用。推進燃氣鍋爐進行低氮燃燒改造,強化沙溝鎮、宇宙營鄉及四個管理處散煤治理,嚴厲打擊散煤運輸、銷售、儲存和使用,引導農戶實行電代煤或清潔煤取暖。加大可再生能源在公共交通、居民生活、商業及公共建筑用能比例,引導企業應用節能先進技術,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

嚴控企業污染排放。完善企業環境準入制度,嚴控“兩高”行業新上項目。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完善動態更新和臺賬管理體系,統籌開展企業集群綜合整治。實施淘汰類企業“兩斷三清”(斷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清理工作,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規范整治“散亂污”企業,開展“散亂污”企業“回頭看”專項排查,積極采取量化問責等一系列堅決手段,嚴防清退企業反彈。

全面治理揚塵污染。加快重點企業以及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實施煙氣排放在線監控。加強鎮村道路和鎮村范圍內施工工地揚塵環境監管,積極推進綠色施工和文明施工。全面強化工業企業料堆場抑塵措施,強化工業料堆場管理,對工業企業廠區內各類易產生揚塵物料實行密閉儲存等措施防治揚塵污染。

加強空氣質量監控。加快建立并完善管理區和管理處兩級監測網絡,實現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數據實時聯網與智能化監控。完善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響應機制,參與和組織實施區域空氣質量監測預警、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環評會商等工作。強化聯合執法檢查,加大處罰力度,嚴厲查處施工揚塵、道路遺撒、渣土不苫蓋、垃圾亂焚燒等行為,確保各類大氣污染物達到相關排放要求。

第二節 治理水環境

大力實施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工程,加大水土流失防治,構筑張家口北部生態防線。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河流綜合整治,促進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確保全區污水處理率達到100%。

進行城鄉生活污水治理。城區和鄉鎮近郊的村莊,生活污水就近納入城區和鄉(鎮)污水收集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集中統一處理。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對集中的村莊,鼓勵采用集中處理方式進行處理。布局分布散、人口規模較小、污水不易集中收集、所處區位為非環境敏感的村莊,優先結合農村改廁工作采用黑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對外流人口多、即將撤并的村莊、經濟條件尚不具備的村莊及人口較少的“空心村”,采取污水糞便分戶堆肥,資源化利用,實現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置。

加強工業排污治理。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劃、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保護空間管控要求,執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將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自動在線監測裝置安裝等硬任務作為工業集聚區設立、升級的先決條件。按照省、市產業發展布局及園區規劃環評要求,嚴格執行企業生態環境準入門檻,嚴格落實水質超標區域主要污染物等量或減量置換要求,嚴格審查廢水“零排放”入園項目。

加強內陸水系保護。針對內陸水系特征,采取綜合措施,加強進入水系排污口綜合治理,實施深度處理、截污納管、垃圾清理等綜合整治工程,深化流域水污染防治,構建水生態修復保護體系。對水系土質陡坡、土坎等坍塌部位采取工程措施加以防護,采取生態修復措施,實施水土流失治理。

第三節 治理土壤環境

強化土壤綜合治理和分類施策,深入落實“土十條”,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實施土壤環境分類治理。對輕中度污染、污染嚴重的農用地和非農用地分類施策,加快土壤綜合整治。對污染嚴重的農用地,劃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調整種植結構。對非農用地污染,以集中污染設施周邊、廢棄物堆存場地為重點,綜合考慮土壤類型、污染類型和程度等因素,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加快綜合整治。

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推進全區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逐步建立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體系。依托河北潤雨生物有機肥項目,大力推進有機肥替代工程,推廣秸稈還田、綠肥種植等技術。建設農作物病蟲害區域應急防治中心,推廣新型綠色農藥,轉變病蟲害防控方式,實現農藥使用零增長。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商品化利用,推進尾菜資源化利用和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

第四節 綜合整治礦山

嚴格限制礦產資源開發,進行綠色生產,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對于已經退出生產的白塔管理處后山片麻巖礦,后期通過邊坡治理、尾礦治理、土壤基層改良等方法進行生態修復。沙溝鎮駱駝房村片麻巖石料礦進行停產整治,將礦山恢復治理納入與大氣污染防治總體工程,實現礦山污染物排放和礦山生態恢復“雙達標”,通過改造提升,促進礦山企業轉型,引導發展綠色產業,實現資源利用集約、礦山環境優美。

第六章 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突出察北管理區資源稟賦和區域優勢,全力構建富有察北特色的綠色產業和現代產業體系,做強乳業、薯業、新能源業、旅游業四大支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打造西部旅游與新能源、中部綜合經濟、東部現代農業三大產業功能區。

產業布局圖

第一節 振興發展奶乳業

依托察北乳業產業基礎優勢,牢記習總書記囑托,以質量安全最優化標準,全力打造優質奶源示范基地,引進優質乳制品加工企業、豐富乳制品產業鏈條,做強做優乳業產業集群。實行品牌戰略工程,培育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乳業品牌,提升“察北乳業”品牌價值和骨干企業品牌影響力。

發展綠色飼草種植業。推廣青燕麥、高丹草、箭筈豌豆等主要飼草品種,加強品種改良和良種推廣,建設高標準農田,大力推廣飼草高產技術。加大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在種植業上的推廣應用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灌溉技術等配套技術,提升飼草種植的標準化和質量等級。力爭到2022年,建設有機牧草(燕麥草、青貯玉米等)8萬畝,年產青飼料35萬噸,天然牧草(老芒麥、披堿草等優質多年生牧草)6萬畝,年加工有機飼草15萬噸。

發展高效奶牛養殖業。支持符合“品種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監管常態化”要求的標準化牧場建設,逐步兼并整合500頭以下中小型牧場,帶動奶源基地標準化水平整體提升。支持現代牧業等養殖龍頭企業利用自身技術、管理優勢,為規模化家庭牧場提供管理解決方案、牧場衛生技術設備以及服務、擠奶和原奶儲存設備等,實現降本增效。到2022年,實現良種繁育覆蓋率達到100%,奶牛養殖規模達到15萬頭以上。

發展乳制品加工業。圍繞“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目標,以培育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快引進大型乳制品加工企業。提升產業園區承載能力,進一步完善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旗幟二期領航乳業5萬噸嬰幼兒乳粉項目建設,提升乳制品加工能力。鼓勵旗幟、蒙牛、察哈爾、現代牧業等企業開發新產品,在創新產品方面取得突破,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增強乳業產品競爭力,打造京津都市圈安全優質乳制品直供基地。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提高加工業的科技含量,促進乳品加工業升級換代,做大做強乳品加工市場。力爭到2022年,全區鮮奶加工能力達到60萬噸,2035年,在縣級層面實現鮮奶加工能力和奶粉產量兩個全國第一。

第二節 做強做優薯產業

充分發揮察北馬鈴薯種薯研發、商品薯加工能力均處于國內行業領先的優勢,通過品種專用化、種植集約化、加工綜合化,輻射帶動馬鈴薯產業進入全球產業高端價值鏈,打造中國馬鈴薯產業“薯業硅谷”。

做強種薯研發。依托雪川馬鈴薯研發中心和國內外多家研發機構的合作基礎,進一步研發和培育退化輕、產量高、品質優的優質脫毒種薯,構建完整的脫毒種薯繁育體系,提升種薯質量,培育國內外知名種薯品牌。通過世界馬鈴薯大會、中國馬鈴薯大會、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等會議論壇進一步提升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商品薯基地逐步改為種薯基地,通過利用再生水、推行滴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采用優良節水用具,減少種薯種植耗水量,采用智能化種植、灌溉、產品質量追溯設施,對農業生產全程進行自動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

延伸薯業產業鏈條。建設察北管理區馬鈴薯產業融合示范園,創建馬鈴薯雜交育種、種薯繁育、推廣農戶、儲藏物流、產品加工、市場銷售全產業鏈體系。引進優質薯類健康食品加工項目,提升馬鈴薯加工產能拓展馬鈴薯食品產品種類。大力發展互聯網+農產品營銷中心,鼓勵支持馬鈴薯健康食品拓展電商銷售渠道。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展示基地農旅生態觀光,建設馬鈴薯“故事館” “觀光工廠”,一次性滿足消費者旅游、觀光、購物、親子、科普、體驗的需求,以馬鈴薯IP為支撐點和突破口,圍繞主題產品開發、研創、衍生出一系列的特色產品、服務和活動。力爭到2022年,以雪川農業為核心,馬鈴薯基地拓展到全國30個省市,馬鈴薯冷凍薯條等主食產品加工能力和國內市場份額兩項指標做到全國第一,全面推動擴模升級,打開國內國際市場,成為品種多樣的全國最大馬鈴薯全產業鏈基地。

第三節 打造全域旅游業

結合察北資源優勢和發展情況,以獲批“白塔草原公園”和“國家示范牧場”為契機,重點規劃打造“三區一帶”全域旅游格局。

西部地區,打造國家草原公園和中國馬城。依托白塔區域周圍65.3平方公里的林、草、濕地資源,打造草原公園。依托深厚的育馬歷史文化和完整的蘇式馬廄設施,發展育馬、養馬、馬術運動賽事、馬術俱樂部等馬文化產業。規劃到2023年,建成集草原觀光、水上娛樂、冰雪體驗、馬術競技、民族演藝為一體的中國草原馬城。

中部地區,打造林草生態觀光區。以沙溝、石門片區集中連片5萬多畝林地、1萬多畝草地為基礎,按照“林區變景區、防火通道變景觀大道,傳統農業變休閑農業、自然村落變田園綜合體”的思路,重點實施桃源山莊景點改造提升工程,建設一處野生動物園,規劃打造成為林草生態觀光旅游區。依托雪川農業、旗幟乳業、蒙牛乳業,開展都市觀光、工業科普旅游。圍繞旅游區內2個村莊遺存的蘇式房屋,在原址上復原蘇式建筑群,建設1個影視小鎮,打造傳承中俄友誼和交流中俄文化的基地。

東部地區,打造國家示范牧場。東部區域與草原天路相接壤,依托區域內近50平方公里的草場和耕地,以旗幟乳業為核心發展連片飼草種植基地,打造集“種植、養殖、加工、旅游”為一體的國家示范牧場,積極組織各種形式農產品交易會、博覽會、展銷會以及“察北乳品節”“察北馬鈴薯節”等會展活動,發展生態觀光及產業研學旅游。

整體串聯打造觀景大道。串聯“三區”修建一條西接中都草原、東連草原天路的觀景大道。通過連接通道建設,輻射帶動保留的6個中心村發展特色民宿、休閑康養,建設田園綜合體。加大土地流轉,按照薯飼輪作模式,打造主導產業的種養基地和特色旅游的觀光長廊。

第四節 做強可再生能源產業

以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為契機,不斷提升綠色能源規模化開發利用能力,配套發展發輸儲用等需求側裝備。力爭到2022年,全區新能源開發總量達到80萬千瓦、產值突破20億元,形成風、光、沼氣、生物質互補、儲能一體化的新能源發展格局,促進察北可再生能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優勢,成為張家口新能源標準化建設示范區。

積極發展風力發電。高標準建設風電產業基地,加快風電產業上游風電裝備制造研發生產,下游風電場運營及一體化儲能示范項目建設。逐步推進中廣核察北二期和三期風電場項目建設。

大力發展光伏、光熱發電。著力建設光伏開發應用基地,推進中陽64MW光熱發電項目建設。因地制宜推廣農光互補、林光互補、牧光互補等城鄉“光伏+”綜合利用工程,利用荒山、荒坡推進一批大型地面電站建設。

推進發展生物質能發電。依托張家口啟迪新能源生物質熱電聯產示范園項目,通過不完全燃燒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余物、林業剩余物等生物質資源,進行發熱發電,提高剩余物生物質資源的利用率。加強大型養殖企業、規模化家庭牧場禽畜糞便原料利用,發展沼氣供熱、發電。在散煤消費較多的農村地區,加快推廣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全面推進生物質直燃發電轉向熱電聯產。

強化發展一體化儲能產業。開展“風電+儲能”“光電+儲能”“分布式+微網+儲能”“大電網+儲能”等發儲一體化的儲能應用示范,支持發電、用電、儲能企業等投資建設和運營儲能裝置,為示范區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應用提供支撐。推進國泰綠色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基于多元化應用的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示范項目建設,構建包含光伏、光熱、風力、儲能發電集成一體多能互補綜合能源體系。

第五節 培育戰略新興產業

以重大前沿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發展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特色裝備制造、生物科技、大數據、5G、綠色食品、現代物流等戰略新興產業,為察北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及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培育特色裝備制造業。充分依托壩上地區現代農工業發展的需求,積極引進高度契合乳業、農業、新能源產業的現代裝備制造企業,形成特色裝備制造與區域主導產業之間配套、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培育生物科技業。發揮農牧業資源優勢,引進生物科學、生物制藥型企業,加強生物制品技術研發能力建設,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形成獨特優勢產業。

培育大數據產業。利用察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風光廢棄電電力優勢,引進大數據企業,發展大數據存儲服務,大數據應用。大力引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呼叫中心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圍繞優勢行業領域發展需求和居民信息消費熱點,發展面向全國的行業服務,圍繞交通、環保、健康、旅游等重點領域,培育新型數據應用和創新業態。

培育5G產業。引進5G企業,建設5G網絡信息通訊基礎設施,持續推進信息通信技術在智慧園區、移動安防、遠程辦公、智慧場館、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應用示范,全面助力智慧社會建設。

培育綠色食品業。以現代農業產業化科技研發為引領,圍繞壩上地區燕麥、蔬菜、肉牛等特色農產品資源優勢,集聚綠色高端農產品深加工企業,打造張家口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和奧運食品直供基地。

培育現代物流業。依托管理區“壩上金三角”的區位優勢,建立與周邊地區產業發展相匹配的現代物流體系,打造具有資源配置功能、產業支撐功能的壩上物流重要節點。

第七章 推進城鄉綠色融合發展

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創建一批生態環境良好、人居環境優良、資源環境協調的綠色城鎮。

第一節 推進綠色城鎮建設

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圍繞綠色城鎮、綠色空間、綠色建筑三個方面,推進綠色城鎮體系建設,實現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綠色城鎮綜合能級。整體推進“空心村”治理、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城區基礎設施改造項目建設,提升城區綜合承載能力。跳出察北內部小循環,著眼服務京津大循環,城鎮建設立足打造張家口市北部旅游集散地,全面提升體現察北現代化程度和對周邊地域影響力的城鎮綜合能級。

拓展城鎮綠色空間。有序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加強綠色城鎮建設,完善綠地生態系統,擴展城鎮綠色空間。統籌全區公共區域、道路和河流兩側綠色廊道、城市公園、生態濕地、綠化景觀帶、環城防護林網建設,綜合提升田水路林風貌。實現城鎮綠化率達到30%以上,中心城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全覆蓋。

推廣發展綠色建筑。新建民用建筑的規劃、設計、建設,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廣建設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裝配式建筑;進行高能耗建筑及社區節能改造,按照棚戶區政策改造老舊小區,打造低碳社區;建設綠色校園、綠色醫院、綠色辦公等綠色設施。

第二節 加快綠色鄉村建設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空心村”治理,讓廣大群眾在“首都兩區”建設過程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綜合整治人居環境。按照生態宜居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民風淳樸人文美、村穩民安和諧美的“四美”要求,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突出抓好重要節點建設,進一步優化村莊建設布局,通過扮靚“景”、做亮“點”、搞活“產”凸顯村莊特色。以廁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清潔供暖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

開展“空心村”治理。到2022年,搬遷六個行政村,就地整治一個行政村,異地新建十萬平米安置房,開展“空心村”復墾還草,加快土地流轉,實施退宅還林還草還牧,進一步擴大生態空間,增加草地面積2033畝。

加強鄉村社會治理。抓好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沉,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新型鄉村社會治理體制。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規范引導作用,發揮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協會的群眾組織作用,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產生活方式。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發揮群眾組織的作用,促進鄉村移風易俗。

第八章 夯實綠色發展基礎

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綠色能源輸送網絡,強化通信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暢通與張家口市以及京津冀區域多元化協作渠道。著力提高基礎設施網絡化、現代化和智能化水平,為建設“首都兩區”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節 建設現代綜合交通

按照結構優化、功能配套、聯通京津、服務奧運、支撐旅游的要求,打通省市縣交通路網,構建布局合理、結構完善、便捷通暢、安全高效的“張察一小時交通圈”,推進與“京張一小時交通圈”接軌。

提升公路交通網。優先貫通國道省道線路,加強主要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實現察北主城區3分鐘上高速,建成“主城區—天路”半小時通達圈、“主城區—中都草原”半小時通達圈和“主城區—首都”2小時通達圈,建成布局合理、結構完善、便捷通暢、安全高效的連接京冀晉蒙區域的綜合交通網絡,形成內通外聯的大交通格局。到2035年,建成大環形路61公里,207國道繞城公路16公里,農村公路93公里。

完善景區旅游線。全力暢通重點景區與主干道的連接,建設聯通城區外環路和白塔到中都草原、烏蘭到草原天路、宇宙營到二秦高速三條旅游景觀公路。實施重要旅游景區及其集散中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等道路建設,打通與承德等周邊地區旅游線路。

第二節 升級通信基礎設施

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建設高速寬帶移動網絡和光纖網絡,促進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和融合發展,構建城鄉一體、全面覆蓋、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

實現覆蓋城鄉光纖網絡。加快光纖寬帶接入網絡建設,提高光纖寬帶普及率,以主城區為重點,全面推行新建住宅、公共建筑光纖到戶入室,推進老舊小區“光進銅退”改造,實現城鎮“百兆到戶、千兆進樓、百萬兆出口”。加快農村人口密集區域光纖網絡建設,擴大光纖覆蓋范圍,實現重點鎮、中心村等農村重點地區“光纖到村入戶”。

加快移動網絡開發應用。升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寬帶移動網絡和光纖網絡,實施移動通信網絡升級工程,逐步實現5G網絡和物聯網標志性覆蓋重點區域。加快建設布局網絡管道,在購物娛樂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汽車客運站等公共場所部署無線熱點。

第三節 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加快完善社保、醫療、文化等設施建設與布局,加強人才引進,協助提升冬奧會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將符合條件的各類群體納入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構建一體化社會保險體系。完善以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制度為基礎的保障機制,繼續落實“陽光低保”,鞏固城鎮低保,農村低保、“五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加快城鎮養老設施建設。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合理布局醫療衛生機構,加快鄉鎮衛生院、管理處衛生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以管理區為中心、管理處和鄉鎮為樞紐、村(場)為基礎,以社會辦醫、個體行醫為補充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基本醫療服務標準化,構建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醫療格局。

構建文化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優化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改善基層公共文化活動設施,以鄉鎮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動中心為骨干,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備、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組織開展經常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提高引才精準度,立足察北特色產業人才需求,大力引進國內高精尖人才,重點引進人才團隊。實施人才科技成果轉化行動計劃,吸引人才帶高新技術研發成果、專利技術等自主知識產權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第九章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確保高質高效建設“首都兩區”,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實施保障措施,繪就察北發展美好藍圖。

第一節 組織保障

完善組織機構。成立由區黨工委書記任組長,管委會主任任第一副組長,各相關單位任組員的“首都兩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相關重大問題、審議重大規劃、重大政策。從各部門抽調人員成立察北“首都兩區”建設工作專班,具體實施相關工作。聘請環境保護、經濟政策、產業發展等領域專家組成咨詢委員會,負責就生態布局和綠色發展事項提出咨詢意見,供領導小組和區政府決策參考。

強化責任落實。認真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層層壓實責任,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分解工作目標到個人,做到人人有壓力,人人有指標,實行工作任務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為實現工作任務的全面完成提供保障。

第二節 機制保障

強化規劃引領。以“首都兩區”規劃為引領,制定年度計劃以及相關政策,統籌和指導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專項規劃編制,確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任務、各項工程等符合建設“首都兩區”規劃的要求,保障規劃安排落到實處。

抓好評估考核。建立規劃實施評估體系。加強督導考核,將察北“首都兩區”建設成效納入管理區日常考核重要內容,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建立健全問責制度,倒逼責任落實。

加強監督檢查。分解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明確牽頭單位和工作責任并納入綜合評價和監督檢查體系。吸收社會各界、廣大群眾對規劃實施的合理化意見,自覺接受人民監督檢查。實施規劃中期評估,完善定期統計制度,為監測評估和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撐。

第三節 政策保障

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爭取張家口市下放工程建設、市場準入、社會管理等方面審批和行政許可權限,優化服務,簡化流程,推動“首都兩區”建設投資項目落實落地。高標準建設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加速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項目建設聯審代辦等措施,加快辦事效率。

優化資金保障力度。爭取國家對生態建設項目的中央財政支持,爭取市級財政加大對生態涵養發展區投入力度。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合理安排基本建設預算,保障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組建區級融資中心,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第四節 開放保障

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優化投資環境,加快形象建設,大力推進招商引資,積蓄經濟發展后勁。突出“精準、綠色、效益”三大標準,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招商,開展指向性招商,通過登門招商、駐點招商、產業招商、地塊招商、代理招商等形式,實現重點招商和專業招商,提高成功率。

擴大對外經貿合作。加強與發達地區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在食品加工、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不斷提升對外經貿合作水平,在服從服務國家開放戰略中打造競爭新優勢,推動察北品牌“走出去”。

附表:察北管理區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

建設關鍵指標目標表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二屆中國BIPV產業領跑者論壇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丝jk捆绑束缚调教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狼人页面更新自动转跳|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最近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18禁超污无遮挡无码免费游戏|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秒播|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 沈阳熟女露脸对白视频| 女人高潮特级毛片| 老熟女富婆激情刺激对白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花野真一 |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成 人 色综合 综合网站| 精品国产制服丝袜高跟|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男人和女人高潮免费网站|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韩国毛片| 国产美女牲交视频| 亚洲性色av私人影院无码|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第35|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亚洲av成人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性xxxxx极品少妇直播| 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变态| 成全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