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江蘇如東九思3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實現全場并網;12月19日,魯能如東200兆瓦海上風電場項目50臺風機實現全容量投產并網,蘇交控如東H5海上風電場項目首臺4兆瓦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近期,如東風電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喜訊頻傳。得益于海上風電場大規模建設的帶動,今年1到11月,如東風電及風電裝備產業實現應稅銷售320億元,同比增長58.6%,成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擁有中國“埃斯比約港”之稱的小洋口風電母港碼頭一片繁忙,碼頭上的2臺800噸龍門吊來回運作,將一只只重達上百噸的單樁、塔筒裝上運輸船,發往沿海各大風電場。打通風電開發“最后一公里”,如東借鑒歐洲成功經驗,歷經四年全力打造全國獨有的“海上風電母港”。投運第一年,累計出運重裝設備34萬噸。
如東海域遼闊的海面上,分布著13個海上風電項目區,一艘艘施工船吊起一臺臺大功率風機和一片片風葉,夜以繼日作業。這些風電設備大部分來自風電母港附近的如東風電產業園和如東經濟開發區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
“要是沒有風電母港,我們魯能如東海上風電場就不可能今年全場投運,隔岸供應不僅降低了海上風電場建設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助推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江蘇廣恒新能源有限公司如東海上風電場場長裴波介紹。總投資約35億元的魯能如東項目,離岸約44公里,全部采購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如東分公司4兆瓦風機和海力風電生產的單樁、塔筒,魯能江蘇分公司與中交三航、中天援威等施工單位通力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船機資源緊張、天氣惡劣、海況復雜等外部因素影響,在2018年江蘇省一次性核準的新建項目中率先實現全場并網。截至22日,今年發電量達到6634.34萬千瓦時。
如東在建的13個海上風電場,總投資686億元,克服疫情影響,今年已完成投資300億元。如此速度,得益于如東風電全產業鏈的建成投產。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如東分公司設計能力為年產200臺(套)海上4兆瓦風機,今年實際到手訂單達到240臺。早先布局如東經濟開發區的風電設備企業,5兆瓦以上的風機、風葉以及塔筒同樣訂單爆滿,剛下生產線就源源不斷地從風電母港運往海上風電場。
江蘇海裝風電總裝車間內,電工們忙著給5兆瓦風電主機機艙安裝動力電纜。“如東正在建設的中廣核、國信、協鑫等海上風電項目,今年下了190臺訂單,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20億元。”公司總經理陳瀾介紹,5兆瓦風機取代進口是自主創新的結晶,為實現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最近推出6.25兆瓦風電主機。重通成飛今年拿到600臺海上大功率風葉訂單,12套模具滿負荷生產。
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研發的高低故障電壓穿越試驗檢測平臺,專門為并網發電前的機組全面體檢,成為國內市場的香餑餑,今年斬獲訂單2.5億元。去年,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開發這一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一炮打響,今年投資風電場的央企、國企紛紛下單,不僅產銷兩旺,檢測業務也是一派繁忙。
在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附近,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國科智能電氣項目一期工程廠房加速土建施工。“我們研發的風機控制系統、變槳系統、變流器,填補國內空白。來不及建廠房,開發區給我們租來廠房生產,今年實現銷售突破1.5億元。”江蘇國科智能電氣有限公司負責人武鑫說。
風電產業無中生有,如東不斷招引科研人才和科技型項目,延鏈補鏈強鏈。目前,全縣集聚風電上下游企業67家,形成以風機整機和配套設備制造為主,包括風電技術研發、風電場施工建設和運營維護、勘察設計、防腐材料、海洋環境保護、大型設備物流等在內的風電全產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和全國首家國家火炬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
“如東沿海所有已核準海上風電項目均進入主體建設階段,我們全力保障每一個項目快推進、快投產,為南通‘決戰過萬億,奪取雙勝利’提供有力支撐。” 如東縣委書記沈峻峰說。
擁有中國“埃斯比約港”之稱的小洋口風電母港碼頭一片繁忙,碼頭上的2臺800噸龍門吊來回運作,將一只只重達上百噸的單樁、塔筒裝上運輸船,發往沿海各大風電場。打通風電開發“最后一公里”,如東借鑒歐洲成功經驗,歷經四年全力打造全國獨有的“海上風電母港”。投運第一年,累計出運重裝設備34萬噸。
如東海域遼闊的海面上,分布著13個海上風電項目區,一艘艘施工船吊起一臺臺大功率風機和一片片風葉,夜以繼日作業。這些風電設備大部分來自風電母港附近的如東風電產業園和如東經濟開發區的風電裝備制造企業。
“要是沒有風電母港,我們魯能如東海上風電場就不可能今年全場投運,隔岸供應不僅降低了海上風電場建設的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助推項目建設提速增效。”江蘇廣恒新能源有限公司如東海上風電場場長裴波介紹。總投資約35億元的魯能如東項目,離岸約44公里,全部采購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如東分公司4兆瓦風機和海力風電生產的單樁、塔筒,魯能江蘇分公司與中交三航、中天援威等施工單位通力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船機資源緊張、天氣惡劣、海況復雜等外部因素影響,在2018年江蘇省一次性核準的新建項目中率先實現全場并網。截至22日,今年發電量達到6634.34萬千瓦時。
如東在建的13個海上風電場,總投資686億元,克服疫情影響,今年已完成投資300億元。如此速度,得益于如東風電全產業鏈的建成投產。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如東分公司設計能力為年產200臺(套)海上4兆瓦風機,今年實際到手訂單達到240臺。早先布局如東經濟開發區的風電設備企業,5兆瓦以上的風機、風葉以及塔筒同樣訂單爆滿,剛下生產線就源源不斷地從風電母港運往海上風電場。
江蘇海裝風電總裝車間內,電工們忙著給5兆瓦風電主機機艙安裝動力電纜。“如東正在建設的中廣核、國信、協鑫等海上風電項目,今年下了190臺訂單,年銷售收入有望超過20億元。”公司總經理陳瀾介紹,5兆瓦風機取代進口是自主創新的結晶,為實現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最近推出6.25兆瓦風電主機。重通成飛今年拿到600臺海上大功率風葉訂單,12套模具滿負荷生產。
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研發的高低故障電壓穿越試驗檢測平臺,專門為并網發電前的機組全面體檢,成為國內市場的香餑餑,今年斬獲訂單2.5億元。去年,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開發這一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一炮打響,今年投資風電場的央企、國企紛紛下單,不僅產銷兩旺,檢測業務也是一派繁忙。
在江蘇和網源電氣有限公司附近,中科院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的國科智能電氣項目一期工程廠房加速土建施工。“我們研發的風機控制系統、變槳系統、變流器,填補國內空白。來不及建廠房,開發區給我們租來廠房生產,今年實現銷售突破1.5億元。”江蘇國科智能電氣有限公司負責人武鑫說。
風電產業無中生有,如東不斷招引科研人才和科技型項目,延鏈補鏈強鏈。目前,全縣集聚風電上下游企業67家,形成以風機整機和配套設備制造為主,包括風電技術研發、風電場施工建設和運營維護、勘察設計、防腐材料、海洋環境保護、大型設備物流等在內的風電全產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海上風電第一縣”和全國首家國家火炬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
“如東沿海所有已核準海上風電項目均進入主體建設階段,我們全力保障每一個項目快推進、快投產,為南通‘決戰過萬億,奪取雙勝利’提供有力支撐。” 如東縣委書記沈峻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