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調節工具,抽水蓄能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劃出了今年能源工作的八大重點,并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儲存能力,大力發展抽水蓄能和儲能產業。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也于日前公開表示,抽水蓄能電站對優化電網電源結構、緩解電網調節壓力、提高各地“風光”等新能源消納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我國抽水蓄能裝機剛剛超過3000萬千瓦,遠低于《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4000萬千瓦目標。業內專家指出,過去十年,我國抽水蓄能規劃裝機目標先后兩次下調,卻依然未完成目標。“十四五”期間,電力系統對儲能設施的需求將更強烈,抽水蓄能電站規模化儲能的優勢也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深度互補新能源
業內人士建議,“十四五”時期,要合理確定抽水蓄能與電化學儲能發展方向,將儲能納入電力與電網發展統籌規劃,推動協調發展。但據記者了解,國內抽水蓄能的資源總量有限,化學儲能的安全性、經濟性都還難以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要。
當前,大規模化學儲能主要存在成本及安全兩方面問題。“相較而言,似乎氫能儲能更有前景,因為氫能現有障礙只是成本問題。然而,水電在制氫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根據現有技術,水電制氫成本較低,大約與天然氣制氫處在同一水平。”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告訴記者。
隨著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電力低碳轉型正全面提速,為“十四五”能源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提出新要求。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俞振華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可再生能源+儲能”已成能源行業的共識,也成為支撐可再生能源穩定規模化發展的關鍵和當務之急。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辛保安日前指出,隨著新能源更大規模、更高比例接入電網,迫切需要提高電網平衡調節能力,確保電力安全穩定可靠供應。抽水蓄能作為最成熟的儲能技術,具有超大容量、系統友好、經濟可靠、生態環保等優勢,是目前公認的保障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有效途徑。
常規水電抽蓄改造潛力大
記者了解到,過去數年電力結構失衡導致抽水蓄能沒有市場,建設緩慢。對此,張博庭認為,雖然電網公司可以建一些大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但總量有限,只能集中在大負荷區,供主網調峰使用。“如果常規水電站進行抽水蓄能改造,就可以分布在各地,這樣投資不大,還可以作為一個方向。所以,‘十四五’抽水蓄能著重往這個方面發展比較可行。”
“特別是,我國還有大量分布于各地的小水電站,如果對其中有條件的水電站進行增加抽蓄功能的改造,將有助于未來我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尤其是枯水季,很多水電站幾乎失去了發電功能,但經過改造也可以發揮蓄能電站的作用。”張博庭強調說。
水規總院副院長易躍春曾表示,2020年及未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呈現的發展趨勢之一,是在生態優先前提下積極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未來水電開發潛力主要在西藏,伴隨著新能源大規模開發,“水風光”一體化發展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
據了解,國內外大量實踐已充分證明,“水風光”互補發電的優勢明顯,三種資源的發電峰值自然分布互補性較好,水庫周邊也往往具有較大空間,可布局建設“風光”項目。
“若再加上常規水電站的蓄能改造,以及水電制氫儲能,形成以水電資源為中心的水、風、光、儲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將大幅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規模和利用水平。”張博庭指出,一些大型水電基地可支撐起大電網的用電負荷,小水電站也能形成可靠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子系統,滿足周邊區域的用電需求。
裝機占比應升至3.5%左右
記者注意到,《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新開工抽水蓄能達到6000萬千瓦的目標。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陳東平看來,“十四五”規劃應制定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在系統中的占比,不應只制定一個簡單的裝機規模。
“‘十四五’應將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從目前的2%左右提升3.5%左右,再以此來衡量到底應該建設多少抽水蓄能電站。”陳東平表示,“‘十四五’規劃還應強調抽水蓄能規劃目標的重要性,比例實際上是結構調整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比如,要達到其占比3%—3.5%,用這個來推算到底要做多少裝機容量,不然幾年后其比例依然不變,對系統結構調整沒有任何作用。抽水蓄能電站要超過常規水電站的發展速度,才能發揮出結構調整的作用。”
“理念上的變化可以引起實際操作中的巨變。”陳東平直言,“十四五”要在規劃思路上做出調整,使抽水蓄能的建設真正為系統結構調整發揮作用,而非僅僅跟跑。
“抽水蓄能的發展還存在體制問題,應該利用市場經濟的辦法來解決。”陳東平補充道,“抽水蓄能應該建設有限公司,而非電網的獨資公司。”
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劃出了今年能源工作的八大重點,并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儲存能力,大力發展抽水蓄能和儲能產業。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向海平也于日前公開表示,抽水蓄能電站對優化電網電源結構、緩解電網調節壓力、提高各地“風光”等新能源消納具有重要作用。
據了解,截至2020年底,我國抽水蓄能裝機剛剛超過3000萬千瓦,遠低于《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4000萬千瓦目標。業內專家指出,過去十年,我國抽水蓄能規劃裝機目標先后兩次下調,卻依然未完成目標。“十四五”期間,電力系統對儲能設施的需求將更強烈,抽水蓄能電站規模化儲能的優勢也將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深度互補新能源
業內人士建議,“十四五”時期,要合理確定抽水蓄能與電化學儲能發展方向,將儲能納入電力與電網發展統籌規劃,推動協調發展。但據記者了解,國內抽水蓄能的資源總量有限,化學儲能的安全性、經濟性都還難以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要。
當前,大規模化學儲能主要存在成本及安全兩方面問題。“相較而言,似乎氫能儲能更有前景,因為氫能現有障礙只是成本問題。然而,水電在制氫方面具有很大優勢,根據現有技術,水電制氫成本較低,大約與天然氣制氫處在同一水平。”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告訴記者。
隨著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電力低碳轉型正全面提速,為“十四五”能源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提出新要求。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俞振華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實現跨越式發展,“可再生能源+儲能”已成能源行業的共識,也成為支撐可再生能源穩定規模化發展的關鍵和當務之急。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辛保安日前指出,隨著新能源更大規模、更高比例接入電網,迫切需要提高電網平衡調節能力,確保電力安全穩定可靠供應。抽水蓄能作為最成熟的儲能技術,具有超大容量、系統友好、經濟可靠、生態環保等優勢,是目前公認的保障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有效途徑。
常規水電抽蓄改造潛力大
記者了解到,過去數年電力結構失衡導致抽水蓄能沒有市場,建設緩慢。對此,張博庭認為,雖然電網公司可以建一些大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但總量有限,只能集中在大負荷區,供主網調峰使用。“如果常規水電站進行抽水蓄能改造,就可以分布在各地,這樣投資不大,還可以作為一個方向。所以,‘十四五’抽水蓄能著重往這個方面發展比較可行。”
“特別是,我國還有大量分布于各地的小水電站,如果對其中有條件的水電站進行增加抽蓄功能的改造,將有助于未來我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尤其是枯水季,很多水電站幾乎失去了發電功能,但經過改造也可以發揮蓄能電站的作用。”張博庭強調說。
水規總院副院長易躍春曾表示,2020年及未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呈現的發展趨勢之一,是在生態優先前提下積極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未來水電開發潛力主要在西藏,伴隨著新能源大規模開發,“水風光”一體化發展將成為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
據了解,國內外大量實踐已充分證明,“水風光”互補發電的優勢明顯,三種資源的發電峰值自然分布互補性較好,水庫周邊也往往具有較大空間,可布局建設“風光”項目。
“若再加上常規水電站的蓄能改造,以及水電制氫儲能,形成以水電資源為中心的水、風、光、儲四位一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將大幅提高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規模和利用水平。”張博庭指出,一些大型水電基地可支撐起大電網的用電負荷,小水電站也能形成可靠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子系統,滿足周邊區域的用電需求。
裝機占比應升至3.5%左右
記者注意到,《水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新開工抽水蓄能達到6000萬千瓦的目標。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陳東平看來,“十四五”規劃應制定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在系統中的占比,不應只制定一個簡單的裝機規模。
“‘十四五’應將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在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從目前的2%左右提升3.5%左右,再以此來衡量到底應該建設多少抽水蓄能電站。”陳東平表示,“‘十四五’規劃還應強調抽水蓄能規劃目標的重要性,比例實際上是結構調整非常重要的一個參數。比如,要達到其占比3%—3.5%,用這個來推算到底要做多少裝機容量,不然幾年后其比例依然不變,對系統結構調整沒有任何作用。抽水蓄能電站要超過常規水電站的發展速度,才能發揮出結構調整的作用。”
“理念上的變化可以引起實際操作中的巨變。”陳東平直言,“十四五”要在規劃思路上做出調整,使抽水蓄能的建設真正為系統結構調整發揮作用,而非僅僅跟跑。
“抽水蓄能的發展還存在體制問題,應該利用市場經濟的辦法來解決。”陳東平補充道,“抽水蓄能應該建設有限公司,而非電網的獨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