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分時簽約由電力交易中心負責簽訂金融合約,金融合約在轉化為物理合約的過程中,需根據電力調度中心的安全校核情況進行調整后執行。而電力現貨市場由電力調度中心進行安全校核后出清,簽約的物理合約可直接執行。
繼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去年底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后,貴州、江蘇、四川、河南等地近日陸續披露電力交易中長期細則。
相較此前的中長期合同,《通知》的最大“亮點”在于鼓勵分時段簽約(以下簡稱“分時簽約”)。分時電價,即通過在負荷高峰時段適當調高電價、低谷時段適當降低電價,來引導用戶制定合理的用電計劃,從而達到削峰填谷、平衡負荷的目的。
有觀點認為,相較建設現貨市場的高難度,中長期分時簽約難度較小,可取代前者。對此,業內專家指出,新能源中長期分時簽約尚需時日,但無疑是進入現貨市場的必經之路,且中長期分時簽約和現貨市場有本質區別,隨著中長期分時簽約深入推進,將更需要現貨市場提供的準確價格信號。
分時簽約既是亮點也是難點
《通知》明確,2021年年度及以上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目標為,力爭簽約電量不低于前三年用電量平均值的80%,同時通過后續月度合同簽訂,保障中長期合同簽約電量不低于前三年用電量平均值的90%—95%。對于“風光”和水電等較難精準預測的電源,可適當放寬要求,但應在分月生產計劃安排之前完成時段電量分解。跨省跨區的優先發電計劃和市場化送電,也鼓勵通過送受雙方協商,確定分時段電量。
分時簽約既是新版中長期交易的最大亮點,也是難點之一。華南理工大學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指出,中長期分時簽約確實有必要。“考慮到受省內煤電建設進度滯后于規劃預期、跨省跨區通道輸送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為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江西早在2019年就提出中長期分時交易,雖然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但毫無疑問應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
中長期分時簽約難在哪?上海電力大學能源電力科創中心常務副主任謝敬東認為,電網運行安全是交易合約執行的前提,由于中長期分時段簽約對交易執行的約束更加嚴格,交易電量執行時不能像原來一樣在一定周期內進行調整,因此在合約執行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規模調整。
分時簽約無法替代現貨
有業內人士將中長期分時簽約看作“現貨市場簡略版”,由此認為在現貨市場目前推進不暢的背景下,可用中長期分時簽約代替現貨市場建設。
不過,謝敬東認為,中長期分時簽約和現貨市場存在本質差異。“中長期分時簽約由電力交易中心負責簽約,因為電力交易中心不履行電力安全生產職責,簽訂的依然是金融合約。金融合約在轉化為物理合約過程中需要根據電力調度中心的安全校核情況進行調整后執行。電力現貨市場是由電力調度中心進行安全校核后出清,簽約的物理合約可以直接執行。”
在謝敬東看來,中長期分時簽約不能代替現貨市場,但較現貨市場實現難度要小很多。因此,利用中長期分時簽約可以加快市場建設步伐。
中國價格協會能源和供水專委會秘書長侯守禮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中長期分時簽約并不能取代現貨市場建設,而是走向電力市場化的必經階段,與現貨市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中長期分時簽約,可以看作是一個培育市場的過程。在沒有市場化時,電價是固定的,如果用戶希望降低用電成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直接降電價。有了分時電價,企業可以通過優化用電結構、需求側相應等手段,降低用電成本。未來,隨著市場化逐步完善,電力產業必將更具有活力、更具效率。”
新能源分時簽約需提上日程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地實踐中,可再生能源外送或本地消納,均未實現分時簽約,也就難以與現貨市場對接。對此,陳皓勇介紹,智利是全世界最先開始電改的國家,由于太陽能十分豐富,其引入長達二十年的分時交易來促進光伏發電消納。
那么,我國新能源分時簽約難在哪?侯守禮表示,從合同的主旨上講,新版電力中長期合同是一個市場化導向的合同,鼓勵消費側與供給側直接對接以提高效率,因此《通知》明確要尊重市場主體的意愿,也并未給出指導價格。但也要看到,傳統的統購統銷模式更像個“大池子”,盡管總體上預測仍然會有偏差,但難度相對較小、也比較容易把控。“供求雙方直接交易的新模式,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新能源發電的需求預測更加困難,因此對電力交易合同簽約方的專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謝敬東認為,如果可再生能源沒有分段預測和報價的能力,分時簽約反而因為交易電量可執行比例降低而失去意義。因此,問題的本質還在于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預測能力。《通知》配套偏差考核管理辦法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市場交易精細化管理促使可再生能源提高預測和報價的精細化,達到消納更多新能源的目的。
“新能源消納與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無關,與交易平臺的能力有關。隨著新能源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交易主體規模迅猛增長,現有的交易平臺采取的集中式出清可能無法滿足市場交易的需要,需要研究新的分布式出清交易平臺。”謝敬東補充道。
繼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去年底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后,貴州、江蘇、四川、河南等地近日陸續披露電力交易中長期細則。
相較此前的中長期合同,《通知》的最大“亮點”在于鼓勵分時段簽約(以下簡稱“分時簽約”)。分時電價,即通過在負荷高峰時段適當調高電價、低谷時段適當降低電價,來引導用戶制定合理的用電計劃,從而達到削峰填谷、平衡負荷的目的。
有觀點認為,相較建設現貨市場的高難度,中長期分時簽約難度較小,可取代前者。對此,業內專家指出,新能源中長期分時簽約尚需時日,但無疑是進入現貨市場的必經之路,且中長期分時簽約和現貨市場有本質區別,隨著中長期分時簽約深入推進,將更需要現貨市場提供的準確價格信號。
分時簽約既是亮點也是難點
《通知》明確,2021年年度及以上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目標為,力爭簽約電量不低于前三年用電量平均值的80%,同時通過后續月度合同簽訂,保障中長期合同簽約電量不低于前三年用電量平均值的90%—95%。對于“風光”和水電等較難精準預測的電源,可適當放寬要求,但應在分月生產計劃安排之前完成時段電量分解。跨省跨區的優先發電計劃和市場化送電,也鼓勵通過送受雙方協商,確定分時段電量。
分時簽約既是新版中長期交易的最大亮點,也是難點之一。華南理工大學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研究所所長陳皓勇指出,中長期分時簽約確實有必要。“考慮到受省內煤電建設進度滯后于規劃預期、跨省跨區通道輸送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為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江西早在2019年就提出中長期分時交易,雖然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但毫無疑問應堅定不移地向前推進。”
中長期分時簽約難在哪?上海電力大學能源電力科創中心常務副主任謝敬東認為,電網運行安全是交易合約執行的前提,由于中長期分時段簽約對交易執行的約束更加嚴格,交易電量執行時不能像原來一樣在一定周期內進行調整,因此在合約執行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規模調整。
分時簽約無法替代現貨
有業內人士將中長期分時簽約看作“現貨市場簡略版”,由此認為在現貨市場目前推進不暢的背景下,可用中長期分時簽約代替現貨市場建設。
不過,謝敬東認為,中長期分時簽約和現貨市場存在本質差異。“中長期分時簽約由電力交易中心負責簽約,因為電力交易中心不履行電力安全生產職責,簽訂的依然是金融合約。金融合約在轉化為物理合約過程中需要根據電力調度中心的安全校核情況進行調整后執行。電力現貨市場是由電力調度中心進行安全校核后出清,簽約的物理合約可以直接執行。”
在謝敬東看來,中長期分時簽約不能代替現貨市場,但較現貨市場實現難度要小很多。因此,利用中長期分時簽約可以加快市場建設步伐。
中國價格協會能源和供水專委會秘書長侯守禮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中長期分時簽約并不能取代現貨市場建設,而是走向電力市場化的必經階段,與現貨市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中長期分時簽約,可以看作是一個培育市場的過程。在沒有市場化時,電價是固定的,如果用戶希望降低用電成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直接降電價。有了分時電價,企業可以通過優化用電結構、需求側相應等手段,降低用電成本。未來,隨著市場化逐步完善,電力產業必將更具有活力、更具效率。”
新能源分時簽約需提上日程
記者注意到,目前各地實踐中,可再生能源外送或本地消納,均未實現分時簽約,也就難以與現貨市場對接。對此,陳皓勇介紹,智利是全世界最先開始電改的國家,由于太陽能十分豐富,其引入長達二十年的分時交易來促進光伏發電消納。
那么,我國新能源分時簽約難在哪?侯守禮表示,從合同的主旨上講,新版電力中長期合同是一個市場化導向的合同,鼓勵消費側與供給側直接對接以提高效率,因此《通知》明確要尊重市場主體的意愿,也并未給出指導價格。但也要看到,傳統的統購統銷模式更像個“大池子”,盡管總體上預測仍然會有偏差,但難度相對較小、也比較容易把控。“供求雙方直接交易的新模式,難度也是顯而易見的,新能源發電的需求預測更加困難,因此對電力交易合同簽約方的專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謝敬東認為,如果可再生能源沒有分段預測和報價的能力,分時簽約反而因為交易電量可執行比例降低而失去意義。因此,問題的本質還在于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預測能力。《通知》配套偏差考核管理辦法的目的,就是想通過市場交易精細化管理促使可再生能源提高預測和報價的精細化,達到消納更多新能源的目的。
“新能源消納與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無關,與交易平臺的能力有關。隨著新能源規模的不斷擴大,市場交易主體規模迅猛增長,現有的交易平臺采取的集中式出清可能無法滿足市場交易的需要,需要研究新的分布式出清交易平臺。”謝敬東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