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7月,國務院批復設立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以來,張家口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應用的“破冰”創新方面取得了多項“第一”,為我國城市能源轉型闖出了一條新路。
作為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五年多來,張家口風電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光伏扶貧電站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規模全球第一,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創12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張家口在全國第一個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第一個制定了氫能產業安全監管等項目審批和支持政策,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容量全球第一,建成國內第一個風電制氫示范項目,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商業化運行數量全國第一……這些“第一”,為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來自張家口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3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10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380萬千瓦。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達到30%。張家口還將在奧運史上第一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現如今,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柱,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已名副其實成為張家口“金字招牌”。
積極構建綠色能源體系
打造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樣板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示范區建設階段性目標的關鍵之年,還是全市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能源產業加速發展的承前啟后之年。”回顧2020年重點工作的完成情況時,張家口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局以推動‘首都兩區’建設、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冬奧籌辦為抓手,以推進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為己任,全力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能源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新型能源產業發展,積極構建綠色能源體系,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全市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路子作出重要貢獻。”
具體體現在:
一、“三大創新”持續推進
“四方協作”機制日趨完善,涵蓋了電供暖、電能替代、高新技術企業、冬奧設施等多個領域,2020年完成交易12次,交易電量9.09億千萬時;張家口市政府與冀北電力公司簽訂張家口市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和共同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能源大數據中心協議,支持政府墊資建設產業項目公用變電站及配套電網,共同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成功舉辦了以“智領能源革命、探索共贏之路”為主題的第三屆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國務院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將示范區建設列入專欄;為確保張家口市新型能源產業“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于2021年1月6日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新型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二、“四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是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全面推動風電三期、互聯網+智慧能源、多能互補等項目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3萬千瓦(風電裝機1380萬千瓦;光伏裝機615萬千瓦;光熱裝機1.5萬千瓦;生物質裝機6.5萬千瓦),圓滿完成了《示范區發展規劃》階段性目標任務。特別是2019年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下達的第二批12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建成并網,累計建成135.9萬千瓦,獲批規模全國第一,帶動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光伏扶貧項目管理,確保光伏扶貧電站提供持續穩定收益,印發實施了《張家口市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正在籌建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監管平臺。二是加速推動大容量儲能建設,尚義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和多能互補、微電網等多個包含儲能單元的示范項目加速建設,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二期3.7萬千瓦儲能電站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三是大力推進輸電通道建設。±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和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分別于2020年6月和8月建成投運,項目的建成可增加16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外送能力,并滿足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區持續輸送綠色電力需求。四是高水平推進清潔能源多元化應用。通過實施電代煤工程,發展大數據、氫能產業,構建綠色交通體系,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到30%。建成張北阿里、懷來秦淮等數據中心,投入運行服務器80萬臺,年消納電力約32億度;累計投運新能源汽車突破3000輛,其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304輛,位居全國第一;全球最大風電制氫項目—沽源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正在試運行。
三、“五大功能區”順利建設
崇禮冬奧賽區220千伏、110千伏共7座核心變電站全部投運,冬奧核心區“雙環網+雙輻射”的電網結構正式形成;科技創業城于2020年8月31日在該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總部基地揭牌,為示范區提升科學服務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奠定基礎;全市落戶新型能源裝備制造企業25家(17家已投產),涵蓋了風機、塔筒、葉片、光伏組件、逆變器等上下游產業,產值達到75億元,形成了智能風機、高效光伏組件、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業鏈條;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穩步建設,康保善能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并網發電。
以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
全力推進可再生能源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上述負責人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張家口市能源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以助力“首都兩區”建設,服務冬奧發展為抓手,以“率先在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全力推進新型能源產業發展,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全力推進可再生能源規?;_發
做好督導協調和服務保障,加快推進張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清潔供熱示范項目、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示范項目、大唐電廠送出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基地等項目建設,完成風電三期建設,力爭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200萬千瓦。
二、加快大容量儲能工程建設
全力支持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建設,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建設,確保多能互補、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及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示范項目儲能部分開工建設,力爭新增儲能裝機10萬千瓦。
三、加快推動輸電網絡建設
進一步加強與電網公司溝通協調,謀劃張家口市新的輸電外送通道建設;加快推進220千伏及110千伏電網工程建設,不斷優化區域電網架構;繼續推進洋河新區、宣化經濟開發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配套電力設施建設,為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四、加快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
繼續推進清潔供暖綠電消納;推動崇禮風光儲互補制氫項目、中智天工風電光伏發電綜合利用制氫等項目建設,加快“可再生能源+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圍繞張北、懷來等大數據產業集中區域,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碳中和示范項目實施,加快大數據產業和可再生能源聯動發展;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爭取電動汽車充電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布局開發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風電,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能力。
五、打造可再生能源裝備聚集區
充分發揮示范區“四方協作”機制優惠電價優勢,圍繞風電、光伏、氫能、儲能裝備制造產業,積極引進風機制造上下游產業鏈,打造新型太陽能發電裝備產業鏈,發展儲能裝備產業鏈,力爭瑞其能風機制造項目建成投產。
作為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五年多來,張家口風電裝機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光伏扶貧電站規模位居全國第一,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系統、智能輸電于一體,規模全球第一,張北±500千伏柔性直流工程創12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張家口在全國第一個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第一個制定了氫能產業安全監管等項目審批和支持政策,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容量全球第一,建成國內第一個風電制氫示范項目,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商業化運行數量全國第一……這些“第一”,為破解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世界級難題貢獻了“中國方案”。
來自張家口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3萬千瓦,較2015年增長10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380萬千瓦。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達到30%。張家口還將在奧運史上第一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電供應。現如今,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支柱,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已名副其實成為張家口“金字招牌”。
張家口風光儲全景圖
積極構建綠色能源體系
打造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樣板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示范區建設階段性目標的關鍵之年,還是全市能源結構不斷優化、能源產業加速發展的承前啟后之年。”回顧2020年重點工作的完成情況時,張家口市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局以推動‘首都兩區’建設、助力脫貧攻堅、服務冬奧籌辦為抓手,以推進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為己任,全力落實中央、省、市關于能源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新型能源產業發展,積極構建綠色能源體系,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為全市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路子作出重要貢獻。”
具體體現在:
一、“三大創新”持續推進
“四方協作”機制日趨完善,涵蓋了電供暖、電能替代、高新技術企業、冬奧設施等多個領域,2020年完成交易12次,交易電量9.09億千萬時;張家口市政府與冀北電力公司簽訂張家口市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和共同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能源大數據中心協議,支持政府墊資建設產業項目公用變電站及配套電網,共同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能源大數據中心;成功舉辦了以“智領能源革命、探索共贏之路”為主題的第三屆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國務院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將示范區建設列入專欄;為確保張家口市新型能源產業“十四五”期間高質量發展,于2021年1月6日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新型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二、“四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是持續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全面推動風電三期、互聯網+智慧能源、多能互補等項目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2003萬千瓦(風電裝機1380萬千瓦;光伏裝機615萬千瓦;光熱裝機1.5萬千瓦;生物質裝機6.5萬千瓦),圓滿完成了《示范區發展規劃》階段性目標任務。特別是2019年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能源局下達的第二批12萬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全部建成并網,累計建成135.9萬千瓦,獲批規模全國第一,帶動貧困人口實現穩定增收。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光伏扶貧項目管理,確保光伏扶貧電站提供持續穩定收益,印發實施了《張家口市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運維監督管理辦法(試行)》,正在籌建光伏扶貧電站運行監管平臺。二是加速推動大容量儲能建設,尚義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和多能互補、微電網等多個包含儲能單元的示范項目加速建設,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二期3.7萬千瓦儲能電站成功入選國家首批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范項目。
三是大力推進輸電通道建設。±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和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分別于2020年6月和8月建成投運,項目的建成可增加1600萬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裝機外送能力,并滿足向京津冀和雄安新區持續輸送綠色電力需求。四是高水平推進清潔能源多元化應用。通過實施電代煤工程,發展大數據、氫能產業,構建綠色交通體系,2020年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達到30%。建成張北阿里、懷來秦淮等數據中心,投入運行服務器80萬臺,年消納電力約32億度;累計投運新能源汽車突破3000輛,其中,氫燃料電池公交車304輛,位居全國第一;全球最大風電制氫項目—沽源風電制氫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正在試運行。
三、“五大功能區”順利建設
崇禮冬奧賽區220千伏、110千伏共7座核心變電站全部投運,冬奧核心區“雙環網+雙輻射”的電網結構正式形成;科技創業城于2020年8月31日在該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總部基地揭牌,為示范區提升科學服務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奠定基礎;全市落戶新型能源裝備制造企業25家(17家已投產),涵蓋了風機、塔筒、葉片、光伏組件、逆變器等上下游產業,產值達到75億元,形成了智能風機、高效光伏組件、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產業鏈條;農業可再生能源循環利用示范區穩步建設,康保善能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并網發電。
以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
全力推進可再生能源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上述負責人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張家口市能源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以助力“首都兩區”建設,服務冬奧發展為抓手,以“率先在全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全力推進新型能源產業發展,著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全力推進可再生能源規?;_發
做好督導協調和服務保障,加快推進張家口-北京可再生能源清潔供熱示范項目、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示范項目、大唐電廠送出通道打捆外送新能源基地等項目建設,完成風電三期建設,力爭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200萬千瓦。
二、加快大容量儲能工程建設
全力支持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建設,確保項目早開工、早投產;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建設,確保多能互補、微電網、互聯網+智慧能源及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示范項目儲能部分開工建設,力爭新增儲能裝機10萬千瓦。
三、加快推動輸電網絡建設
進一步加強與電網公司溝通協調,謀劃張家口市新的輸電外送通道建設;加快推進220千伏及110千伏電網工程建設,不斷優化區域電網架構;繼續推進洋河新區、宣化經濟開發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加快推進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配套電力設施建設,為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四、加快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
繼續推進清潔供暖綠電消納;推動崇禮風光儲互補制氫項目、中智天工風電光伏發電綜合利用制氫等項目建設,加快“可再生能源+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圍繞張北、懷來等大數據產業集中區域,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碳中和示范項目實施,加快大數據產業和可再生能源聯動發展;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應用,爭取電動汽車充電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布局開發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風電,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納能力。
五、打造可再生能源裝備聚集區
充分發揮示范區“四方協作”機制優惠電價優勢,圍繞風電、光伏、氫能、儲能裝備制造產業,積極引進風機制造上下游產業鏈,打造新型太陽能發電裝備產業鏈,發展儲能裝備產業鏈,力爭瑞其能風機制造項目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