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產業正在走向調整。在中國和美國的大型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商爭奪歐洲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規模較小的制造商則遭受到價格暴跌和補貼減少的打擊。
總部位于巴黎的國際能源機構(IEA)上調了對太陽能電力需求的預期,令上周在意大利光伏峰會及維羅納光伏展會上發言的行業高管們倍感鼓舞。但高管們同時警告稱,在去年西班牙市場崩盤之后,發展迅速的意大利市場有形成泡沫的危險。
中國尚德電力(Suntech Power)歐洲業務主管戴維•霍格(David Hogg)表示:“業內將出現更多的整合,只剩下少數超大型制造商。”尚德計劃今年把產出從去年的700兆瓦提高到1250兆瓦。該公司還在開發新一代高效冥王星(Pluto)電池板。
霍格強調了規模經濟的重要性:“隨著行業走向成熟,只有成本基礎較低的公司能夠生存。”
過去18個月,太陽能電池組件價格暴跌約50%,致使一些公司處境岌岌可危。德國的情況尤其如此。今年3月,安東•米爾納(Anton Milner)辭去了德國Q-Cells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此前,公司2009年出現了他稱之為“非常負面”的業績。Q-Cells曾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商。
First Solar公司副總裁卡倫巴赫(TK Kallenbach)表示,光伏行業當前的狀況與汽車業歷史上的周期性整合類似。這家總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公司聲稱自己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組件制造商。
他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規模很重要。擁有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吉瓦級產能,是有價值的。”
在被問及First Solar是否正準備收購其它公司時,卡倫巴赫答道:“我們關注著行業動態,日后會有結果。目前而言,我們并沒有著手收購某家具體的公司。”
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Enel)可再生能源部副總裁英格馬•威爾海姆(Ingmar Wilhelm)表示,這家意大利公用事業公司無意參與預期的整合過程。Enel與日本夏普(Sharp)及意法合資企業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共同在西西里投資了一家工廠,利用最新的三接合點薄膜技術生產電池組件。
高管們談到了去年太陽能電池組件市場的“痛苦”與“動蕩”,并強調政府(尤其是意大利政府)在優惠上網電價方面做出可持續的長期決策十分重要。優惠上網電價是為太陽能發電支付的補貼,隨著太陽能行業逐步實現“入網平等”(grid parity,即太陽發電成本下降至與傳統發電成本相當),其價格相較其它發電模式將具有競爭優勢。
卡倫巴赫表示,總體來說,今年可能出現的危險是供應不足,而不是產能過剩。“全球市場正在逐步復蘇,”他說道。
在尚德和英利綠色能源(Yingli Green Energy)等中國公司進軍歐洲市場的同時,外資企業對于中國市場開放速度之慢頗感沮喪。
英利綠色能源歐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斯圖爾特•布蘭尼根(Stuart Brannigan)稱,中國政府平均每月在可再生能源開發方面的投入為90億美元,并正在研究確定優惠上網電價。“兩三年內,中國將成為一個大得多得多的市場。現在這個市場還處于襁褓之中,”他表示,并強調中國希望向外資企業學習。
但First Solar表示,它認為中國政府要到明年才能就優惠上網電價做出決定。當被問及中國是否在公平競爭時,卡倫巴赫稱First Solar正努力鼓勵中國開放市場,但就目前而言,中國采取的是特許權投標的方式——由各家公司報出自己能夠接受的太陽能發電電價。
他指出,中國風電行業也曾采取類似程序,但該行業并沒有向外資供應商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