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嚴重虧損的情況下,售電公司難以為繼。目前市場上大批售電公司已申請破產退市,大批電力用戶也將因售電公司退市而陷入面臨保底售電或退市風險。” “為保證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減少巨虧生存下來,我們期待您的理解、支持與幫助!”廣東某獨立售電公司近日向客戶發送的《懇請客戶理解支持共渡難關的一封信》, 在“售電圈”引發不少討論。
正如這封信所言,售電公司的困境和無奈很大程度上源于今年廣東售電行業的大面積虧損。這里要提及一個背景,即去年8月,廣東現貨市場整月結算試運行中,普遍偏低的現貨價格增厚了不少售電公司的業績,因此不少公司將更大的期待寄托于今年的現貨市場。但是,期望與現實之間有不小的差距,而且現實可能更殘酷。
其實,去年年底廣東年度雙邊協商交易時,市場出現較大面積批零倒掛,就已經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廣東電力交易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關于2021年1月份廣東電力市場結算情況的通告》顯示,2021年1月共有156家售電公司參與交易,抵扣考核電費后,售電公司收益為正的有106家,收益為負的有50家,虧損占比超過了32%。
進入今年5月,廣東在持續高溫、燃料成本偏高、西電送電偏少、迎峰度夏線路檢修增多,以及電力需求整體大于供給的復雜情況下,開展了現貨結算試運行。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力供需失衡、電價高位運行,進一步加劇了售電公司的虧損程度。有售電公司負責人坦言,若再考慮售電公司的居間費、保函成本、人力和物力,全行業虧損的比例可能還會更大。
另外,廣東今年現貨結算試運行原定1月“開鑼鳴市”,然而到了點卻“按兵不動”,可售電公司卻以1月供需情況為基準向用戶承諾了出低電價。隨著5月現貨市場啟動,反彈高企的出清價格給售電公司來了個措手不及。
還有,中長期阻塞費用分攤,也給售電公司增加了不小壓力。2020年8月及今年5月兩次現貨結算試運行中,均產生了高額的中長期阻塞費用,不同的是,前一筆費用由發電側主體分攤,今年5月的費用則由售電公司分攤,而且即使售電公司在中長期交易中購入全部電量,也仍需參與分攤。由此可見,中長期阻塞費用是一塊“燙手山芋”,無法直接分攤給零售用戶,只能在發電企業與售電公司之間踢來踢去,踢到哪里,“傷害”都不小。
除了上述客觀因素,售電公司大面積虧損也有自身原因。據筆者了解,廣東很多獨立售電公司錯誤估計了供需形勢,一開始向用戶承諾了過低電價,進而“騎虎難下”。另外,售電市場不斷洗牌,大量新入場的公司體量小、技術弱,總要向適應市場和競爭 “交學費”。
廣東售電市場乃至整個電力市場出現的問題說明,現貨市場運行是一個殘酷的“抗壓”測試,市場主體必須更專業、更敏銳、更抗摔,整個市場必須需要有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理途徑和合理的運行疏導方式,因為堵在任何一個環節,或者讓某一方壓力過大,都會影響市場健康運轉。
正如這封信所言,售電公司的困境和無奈很大程度上源于今年廣東售電行業的大面積虧損。這里要提及一個背景,即去年8月,廣東現貨市場整月結算試運行中,普遍偏低的現貨價格增厚了不少售電公司的業績,因此不少公司將更大的期待寄托于今年的現貨市場。但是,期望與現實之間有不小的差距,而且現實可能更殘酷。
其實,去年年底廣東年度雙邊協商交易時,市場出現較大面積批零倒掛,就已經釋放出了“危險”信號。廣東電力交易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關于2021年1月份廣東電力市場結算情況的通告》顯示,2021年1月共有156家售電公司參與交易,抵扣考核電費后,售電公司收益為正的有106家,收益為負的有50家,虧損占比超過了32%。
進入今年5月,廣東在持續高溫、燃料成本偏高、西電送電偏少、迎峰度夏線路檢修增多,以及電力需求整體大于供給的復雜情況下,開展了現貨結算試運行。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力供需失衡、電價高位運行,進一步加劇了售電公司的虧損程度。有售電公司負責人坦言,若再考慮售電公司的居間費、保函成本、人力和物力,全行業虧損的比例可能還會更大。
另外,廣東今年現貨結算試運行原定1月“開鑼鳴市”,然而到了點卻“按兵不動”,可售電公司卻以1月供需情況為基準向用戶承諾了出低電價。隨著5月現貨市場啟動,反彈高企的出清價格給售電公司來了個措手不及。
還有,中長期阻塞費用分攤,也給售電公司增加了不小壓力。2020年8月及今年5月兩次現貨結算試運行中,均產生了高額的中長期阻塞費用,不同的是,前一筆費用由發電側主體分攤,今年5月的費用則由售電公司分攤,而且即使售電公司在中長期交易中購入全部電量,也仍需參與分攤。由此可見,中長期阻塞費用是一塊“燙手山芋”,無法直接分攤給零售用戶,只能在發電企業與售電公司之間踢來踢去,踢到哪里,“傷害”都不小。
除了上述客觀因素,售電公司大面積虧損也有自身原因。據筆者了解,廣東很多獨立售電公司錯誤估計了供需形勢,一開始向用戶承諾了過低電價,進而“騎虎難下”。另外,售電市場不斷洗牌,大量新入場的公司體量小、技術弱,總要向適應市場和競爭 “交學費”。
廣東售電市場乃至整個電力市場出現的問題說明,現貨市場運行是一個殘酷的“抗壓”測試,市場主體必須更專業、更敏銳、更抗摔,整個市場必須需要有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理途徑和合理的運行疏導方式,因為堵在任何一個環節,或者讓某一方壓力過大,都會影響市場健康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