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五年的中國風電一直在大踏步前進:年均復合增長率1482%
2005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26.6萬千瓦根據施鵬飛老先生2006年2月總結的中國2005年年底中國風電的情況,到2005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26.6萬千瓦(不含臺灣),此時只有15個省市區矗立了風機,這時候的風機77%風機為國外品牌,當年的風電發電量為15.3億KWH。
來自施鵬飛老先生2006年的報告
201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4473.329萬千瓦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行了調研和統計,截止2010年年底就,中國(不包括臺灣地區)累計安裝風電機組34485臺,裝機容量4473.329萬千瓦,對比2005年,五年年均復合增長77.5%(2010年新增風電機組12904臺,裝機容量1892.799萬千瓦)。
2015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45362億千瓦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長達半年的統計,2015年,累計安裝風電機組92981臺,累計裝機容量1.45362億千瓦,同比增長26.8%。2015年全國(除臺灣地區外)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6740臺,新增裝機容量30753MW,同比增長32.6%;2015年,風電發電量1863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3.3%。(備注:國家能源局的統計口徑有差距:根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公布的官方數據(并網),截止2015年,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29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8.6%,當年全國風電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297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歷史新高)。
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2.8153億千瓦根據中國電力知庫統計數據(行業也基本認可這個數據),截止2020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2.8153億千瓦,2020年新增裝機容量7167萬千瓦,完成了 過去三年的裝機重量規模。同比十二五,實現了風電翻倍的增長。從2005年的126.6萬千瓦到2020年的2.8153億千瓦,中國風電增長了222.38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482%,中國風電創造了世界風電奇跡。2005年全國發電量24975億KWH,風電當年發電量占有0.06%,2020年,風電發電量4665億KWH,全國發電量77790億KWH,風電當年發電量占比達到5.99%,發電量增長100倍,年均符合增長高達2032%。
十三五風電同比十二五(累計)容量翻倍:十四五中國風電會繼續翻倍增長的神話?
2015年底裝機容量累計1.45362億千瓦(國家能源局數據1.29億千瓦),2020年底裝機容量累計達到2.8153億千瓦,從數據上看,十三五的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實現了在十二五基礎上的翻倍增長,這個翻倍增長會不會繼續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回顧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歷程,不妨先來看一組累計吊裝數據:2005年進入百萬千瓦級、2008年進入千萬級、2014年進入億級、2018年進入兩億級……從曾經名不見經傳、風機幾乎全靠進口到如今規模技術全球領先,風電產業發展實現了大跨越,中國風電走了一條不同尋常路,其他國家可能要走十年的路,中國可能會壓縮到3-5年,尤其是千萬級裝機規模到億萬級,中國只花了6年。看中國的海上風電就更加自豪,估計這個月底,中國的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就是世界第一(上個月中國1042萬千瓦,英國1078萬千瓦),要知道英國的海上風電已經發展了十多年。
奇跡或許還會繼續!
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中國電力結構調整倒逼風電裝機規模翻倍
2020年12月12日,在全球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政府做出承諾,到203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這是中國政府對全球3060做出承諾的一個核心考核指標,而這個指標的是實現,必須要非化石能源的裝機容量來支撐。我們說的傳統非化石能源發電中包含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中核電是控制發展,水電是有序發展,同比風電和太陽能,其資源局限性要大得多,因此,非化石能源的發展重擔就落在了風電和太陽能身上。
到底未來的非化石能源結構如何:中國電建的周建平總工程師給出了研究答案
根據周建平總工《水電與抽水蓄能》(2021年第1期)的《“十四五”水電開發形勢分析、預測與對策措施》文章進行了分析。周總長期從事水電和電力研究及工程領域,是國際大壩委員會副主席及亞太分會主席、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文章指出,為實現國內經濟增長并兌現國際碳排放承諾,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和需求將會有更高的增速。預計到2035年、2050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12萬億KWh和14.5萬億KWh,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分別達到4.8萬億KWh和6.6萬億Wh。
2020-2050年未來中國能源結構的分析預測
注:1、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重達50%,發電量比重達34%;
2、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火電4000~4500h,核電7000~7500h,水電3600~4000h,風電2000h,太陽能發電(綜合)1500h,生物質發電2500~3500h。
2020-2050年未來中國電力消費結構分析預測
(上述表格數據均來自周建平總工的文章)
根據能源結構和能源消費預測,周總對未來30年的電源做出了預測,按照目前2.1853億千瓦的風電裝機,發電約0.48萬億KW(與4665億KWh有一定統計差額),到2025年風電發電量規模翻倍的需求來看,風電的裝機規模在2025年新增規模至少不低于當前已有的裝機規模,也就是說,2021-2025年風電將繼續新增2.8-3億千瓦(280-300GW)。
十四五風電裝機規模繼續翻倍:容量或達280-300GW
就在7月16日,歷時十年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終于正式啟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了交易啟動儀式,給3060的雙碳目標實施又按下了加速鍵。
碳交易啟動的意義在于促進能源企業,尤其是化石能源企業必須通過擴大非化石能源的規模與比重的方式實現碳減排的目標,否則你就需花掉企業的利潤去采購二氧化碳排放指標。按照當天的交易價格57.8元/Ton,作為早期的能源大央企而言,如果不大規模的實施新能源發展戰略,未來可能需要指出巨額的碳排放費用,以國家能源集團為例,1.91億千瓦的火電裝機,按現在3000h的發電小時,每年發電發電量接近0.6萬億KWh,按1kg/KWh的比例,將會產生6億噸的二氧化碳,按當天的開票價42元/Ton計算,也要250億元的碳排放費用,這也就是為什么2021年開始,各大能源企業不斷提升新能源的發展規模,尤其是十四五的發展規模。國家能源集團在今年3個月內,將規模從6000萬千瓦,提升到8000萬千瓦,最后落地12000萬千瓦。
各大能源央企新能源十四五發展規模翻倍十三五末期規模:十四五實現風電繼續翻番的基礎
五大四小等傳統企業在幾年上半年紛紛增加了新能源的發展規模,從五大電力央企的規模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清一色的把十四五的新能源發展規模都在一倍以上,根據作者前期公眾號統計的數據來看,10家央企的新能源十四五發展規模突破6億千瓦,按1:1的風電:太陽能比例,280-300GW的風電規模是完全有數據依據的。尤其是國家能源和華能,其規模完全超出了行業的期望值。實際上從國家對這些能源企業的電源結構調整指標也不難發現,這些火電裝機規模較大的能源企業,大規模的發展新能源絕對是一舉幾得的做法:一個解決了企業的發展問題,火電已經屬于限制發展,核電是控制發展,水電是資源基本見底,只有風電太陽能作為主力。另外一個問題不發展新能源,意味著未來要支付高額的碳排放指標費用。
市場已經可見,怎么做,我們的風電甩開膀子干吧!
2005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26.6萬千瓦根據施鵬飛老先生2006年2月總結的中國2005年年底中國風電的情況,到2005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26.6萬千瓦(不含臺灣),此時只有15個省市區矗立了風機,這時候的風機77%風機為國外品牌,當年的風電發電量為15.3億KWH。
來自施鵬飛老先生2006年的報告
201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4473.329萬千瓦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行了調研和統計,截止2010年年底就,中國(不包括臺灣地區)累計安裝風電機組34485臺,裝機容量4473.329萬千瓦,對比2005年,五年年均復合增長77.5%(2010年新增風電機組12904臺,裝機容量1892.799萬千瓦)。
2015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1.45362億千瓦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長達半年的統計,2015年,累計安裝風電機組92981臺,累計裝機容量1.45362億千瓦,同比增長26.8%。2015年全國(除臺灣地區外)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6740臺,新增裝機容量30753MW,同比增長32.6%;2015年,風電發電量1863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3.3%。(備注:國家能源局的統計口徑有差距:根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公布的官方數據(并網),截止2015年,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1.29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8.6%,當年全國風電全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3297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再創歷史新高)。
2020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2.8153億千瓦根據中國電力知庫統計數據(行業也基本認可這個數據),截止2020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2.8153億千瓦,2020年新增裝機容量7167萬千瓦,完成了 過去三年的裝機重量規模。同比十二五,實現了風電翻倍的增長。從2005年的126.6萬千瓦到2020年的2.8153億千瓦,中國風電增長了222.38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482%,中國風電創造了世界風電奇跡。2005年全國發電量24975億KWH,風電當年發電量占有0.06%,2020年,風電發電量4665億KWH,全國發電量77790億KWH,風電當年發電量占比達到5.99%,發電量增長100倍,年均符合增長高達2032%。
十三五風電同比十二五(累計)容量翻倍:十四五中國風電會繼續翻倍增長的神話?
2015年底裝機容量累計1.45362億千瓦(國家能源局數據1.29億千瓦),2020年底裝機容量累計達到2.8153億千瓦,從數據上看,十三五的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實現了在十二五基礎上的翻倍增長,這個翻倍增長會不會繼續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回顧我國風電產業發展歷程,不妨先來看一組累計吊裝數據:2005年進入百萬千瓦級、2008年進入千萬級、2014年進入億級、2018年進入兩億級……從曾經名不見經傳、風機幾乎全靠進口到如今規模技術全球領先,風電產業發展實現了大跨越,中國風電走了一條不同尋常路,其他國家可能要走十年的路,中國可能會壓縮到3-5年,尤其是千萬級裝機規模到億萬級,中國只花了6年。看中國的海上風電就更加自豪,估計這個月底,中國的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就是世界第一(上個月中國1042萬千瓦,英國1078萬千瓦),要知道英國的海上風電已經發展了十多年。
奇跡或許還會繼續!
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中國電力結構調整倒逼風電裝機規模翻倍
2020年12月12日,在全球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政府做出承諾,到203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達到25%。這是中國政府對全球3060做出承諾的一個核心考核指標,而這個指標的是實現,必須要非化石能源的裝機容量來支撐。我們說的傳統非化石能源發電中包含核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其中核電是控制發展,水電是有序發展,同比風電和太陽能,其資源局限性要大得多,因此,非化石能源的發展重擔就落在了風電和太陽能身上。
到底未來的非化石能源結構如何:中國電建的周建平總工程師給出了研究答案
根據周建平總工《水電與抽水蓄能》(2021年第1期)的《“十四五”水電開發形勢分析、預測與對策措施》文章進行了分析。周總長期從事水電和電力研究及工程領域,是國際大壩委員會副主席及亞太分會主席、中國大壩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文章指出,為實現國內經濟增長并兌現國際碳排放承諾,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和需求將會有更高的增速。預計到2035年、2050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12萬億KWh和14.5萬億KWh,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分別達到4.8萬億KWh和6.6萬億Wh。
2020-2050年未來中國能源結構的分析預測
注:1、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比重達50%,發電量比重達34%;
2、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火電4000~4500h,核電7000~7500h,水電3600~4000h,風電2000h,太陽能發電(綜合)1500h,生物質發電2500~3500h。
2020-2050年未來中國電力消費結構分析預測
(上述表格數據均來自周建平總工的文章)
根據能源結構和能源消費預測,周總對未來30年的電源做出了預測,按照目前2.1853億千瓦的風電裝機,發電約0.48萬億KW(與4665億KWh有一定統計差額),到2025年風電發電量規模翻倍的需求來看,風電的裝機規模在2025年新增規模至少不低于當前已有的裝機規模,也就是說,2021-2025年風電將繼續新增2.8-3億千瓦(280-300GW)。
十四五風電裝機規模繼續翻倍:容量或達280-300GW
就在7月16日,歷時十年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終于正式啟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出席了交易啟動儀式,給3060的雙碳目標實施又按下了加速鍵。
碳交易啟動的意義在于促進能源企業,尤其是化石能源企業必須通過擴大非化石能源的規模與比重的方式實現碳減排的目標,否則你就需花掉企業的利潤去采購二氧化碳排放指標。按照當天的交易價格57.8元/Ton,作為早期的能源大央企而言,如果不大規模的實施新能源發展戰略,未來可能需要指出巨額的碳排放費用,以國家能源集團為例,1.91億千瓦的火電裝機,按現在3000h的發電小時,每年發電發電量接近0.6萬億KWh,按1kg/KWh的比例,將會產生6億噸的二氧化碳,按當天的開票價42元/Ton計算,也要250億元的碳排放費用,這也就是為什么2021年開始,各大能源企業不斷提升新能源的發展規模,尤其是十四五的發展規模。國家能源集團在今年3個月內,將規模從6000萬千瓦,提升到8000萬千瓦,最后落地12000萬千瓦。
各大能源央企新能源十四五發展規模翻倍十三五末期規模:十四五實現風電繼續翻番的基礎
五大四小等傳統企業在幾年上半年紛紛增加了新能源的發展規模,從五大電力央企的規模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清一色的把十四五的新能源發展規模都在一倍以上,根據作者前期公眾號統計的數據來看,10家央企的新能源十四五發展規模突破6億千瓦,按1:1的風電:太陽能比例,280-300GW的風電規模是完全有數據依據的。尤其是國家能源和華能,其規模完全超出了行業的期望值。實際上從國家對這些能源企業的電源結構調整指標也不難發現,這些火電裝機規模較大的能源企業,大規模的發展新能源絕對是一舉幾得的做法:一個解決了企業的發展問題,火電已經屬于限制發展,核電是控制發展,水電是資源基本見底,只有風電太陽能作為主力。另外一個問題不發展新能源,意味著未來要支付高額的碳排放指標費用。
市場已經可見,怎么做,我們的風電甩開膀子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