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三峽集團江蘇區域多個海上風電項目宣布全容量并網發電,創下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多項“之最”,填補了國內海洋工程領域多個技術空白,進一步夯實了三峽集團海上風電引領之基。項目并網發電不僅為優化能源結構和今冬明春的電力保供再添利器,也是三峽集團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打造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新作為。
我國首個柔性直流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12月25日,由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三峽能源”,股票代碼“600905”)主要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項目——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宣布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
江蘇如東項目位于江蘇省如東縣黃沙洋海域,配套建設兩座海上升壓站、一座海上換流站、一回直流電纜和一座陸上換流站,并建成國內第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投運國內第一根220千伏海纜。
江蘇如東項目是亞洲首個采用柔直輸電技術的海上風電項目。如東柔直工程海上換流站由三峽集團聯合產業鏈相關單位,組織科研攻關完成首臺套建設,是目前亞洲容量最大、電壓等級最高、體積最大的海上換流站,平面面積近乎一個標準足球場,高度約等于15層居民樓,負責匯集輸出三峽如東H6、H10項目(共80萬千瓦)以及中廣核如東H8項目(30萬千瓦)總計110萬千瓦容量生產的電能,高壓直流輸電方式線路損耗小、系統穩定,具有經濟性和技術性優勢。該換流站主要電氣設備均采用國產品牌,填補了國內海洋工程領域多個技術空白。
江蘇如東全容量并網發電 三峽能源供圖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深遠海風電資源廣闊,發展海上風電必須往深海走。江蘇如東項目采用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電纜線路輸送容量大、損耗小,使用壽命長,輸送距離基本不受限制,可有效解決海上風電場大容量、遠距離輸電問題,對未來我國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和遠海大容量風電開發建設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
三峽如東H6、H10項目年均上網發電量將達24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00萬戶家庭一年的正常用電需求。該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萬噸,具有重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優化能源結構和今冬明春的電力保供再添利器,為助力三峽集團打造沿海最大海上風電走廊作出貢獻。
我國離岸最遠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海報制作:魏小默12月25日,黃海南部海域,我國海上風電突破遠距離交流輸電瓶頸,向深遠海再進一程。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能源”,股票代碼“600905”)投資建設、三峽集團所屬上海院EPC總承包的國內離岸最遠海上風電項目——江蘇大豐H8-2海上風電項目宣布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
江蘇大豐H8-2項目場址離岸最遠距離超80千米,總裝機容量300兆瓦,配套建設一座陸上集控中心、一座海上升壓站和海上高抗站。
相較于陸地,海洋氣象預測、地質勘測更困難,海上風電施工工藝復雜、電能輸送距離長,這對產業技術水平、施工資源配置提出高要求。據三峽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武斌介紹,海上風電對產業鏈協同性要求較高。三峽集團聯合各參建單位組成項目團隊,攻克遠海天氣惡劣、海底狀況復雜等施工難點,積極推動新設備、新技術應用,突破了制約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的一系列壁壘:
所應用海纜長度達到86.6千米,創造了國內距離最長、直徑最大的交流海纜應用紀錄;在遠距離交流電傳輸中,海纜的電容效應將導致傳輸無功損耗增大。項目在國內首次應用海上高抗站,可彌補無功損耗、在低載荷狀態下遏制末端過高壓水平,提升發電效率,保障海上風電遠距離輸送高效且平穩。創新應用國內海上風電電壓等級最大的500千伏集控中心,推進GIS、電壓互感器等國產設備應用。
江蘇大豐全容量并網發電 三峽能源供圖自2020年9月開工以來,三峽集團與各參建單位凝心聚力,克服新冠疫情反復、施工資源緊缺、作業窗口期短等困難,積極協調資源、嚴控施工質量安全,推動項目建設全速邁進。江蘇大豐H8-2項目年均上網發電量將達9億千瓦時,可滿足約37萬戶家庭一年的正常用電需求,該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6萬噸。
我國首個柔性直流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12月25日,由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三峽能源”,股票代碼“600905”)主要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項目——江蘇如東海上風電項目宣布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
江蘇如東項目位于江蘇省如東縣黃沙洋海域,配套建設兩座海上升壓站、一座海上換流站、一回直流電纜和一座陸上換流站,并建成國內第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投運國內第一根220千伏海纜。
江蘇如東項目是亞洲首個采用柔直輸電技術的海上風電項目。如東柔直工程海上換流站由三峽集團聯合產業鏈相關單位,組織科研攻關完成首臺套建設,是目前亞洲容量最大、電壓等級最高、體積最大的海上換流站,平面面積近乎一個標準足球場,高度約等于15層居民樓,負責匯集輸出三峽如東H6、H10項目(共80萬千瓦)以及中廣核如東H8項目(30萬千瓦)總計110萬千瓦容量生產的電能,高壓直流輸電方式線路損耗小、系統穩定,具有經濟性和技術性優勢。該換流站主要電氣設備均采用國產品牌,填補了國內海洋工程領域多個技術空白。
江蘇如東全容量并網發電 三峽能源供圖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深遠海風電資源廣闊,發展海上風電必須往深海走。江蘇如東項目采用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電纜線路輸送容量大、損耗小,使用壽命長,輸送距離基本不受限制,可有效解決海上風電場大容量、遠距離輸電問題,對未來我國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和遠海大容量風電開發建設具有引領和示范作用。
三峽如東H6、H10項目年均上網發電量將達24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00萬戶家庭一年的正常用電需求。該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00萬噸,具有重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優化能源結構和今冬明春的電力保供再添利器,為助力三峽集團打造沿海最大海上風電走廊作出貢獻。
我國離岸最遠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
海報制作:魏小默12月25日,黃海南部海域,我國海上風電突破遠距離交流輸電瓶頸,向深遠海再進一程。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能源”,股票代碼“600905”)投資建設、三峽集團所屬上海院EPC總承包的國內離岸最遠海上風電項目——江蘇大豐H8-2海上風電項目宣布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
江蘇大豐H8-2項目場址離岸最遠距離超80千米,總裝機容量300兆瓦,配套建設一座陸上集控中心、一座海上升壓站和海上高抗站。
相較于陸地,海洋氣象預測、地質勘測更困難,海上風電施工工藝復雜、電能輸送距離長,這對產業技術水平、施工資源配置提出高要求。據三峽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武斌介紹,海上風電對產業鏈協同性要求較高。三峽集團聯合各參建單位組成項目團隊,攻克遠海天氣惡劣、海底狀況復雜等施工難點,積極推動新設備、新技術應用,突破了制約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發展的一系列壁壘:
所應用海纜長度達到86.6千米,創造了國內距離最長、直徑最大的交流海纜應用紀錄;在遠距離交流電傳輸中,海纜的電容效應將導致傳輸無功損耗增大。項目在國內首次應用海上高抗站,可彌補無功損耗、在低載荷狀態下遏制末端過高壓水平,提升發電效率,保障海上風電遠距離輸送高效且平穩。創新應用國內海上風電電壓等級最大的500千伏集控中心,推進GIS、電壓互感器等國產設備應用。
江蘇大豐全容量并網發電 三峽能源供圖自2020年9月開工以來,三峽集團與各參建單位凝心聚力,克服新冠疫情反復、施工資源緊缺、作業窗口期短等困難,積極協調資源、嚴控施工質量安全,推動項目建設全速邁進。江蘇大豐H8-2項目年均上網發電量將達9億千瓦時,可滿足約37萬戶家庭一年的正常用電需求,該項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