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一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日日av拍夜夜添久久免费-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世紀新能源網-新能源行業媒體領跑者,聚焦光伏、儲能、風電、氫能行業。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推進整縣光伏試點 河南“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發布

   2022-02-11 河南發改委43220
核心提示: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豫發改數字〔2022〕52號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管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豫發改數字〔2022〕52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22年1月19日

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包括第五代移動通信(5G)、物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衛星通信等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信息基礎設施,應用數字技術促進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形成的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礎設施,以及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及服務研制的科教、重大科技、試驗驗證等創新基礎設施。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新型基礎設施的決策部署,加快構建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新平臺、新支撐,根據國家新基建規劃和《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要求,編制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

(一)“十三五”發展成就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全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制定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推進實施重大項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1.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國內領先。以5G網絡建設為突破,統籌推進寬帶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5G網絡規模加快提升,5G基站達到4.5萬個,實現縣城及以上城區全覆蓋,網絡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達到4934.5萬個,居全國第6位,5G終端用戶達到1819.7萬戶,居全國第3位。樞紐地位持續鞏固,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總帶寬達到1360G,居全國第3位,互聯網網內、網間平均時延均居全國第2位,鄭州、開封、洛陽互聯網國際專用通道開通帶寬320G,實現河南自貿區全覆蓋。北斗通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成省級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形成由247個站點組成的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立了1個省級數據中心、28個市級分中心運行架構和數據處理分發服務體系。數據中心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建成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中國電信鄭州高新數據中心、中原大數據中心等一批大型數據中心,安裝服務器機架3萬架,出口總帶寬累計達到2.4T。

2.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充分發揮資源、產業等比較優勢,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智能交通領域,試點開展高速公路“無人值守”收費站和高速公路潮汐車道應用,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工程投入試運行,中原科技城開通全球首條開放道路5G無人駕駛公交線路。智慧能源領域,建成河南能源大數據應用中心,覆蓋煤、電、油、氣、新能源以及經濟、環境、氣象、工商、不動產交易等多品類數據體系,全省智能充電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充電樁互聯互通超過3.3萬個。智慧健康領域,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優化升級,深入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設置省人民醫院互聯智慧健康服務院、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等13所互聯網醫院,建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我國首個連片覆蓋的5G醫療實驗網。智能制造領域,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中信重工礦山裝備等8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入選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建成洛陽、漯河、許昌等3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020年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為53.2。智慧城管領域,實現了數字城管系統市、縣全覆蓋,平臺覆蓋面積達到6401平方公里,納入平臺各類城市部件達到1458萬個。

3.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持續完善創新生態體系,推動創新平臺建設。截至“十三五”末,我省建有國家產業創新中心1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國家超算中心1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92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49家、國家重點實驗室16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制造業創新中心18家、省技術創新中心14家、省企業技術中心1046家、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87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40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26家。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已有21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或登記,正在加快打造全球生物育種創新引領型新高地;國家超算鄭州中心計算能力位居國際前列,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等一批重大應用部署實施;國家農機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發布國內首臺5G+氫燃料無人駕駛拖拉機;華蘭生物、普萊柯、河南農業大學P3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納入國家規劃建設清單。

(二)“十四五”發展環境

從國內外形勢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世界各國加速從工業時代向數字時代邁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持續深化,新型基礎設施作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基石,驅動著各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將其作為應對復雜嚴峻經濟形勢、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持續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建設布局,支撐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加速構建智慧社會。

從省內情況看,我省進入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到了由大到強、實現更大發展的重要關口,面臨著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在發展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具有較好的比較優勢和實踐基礎。我省是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和網絡大省,是全國8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之一,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基礎雄厚,數字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省政府制定實施5G、新一代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產業發展等指導性文件,持續推進5G網絡、寬帶網絡、物聯網、數據中心等建設,開展上云用數賦智、“5G+工業互聯網”融合等專項行動,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布局。

“十四五”時期,我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挑戰。一是創新能力亟待提升。5G、人工智能、軟件等產業基礎薄弱,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缺乏,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支撐不足,先進計算、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關鍵技術短板明顯,2020年R&D經費投入強度僅為1.6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76個百分點。二是應用場景支撐不足。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發展融合不夠,制造業企業智能化改造任務繁重,傳統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等問題突出,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城管、智能交通等應用場景建設有待提速,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撐乏力。三是投融資來源單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量較大、盈利模式和投資回報不確定、部分技術標準缺乏,從我省情況看,當前主要依靠各級財政和國有企業投入,社會資本和投資基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的投融資格局。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機遇期,必須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事關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性基礎工程,持續推進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豐富拓展內涵和外延,全方位構建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要戰略部署,搶抓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堅持政府引導、應用牽引、多元投入,以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融合基礎設施智能升級,前瞻布局創新基礎設施,構建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助推產業升級、社會治理和科技創新,形成建設現代化河南的新平臺、新支撐。

(二)發展目標

經過五年努力,基本形成信息基礎設施布局完備、融合基礎設施賦能廣泛、創新基礎設施重點突破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成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標桿省份,有力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省5G基站累計達到20萬個,數據中心機架數達到15萬架,實現城市家庭千兆寬帶、農村家庭百兆光纖和鄉鎮以上5G網絡全覆蓋,建成全國重要的信息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產業、交通、社會、生態等領域基礎設施感知網絡基本建立,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爭創1個國家實驗室、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創新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增強。

展望2035年,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高水平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全面領先,構建形成“公專互補”“固移結合”“天地協同”的一體化網絡體系,融合基礎設施廣泛應用,全面推動傳統基礎設施迭代升級,創新基礎設施取得重大突破,打造形成一批“國之重器”。

三、加快建設泛在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夯實數字河南支撐

(一)全面提升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實施新一代通信網絡提速工程,大力推進5G、千兆光纖、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等基礎網絡建設,強化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等關鍵樞紐設施布局,構建全覆蓋全連接物聯網體系,超前部署量子通信網、衛星互聯網、第六代移動通信(6G)等未來網絡,打造空天地一體化新型網絡體系。

1.5G網絡。統籌5G網絡規劃布局,加大5G基站選址、用電、資金等支持力度,擴大5G網絡城鄉覆蓋。加快節能5G基站推廣應用,推動老舊高能耗設備退網和升級改造,5G基站能效提升20%以上。強化室內場景、地下空間、重點交通樞紐及干線沿線5G網絡覆蓋,推動由規模建設、廣泛覆蓋向按需建設、深度覆蓋發展。加快推進中國移動網絡云鄭州大區中心、中國聯通5G核心網大區中心建設,持續增強面向中部省份的5G網絡服務能力,進一步鞏固提升5G網絡樞紐地位。加強面向行業的5G網絡供給能力,圍繞工業、交通、能源、醫療、教育等領域,推廣普及5G虛擬專網應用,提升典型場景5G網絡服務質量,爭創5G融合應用引領區。深入實施“5G+”示范工程,在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智慧城市等領域打造一批標桿應用場景。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5G應用的示范和推廣。

2.寬帶網絡。加快建成全面覆蓋城市地區和有條件鄉鎮的“雙千兆”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普遍具備“千兆到戶”能力。持續優化光纖寬帶網絡架構,推進互聯網骨干網、城域網結構優化和關鍵環節擴容,建設新一代超大容量、超長距離、智能調度的光傳輸網。加快推進萬兆無源光網絡(10G-PON)、光線路終端(OLT)設備規模部署,持續開展OLT上聯組網優化和老舊小區、開發區等光纖到戶薄弱區域光分配網(ODN)改造升級,促進全光接入網進一步向用戶端延伸,實現城市、鄉鎮和重點行政村普遍覆蓋。建設千兆城市,深化城市家庭、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雙千兆”網絡覆蓋,推動超高清視頻、3D影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VR/AR)等高帶寬內容發展。

3.IPv6。持續深化網絡基礎設施IPv6改造,推動IPv6與千兆光網、5G網絡、廣電網絡同步規劃建設,提升IPv6網絡性能和服務水平,增強IPv6網絡互聯互通能力,創建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城市。推動IPv6與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支持在制造業、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重點行業開展IPv6應用創新試點,打造行業和區域IPv6應用標桿,增強網絡基礎設施對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能力。完善IPv6產業生態,提升終端和應用IPv6支撐能力,推動新生產的家庭網絡終端、物聯網終端及新開通的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業務全面支持IPv6功能。

4.信息通信樞紐。推動基礎電信企業持續擴容骨干傳輸網絡,按需部署骨干網200G/400G超高速、超大容量光傳輸系統,提高骨干傳輸網絡綜合承載能力。實施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提升工程,增強互聯網國際出口和城際出口帶寬能力,進一步擴大流量疏通區域,力爭省際出口達到28個、出省帶寬達到130000G。積極爭取建設國家(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鞏固提升我省信息通信樞紐和信息集散中心地位。推進鄭汴洛互聯網國際專用通道等關鍵樞紐設施擴容升級,吸引跨境電商、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入駐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促進鄭汴洛外向型數字經濟發展。

5.移動物聯網。統籌布局感知網絡,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轉網,建立窄帶物聯網(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完善支持NB-IoT的全省性網絡,實現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農村熱點區域覆蓋。按需新增建設NB-IoT基站,加快重點領域物聯網終端和智能化傳感器規模部署,面向交通路網、城市管網、開發區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加快移動物聯網平臺建設,支持基礎電信企業建設綜合性物聯網管理平臺,引導重點領域企業搭建垂直行業應用平臺,滿足差異化場景應用需求。推動移動物聯網創新發展,拓展基于移動物聯網技術的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打造一批移動物聯網標桿工程。

6.衛星和地理信息。突破位置信息挖掘與智能服務、高性能組合導航等關鍵技術,研發芯片、模塊、天線等關鍵部件,發展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及位置服務軟硬件產品。支持河南省CORS管理中心、鄭州北斗云谷、北斗智能時空數字產業基地建設,打造北斗導航產業數據挖掘研發創新、終端制造和應用服務產業鏈。推進衛星遙感應用保障能力建設,發展高中空飛機、低空無人機、地面遙感等遙感系統,建成多源遙感數據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河南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向北斗三代技術升級,建設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鄭州北斗產業園、鶴壁空間地理信息與5G融合應用試驗區。完善基礎測繪體系,推進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景三維河南建設,引導測繪地理信息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北斗+5G示范應用,推進地理信息技術和產品在社會治理、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鄉村振興、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深度應用。

7.未來網絡。量子通信。加快推進量子通信省干網、城域網、衛星地面站建設,打造星地一體量子通信網絡全國調度中心。積極引進量子通信國家實驗室科研資源,依托信息工程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國科量子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等機構,建設國際一流的量子通信安全測評、組網調度、應用驗證等基礎科研設施,探索開展量子安全政務、量子安全移動辦公、量子安全財政支付等示范應用。6G網絡。超前布局6G網絡,協同開展6G相關的高端芯片、核心器件、仿真驗證平臺等攻關研制,爭取在關鍵核心技術、標準規范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未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重要支撐。

專欄1 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

持續提升5G網絡覆蓋。加快5G獨立組網,推廣利用中低頻段拓展農村及偏遠地區5G網絡覆蓋面,積極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所屬設施,公路、綠地、大型場館、景區等公共場所向5G基站建設免費開放資源,推廣應用多功能智慧燈桿,提升資源利用率。到2025年,5G基站數量達到20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到60%。

全面部署千兆光纖網絡。加快“千兆城市”建設,持續擴大千兆光網覆蓋范圍,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在城市及重點鄉鎮進行10G-PON規模部署。到2025年,10G-PON及以上端口達到110萬,千兆寬帶用戶突破900萬戶。

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加快下一代互聯網規模部署,提升IPv6活躍用戶和流量占比。到2025年,基礎網絡和應用基礎設施實現IPv6全覆蓋,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超過70%。

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加快移動物聯網建設,NB-IoT網絡實現鄉鎮以上區域普遍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3億。支持中國電科22所建設物聯網研究院,在自動控制、感知識別、智能天線、射頻識別等重要領域突破一批物聯網核心技術。

穩步發展衛星互聯網。推動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鄭州北斗產業園、北斗云谷、人民星云5G空天地創新應用中心、鶴壁空間地理信息與5G融合應用試驗區、焦作地理信息產業園建設,打造基于“北斗+5G”精準時空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創新平臺,提供“空天地”一體化衛星互聯網應用及服務。研究布局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培育和打造星網產業鏈、應用鏈、創新鏈。

超前布局量子通信網絡。推進河南國科量子通信技術應用研究院建設,開展量子安全器件測評、量子融合密碼應用、量子網絡準入規范、量子網絡綜合調度等領域研究,構建量子科技全產業鏈成果孵化體系。

(二)創新發展新技術基礎設施

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技術,建設人工智能公共平臺和區塊鏈底層平臺,加快新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應用和提升。

1.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統籌布局人工智能通用基礎能力平臺、開源技術支撐平臺和行業應用能力平臺,發揮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基礎支撐作用。支持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與河南大學、中電科27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一批人工智能新型研發機構,搭建基礎資源與專業化應用開放平臺,突破數據挖掘、深度學習、機器感知、類腦研究等關鍵共性技術。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物流、醫療、教育、安防等領域應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加快推進“中原智谷”建設,搭建中原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集聚人工智能龍頭企業和領軍人才團隊,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2.區塊鏈平臺。加強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建設省區塊鏈協同創新中心,圍繞加密算法、共識機制、體系結構、智能合約、鏈間協同等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在區塊鏈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形成安全可信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支撐體系。實施“區塊鏈+”賦能行動,開展區塊鏈應用試點示范,在政務管理、食品藥品安全、醫療健康、公共服務、智能制造、金融等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易推廣的區塊鏈應用新模式。

3.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高水平云服務平臺,建立云資源接入和調度機制,開展多云融合、協同管理,提升一體化資源調度能力。完善云計算標準體系,支持建設準入集成驗證環境,進一步打通跨行業、跨地區、跨層級的算力資源。加強云計算產業鏈上下游合作,進一步完善開源生態體系,解決云平臺、芯片、云管軟件之間的兼容適配問題。開展云原生、基礎軟件、應用軟件、管理平臺等關鍵技術創新,支撐超大規模集群應用。深化云計算融合應用,豐富面向各行業的云計算解決方案,提高企業上云便捷性。

專欄2 新技術基礎設施

打造全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推進中原昇騰人工智能生態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昇騰適配認證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生態發展中心和標準制定中心。依托中原科技城、中原電氣谷、金水科教園區等創新創業載體,培育3-5家核心競爭力強、行業帶動作用大、國內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爭創區塊鏈先行示范區。推進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協同創新,依托骨干企業搭建開放聯盟鏈,積極建設“星火·鏈網”超級節點。推進省內區塊鏈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建設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推進區塊鏈技術集成應用,建設基于區塊鏈的全省信用基礎設施,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塊鏈示范應用基地。依托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中原工學院等高校,建設國內一流的區塊鏈學科。

提升云平臺自主可控能力。推進自主可控、全棧國產化的“黃河云”建設,面向政府部門、國有企業、工業企業及中小企業部署政務信創云、國企云、產業云,打造全省統一調度云資源的算力中樞、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數據底座,發展成為國內知名的自主可控混合云平臺。

(三)科學布局算力基礎設施

統籌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推動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加快算力協作、算力路由、算力交易等算力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存儲+邊緣計算+智算+超算多元協同、數智融合的算力體系,建設中部地區計算能力最強、數據應用最廣、安全等級最高的算力基礎設施集群,打造中原算力網。

1.數據中心。統籌布局建設數據中心,引導超大型、大型數據中心集聚發展,重點支持鄭州、洛陽建設大型綠色數據中心集群,爭取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新增國家級樞紐節點在我省布局。加快推進省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數據匯聚、融合、處理、應用、交易、流通的國家(鄭州)數據樞紐港,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據湖倉。積極引進基礎電信運營商以及互聯網、金融重點企業全國性或區域性數據中心,爭取在農業種業、交通物流、黃河生態、醫療健康等領域布局國家級行業數據中心。優化數據中心跨網、跨地域數據交互,促進互聯網企業、云服務商、電信運營商等多方流量互聯互通,實現更高質量數據傳輸服務。實施大型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推進液冷、模塊化、無損網絡等新技術應用,推動現有數據中心改造后電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4,新建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鼓勵使用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在數據中心能源供應中的比重。

2.邊緣計算中心。加快發展邊緣計算基礎設施,在城市城區范圍預留邊緣計算中心發展空間,實現本地“連接+計算”,全面支撐高密度、大帶寬和低時延業務場景。推動市政、交通、電力、公安等設施資源共享,探索利用變電站開展邊緣數據中心建設。鼓勵城區內的數據中心作為算力“邊緣”端,滿足VR/AR、超高清視頻、車聯網、智能制造、智慧安防等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需求。推進云邊協同發展,加強大型數據中心與邊緣計算中心的資源協同、應用協同、數據協同,實現邊緣計算中心的負荷分擔和智能調度。

3.智能計算中心。開展智能計算中心布局,搭建公共算力服務平臺,重點推進鄭州、洛陽、許昌、濮陽建設全棧國產化、自主可控的智能計算中心,提供算力、算法、數據服務。推進省內城際網絡高帶寬、低延遲、高并發和智能化改造,構建高彈性、可擴展的智能計算中心集群。建設超聚變服務器生產基地、黃河鯤鵬制造基地、浪潮安全可靠生產基地等,發展人工智能服務器、高性能計算機等高端整機產品,為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提供全國領先的硬件產品和解決方案。

4.超級計算中心。提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發展水平,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打造匯聚與調度高性能計算、通用數據處理和云存儲資源的高端科學研究基礎平臺,建設成為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的“高速引擎”、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超級大腦”。積極融入國家科技創新網絡,實現國家級超算中心高速寬帶互聯。研制新一代國產高性能處理器(鄭大芯),開發相應底層支撐平臺,提升國產超級計算機計算能力。構建超級計算軟件生態,開展異構計算、并行編譯、并行優化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建設基礎軟件、中間件、應用軟件驗證平臺,研發國產高性能計算軟件工具。加強量子計算、類腦智能、DNA存儲等前沿科技研究,圍繞大規模高性能計算、黃河模擬器研制等任務,攻關一批核心技術,力爭在超算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專欄3 算力基礎設施

數據中心。推進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三期、中國移動(河南)數據中心二期、中國電信中部數據中心、中原大數據中心、省大數據中心、信陽大別山區域數據中心等全國性或區域性數據中心建設。加快上汽集團云計算(鄭州)數據中心、中原糧農產業大數據中心等建設,爭取國家級行業大數據中心布局。

邊緣計算中心。推廣鶴壁市5G智慧城市新基建(智慧合桿+邊緣計算+應用場景)成果,深化基礎設施跨行業共建共享,創新運營管理模式,在全省部署建設一批邊緣計算中心。

智能計算中心。加快推動總規模300P算力的中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設,搭建省級算力共享服務平臺,打造人工智能共享數據集,為全省人工智能創新提供算力支撐。

超級計算中心。持續提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超算能力,運算性能保持國際前列,資源利用率達到70%。拓展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特色應用,圍繞數字經濟、精準醫學、生物育種、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超算創新生態專項,打造全國超算應用高地。

提升算力基礎設施產業支撐能力。以鄭州市為核心,加快高端算力技術和核心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推進算法聯合攻關和應用,做大做強計算終端和服務器產業,打造計算產業基地。

四、積極發展高效協同的融合基礎設施,全面賦能轉型升級

(一)完善智能高效的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

聚焦全省產業轉型發展需求,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和智能化升級。

1.工業互聯網。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推動優勢企業與平臺運營商合作,構建“1+N+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培育建設1個跨行業、跨領域綜合性平臺,N個細分行業、特定領域平臺,N個優勢產業集群平臺。加快洛陽、許昌、漯河、鄭州、新鄉等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二級節點應用推廣,支持有條件的地市建設智能終端、汽車、裝備制造等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完善標識解析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爭取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布局,面向不同行業、不同場景提供設備和產品優化、社會化資源協作、產業生態孵化等支撐服務。

2.智慧農業。實施數字農業建設工程,依托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現代農業產業園等,建設一批大田作物物聯網技術應用示范基地。加強農業大數據綜合應用,建設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農業農村部航空植保重點實驗室。建立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統一規范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內容,實現農產品產業鏈全流程追溯。

3.智慧物流。提升物流行業智慧化水平,建設5G智能物流園區、智能化倉儲物流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國家智能化倉儲物流示范基地。建立城市配送智慧管控體系,依托智慧城市中樞平臺,構建車、路、物、網無縫連接的一體化服務系統。建設鄭州5G+智慧物流示范工程,打造全國物流業轉型升級示范標桿。

4.智慧文旅。擴大“云、網、端”數字化基礎設施覆蓋面,構建全省文化和旅游資源“一張圖”。推動信息技術在黃河、大運河、長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應用,打造一批重點智慧景區、智慧文化場館和博物館。完善省級智慧旅游平臺功能,推動市級以上文博場館進行數字化轉型,力爭全省4A級以上景區大部分建成鉆級智慧景區。

5.智慧金融。推動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先行先試,創新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新模式、新產品。加快完善河南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功能,提高農戶、中小微企業首貸率和信用貸款占比。建設跨境電子商務金融結算平臺,擴大金融服務跨境合作。推廣“信易貸”平臺,開展智慧金融建設試點,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繁貴”問題。

6.智慧能源。完善省能源大數據中心功能,強化電力、天然氣、熱力、油品等能源網絡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依托省智能充電服務平臺和“中原智充”手機應用軟件,搭建覆蓋全省、功能完善的智能充電服務網絡。推進整縣光伏試點,建設分布式光伏云平臺。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積極推進智能變電站、智能電表、配電網自動化等先進技術應用,實現電網狀態全息感知、多元信息全向傳遞、電網業務全景協調、電網安全全域防護,推動河南電網向能源互聯網轉型升級,打造中原能源互聯網樞紐。加快煤礦智能化改造,提高智能化技術與裝備水平,建設新橋煤礦、首山一礦、趙固一礦等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推進油氣設施智能化升級,建設全省智能化油氣管網平臺,提升油氣管道保護水平。加快城市燃氣系統、天然氣接收站、調壓站智能化建設,安裝、改造智能燃氣表100萬個,建成智能接收站、調壓站40個。有序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在氫能產業發展較快地區布局加氫站,開展油、氣、電、氫綜合供給服務。

7.智慧園區。高標準建設智慧園區,以智能工廠、智慧樓宇為基礎,加快開發區智能化升級,構建集約共享、先進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搭建智慧園區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智慧園區數據資源共享機制,推動園區數據資源整合利用,實現園區內外部資源的多元共享。

專欄4 產業數字化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基本建立覆蓋制造業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爭取建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河南分院、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河南分中心。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持續實施“企業上云上平臺”提升行動,推動1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

智慧農業。加快實施臨潁縣大田、澠池縣畜禽養殖、延津縣小麥等數字農業試點項目,創建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建設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中國(鶴壁)農業硅谷產業園、周口國家農業科技園,打造數字農業示范園區。

智慧物流。實施物流樞紐智能化建設工程,建設中國儲運(鄭州)物流產業園、鄭州傳化公路港二期等重大項目,提升鄭州空港型、洛陽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許昌、鶴壁等區域物流樞紐智能化水平。

智慧文旅。建設河南文旅數字中心和旅游云集散平臺,打造一批高等級智慧景區、文化場館和博物館。到2025年,省轄市主要博物館、大遺址實現數字化改造,全省4A級以上大部分景區建成鉆級智慧景區。

智慧金融。推動鄭洛新科技金融中心、龍湖金融島等金融基地建設,集聚發展智慧銀行、網絡證券、數字保險等機構。

智慧能源。加快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鼓勵建設“油氣電氫”合建站,實施外電入豫第三直流工程,開展整縣光伏試點,推進煤礦智能化改造。到2025年,全省累計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2000座以上,各類充電樁15萬個以上,智能化示范煤礦25個以上,鄭州、開封、洛陽、新鄉、焦作、安陽等氫燃料汽車示范城市氫能基礎設施有序推進,加氫站數量達到100座以上。

智慧園區。高標準推進中原科技城、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等建設,率先建成智慧園區,力爭打造1-2個全國新型基礎設施智慧化應用標桿。

(二)打造協同便捷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統籌推動感知、通信、處理等設施與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協同建設,支持軌道交通、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構建智慧交通基礎設施體系。

1.智慧軌道交通。推進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建設,有序實施鄭州、洛陽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持續拓展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進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信息互聯共享,實現智能調度、票制互通、支付兼容。啟動鄭州智慧地鐵示范線路,建設鄭州地鐵一體化生產和管理信息集成平臺,構建建設、運維、服務等智慧地鐵應用體系。

2.智慧公路。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運行協調和應急指揮中心,開展多領域聯動的動態運行監測、綜合指揮調度服務,全面提高監測、調度、管控、應急、服務等綜合能力。推廣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工程成果,因地制宜實施智慧高速公路,加快推進高速公路管理服務平臺和交通建設工程智慧管控平臺建設,推動公路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試點建設交旅融合、物流經營等主題式智慧化服務區,促進交通與文化、旅游、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發展智能收費,應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門架、收費機器人等技術開展自由流收費。加強普通公路關鍵路段、關鍵節點、關鍵設施監測服務設施布局,提高公路數字化水平,提升普通公路“車路空天”一體化感知能力,實現公路路網整體運行態勢的快速感知和協同管理。建設全省統一的智能網聯汽車云控平臺,開展鄭州市東三環L3級智能網聯快速公交示范工程、鄭州航空港區智能網聯汽車試驗示范基地建設,探索“智慧公交+自動駕駛+智能管控”車路協同一體化交通模式。發展智慧出行服務,完成全省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終端設備改造,推廣道路客運電子客票應用,鄭州都市圈實現客運智能化(MaaS)定制服務。

3.智慧航空。建設鄭州智慧機場,創新服務產品和運營模式,統籌各種運輸方式、運力資源銜接。深化鄭州機場航空貨運電子試點,建立電子貨運服務平臺、數據庫,推廣電子運單應用。應用智能視覺、智能管理等技術,建設鄭州機場北貨運區智慧貨站。支持省內機場建設智慧航站樓,打造新型空間運營模式。

4.智慧水運。推廣河南省水路路網運行監測信息系統成果,開展智慧航道示范工程,推動智慧港口試點建設。加強航道運行狀態的智能化監測,提升水上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行環境動態感知能力,提高水路運輸運行保障、協同監管和綜合服務數字化水平。

5.多式聯運。持續實施國家級和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支持多式聯運企業建設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臺,引導企業開放樞紐場站、運力調配、班線計劃等數據資源。鼓勵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臺,實現多種運輸方式全過程的智能調度、高效運轉、精準匹配,提供跨方式、跨區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務。開發應用國際陸路提單信息系統,探索實現提單融資新突破。提升中歐班列(鄭州)信息化水平,著力打造數字班列。

專欄5 智慧交通基礎設施

智慧軌道交通。改造提升鄭開城際鐵路,建設鄭許市域鐵路、鄭州都市圈軌道交通S2線賈魯河至登封段、S2線開封古城段、S3線鄭州南站至花園口站、S3線原陽和武陟段等。建設鄭州地鐵12號線智慧地鐵示范線。建成鄭州市軌道交通3號線二期、6號線一期、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0號線一期等。

智慧公路。建設鄭州至洛陽高速公路、安陽至羅山高速公路豫冀省界至原陽段、羅山至省界段、機場高速等智慧高速公路,打造新鄉、鶴壁、周口東等智慧服務區。在鄭州、平頂山、鶴壁、焦作等重要路段、重要節點建設智慧普通公路,基本實現普通干線公路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管理。

智慧航空。推廣應用鄭州機場電子貨運試點,建設鄭州機場北貨運區智慧貨站。

智慧水運。開展沙穎河、淮河智慧航道建設,積極探索智能航運相適配的船岸協同系統研究,打造周口港智慧港口。

(三)構建普惠便民的社會服務新型基礎設施

堅持統籌建設和應用,以智能化創新提高社會服務供給質量,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健康等新型基礎設施,培育壯大社會服務新產品新業態。

1.數字政府。實施數字政府建設工程,完善政務云和電子政務外網保障體系,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集約化水平。以利企便民為導向,加快數字政府資源整合和數據共享,推進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管理和服務的精準高效協同。加強一體化“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和應用,促進政府監管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加快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迭代升級,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實現政務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互通,打造“豫事網辦”特色品牌。

2.智慧教育。鞏固學校聯網攻堅行動成果,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快教育專網建設和學習環境的智能化改造,持續優化改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完善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三個課堂”為重點,持續擴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加快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和本科高校、職業院校智能化學習環境建設,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課內課外各學科互相融通的學習新生態。實施教育治理信息化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教育大數據支撐服務體系,開展網絡化智能化教育服務。

3.智慧健康。建立新型健康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由“以治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推動市縣全民健康管理中心建設,推動縣域單元實施健康上鏈工程,建設全民健身碼體系及運營平臺。加快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智慧化升級改造,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健康信息全覆蓋。推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健康卡應用,實行一人一碼數字健康管理,健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逐步實現全生命周期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檢驗檢查結果在各級各類醫院共享。完善省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進一步整合遠程醫療資源,有序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服務應用。深入推進數字化醫院建設,推動實體醫院醫療資源在線化發展,提升醫療機構智慧化服務水平。加大5G醫療實驗網覆蓋,推進醫療健康大數據開發和應用,推廣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產品,建成若干國內領先的“5G+智慧健康”示范應用場景。

4.智慧養老。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建設集成各類智慧養老應用的網絡平臺,拓展信息技術在養老領域的應用,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有效提升養老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快互聯網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匯聚線上線下資源,精準對接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需求與供給,建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

5.智慧人社。推進人社數字化改革,構建覆蓋城鄉、資源共享、智能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社會保障、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人才評價等業務在基層應用。完善全省統一的人社智能化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成“數據共享、縱向一體、橫向協同、標準統一”的一體化平臺,健全自助服務、移動服務等公共服務終端,實現人社全業務“一網通辦”“全省通辦”。推進以社保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拓展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領域應用。全面推廣應用醫保電子憑證。針對老年人需求特點,探索人社服務適老化改造。

6.智慧安防。加快公共安全視頻終端建設,推進視頻監控增點擴面、視頻圖像整合共享,構建數字化視頻治安防控體系。實施公安大數據智能化基礎工程,統籌建設新一代公安信息網、公安云計算平臺、公安大數據平臺,提高態勢感知、預測預警、精準打擊、動態管控水平。

7.智慧應急。推進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領域基礎設施智慧化建設。融合地面光纖、衛星、窄帶建立“空天地三位一體”的應急指揮通信專網,完善全省應急指揮“一張網”“一張圖”,建成反應靈敏、協同聯動、高效調度、科學決策的可視化應急指揮調度系統,構建省市縣鄉四級“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指揮體系。

8.智慧監管。以覆蓋全省的視頻監控資源為支撐,建設集立體感知、智能分析、快速反應、精準施治等功能為一體的天眼綜合監管系統,智能提取、精準推送、快速處置各類違法違規問題和突發事件。全面整合現有視頻監控資源,通過優化、提升、新建,確保視頻監控面積全覆蓋,實現國土、應急、環保、林業、水利等領域高、中、低全方位立體監測。依托各類感知資源,開展安全生產預警監測體系建設。整合空天地一體化的感知網絡,建設自然災害全要素實時匯聚平臺,構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9.智慧城管。依托省市一體化政務云等資源,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統一中樞平臺,推進城市治理智能化創新應用。統籌開展全省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頂層設計,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基礎數據互聯互通。建立和完善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于一體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加強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指揮監督和綜合評價,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構建城市“神經感知點”。

專欄6 社會服務新型基礎設施

數字政府。建設省大數據中心,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匯聚、交換、共享和開放,開展規范可控的數據治理。

智慧教育。實施教育信息化示范引領工程和本科高校智慧教學三年行動計劃,遴選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區、智慧教育示范校、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

智慧健康。加快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進一步提升互聯網醫院覆蓋率,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共享。支持鄭州優先打造互聯互通的院間醫療協作平臺,探索醫聯體互聯網醫院模式。

智慧養老。推動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在省轄市、省直管縣(市)全覆蓋,建設一批“智慧養老院”,實現24小時安全自動值守。

智慧人社。推進河南省社會保障卡智慧應用服務平臺二期建設,積極探索跨部門應用。

智慧安防。統籌建設新一代公安信息網、公安云計算平臺、公安大數據平臺。

智慧應急。構建全省空天地三位一體應急通信指揮體系,建設應急指揮系統、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系統和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

智慧監管。建設天眼綜合監管系統,提升立體感知、智能分析、快速反應、精準施治能力。

智慧城管。加快推動CIM平臺建設,在城市管理、建筑工程監管、城市體檢等重點領域推進一批“CIM+”示范應用。

(四)建設綠色低碳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

加強數字生態服務體系建設,依托5G、物聯網、地理信息、衛星影像等技術,構建一體化感知網絡,實現生態環境監管精準化、生態環境綜合決策科學化、生態環境公眾服務便民化,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1.智慧環保。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全方位監控、全要素管理、全周期跟蹤、全過程監管”的數字化監測體系,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管全覆蓋。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智能化監管,開展智慧環保試點,建設污染源在線監測、無人巡查等設施,實現污染物排放重點企業智能化遠程監測及生態環境數據實時獲取、上傳、分析和研判。加快智慧環衛試點建設,推動生活垃圾收轉運和處置全流程、全鏈條數字化、精細化、可視化管控,建成涵蓋清掃保潔作業、生活垃圾分類、餐廚廢棄物收運等的智慧環衛系統。

2.智慧自然資源。全面建成自然資源數據資源池,打造統一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多源數據匯聚、集成與智能分析機制,為自然資源分析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有序推進建立以地下資源層、地表基質層、地表覆蓋層和管理層為基礎的立體時空模型。完善全天候調查監測與預警感知機制,構建空天地網一體化的動態監測監管和空間數據獲取體系,不斷提高數據快速獲取和三維數據獲取能力,實現自然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自然生態修復治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3.智慧水利。優化智慧水利基礎設施布局,建設“水利大腦”,實現全省涉水時空信息、工程屬性信息和動態監測信息的一張圖管理、展示、查詢和分析。加快建設智能視頻分析平臺,全面接入全省水庫、水閘、引調水等各類工程視頻監控系統,分場景解決不同情況下的智能分析需求。建設省級水利遙感智能分析平臺,為各級業務部門、重點水利工程單位提供圖像處理、圖像解譯和數據分析等數據級和產品級服務。

4.智慧林業。依托遙感、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利用森林、草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監測網點等建立生態系統監測網絡,構建空天地和點線面一體化遙感分析、地面調查、定位觀測與生態物聯網綜合監測體系,實現智慧感知、動態監測、智慧管理、智慧決策和智慧服務,形成信息基礎條件國內領先、生態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創新能力優化發展的智慧林業管理新模式。

5.智慧園林。創新城市園林綠化立體感知、監管協同、決策智能、服務一體的智慧治理新模式,完善基于城市園林綠化的信息感知采集系統、信息處理分析系統和輔助決策支撐系統,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全過程數據匯聚、信息獲取、高效查詢、科學評價、信息共享,構建全場景感知交互、全過程精細運營和全環節智能決策的智慧園林監測體系。

專欄7 生態環境基礎設施

智慧環保。完善省生態環境綜合管理平臺,加快標準化生態環境數據的采集和整合,全面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決策、監管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智慧自然資源。圍繞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等自然資源,建立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

智慧水利。建設水利數據中臺、水利一張圖、智能視頻分析平臺、智能遙感分析平臺,構建全省水資源優化配置與調度管理系統。

智慧林業。建立林草綜合數據庫和信息管理平臺,提升生態系統保護成效監測評估能力。啟動“森林智眼”防火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實現63個森林火災高風險縣市區全覆蓋。建設全省林長制智慧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五級林長網格化全覆蓋管理。

智慧園林。建設城市園林綠化數字化信息平臺,實現可視化資源管理、智能化輔助決策、動態化養護監管,提高園林綠化精細化和科學化管理水平。

五、前瞻布局國內領先的創新基礎設施,打造國家創新高地

(一)統籌謀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圍繞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卡脖子”技術,聚焦前瞻性、引領性、原創性基礎研究,持續爭取和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實驗室等基礎前沿研究平臺。

1.整合重組實驗室體系。積極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力爭在種質創新等領域創建國家實驗室,在量子信息領域爭取國家實驗室分支(基地)布局。加快嵩山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省實驗室建設,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重塑重點實驗室體系,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系統治理、動物免疫學、網絡空間先進防御、藥物化學、極端材料、分子催化與能源轉化、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礦山安全科學與工程等領域新創建5個以上國家重點實驗室,聚焦世界前沿技術、“卡脖子”技術、應用型關鍵共性技術凝練一流課題。推動河南農業大學等P3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加快建設,提升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和重大疫病防控能力。

2.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在種質、激光、量子等具有一定優勢的基礎研究領域,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推進超短超強激光平臺、量子信息技術基礎支撐平臺、交變高速加載足尺試驗系統、智能醫療共享服務平臺、優勢農業種質資源庫、國家園藝種質資源庫、智慧灌溉技術創新平臺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國家大科學裝置在我省布局實現零的突破。

(二)大力發展科教基礎設施

圍繞基礎科學研究和應用科學研究需求,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加快構建以科研裝備、科研資源配置、人才培育、產教融合為核心的科教基礎設施體系。

1.優化科教基礎設施布局。推進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重點培育支持黃河水沙資源高效利用、隧道掘進裝備、診斷試劑、高端軸承、超硬材料、小麥、花生等創新平臺建設,提升科技資源保障和共享服務水平。完善開放高效的科技要素市場,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以市場化方式依規向社會開放儀器設備、科學數據、科技文獻等科技資源,逐步形成科技資源互通共享的格局。

2.加強科技交流合作。推動省內高校加強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加強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設,通過對口合建提升化工、材料和臨床醫學等學科水平,推進大院大所、一流大學和省內高校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技術轉移機構。

3.加快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針對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優勢資源和發展定位,推進與各類開發區合作對接,組建一批產業研究院、人才培養基地,遴選市場前景好、具有引領性和突破性的科技成果開展工程化研發,加速科技成果的育成和熟化。

(三)完善提升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和行業發展方向,加快打造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搭建重點產業技術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各類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試驗驗證平臺,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鏈條,提升產業技術創新供給能力。

1.建設“智慧島”雙創載體。在全省標準化推廣智慧島雙創載體,推行“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和市場化建設、企業化運作模式,在省轄市、濟源示范區中心城區布局建設一批智慧島,著力構建一流的創新生態小氣候,推動各類高端要素資源集聚,提供從原始創新到產業化的全流程服務,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機制,打造一批新興產業聚集區、未來產業先行區和創新創業引領區。

2.搭建產業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推動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拓展綠色高產高效農作物新品種、大馬力無人駕駛拖拉機等創新成果應用。在網絡安全、量子信息、地下工程裝備、高端軸承、光通信、傳染病防治等優勢領域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在智能傳感、智能裝備、生物醫藥領域建設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爭創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聚焦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氫能與儲能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未來產業研究院。

3.加強中試基地建設。依托重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型企業形成產學研聯合體,圍繞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問題,建設一批集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試驗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型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公共服務。推進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中試基地建設,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定位,圍繞中試放大、驗證測試、成果轉化、技術交易等環節開展服務,構建“研發中心-中試基地-開發區”的全鏈條技術研發和轉化體系。

4.布局建設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提升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運行質效,拓展國家知識產權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中國(新鄉)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功能,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交易運營(鄭州)試點平臺和洛陽等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重點城市,積極參與中部地區技術交易市場聯盟,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推動鄭州建設技術要素交易市場,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或行業性技術轉移中心和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推進技術要素與數據要素融合,建立技術多樣化交易機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效益。

專欄8 創新基礎設施

嵩山實驗室。按照“突破引領、學科交叉、綜合集成、國際一流、突出特色”的總體要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重大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持續提升建設質量和創新能力,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完善協同創新體系,整合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集聚一批一流人才團隊,加快取得一批原創性、標志性成果,為我省打造國家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神農種業實驗室。圍繞國家“藏糧于技”戰略,以種子、種苗、種畜為對象,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集成性科技創新,建設世界先進的基礎理論研究平臺、農業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平臺、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品種選育平臺,著力突破種業前沿重大科學問題,打造種業戰略科技力量,保障種業安全自主可控,提升我國種業國際競爭力。

黃河實驗室。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需求,打造流域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流域生態保護基礎研究、流域先進技術集成孵化和流域智慧決策管理四大研究及孵化中心。構建監測現代化、分析智能化、決策科學化、管理智慧化,業務協同、成果共享的流域現代管理模式,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解決黃河防洪、水資源、生態環境以及高質量發展等核心問題。

智慧島。順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發展趨勢,在全省標準化推廣智慧島雙創載體。到2023年,形成15個以上科技創新能力強、產業聚集水平高、引領帶動效應凸顯的智慧島,到2025年,建成30個左右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智慧島,成為引領帶動全省創新創業創造高質量發展的雙創載體。

六、推進區域協同發展,深度融入重大戰略布局

(一)全方位提升區域合作水平

深度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積極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多形式的合作交流,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均衡協調發展,形成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創新驅動、區域協調、多元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1.深化黃河流域合作。建設黃河大數據平臺,構建黃河大腦和黃河模擬器,建設智慧黃河輔助決策中心。推進黃河流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一體化開發利用、雙碳目標生態文明示范,推動黃河保護治理協同,促進與交通、能源、文旅、產業、物流等信息資源互通共享。運用物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數字孿生等現代化技術,推進覆蓋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管、水資源管理與配置、水生態修復等領域的黃河感知系統和數字孿生體建設,開展預警預報預演預案、工程調度、空間分析等智慧化應用。加快建設小浪底至花園口區間無工程控制區暴雨洪水監測預警系統。推進引黃工程數字化建設,建設完善視頻監控、物聯網感知體系,實現黃河干流、支流、湖泊水庫等全線智慧管理,提升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建設科技創新服務一體化共享平臺,推進流域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與協同創新。

2.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統籌省內數據中心規劃布局,加強與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銜接,布局建設面向區域業務需求的大型數據中心,參與國家和省之間算力級聯調度。推動城際高鐵、智慧高速、智能電網等跨區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融合基礎設施協同發展。聚焦新型顯示、人工智能、量子科學、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強化與發達地區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的對接,合作建設科學裝置、工程化平臺、中間試驗線、數據標準庫等設施,推動重大科技成果在河南轉移轉化。

(二)推進省域協調發展

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因地制宜、錯位發展,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格局。

1.強化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引領帶動作用。推動鄭州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擴容提升,帶寬達到2400G。持續建設基礎電信運營商、金融、互聯網等大數據中心及國家級“5G空天地一體化”衛星遙感大數據分析儲備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積極融入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創新體系。加速推進鄭州城市大腦建設,在交通綜合治理、保障醫療服務等方面打造全國標桿。爭取國家大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性產業創新中心等布局。

2.提升副中心城市能級。推動洛陽市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擴容提速,加快建設“中部云谷”、國家新型工業示范基地(大數據方向),打造國際“5G+智慧”旅游名城、國家“5G+智能”先進裝備制造基地、中西部地區“5G+融合創新”示范城市和“5G+網絡”建設先行區。支持南陽市提升中關村信息谷(南陽)軟件創新創業基地、白河大數據產業園等智能化水平,建設牧原集團數據湖云計算中心等行業數據中心,打造千兆城市和行業千兆虛擬專網標桿。

3.推動鄭州都市圈協同發展。推進鄭開同城化,加快洛陽、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濟源與鄭州新型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支持開封市中原數據湖建設,加強與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等數據基礎設施對接,促進互聯互通。加快許昌市電力裝備、節能環保、中醫藥、鈞陶瓷等行業互聯網平臺及國家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中原節點建設,打造中原城市群物聯網創新試驗區。推動新鄉市華為云計算中心擴容,建設城市數據中心和“城市信息高鐵站”。支持焦作市新基建運營中心、騰云數字經濟產業園、地理信息產業園等智慧園區建設,形成一批電信、互聯網、金融、證券、保險、物流等區域性后臺云服務中心。支持平頂山市聚焦尼龍新材料、裝備制造、新能源及儲能產品制造等重點行業,建設國家煤化工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和國家尼龍新材料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漯河市推進食品行業工業互聯網建設,提升食品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和“星火·鏈網”骨干節點水平,建設國際食品名城。推動濟源示范區有色、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

4.加強區域多極支撐。完善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強化豫西、豫南、豫東和豫北等區域新型基礎設施對接。深化三門峽市與黃河金三角區域城市合作,共建區域信息網絡體系和交流平臺,構建跨區域、跨行業、跨業務的“數字黃河金三角”。支持信陽市依托大別山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建設智慧旅游、智慧養老、智慧淮河等基礎設施,形成踐行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示范區。支持駐馬店市依托中國農加工投洽會,建設中國名優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構建全球農產品大宗商品信息交互中心。支持商丘市加強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建設云數據中心二級節點城市、工業強市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支持周口市建設鍋爐、紡織服裝等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善智慧農牧業產品溯源體系,提升港口、碼頭智能化管理運營水平。支持安陽市在泛在低空、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領域建設一批5G試點示范應用場景,建設全國首家5G泛在低空測試基地和5G空域技術聯合實驗室,打造空域智聯網實踐基地。支持鶴壁市推進醫療大數據應用示范中心、全國農業大數據中心建設,打造汽車電子電器、現代化工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工業互聯網行業示范平臺。支持濮陽市依托國家危化品應急救援基地,打造石化產業安全技術檢測中心等區塊鏈應用平臺。

(三)統籌城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檔升級,全面提升城鄉公共服務能力。

1.新型智慧城市。推進以省轄市為主體的新型智慧城市統一中樞平臺建設,整合公共領域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開展智能化創新應用,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服務能力。2022年建設省級CIM基礎平臺,試點推進市、縣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023年底前,各省轄市完成市級CIM基礎平臺,支持基礎較好的地區率先建設時空大數據平臺,打牢數字孿生城市發展根基。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促進物聯網在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推動實施一批“物聯網+市政基礎設施”試點項目。推進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建設,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應用。聚焦補短板強弱項,推動縣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展開,實施公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提升縣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基礎設施水平。實施縣域智庫工程,建設縣域數字化治理平臺、數字黨建平臺,提升縣域經濟社會數字化治理能力。

2.數字鄉村。實施新一代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向農村延伸覆蓋,大幅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實施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范提升工程,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和應用系統整合,創建60個以上省級數字鄉村示范縣,建設一批省級數字鄉村創新中心。完善農村基層黨建信息平臺,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

七、健全安全防護體系,筑牢網絡強省安全屏障

(一)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設施建設,強化網絡安全防護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網絡軟硬件相互交融貫通的網絡安全技術保障體系。

1.加強網絡安全創新平臺建設。推動嵩山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網絡空間安全、網絡與信息通信、數據科學等領域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深化省內高校與信息工程大學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范項目,打造網絡安全產業創新孵化基地。支持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建設一批攻防實驗室、實戰靶場、產品檢測認證中心等公共支撐平臺。

2.強化網絡安全防護設施建設。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全部納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范圍,確保網絡安全防護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同步使用。依托各地新型智慧城市統一中樞平臺和政務云平臺,建設一體化數據安全運營中心和網絡安全監控指揮中心,建立覆蓋省市兩級的多層級縱深防御、安全威脅精準識別和高效聯動的安全服務能力體系。實施國產密碼、區塊鏈、量子通信應用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網絡安全場景應用。

(二)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水平

健全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響應機制,構建以密碼技術為核心、多種技術相互融合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重要新型基礎設施可靠性保障。

1.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強化骨干網絡、云計算平臺、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路由節點、重要網絡平臺等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增加對應傳輸、計算、存儲等資源的冗余配置,提升資源彈性擴展能力,做好容災保障。加強金融、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公共服務等重要領域數字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支持開展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場景應用的安全設施改造,提高安全運行水平。推廣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網絡產品和服務,強化密碼技術在重要新型基礎設施中的應用。

2.提升網絡安全監測預警能力。嚴格落實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嚴格執行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密碼應用安全性評估等相關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要求,健全完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響應制度,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能力。建設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平臺,開展主動安全防御試點,強化重要網絡網關出口等關鍵部位技術識別能力,提高網絡安全事件全面感知、動態預警、快速響應、精準定位、科學處置能力。

(三)構建一體化新型網絡安全體系

嚴格落實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健全網絡安全監管制度,完善網絡安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強化新型基礎設施的安全管理。

1.加強網絡安全監管。貫徹落實《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密碼法》等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強化網絡安全審查、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責任制等落地實施。完善網絡安全工作統籌協調機制,健全網絡安全檢查、審查和應急指揮工作機制,構建集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風險評估、通報預警、應急處置和聯動指揮為一體的新型網絡安全體系。建設協同監管綜合執法系統,開展跨部門協同監管會商和處置,提升重點領域、重點區域信息安全防護、安全監管、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能力。

2.強化數據安全保護。健全數據資源分級分類管理和報備制度,加強數據安全保密監管手段和機制建設,提高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和個人隱私保護力度。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強化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等環節安全管理,嚴格規范運用個人信息開展大數據分析的行為。加強數據安全監管執法,定期開展數據安全合規評估和違法違規專項治理,及時整改、消除重大數據泄露、濫用等安全隱患。

八、切實加強組織保障,確保規劃全面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依托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動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研究重大規劃布局、重要政策措施,協調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強化要素資源配置和服務保障,及時解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積極爭取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政策、項目、資金等支持。建立部門、省市縣協同聯動機制,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統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關部門負責制定完善具體實施方案、配套政策,在項目用地、公共區域開放、公用設施配套、建設運營維護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保障服務。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省直管縣(市)建立相應工作推進機制,確保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二)強化要素保障

強化資金、人才、能源、土地、數據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加大政策精準支持力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鼓勵多元化市場主體平等進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爭取利用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以及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鼓勵省級投資平臺發揮資金優勢服務地方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引進一批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學科帶頭人、技術領軍人才和緊缺人才,支持鄭州大學等省內重點高校和龍頭企業共建實訓基地、省內職業技術學校設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學科。鼓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體依法依規自主選擇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降低用電成本。優化新型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審批及土地產權證辦理程序,提高項目落地實施效率。探索研究制定數據處理、硬件設施、應用服務、安全隱私等技術標準和應用規范,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在統一標準規范下的互通、融合。

(三)推動項目建設

堅持項目為王,加強項目謀劃引進,強化與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推動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突破。加強項目環境建設,積極組織服務專班,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項目審批流程,開辟前期手續辦理“綠色通道”。加強項目儲備管理,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納入全省重大項目統一管理。建立全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儲備庫,持續推進謀劃儲備、落地建設、竣工投運“三個一批”。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強榜單全面開啟【申報入口】 2024第四屆中國高比例風光新能源電力 發展研討會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污黄啪啪网18以下勿进| 欧美三级午夜理伦三级| 色诱久久av| 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国产精品亚洲lv粉色| 色播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强奸乱伦影音先锋| 精品国色天香一期二期| 20女人牲交片20分钟|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东北妇女精品bbwbbw|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精品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欧美99| 国产艳妇av在线|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a第一页|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乱子夫妻xx黑人xyx真爽 | 对白脏话肉麻粗话av| 性欧美暴力猛交69hd|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先锋影音xfyy5566男人资源| 亚洲av无码国产丝袜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