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人民政府關于下達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包府發〔2022〕9號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單位:
《2022年包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包頭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下達,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2022年2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2年包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2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聚焦“四基地兩中心一高地一體系”,圍繞建設富強、創新、活力、數字、協調、綠色、開放、宜居、文明、法治、團結、幸福、平安包頭具體任務,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包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堅持穩中求進,保持經濟穩定運行
牢固樹立“抓招商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圍繞投資和消費,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推動經濟快速增長。
一是擴大有效投資。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組織實施總投資5962億元的902個重大項目,全力抓好手續辦理、要素保障和領導包聯推進,確保每月每季完成投資進度快于時間進度。重點推動投資300億元的鑫元30萬噸顆粒硅一期、投資170億元的特變電工20萬噸高純多晶硅一期、投資140億元的雙良40GW單晶硅和切片一期、投資58億元的晶澳三期20GW拉晶和20GW切片、投資45億元的通威二期5萬噸高純晶硅、投資30億元的美科12GW單晶硅以及投資5億元的大地熊年產5000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投資3億元的科銳微磁年產5000噸淬磁粉產業化等一批大項目竣工投產,確保年內完成投資1300億元以上、竣工項目200個以上。適度超前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早謀劃項目,提前啟動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項目申報時各項手續齊備。年內實施城鎮(含園區)基礎設施項目135個,總投資354億元。重點推進百靈廟鎮中水利用供水工程、濱河新區中水綠化管線鋪設及改造工程2個中水利用項目,西河槽生態治理、東河區沙爾沁防洪治理、大青山水源工程水權轉讓、小流域治理及邊遠農牧區飲水安全、中小河流域治理、昆都侖水庫除險加固等9個水利項目,沼園路道路綜合改造、城區市政設施升級改造、主城區積水點治理二期工程等18個市本級城建項目。實施G65包茂高速包頭段公路改擴建工程,開展包頭機場飛行區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加強要素保障,統籌煤電油氣運以及土地、能耗、水等要素保障供應,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減負紓困、助推發展。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競爭性項目支持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報工作。
二是頂格推進招商引資。堅持產業鏈精準招商,成立專門招商隊伍,突出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加快引進“鏈主”“群主”“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產業集群。編制《包頭市招商頭部企業清單》《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招商目標企業清單》《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招商目標企業清單》,為招商引資提供精準導航。加強社會化委托招商,加強與各級各類商會、協會、大院大所及中介機構合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主題會議招商,舉辦北京、長三角、深圳、廈門等地的招商活動。強化政策招商,建立產業基金,保障生產要素,加快手續辦理,讓企業放心投資。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000個以上,引進國內(區外)資金增長15%。
三是激發消費潛力。圍繞建設區域商貿消費中心,打造8個商貿消費聚集區,發展1000家品牌連鎖門店,新增投放智能銷售終端100個;培育有生產資質的中央廚房企業創新服務模式,逐步探索中央廚房+門店配送或直取模式。全年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業200家。推進農超、農企對接,全年農牧業龍頭企業入駐商城、超市數量新增20家,有效擴大農產品銷售;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動馬鈴薯、燕麥、菜籽油、牛羊肉等特色農產品上線,促進農村牧區消費。放大節慶消費效應,利用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消費旺季,開展貫穿全年的主題促消費活動,推動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體旅游、家電家具家裝等消費持續恢復回升。加強消費信用體系建設,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二、堅持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錨定調結構、轉動能、提質量目標,以“一業一策”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堅持揚長補短、固本強基,揚長避短、培優增效,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加速增長。
一是扎實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落實《包頭市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行動方案(2021—2023年)》。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數字化,改造提升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工藝和產品結構。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圍繞設備換新、機器換工、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全年實施企業技術改造項目150個以上,改造升級傳統電機10000臺。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重點實施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數字化解決方案培育、重點行業改造升級、重點領域數字化能力提升、數字化融合發展、生態體系構建等專項行動。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體系,培育一批標識解析典型應用場景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實施數字化評估診斷和數字化改造“雙百戶”工程,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評估診斷全覆蓋,完成100個數字化改造項目,再培育100個數字化建設項目,打造10戶“無人化、黑燈化”的數字化示范工廠或車間。
二是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實施《包頭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充分發揮新材料、新能源“兩強”新興產業引領作用,發展壯大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三類”新興產業,培育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構建形成“2+3+N”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格局。新材料產業方面,重點實施包鋼75萬噸高合金鋼、包鋁高純鋁等一批高端化產品項目,推動光威大絲束碳纖維、航天九院無人機研試基地和中遠1萬噸聚乙烯薄膜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正威銅基新材料、晶源新材料1000噸炭炭復合材料、神華煤制烯烴二期40萬噸可降解塑料和浦景化工5萬噸聚乙醇酸基降解材料等項目落地開工。新能源產業方面,重點推進特變三峽電能固陽縣40萬千瓦風電基地、特變土右旗土地治理暨農光互補30萬千瓦光伏示范、明陽石拐200MW光伏集中競配等150萬千瓦保障性并網集中式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加快達茂旗6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建設;開展華電土默特發電分公司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促進新能源消納試點、華電包頭發電分公司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促進新能源消納試點及青山區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跨大青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美岱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積極謀劃一批新能源項目,打造四個500萬千瓦新能源開發基地。年內新能源并網330萬千瓦,帶動投資700億元,屆時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7%以上。圍繞核電產業園建設,重點實施中核北方重水堆燃料元件生產線改擴建擴能等核電產業工程。現代裝備制造業方面,出臺《關于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做大北奔龍頭企業,建設重卡換電站40座,帶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整體壯大。加快南高齒風電齒輪箱三期擴建、中車電機稀土永磁風力發電機擴建等一批在建項目建設,推進龍馬集團投資136億元的高端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明陽集團投資50億元的5—10MW超大型陸上風電整機及關鍵部件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已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引進金風科技、三一重能等已經建立合作的龍頭企業產業鏈配套項目落戶我市,培育壯大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稀土產業方面,堅持“2+2+N”產業發展路線,集中力量打好稀土產業突破攻堅戰,壯大稀土功能材料規模,推進稀土產品向下游延伸,加快稀土終端應用產業發展,持續優化稀土產業產品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稀土永磁材料,加快金力永磁材料、中科三環永磁材料、大地熊稀土永磁材料等磁材項目建設,推動熱壓磁粉、鈰磁體等特型磁材加快應用,推動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年內建成稀土粉體材料、釹鐵硼磁環中試、稀土永磁應用3條示范線,盡快打通從永磁材料到永磁技術再到永磁應用全產業鏈永磁生態圈,把包頭建成“磁谷”。大力發展儲氫材料,加快發展鎳氫動力電池、啟動電源、應急電源等應用產業。大力發展高端稀土拋光材料,努力在全國光功能材料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大力發展催化劑及助劑材料,加大稀土助劑在環保、高分子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研發和市場開拓。大力發展“稀土+”產業,集中力量攻克稀土鋼關鍵技術,不斷拓展稀土在鋁鎂合金及其他輕量化材料領域的應用。2022年,力爭稀土磁性材料產量達到6萬噸,儲氫材料產量達到0.4萬噸,稀土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數字經濟方面,落實《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服務體系,推動“上云上平臺”向“賦能賦智”升級。實施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上平臺“雙覆蓋”工程,全年上平臺實現一二三產業全覆蓋、大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全覆蓋,年內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0家。
三是加快建設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圍繞做優做活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優化升級,全方位打造“包頭服務”品牌。物流業,申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承載城市;升級改造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華蒙物流園區、九原蒙西物流園區、昆區鋼鐵物流園區等5個物流園區發展多式聯運、冷鏈物流等新模式;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工程,推動內蒙古新思路物流公司建設現代綜合物流樞紐園區,搭建統一高效物流服務平臺;落實“村村通快遞三年行動計劃”,年內嘎查村快遞服務覆蓋率達到95%;實施順豐快遞西北示范基地、土右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總投資58億元的22個重點物流項目;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金融業,積極壯大金融市場主體,推動內蒙古金融租賃公司獲批;引進1—2家機構來包開展業務或設立機構;天和磁材掛牌上市,加快英思特磁材、北辰飼料等企業上市進程;做大綠色金融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向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生態修復和綠色交通等領域提供金融服務,綠色信貸增長10%以上;推進“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工作;金融業增加值在去年基礎上實現大幅增長。商貿流通業,打造包百商圈、青山萬達、九原橫豎街、東河維多利摩爾城等1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點;啟動新光中心高端城市綜合體項目,推進萬科印象城建成運營,引進多弗、海倫堡城市綜合體項目;推動稀交所、鋼聯網等工業電商平臺做強做優做大;引進58企服、盤古天地等國內知名電商服務平臺和企業,新增商貿流通市場主體上線7萬戶。文化旅游業,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創建1個自治區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個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推出3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提升5個紅色旅游景區功能,新增3個以上國家A級旅游景區;爭取達茂旗、石拐區、土右旗、固陽縣進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打造兼顧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需求的旅游休閑街區,在賽汗塔拉城中草原、奧體中心等7個場所組織開展“包頭迎冬奧·冰雪惠民生”冰雪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加快建設以“一云一池三平臺”為主體的“一鍵游包頭”項目;重點實施華僑城“歡樂谷集團·北方兵器城”項目,在達茂旗、固陽縣分別引進1家四星級以上品牌酒店;開通周六日、節假日直達山北地區A級景區旅游公交線路;旅游收入增長15%以上。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推進包頭市黃河濕地國家文化公園和固陽縣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健康服務業,成立包頭市醫學轉化中心,完成包頭市衛生健康科技100個項目立項,爭取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落戶包頭,創建1—2個中醫藥(蒙醫藥)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加快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年內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50%以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2%以上;加快推動基于電子病歷數據庫的拓展功能應用、云病理中心等項目落地;積極引進山東威高、天士力控股、科創控股、一心堂藥業等國內知名企業,推動發展大健康服務保障、藥品生產供應和醫養結合等產業;文化體育娛樂業、衛生社會工作增加值增長16%以上。養老服務業,推動老年綜合養護院、九原區社會福利中心改造、固陽縣康養中心等項目落地;圍繞社區養老、養老地產、度假型養老、健康養生等產業,積極引進中鐵康養、上海慧享福養老、重慶頤天康養等國內知名養老服務機構;加快小白河健康城、大青山康養小鎮、民政福利園區等康養項目建設,打造三級以上養老機構10家;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改造提升農村牧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啟動實施“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
四是加快建設農畜食品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年內實施現代農牧業重點項目102個,總投資246億元。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6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7.6萬畝并實現“一張圖”數字管理,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25萬畝以上,糧食產量達到25.5億斤以上;加快以中儲糧為龍頭的企業落地建設,推進萬畝高效數字設施農業園建設,改造升級30個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1000畝高品質水果番茄育種基地,打造年育苗1000萬株的自治區最大的優質草莓種苗繁育中心,果蔬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加快北黃芪研究和產業化發展,開展藥食同源審批,加強與紅牛、王老吉等品牌的企業合作,加快馬鈴薯等農產品向深加工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貫徹落實自治區草畜一體化發展要求,推進2萬頭奶牛、50萬頭智能化生態養豬智慧牧場等項目建設,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達到80個,牲畜存欄達到600萬頭(只)以上,打造內蒙古西部地區最大的蛋雞生產基地。加強與中化集團、遼寧禾豐、中國肉類協會等單位合作,年內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6%。發展新型農牧業市場主體,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打造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5家、自治區級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0家以上,提升農牧業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組織化水平。
三、堅持創新驅動,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加快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一是建立完善創新平臺。高質量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建設,爭創國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和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將包頭市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納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整體戰略布局。加強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以及中科院、清華、上海交大、哈工大等院校合作,支持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包頭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院、基輔理工包頭應用技術研究院、包頭市區塊鏈產業研究院、應急裝備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提升包鋼(集團)公司和一機集團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應用能力,支持北重集團建設大尺度高強合金極端擠壓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裝備制造園區、金屬深加工園區創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年新增國家、自治區級創新平臺載體20家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
二是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制定《包頭市落實“科技興蒙”行動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二十五條政策措施》配套管理辦法,出臺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政策措施,設立市級獎補資金。建立“專精特新”企業重點培育項目庫,力爭培育認定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戶。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集群,新培育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350家。推動二冶集團、天和磁材建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中核北方、北方股份等企業建設國家制造業和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全年新培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
三是推進創新創業城市建設。加快科創飛地建設,持續推進北京、上海中關村等科創基地,實現異地研發孵化、本地轉化落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施關鍵高純稀土金屬材料、高端液壓泵閥系列化研發等80個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年內新認定國家、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8家,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1家。培育引進創新人才,實施一流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引育工程,落實好集聚創新資源“八個一批”具體政策措施,力爭全年培育國家、自治區級領軍人才團隊15個以上,引進高層次和緊缺急需人才6500人、增長20%;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培養工業4.0等專業國際認證高技能人才100人以上。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吸引1.8萬人以上青年人才來包就業創業。落實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組閣制”。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體系,建立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制度;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和收益分配機制。創新科技投入方式,加快建立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銀行信貸和風險投資等金融資本為支撐、以民間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體系。落實政府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政府投入的研發引導經費再增長20%,帶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30%以上。制定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財政后補助辦法,推動更多企業享受到國家惠企政策,進一步激發和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四、堅持系統觀念,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
系統推進城市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管理,統籌山南山北差異化發展,加快構建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形成協同協作發展新格局。
一是加快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強化規劃剛性約束,編制完成中心城區沿黃城市設計,構筑沿黃公共空間和景觀綠道體系,帶動沿黃整體區域建設,逐步實現包頭市沿黃高質量發展目標。完善綠色建筑城市設計體系,開展綜合交通發展研究,編制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和老舊小區改造等專項規劃。規劃建設一批標志性景觀、建筑,完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提升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水平,持續加強高鐵、新能源汽車設施、公共停車場等項目審批服務工作。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實施總投資1003.6億元的319個城建重點項目,對193個、51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修繕自由路2號街坊等歷史風貌區,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啟動賽罕路、民族東路等快速路網建設,完成林蔭路等8條骨架路網暢通工程,打通鄂日登路等10條斷頭路,推動包頭火車站、東站和機場周邊區域聯動升級改造。加強城市體檢評估,實現積水點動態清零,加快老舊管網改造,推進賽汗塔拉海綿體建設和希望鋁業園區、稀土高新區等再生水管網建設,完成雨污管網和道路空洞探測700公里,打造新都市區、北梁騰空區海綿示范片區。建成充電樁700個,推動敖根道立體停車場竣工投用,新增停車位5000個。優化綠化供給模式,修編完成《包頭市綠地系統規劃》,實施城垣帶狀公園等園林綠化項目,建設20處口袋公園,改造升級30個體育公園和社區運動休閑公園,實現城區綠地黃土裸露動態清零。實施110國道、四道沙河綠道改造等綠化項目,加強綠道網絡和健身步道建設,提升賽罕塔拉城中草原等重點區域景觀風貌,打造一批展示城市形象的鹿城客廳和兼具景觀、游憩功能的“微客廳”。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全面推行“片長制”“街長制”,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推進“六亂”和露天燒烤等專項整治,高標準完成125條背街小巷治理,新建、改造150座公共廁所。規范設置便民市場50個、便民早夜市100個。推進城市道路空間“多桿合一”“多箱合一”“多線合一”,徹底解決道路兩側桿箱線設置凌亂等問題。推動主城區680個居民小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在210個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加速環衛作業市場化進程,不斷提升市區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潔質量。牢固樹立運營城市理念,出臺城市建設用地、規劃、稅費、補償安置、不動產登記等系列政策,在道路保潔、垃圾收運、公廁和環衛設施建設等方面探索建立市場實施、政府考核的管理模式,建立多渠道、多主體、多層級的城市更新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數字城市建設,積極推進重點區域5G網絡等基礎設施布局,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旗縣區重要場景基本覆蓋;支持重點應用場景5G網絡覆蓋,支持工業園區5G應用專網建設。建立全市三維地理空間信息平臺,建成城市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總體裝機達到100萬臺。探索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深化智慧住建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智慧環保等平臺建設,促進數字化轉型。
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常態化開展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穩定現行幫扶政策體系,抓好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幫扶,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61個集中安置點的后續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抓產業振興,深入落實“萬企興萬村”行動,支持農村牧區發展食品加工、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金融機構對農村牧區信貸投放穩步增長,引導龍頭企業建立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引進規模大、渠道多、輻射廣的營銷企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打造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農村公路337公里,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場站設施建設,建設污水處理廠23個;綠化美化示范村34個;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建、改造戶廁8000戶以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對74個嘎查村生活垃圾進行處理。
三是統籌市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以新都市區為中心的城市新組團,完善新都市區核心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都市區第一小學、奧運冰雪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加快市檔案館、富力凱悅酒店等項目建設,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力爭將新都市區打造成為智慧城市樣板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進沿黃區域建設,實施希望大道等6條道路建設工程,推動小白河文旅項目落地,構筑沿黃公共空間和景觀綠道體系;推動喜桂圖新區加速融入主城區;加快北梁騰空區2.3平方公里古城風貌建設,推動喬家金街提檔升級和三官廟古民居開發,打造富有地方韻味的古城風貌區和棚改示范區。推進落實《包頭市加強山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重點抓好鐵路、公路、電網、供水、供氣和通航6大通道建設,加快提升主城區與山北地區在重大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水平。支持山北地區重點產業發展,整合山北地區現有資源,規劃布局一批風光電能源開發項目,加快承接中心城區產業轉移,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實施山北地區中心鎮和建制鎮更新行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鎮。完善文化旅游設施服務功能,重點打造后山文化旅游專線。加強跨區域集團化辦學,推進青山區與白云礦區、固陽縣,東河區與石拐區,九原區與達茂旗縣域教育聯盟共建,帶動提升山北地區教育水平。支持固陽縣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增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推進包頭市山北地區應急物資儲備庫項目。加快推進國道210線白云鄂博至固陽段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包頭至東勝段等工程,推動國道110線包頭北繞城公路、國道335線白云鄂博至明安鎮公路建成通車,啟動古城灣黃河大橋通道工程、固陽至東河公路建設前期工作。
四是深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實施《包頭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進落實呼包鄂烏市長聯席會確定事項,積極組建呼包鄂烏智慧城市建設一體化理事會和執委會,協同推進“三共三互”工程,建設呼包鄂高鐵一小時交通經濟圈,進一步增加呼包鄂烏互辦事項,打造黃河“幾”字彎生態文化旅游帶,努力形成經濟、民生、社會事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五、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建設綠色低碳城市
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全領域全方位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構筑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一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工業減碳“十大工程”,加快包鋼(集團)公司、包鋁公司等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改造,推動20戶鐵合金企業2.5萬千伏安及以下限制類礦熱爐設備退出,力爭全市所有工業園區全部建成綠色園區,全年新增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工廠20家、綠色設計產品20個,建設2個零碳園區、4個低碳園區。推進煤炭減量化和清潔高效利用,淘汰落后低效高排放煤電機組,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和自備電廠參與調峰。引進一批碳捕集、碳封存利用項目。加快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力爭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20%左右。全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建設,抓好22個森林草原濕地碳匯發展片區建設。全面推廣國內領先的二氧化碳氣肥新技術,開展設施農業試點10000畝以上,帶動畝均增長15%以上;推動化肥、農藥負增長,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實行能耗強度嚴格控制、總量彈性管理,完善用能預算管理,強化能耗強度標桿引導。加大“兩高”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加快推進“兩高”行業節能改造,嚴格“兩高”項目準入管理。建設節能交易平臺,推進重點碳排放單位有序進入全國碳市場開展交易,大力推廣能源托管服務、合同能源管理。因地制宜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工作重心由能耗“雙控”逐步轉為碳排放“雙控”,防止“運動式”減碳。積極倡導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村莊、環保家庭等行動。
二是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嚴格落實“轉型、治氣、減煤、控車、抑塵、嚴管”六項措施,深化工業、揚塵、燃煤、機動車污染綜合治理。推動包鋼(集團)公司、亞新隆順公司等鋼鐵企業加快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加快神華煤化工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程建設。嚴格執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相關規定。確保優良天數比例進一步增長。以更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推進河道水質改善工程建設,實施昆河下游河道整治、四道沙河沃土壕段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做好雨污管網排查改造,保障主要入黃斷面水質逐步提升。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進尾閭排口整改,加快包鋼總排廢水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強城市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再生水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創建國家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以更高標準打好凈土保衛戰。完善全市污染地塊再開發聯動監管機制。加強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做好建制村農村環境整治。全面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年內建成綠色礦山15家。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成固陽縣49個無主尾礦庫和固廢堆場整治,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開展危險廢物整治專項行動,推進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專業化、規模化和園區化發展。以更高標準打好問題殲滅戰。加快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自治區黃河流域地表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工作。
三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完善森林草原濕地資源保護發展機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30萬畝以上,實施大青山南坡、公路沿線、城鎮周邊、廠礦園區等重點區域綠化1萬畝以上;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大草原生態修復力度,落實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加強草原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完成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任務40萬畝。加大濕地保護管理力度,高標準推進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五片區”建設,爭取將包頭黃河濕地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強化農業節水、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扎實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六、堅持放管結合并重,持續鞏固擴大改革開放成果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
一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抓制度、抓行動、抓服務、抓監督,全力打造全方位深層次一流政務環境、一流法治環境、一流產業生態環境和一流城市環境。圍繞信息化、集約化、標準化、便利化,加快實現政務服務全程網辦,全面打造“少好快”一流政務環境。圍繞“市場、要素、生態、氛圍”四個方面,建設充分有效的市場體系,加強要素保障,提升供應能力,優化產業生態。圍繞營商環境評價全國18項、全區20項指標,對標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杭州等標桿城市,聘請國家級咨詢機構,定期對各旗縣區、有關部門創新營商環境情況進行預評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確保實現全區第一、全國一流目標,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調整優化備案、行政許可、中介服務、容缺受理、一窗受理、自助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代辦幫辦等事項清單。深化“六減兩優”改革,不斷提升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積極穩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建立審批運行、審管分離新機制。深化“大綜窗”改革,持續完善“全科無差別受理”模式,“一窗”受理率達90%以上。構建泛在普惠的“一網通辦”平臺,實現政務服務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高效協同。推動300個政務、生活服務應用接入“蒙速辦”,力爭注冊用戶突破200萬。全面提升各級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打造功能更加完備、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規范、智能化程度更高的“1+N+X”四級政務服務體系。
三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國企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任務。進一步推進市直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和轉型發展,聚焦主業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分級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穩步推進剝離辦社會工作,抓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常態化服務,實現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全面收官。加大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力度,切實推動實體經濟降本減負。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政府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部門聯合常態化,推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營造健康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強化預算編制與績效結果應用掛鉤機制,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探索打造政銀企綜合服務平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四是抓好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包銀高鐵(包頭段)建設,協調推進包西高鐵(包鄂段)前期工作,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和國家重要口岸物流樞紐。完善滿都拉口岸戰略發展規劃及空間規劃,加快鐵路物流園區、裝車基地和專用線項目建設,推動塔本陶勒蓋——杭吉礦運公路建成通車,加快滿都拉口岸由公路運輸向集裝箱換裝轉變,全年口岸過貨量增長翻一番;啟動建設航空口岸國際貨運監管場地,增開6個城市航線航班。跟進自治區自貿試驗區申報進展,高質量編制好包頭片區實施方案。實施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公共平臺、海關監管中心、國際快遞自動化分揀線項目,力爭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獲批。加快推進大宗礦產品B型保稅物流園鐵路專用線等7條列入自治區鐵路“十四五”規劃的鐵路專用線項目。出臺穩定外貿政策,扎實推進《包頭市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落地落實。結合“一帶一路”產業政策,支持包頭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10%;精準對接外資企業50戶,力爭引進落地10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翻番。
七、堅持人民至上,穩步推進共同富裕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一是持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拓寬城鄉居民收入渠道,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強化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就業服務工作體系,健全多渠道就業保障機制,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新增就業4萬人以上。實施聚包就業專項行動,“點對點”“全方位”保障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需求。落實國家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實施青年就業擴容提質行動,多措并舉引導支持開發就業崗位。健全重點群體就業精準扶持體系,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進“創業包頭”行動計劃,支持駐包高校建設優質創業園,年內新增創業孵化基地、“四眾平臺”等創業載體30個以上。開展補貼制技能培訓5萬人(次)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5億元。加強農牧民外出務工技能培訓,農村牧區轉移就業20萬人以上,通過增加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深化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業工資指導制度,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調整和落實最低工資標準,推動居民工資性收入穩步增長。完善要素分配政策,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不斷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水平。
二是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精準實施全民參保擴面工作,新增參保人數4萬人。繼續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工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擴展商業補充工傷保險保障內容,進一步提升補充工傷保險待遇水平。加強基金監管,嚴格落實“三個全面取消”,常態化開展社保基金和就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風險防控工作。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持續完善異地就醫服務,逐步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完成門診特殊慢性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實現社會救助全流程網上審批辦理。建立健全保障農牧民工、快遞小哥、外賣騎手以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機制。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一體化退役軍人網上服務平臺。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婦女等特殊群體。強化住房保障,新增發放公租房補貼991戶,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298套,實施棚戶區改造681戶,改造農村牧區危舊房97戶。
三是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統籌抓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各類職業教育,積極探索社區辦園模式,公辦園占比達到51%以上,普惠率達到93%以上;改善全市70所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鞏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成果,持續提升“雙減”成效;深化普通高中分類辦學改革,加強示范性高中建設,支持每個旗縣區辦好1所特色高中;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積極調整和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探索“現代學徒制”辦學改革;優先保障特殊教育,規范民辦教育管理;啟動實施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穩步提高教師待遇;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抓好人口工作,全面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解決群眾后顧之憂。開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增加托位供給,建設一批嵌入式、分布式、連鎖化、專業化的托育服務設施。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強現有三級甲等綜合、專科醫院建設,著力推動醫療集團總醫院及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動市傳染病醫院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開展運用“5G+數字化”新技術推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等5個信息化項目試點工作。建立完善四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服務體系,力爭全市蘇木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面達到50%。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積極落實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規劃改造各類健身步道300公里,提檔升級10分鐘健身圈,升級改造體育公園30處,改擴建高水平滑雪場1處。
四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包頭”建設,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確保重大交通事故零發生。完成全市50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30處重點商圈集貿市場等重點路段限時段停車系統建設。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社區創建,全面鋪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十大行動”,鞏固好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好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社區治理,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快建設應急裝備研發制造儲備基地。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嚴格做好鼠疫等傳染病防控工作。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突出抓好治重化積、“三率”提升和信訪上行防范,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推進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高質量完成全國“雙擁”模范城中期考核,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包府發〔2022〕9號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單位:
《2022年包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包頭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下達,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2022年2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2年包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22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實現上述目標,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聚焦“四基地兩中心一高地一體系”,圍繞建設富強、創新、活力、數字、協調、綠色、開放、宜居、文明、法治、團結、幸福、平安包頭具體任務,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建設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包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堅持穩中求進,保持經濟穩定運行
牢固樹立“抓招商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意識,圍繞投資和消費,做大總量、提升質量,推動經濟快速增長。
一是擴大有效投資。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組織實施總投資5962億元的902個重大項目,全力抓好手續辦理、要素保障和領導包聯推進,確保每月每季完成投資進度快于時間進度。重點推動投資300億元的鑫元30萬噸顆粒硅一期、投資170億元的特變電工20萬噸高純多晶硅一期、投資140億元的雙良40GW單晶硅和切片一期、投資58億元的晶澳三期20GW拉晶和20GW切片、投資45億元的通威二期5萬噸高純晶硅、投資30億元的美科12GW單晶硅以及投資5億元的大地熊年產5000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器件、投資3億元的科銳微磁年產5000噸淬磁粉產業化等一批大項目竣工投產,確保年內完成投資1300億元以上、竣工項目200個以上。適度超前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早謀劃項目,提前啟動項目前期工作,確保項目申報時各項手續齊備。年內實施城鎮(含園區)基礎設施項目135個,總投資354億元。重點推進百靈廟鎮中水利用供水工程、濱河新區中水綠化管線鋪設及改造工程2個中水利用項目,西河槽生態治理、東河區沙爾沁防洪治理、大青山水源工程水權轉讓、小流域治理及邊遠農牧區飲水安全、中小河流域治理、昆都侖水庫除險加固等9個水利項目,沼園路道路綜合改造、城區市政設施升級改造、主城區積水點治理二期工程等18個市本級城建項目。實施G65包茂高速包頭段公路改擴建工程,開展包頭機場飛行區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加強要素保障,統籌煤電油氣運以及土地、能耗、水等要素保障供應,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積極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幫助各類市場主體減負紓困、助推發展。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競爭性項目支持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申報工作。
二是頂格推進招商引資。堅持產業鏈精準招商,成立專門招商隊伍,突出招大引強、招新引優,加快引進“鏈主”“群主”“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招商引資延伸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產業集群。編制《包頭市招商頭部企業清單》《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招商目標企業清單》《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招商目標企業清單》,為招商引資提供精準導航。加強社會化委托招商,加強與各級各類商會、協會、大院大所及中介機構合作,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展主題會議招商,舉辦北京、長三角、深圳、廈門等地的招商活動。強化政策招商,建立產業基金,保障生產要素,加快手續辦理,讓企業放心投資。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000個以上,引進國內(區外)資金增長15%。
三是激發消費潛力。圍繞建設區域商貿消費中心,打造8個商貿消費聚集區,發展1000家品牌連鎖門店,新增投放智能銷售終端100個;培育有生產資質的中央廚房企業創新服務模式,逐步探索中央廚房+門店配送或直取模式。全年新增批零住餐限上企業200家。推進農超、農企對接,全年農牧業龍頭企業入駐商城、超市數量新增20家,有效擴大農產品銷售;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推動馬鈴薯、燕麥、菜籽油、牛羊肉等特色農產品上線,促進農村牧區消費。放大節慶消費效應,利用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消費旺季,開展貫穿全年的主題促消費活動,推動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體旅游、家電家具家裝等消費持續恢復回升。加強消費信用體系建設,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二、堅持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錨定調結構、轉動能、提質量目標,以“一業一策”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堅持揚長補短、固本強基,揚長避短、培優增效,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加速增長。
一是扎實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落實《包頭市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行動方案(2021—2023年)》。通過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數字化,改造提升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產業工藝和產品結構。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圍繞設備換新、機器換工、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全年實施企業技術改造項目150個以上,改造升級傳統電機10000臺。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重點實施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數字化解決方案培育、重點行業改造升級、重點領域數字化能力提升、數字化融合發展、生態體系構建等專項行動。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服務體系,培育一批標識解析典型應用場景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實施數字化評估診斷和數字化改造“雙百戶”工程,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評估診斷全覆蓋,完成100個數字化改造項目,再培育100個數字化建設項目,打造10戶“無人化、黑燈化”的數字化示范工廠或車間。
二是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實施《包頭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充分發揮新材料、新能源“兩強”新興產業引領作用,發展壯大節能環保、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三類”新興產業,培育拓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數字創意等新興產業,構建形成“2+3+N”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格局。新材料產業方面,重點實施包鋼75萬噸高合金鋼、包鋁高純鋁等一批高端化產品項目,推動光威大絲束碳纖維、航天九院無人機研試基地和中遠1萬噸聚乙烯薄膜等項目竣工投產,加快正威銅基新材料、晶源新材料1000噸炭炭復合材料、神華煤制烯烴二期40萬噸可降解塑料和浦景化工5萬噸聚乙醇酸基降解材料等項目落地開工。新能源產業方面,重點推進特變三峽電能固陽縣40萬千瓦風電基地、特變土右旗土地治理暨農光互補30萬千瓦光伏示范、明陽石拐200MW光伏集中競配等150萬千瓦保障性并網集中式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加快達茂旗6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示范項目建設;開展華電土默特發電分公司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促進新能源消納試點、華電包頭發電分公司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促進新能源消納試點及青山區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加快推進跨大青山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美岱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積極謀劃一批新能源項目,打造四個500萬千瓦新能源開發基地。年內新能源并網330萬千瓦,帶動投資700億元,屆時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7%以上。圍繞核電產業園建設,重點實施中核北方重水堆燃料元件生產線改擴建擴能等核電產業工程。現代裝備制造業方面,出臺《關于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做大北奔龍頭企業,建設重卡換電站40座,帶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整體壯大。加快南高齒風電齒輪箱三期擴建、中車電機稀土永磁風力發電機擴建等一批在建項目建設,推進龍馬集團投資136億元的高端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明陽集團投資50億元的5—10MW超大型陸上風電整機及關鍵部件智能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已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引進金風科技、三一重能等已經建立合作的龍頭企業產業鏈配套項目落戶我市,培育壯大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稀土產業方面,堅持“2+2+N”產業發展路線,集中力量打好稀土產業突破攻堅戰,壯大稀土功能材料規模,推進稀土產品向下游延伸,加快稀土終端應用產業發展,持續優化稀土產業產品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稀土永磁材料,加快金力永磁材料、中科三環永磁材料、大地熊稀土永磁材料等磁材項目建設,推動熱壓磁粉、鈰磁體等特型磁材加快應用,推動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年內建成稀土粉體材料、釹鐵硼磁環中試、稀土永磁應用3條示范線,盡快打通從永磁材料到永磁技術再到永磁應用全產業鏈永磁生態圈,把包頭建成“磁谷”。大力發展儲氫材料,加快發展鎳氫動力電池、啟動電源、應急電源等應用產業。大力發展高端稀土拋光材料,努力在全國光功能材料領域爭得一席之地。大力發展催化劑及助劑材料,加大稀土助劑在環保、高分子新材料等領域的創新研發和市場開拓。大力發展“稀土+”產業,集中力量攻克稀土鋼關鍵技術,不斷拓展稀土在鋁鎂合金及其他輕量化材料領域的應用。2022年,力爭稀土磁性材料產量達到6萬噸,儲氫材料產量達到0.4萬噸,稀土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數字經濟方面,落實《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服務體系,推動“上云上平臺”向“賦能賦智”升級。實施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上平臺“雙覆蓋”工程,全年上平臺實現一二三產業全覆蓋、大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全覆蓋,年內培育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0家。
三是加快建設區域性服務業中心。圍繞做優做活服務業,促進服務業優化升級,全方位打造“包頭服務”品牌。物流業,申報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承載城市;升級改造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華蒙物流園區、九原蒙西物流園區、昆區鋼鐵物流園區等5個物流園區發展多式聯運、冷鏈物流等新模式;推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工程,推動內蒙古新思路物流公司建設現代綜合物流樞紐園區,搭建統一高效物流服務平臺;落實“村村通快遞三年行動計劃”,年內嘎查村快遞服務覆蓋率達到95%;實施順豐快遞西北示范基地、土右旗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總投資58億元的22個重點物流項目;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金融業,積極壯大金融市場主體,推動內蒙古金融租賃公司獲批;引進1—2家機構來包開展業務或設立機構;天和磁材掛牌上市,加快英思特磁材、北辰飼料等企業上市進程;做大綠色金融規模,引導金融機構向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生態修復和綠色交通等領域提供金融服務,綠色信貸增長10%以上;推進“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工作;金融業增加值在去年基礎上實現大幅增長。商貿流通業,打造包百商圈、青山萬達、九原橫豎街、東河維多利摩爾城等1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點;啟動新光中心高端城市綜合體項目,推進萬科印象城建成運營,引進多弗、海倫堡城市綜合體項目;推動稀交所、鋼聯網等工業電商平臺做強做優做大;引進58企服、盤古天地等國內知名電商服務平臺和企業,新增商貿流通市場主體上線7萬戶。文化旅游業,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創建1個自治區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個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推出3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提升5個紅色旅游景區功能,新增3個以上國家A級旅游景區;爭取達茂旗、石拐區、土右旗、固陽縣進入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打造兼顧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需求的旅游休閑街區,在賽汗塔拉城中草原、奧體中心等7個場所組織開展“包頭迎冬奧·冰雪惠民生”冰雪文化旅游系列活動;加快建設以“一云一池三平臺”為主體的“一鍵游包頭”項目;重點實施華僑城“歡樂谷集團·北方兵器城”項目,在達茂旗、固陽縣分別引進1家四星級以上品牌酒店;開通周六日、節假日直達山北地區A級景區旅游公交線路;旅游收入增長15%以上。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積極推進包頭市黃河濕地國家文化公園和固陽縣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健康服務業,成立包頭市醫學轉化中心,完成包頭市衛生健康科技100個項目立項,爭取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落戶包頭,創建1—2個中醫藥(蒙醫藥)醫養結合示范基地,加快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年內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50%以上,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2%以上;加快推動基于電子病歷數據庫的拓展功能應用、云病理中心等項目落地;積極引進山東威高、天士力控股、科創控股、一心堂藥業等國內知名企業,推動發展大健康服務保障、藥品生產供應和醫養結合等產業;文化體育娛樂業、衛生社會工作增加值增長16%以上。養老服務業,推動老年綜合養護院、九原區社會福利中心改造、固陽縣康養中心等項目落地;圍繞社區養老、養老地產、度假型養老、健康養生等產業,積極引進中鐵康養、上海慧享福養老、重慶頤天康養等國內知名養老服務機構;加快小白河健康城、大青山康養小鎮、民政福利園區等康養項目建設,打造三級以上養老機構10家;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改造提升農村牧區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啟動實施“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
四是加快建設農畜食品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年內實施現代農牧業重點項目102個,總投資246億元。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面積60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7.6萬畝并實現“一張圖”數字管理,全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25萬畝以上,糧食產量達到25.5億斤以上;加快以中儲糧為龍頭的企業落地建設,推進萬畝高效數字設施農業園建設,改造升級30個設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1000畝高品質水果番茄育種基地,打造年育苗1000萬株的自治區最大的優質草莓種苗繁育中心,果蔬種植面積達到24萬畝;加快北黃芪研究和產業化發展,開展藥食同源審批,加強與紅牛、王老吉等品牌的企業合作,加快馬鈴薯等農產品向深加工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貫徹落實自治區草畜一體化發展要求,推進2萬頭奶牛、50萬頭智能化生態養豬智慧牧場等項目建設,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達到80個,牲畜存欄達到600萬頭(只)以上,打造內蒙古西部地區最大的蛋雞生產基地。加強與中化集團、遼寧禾豐、中國肉類協會等單位合作,年內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6%。發展新型農牧業市場主體,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打造農牧業產業化聯合體5家、自治區級農牧民專業合作社10家以上,提升農牧業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組織化水平。
三、堅持創新驅動,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加快提升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一是建立完善創新平臺。高質量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建設,爭創國家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和呼包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爭取將包頭市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納入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整體戰略布局。加強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區以及中科院、清華、上海交大、哈工大等院校合作,支持中科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包頭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院、基輔理工包頭應用技術研究院、包頭市區塊鏈產業研究院、應急裝備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提升包鋼(集團)公司和一機集團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應用能力,支持北重集團建設大尺度高強合金極端擠壓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持裝備制造園區、金屬深加工園區創建自治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年新增國家、自治區級創新平臺載體20家以上,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
二是加快培育創新主體。制定《包頭市落實“科技興蒙”行動打造區域性創新中心二十五條政策措施》配套管理辦法,出臺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政策措施,設立市級獎補資金。建立“專精特新”企業重點培育項目庫,力爭培育認定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戶。培育壯大科技型企業集群,新培育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350家。推動二冶集團、天和磁材建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支持中核北方、北方股份等企業建設國家制造業和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全年新培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以上。
三是推進創新創業城市建設。加快科創飛地建設,持續推進北京、上海中關村等科創基地,實現異地研發孵化、本地轉化落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實施關鍵高純稀土金屬材料、高端液壓泵閥系列化研發等80個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項目,年內新認定國家、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8家,自治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1家。培育引進創新人才,實施一流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引育工程,落實好集聚創新資源“八個一批”具體政策措施,力爭全年培育國家、自治區級領軍人才團隊15個以上,引進高層次和緊缺急需人才6500人、增長20%;新增高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培養工業4.0等專業國際認證高技能人才100人以上。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吸引1.8萬人以上青年人才來包就業創業。落實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推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組閣制”。優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服務體系,建立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制度;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和收益分配機制。創新科技投入方式,加快建立以政府財政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銀行信貸和風險投資等金融資本為支撐、以民間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科技投融資體系。落實政府研發投入剛性增長機制,政府投入的研發引導經費再增長20%,帶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30%以上。制定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財政后補助辦法,推動更多企業享受到國家惠企政策,進一步激發和調動企業的創新積極性。
四、堅持系統觀念,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
系統推進城市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標準管理,統籌山南山北差異化發展,加快構建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形成協同協作發展新格局。
一是加快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強化規劃剛性約束,編制完成中心城區沿黃城市設計,構筑沿黃公共空間和景觀綠道體系,帶動沿黃整體區域建設,逐步實現包頭市沿黃高質量發展目標。完善綠色建筑城市設計體系,開展綜合交通發展研究,編制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和老舊小區改造等專項規劃。規劃建設一批標志性景觀、建筑,完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提升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水平,持續加強高鐵、新能源汽車設施、公共停車場等項目審批服務工作。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實施總投資1003.6億元的319個城建重點項目,對193個、51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進行改造,修繕自由路2號街坊等歷史風貌區,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啟動賽罕路、民族東路等快速路網建設,完成林蔭路等8條骨架路網暢通工程,打通鄂日登路等10條斷頭路,推動包頭火車站、東站和機場周邊區域聯動升級改造。加強城市體檢評估,實現積水點動態清零,加快老舊管網改造,推進賽汗塔拉海綿體建設和希望鋁業園區、稀土高新區等再生水管網建設,完成雨污管網和道路空洞探測700公里,打造新都市區、北梁騰空區海綿示范片區。建成充電樁700個,推動敖根道立體停車場竣工投用,新增停車位5000個。優化綠化供給模式,修編完成《包頭市綠地系統規劃》,實施城垣帶狀公園等園林綠化項目,建設20處口袋公園,改造升級30個體育公園和社區運動休閑公園,實現城區綠地黃土裸露動態清零。實施110國道、四道沙河綠道改造等綠化項目,加強綠道網絡和健身步道建設,提升賽罕塔拉城中草原等重點區域景觀風貌,打造一批展示城市形象的鹿城客廳和兼具景觀、游憩功能的“微客廳”。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全面推行“片長制”“街長制”,常態化開展“馬路辦公”。推進“六亂”和露天燒烤等專項整治,高標準完成125條背街小巷治理,新建、改造150座公共廁所。規范設置便民市場50個、便民早夜市100個。推進城市道路空間“多桿合一”“多箱合一”“多線合一”,徹底解決道路兩側桿箱線設置凌亂等問題。推動主城區680個居民小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在210個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加速環衛作業市場化進程,不斷提升市區主次干道全天候保潔質量。牢固樹立運營城市理念,出臺城市建設用地、規劃、稅費、補償安置、不動產登記等系列政策,在道路保潔、垃圾收運、公廁和環衛設施建設等方面探索建立市場實施、政府考核的管理模式,建立多渠道、多主體、多層級的城市更新資金投入機制。加快數字城市建設,積極推進重點區域5G網絡等基礎設施布局,實現中心城區全覆蓋,旗縣區重要場景基本覆蓋;支持重點應用場景5G網絡覆蓋,支持工業園區5G應用專網建設。建立全市三維地理空間信息平臺,建成城市大數據中心,數據中心總體裝機達到100萬臺。探索建設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深化智慧住建綜合管理與服務平臺、智慧環保等平臺建設,促進數字化轉型。
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常態化開展防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幫扶,穩定現行幫扶政策體系,抓好農村牧區低收入人口幫扶,深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61個集中安置點的后續幫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支持脫貧地區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壯大,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就業,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提升脫貧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抓產業振興,深入落實“萬企興萬村”行動,支持農村牧區發展食品加工、休閑旅游等特色產業,推動金融機構對農村牧區信貸投放穩步增長,引導龍頭企業建立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引進規模大、渠道多、輻射廣的營銷企業,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打造10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農村公路337公里,爭創“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加快鄉鎮污水處理場站設施建設,建設污水處理廠23個;綠化美化示范村34個;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新建、改造戶廁8000戶以上。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對74個嘎查村生活垃圾進行處理。
三是統籌市域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以新都市區為中心的城市新組團,完善新都市區核心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都市區第一小學、奧運冰雪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加快市檔案館、富力凱悅酒店等項目建設,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力爭將新都市區打造成為智慧城市樣板區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進沿黃區域建設,實施希望大道等6條道路建設工程,推動小白河文旅項目落地,構筑沿黃公共空間和景觀綠道體系;推動喜桂圖新區加速融入主城區;加快北梁騰空區2.3平方公里古城風貌建設,推動喬家金街提檔升級和三官廟古民居開發,打造富有地方韻味的古城風貌區和棚改示范區。推進落實《包頭市加強山北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重點抓好鐵路、公路、電網、供水、供氣和通航6大通道建設,加快提升主城區與山北地區在重大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水平。支持山北地區重點產業發展,整合山北地區現有資源,規劃布局一批風光電能源開發項目,加快承接中心城區產業轉移,打造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實施山北地區中心鎮和建制鎮更新行動,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鎮。完善文化旅游設施服務功能,重點打造后山文化旅游專線。加強跨區域集團化辦學,推進青山區與白云礦區、固陽縣,東河區與石拐區,九原區與達茂旗縣域教育聯盟共建,帶動提升山北地區教育水平。支持固陽縣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增強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推進包頭市山北地區應急物資儲備庫項目。加快推進國道210線白云鄂博至固陽段公路、包茂高速公路包頭至東勝段等工程,推動國道110線包頭北繞城公路、國道335線白云鄂博至明安鎮公路建成通車,啟動古城灣黃河大橋通道工程、固陽至東河公路建設前期工作。
四是深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實施《包頭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推進落實呼包鄂烏市長聯席會確定事項,積極組建呼包鄂烏智慧城市建設一體化理事會和執委會,協同推進“三共三互”工程,建設呼包鄂高鐵一小時交通經濟圈,進一步增加呼包鄂烏互辦事項,打造黃河“幾”字彎生態文化旅游帶,努力形成經濟、民生、社會事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五、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建設綠色低碳城市
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全領域全方位推動綠色轉型發展,構筑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一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工業減碳“十大工程”,加快包鋼(集團)公司、包鋁公司等重點用能企業節能改造,推動20戶鐵合金企業2.5萬千伏安及以下限制類礦熱爐設備退出,力爭全市所有工業園區全部建成綠色園區,全年新增自治區級以上綠色工廠20家、綠色設計產品20個,建設2個零碳園區、4個低碳園區。推進煤炭減量化和清潔高效利用,淘汰落后低效高排放煤電機組,推動火電靈活性改造和自備電廠參與調峰。引進一批碳捕集、碳封存利用項目。加快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力爭裝配式建筑占比達到20%左右。全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建設,抓好22個森林草原濕地碳匯發展片區建設。全面推廣國內領先的二氧化碳氣肥新技術,開展設施農業試點10000畝以上,帶動畝均增長15%以上;推動化肥、農藥負增長,有效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實行能耗強度嚴格控制、總量彈性管理,完善用能預算管理,強化能耗強度標桿引導。加大“兩高”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加快推進“兩高”行業節能改造,嚴格“兩高”項目準入管理。建設節能交易平臺,推進重點碳排放單位有序進入全國碳市場開展交易,大力推廣能源托管服務、合同能源管理。因地制宜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工作重心由能耗“雙控”逐步轉為碳排放“雙控”,防止“運動式”減碳。積極倡導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開展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村莊、環保家庭等行動。
二是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嚴格落實“轉型、治氣、減煤、控車、抑塵、嚴管”六項措施,深化工業、揚塵、燃煤、機動車污染綜合治理。推動包鋼(集團)公司、亞新隆順公司等鋼鐵企業加快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加快神華煤化工等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程建設。嚴格執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相關規定。確保優良天數比例進一步增長。以更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推進河道水質改善工程建設,實施昆河下游河道整治、四道沙河沃土壕段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做好雨污管網排查改造,保障主要入黃斷面水質逐步提升。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進尾閭排口整改,加快包鋼總排廢水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強城市再生水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再生水利用率提高10個百分點,創建國家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以更高標準打好凈土保衛戰。完善全市污染地塊再開發聯動監管機制。加強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做好建制村農村環境整治。全面推進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加快綠色礦山建設,年內建成綠色礦山15家。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完成固陽縣49個無主尾礦庫和固廢堆場整治,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水平。開展危險廢物整治專項行動,推進危險廢物分類收集專業化、規模化和園區化發展。以更高標準打好問題殲滅戰。加快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自治區黃河流域地表水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輪生態環保督察工作。
三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完善森林草原濕地資源保護發展機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完成林業生態建設任務30萬畝以上,實施大青山南坡、公路沿線、城鎮周邊、廠礦園區等重點區域綠化1萬畝以上;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大草原生態修復力度,落實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加強草原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完成草原生態保護修復任務40萬畝。加大濕地保護管理力度,高標準推進包頭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五片區”建設,爭取將包頭黃河濕地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強化農業節水、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狠抓地下水超采治理,扎實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積極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六、堅持放管結合并重,持續鞏固擴大改革開放成果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
一是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抓制度、抓行動、抓服務、抓監督,全力打造全方位深層次一流政務環境、一流法治環境、一流產業生態環境和一流城市環境。圍繞信息化、集約化、標準化、便利化,加快實現政務服務全程網辦,全面打造“少好快”一流政務環境。圍繞“市場、要素、生態、氛圍”四個方面,建設充分有效的市場體系,加強要素保障,提升供應能力,優化產業生態。圍繞營商環境評價全國18項、全區20項指標,對標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杭州等標桿城市,聘請國家級咨詢機構,定期對各旗縣區、有關部門創新營商環境情況進行預評估,以評促改、以評促優,確保實現全區第一、全國一流目標,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調整優化備案、行政許可、中介服務、容缺受理、一窗受理、自助服務、一件事一次辦、代辦幫辦等事項清單。深化“六減兩優”改革,不斷提升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積極穩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建立審批運行、審管分離新機制。深化“大綜窗”改革,持續完善“全科無差別受理”模式,“一窗”受理率達90%以上。構建泛在普惠的“一網通辦”平臺,實現政務服務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高效協同。推動300個政務、生活服務應用接入“蒙速辦”,力爭注冊用戶突破200萬。全面提升各級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打造功能更加完備、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規范、智能化程度更高的“1+N+X”四級政務服務體系。
三是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國企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任務。進一步推進市直國有企業整合重組和轉型發展,聚焦主業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加快國有資產監管職能轉變,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分級分類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穩步推進剝離辦社會工作,抓好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常態化服務,實現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全面收官。加大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力度,切實推動實體經濟降本減負。構建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推進政府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部門聯合常態化,推行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監管,營造健康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強化預算編制與績效結果應用掛鉤機制,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探索打造政銀企綜合服務平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四是抓好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包銀高鐵(包頭段)建設,協調推進包西高鐵(包鄂段)前期工作,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和國家重要口岸物流樞紐。完善滿都拉口岸戰略發展規劃及空間規劃,加快鐵路物流園區、裝車基地和專用線項目建設,推動塔本陶勒蓋——杭吉礦運公路建成通車,加快滿都拉口岸由公路運輸向集裝箱換裝轉變,全年口岸過貨量增長翻一番;啟動建設航空口岸國際貨運監管場地,增開6個城市航線航班。跟進自治區自貿試驗區申報進展,高質量編制好包頭片區實施方案。實施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公共平臺、海關監管中心、國際快遞自動化分揀線項目,力爭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獲批。加快推進大宗礦產品B型保稅物流園鐵路專用線等7條列入自治區鐵路“十四五”規劃的鐵路專用線項目。出臺穩定外貿政策,扎實推進《包頭市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落地落實。結合“一帶一路”產業政策,支持包頭企業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投資合作。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10%;精準對接外資企業50戶,力爭引進落地10戶以上,實際利用外資翻番。
七、堅持人民至上,穩步推進共同富裕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一是持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拓寬城鄉居民收入渠道,培育壯大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強化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完善就業服務工作體系,健全多渠道就業保障機制,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年新增就業4萬人以上。實施聚包就業專項行動,“點對點”“全方位”保障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用工需求。落實國家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實施青年就業擴容提質行動,多措并舉引導支持開發就業崗位。健全重點群體就業精準扶持體系,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進“創業包頭”行動計劃,支持駐包高校建設優質創業園,年內新增創業孵化基地、“四眾平臺”等創業載體30個以上。開展補貼制技能培訓5萬人(次)以上,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5億元。加強農牧民外出務工技能培訓,農村牧區轉移就業20萬人以上,通過增加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深化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業工資指導制度,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調整和落實最低工資標準,推動居民工資性收入穩步增長。完善要素分配政策,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不斷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收入水平。
二是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精準實施全民參保擴面工作,新增參保人數4萬人。繼續落實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經辦工作,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擴展商業補充工傷保險保障內容,進一步提升補充工傷保險待遇水平。加強基金監管,嚴格落實“三個全面取消”,常態化開展社保基金和就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風險防控工作。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持續完善異地就醫服務,逐步實現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完成門診特殊慢性病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實現社會救助全流程網上審批辦理。建立健全保障農牧民工、快遞小哥、外賣騎手以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工作機制。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一體化退役軍人網上服務平臺。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和婦女等特殊群體。強化住房保障,新增發放公租房補貼991戶,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1298套,實施棚戶區改造681戶,改造農村牧區危舊房97戶。
三是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統籌抓好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各類職業教育,積極探索社區辦園模式,公辦園占比達到51%以上,普惠率達到93%以上;改善全市70所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不斷提高義務教育均等化水平;鞏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成果,持續提升“雙減”成效;深化普通高中分類辦學改革,加強示范性高中建設,支持每個旗縣區辦好1所特色高中;全面深化校企合作,積極調整和發展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探索“現代學徒制”辦學改革;優先保障特殊教育,規范民辦教育管理;啟動實施教師績效工資改革,穩步提高教師待遇;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抓好人口工作,全面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解決群眾后顧之憂。開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增加托位供給,建設一批嵌入式、分布式、連鎖化、專業化的托育服務設施。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廣三明市醫改經驗,加強現有三級甲等綜合、專科醫院建設,著力推動醫療集團總醫院及縣域醫共體建設;積極推動市傳染病醫院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開展運用“5G+數字化”新技術推進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等5個信息化項目試點工作。建立完善四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服務體系,力爭全市蘇木鄉鎮和街道辦事處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覆蓋面達到50%。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積極落實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規劃改造各類健身步道300公里,提檔升級10分鐘健身圈,升級改造體育公園30處,改擴建高水平滑雪場1處。
四是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包頭”建設,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嚴打高壓態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工作責任體系,確保重大交通事故零發生。完成全市50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30處重點商圈集貿市場等重點路段限時段停車系統建設。深化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文明社區創建,全面鋪開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十大行動”,鞏固好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成果。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好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社區治理,推進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建立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快建設應急裝備研發制造儲備基地。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嚴格做好鼠疫等傳染病防控工作。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突出抓好治重化積、“三率”提升和信訪上行防范,切實解決群眾合理訴求,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推進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高質量完成全國“雙擁”模范城中期考核,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