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彼得•馬什 倫敦報道
今年1月,中國藍星(China National Bluestar)收購了艾肯(Elkem),后者是一家用于太陽能發電行業的高純度硅供應商,總部位于挪威。
據銀行家和業內專家稱,為了找尋新市場、并在全球供應鏈中獲得更大的控制權,中國公司正準備在歐洲工程和技術領域掀起一輪投資熱潮。
值此之際,中國政府正鼓勵中國公司“走出去”,在海外扎根,而不是單純依賴出口。金融服務集團益華證券中國有限公司(Evolution Securities China)首席執行官克萊夫•懷利(Clive Whiley)表示,很多中國公司更青睞在歐洲、而非美國進行擴張,因為他們認為歐洲對中國投資的“態度相對不那么保守”。
中國企業正把目標鎖定那些擁有專業技術的行業——機械、材料和特種零部件業。在這些領域,很多歐洲公司占據著優勢地位。
截至2011年3月底的6個月,中國公司在歐洲的收購交易、貿易協議和貸款協定方面投入了643億美元。這一數字比之前11個季度的可比數據高出了一倍多。倫敦銀行Grisons Peak稱,工程和制造業一直是重點。
中國藍星斥資20億美元美金收購挪威艾肯,這是中國公司進軍歐洲的最新舉動之一。藍星還收購了一家原Courtaulds旗下的英國工廠,該工廠掌握著核心的碳纖維技術。
藍星熱衷于利用來自歐洲企業的一些技術訣竅,該公司正將一些技術轉移到中國的工廠。
美國投資集團Moelis亞洲區負責人理查德•奧德斯(Richard Orders)表示,中國公司上述舉動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憑借它們自己的努力,難以接觸到某些特定客戶群。
奧德斯補充說,很多中國公司將其歐洲交易視為連接“客戶群的捷徑”。比如說,對于歐洲供應商提供的高科技設備,全世界的企業可能都會放心購買;但如果供應商是一家中國公司,且過往記錄不那么過硬,客戶的購買意愿可能就不那么強。
中國機械公司北方重工(NHI)2007年收購法國公司NFM,就是為獲得新客戶群而收購歐洲公司的一個例子。NFM是一家領先的專業隧道設備供應商,其產品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地鐵工程。
英國似乎引起了(中國企業)特別的興趣。一位英國銀行家說:“很多中國公司認為,英國有一些不錯的私有工程公司,它們的價值被低估了。”
丹尼克斯半導體(Dynex Semiconductor)是一家生產電動機控制專用電子元器件的英國領軍企業,3年前被中國兩大軌道列車生產商之一——中國南車(China South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收購。
收購動機之一是為了在高鐵列車發動機的制造中,使用丹尼克斯的某些技術。
丹尼克斯首席執行官保羅•泰勒(Paul Taylor)表示,此筆交易令公司從中受益。“中國東家一直很支持我們,并幫助我們打入了一個新市場(中國),而以前我們一直無法進入這一市場。”
一些觀察人士已發出警告,稱中國公司在歐洲的交易可能失敗,因為中國投資者對歐洲商業慣例缺乏了解。
柏林咨詢公司H&C Hammer總裁赫爾穆特•哈默(Helmut Hammer)表示,中國企業對德國機床行業的幾筆投資,都未能達到原“東家”最初的預期。
譯者/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