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錦繡,春風萬里。即將開幕的2023年全國兩會,已經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因此,在這一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全國兩會,自然承載了社會各界更多的期待和希望。
汽車業全面高質量發展,是產業變革、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汽車業要走向高質量發展,破解堵點和痛點是關鍵。近年來,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產業亮點。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市場占有率達到25.6%。這一成績的取得,既與行業企業不懈努力息息相關,也離不開歷屆兩會代表委員的建言獻策。比如,不少代表委員都曾建議延續國家層面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對此相關部門在調查研究后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延長兩年、延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等,穩定了行業預期,推動新能源汽車穩步發展。
面對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等“成長中的煩惱”,不少代表委員都曾提出,要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運維中存在的問題。為此,多個部門積極響應,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針對居住社區、公路沿線、內部停車場等充電設施建設場景,明確建設運營要求,提升了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截至2022年末,我國充電樁保有量已達到520萬臺左右,同比增長近100%,極大緩解了用戶的充電焦慮。
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下半場”,在技術快速演進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數據安全問題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為了加強汽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很多代表委員提出了相關的議案提案和建議,主管部門對此高度重視,如今法律法規正在不斷完善中,助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走向規范化。
眼下,“雙碳”目標漸行漸近,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更加明朗。隨著新冠疫情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在國際國內產業發展形勢錯綜復雜的背景下,如何指引汽車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全行業對今年全國兩會寄予的期望。
雖然我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已取得不俗的成績,但仍處于產業變革和新技術、新模式、新趨勢的探索之中,行業發展依然面臨諸多矛盾和難題。在政策層面,補貼退出后如何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怎樣進一步提升自主品牌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如何鼓勵新能源汽車出口、智能汽車數據安全如何讓用戶真正放心、法律法規如何滿足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等問題,都亟待解決。在產業層面,供應鏈仍然存在一定風險,怎樣加快新體系電池、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如何平抑高企的原材料價格,如何深入推進換電模式應用和燃料電池汽車示范,以及如何發揮龍頭企業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進步等,都是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在市場層面,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也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筆者期待今年的全國兩會集中代表委員的真知灼見,匯聚社會各界的關切關注,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破除發展瓶頸、增添新動能,擘畫汽車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