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推進和落實,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正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在此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場需求激增,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作為光伏產業鏈的戰略制高點,光伏電池技術的變革決定著光伏行業的發展方向。隨著PERC技術的轉換效率和生產成本接近理論上限,以HJT異質結為代表的
N型電池技術迅速崛起,受到了產業資本和能源市場的重點關注。
行業分析
HJT異質結電池是什么?行業現狀如何?
HJT電池全稱晶體硅異質結太陽電池,是采用HJT結構的硅太陽能電池,該技術是在晶體硅上沉積非晶硅薄膜,它綜合了晶體硅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屬于N型電池中的一種。
從性能表現來看,HJT電池綜合了晶體硅電池與薄膜電池的優勢,具備高轉換效率、低光衰、低溫制程、高弱光響應、穩定性高、衰減率低等特性;在降本方面,HJT可以兼容薄硅片和使用銀包銅,降本優勢明顯。
HJT電池最早由日本三洋公司于90年代初研發,2015年三洋公司被松下收購,專利保護結束,技術壁壘消除,各國公司和研究機構開始加大對該技術的研發和投入。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8800余件適用于HJT電池制造領域的專利申請,自2009年起每年的申請量明顯上升;從技術布局來看,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鈣鈦礦、異質結、有機薄膜等相關領域。
技術迭代推動的降本增效是異質結產業化的必由之路。目前,異質結處于大規模商業化前夕,各異質結公司都在為技術攻關而不斷努力。
在業內看來,HJT固然美好,但由于與當前產線不兼容,對于設備投資的價格更高,前期投資較大;此外,HJT成本仍較高,降本增效也是目前絕大多數異質結企業在做的努力。
在HJT電池市占率方面,根據CPIA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建量產產線仍以PERC電池產線為主。隨著PERC電池片新產能持續釋放,PERC電池片市場占比進一步提升至91.2%。
但是,隨著未來生產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電池將會是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據機構預測,至2030年,N型電池市占率將達到70%左右,其中,HJT電池憑借工藝流程簡化、雙面率高、溫度系數低、無光衰、弱光效應、載流子壽命更長、量產效率有望突破26%等優點,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PERC電池。
賽道現狀
市場空間廣闊,玩家加速布局
隨著HJT產業化加速,金剛玻璃、邁為股份等異質結技術公司紛紛加速異質結產能落地、擴產;與此同時,也在加速推進降本增效,提高轉換效率。東吳證券認為,2022年是HJT降本增效加速推進的一年,2023年開始全行業擴產爆發,主流大廠將開始大規模擴產。
此外,2022年以來,HJT電池產能不斷增長,光伏產品制造商已經率先部署HJT電池的產業化線路,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HJt這一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2021全球HJT產能近7GW,2022年新增產能近20GW,而全球HJT規劃產能已超120GW。國內廠商如愛康科技、華晟新能源、金剛玻璃等已緊鑼密鼓地開啟了HJT生產布局之路:
西部證券分析稱,HJT降本路線清晰,2021年HJT電池成本高于PERC電池0.1元/W,2022年HJT成本有望低于PERC;2021-2025年HJT設備合計市場空間1117億元,擁有整線能力的國產廠商具備優勢;
假設2021-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150GW、195GW、244GW、305GW、381GW,HJT滲透率分別為5%、10%、20%、40%和80%,預計2021-2025年HJT設備需求將達46億元、78億元、141億元、257億元和595億元,市場空間廣闊。
未來發展
異質結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一、電力裝備十大領域推廣應用重點方向
2022年8月,工信部聯合六部分發布《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其中,HJT被納入太陽能裝備領域的產業化發展方向。
二、2023年1月新政利好HJT產業化發展
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能源局等六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產業技術創新取得突破,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建立;
到2030年,能源電子產業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形成與國內外新能源需求相適應的產業規模。
其中,關于太陽能光伏產品及技術供給能力提升行動,明確提出開展TOPCon、HJT、IBC等高效電池及組件的研發與產業化,突破N型電池大規模生產工藝。
同時,六部聯發體現國家對產業的重視程度,期待2023年各部門會出臺更多更加具體的落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