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對光伏行業來說并不陌生,早在2009年,中國光伏企業就在“雙反”等政策的沖擊下邁出在美建廠的腳步。2009年11月,無錫尚德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1000萬美元建設太陽能發電廠,2010年正式投產。2011年3月賽維LDK以3300美元收購美國光伏企業70%股權,又投資2家光伏企業布局美國市場。
包括英利綠色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等企業也宣布考慮在美國布局工廠,據媒體當時報道,我國光伏企業為規避貿易壁壘在美建廠求生。但在雙反政策的強勢逼迫下,兩三年內,無錫尚德、賽維美國工廠相繼破產倒閉,中國光伏產業損失慘重,企業在美建廠均以失敗告終。
此后近十年,除2015年底賽拉弗在美國密西西比州杰克遜的新組件工廠正式投產、晶科能源于2018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投資建設400 MW組件廠外,再未傳出頭部光伏企業在美建廠的消息,中國企業大多轉戰東南亞。
2022年,逆全球化趨勢明顯,隨著國際地緣政治和進出口貿易政策的變化,世界各國均在制定或考慮出臺鼓勵制造業回流本土的政策。
2023年,中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終于來到了新的發展階段,頭部企業紛紛首次赴美建廠,相關項目多計劃于今年年底運營投產。1月份,晶澳科技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年產能2GW組件的工廠,計劃今年四季度投入運營;3月隆基綠能與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國俄亥俄州建設5 GW光伏組件廠,該項目施工計劃與4月開始,預計2023年底運營;4月消息,晶科能源將投資5200萬美元用于擴大其在美國的唯一生產廠,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杰克遜維爾市批準了對該項目的撥款。
6月16日,再次傳來新消息。阿特斯太陽能正在德克薩斯州梅斯基特建立一個年產量為5GW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產基地,預計在2023年底左右開始生產。
中銀證券表示,目前,美國市場對本土制造的光伏產能相對友好,這或許就是中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IRA法案計劃將2025年1月1日前開始在美國建設的光伏項目的ITC稅收減免力度恢復至30%,因此組件公司在美國本土建設組件產能,有望助力它們在美國市場的順利出貨。
彭博新能源財經也在報告中指出,光伏組件制造商可能會發現,美國工廠的投資回收期“難以抗拒”。據估計,到今年年底,美國組件制造商的毛利率將達到26%-32%。作為對比,國內單一組件業務制造商處在微利水平,一體化組件廠商毛利為15%-20%左右。
無論是規避貿易壁壘風險,還是提升生產效益、貼近當地市場,提升企業競爭力,中國光伏企業都在不斷加大全球化布局,眼光也更加開放。有媒體報道,協鑫科技曾透露,春節后,公司核心團隊在海外進行過考察,正關注海外設廠選項,其中就有美國市場;但仍在研判,將適時公布未來海外計劃。
5月末,TCL中環對外宣布與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簽署合作協議,擬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地區開展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產品銷售指向沙特、中東地區及可能的歐洲、“一帶一路”沿線中亞地區市場,支持并推動能源轉型。
隆基綠能在年報中提到,未來光伏行業制造產能趨于分散化。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曾表示,未來隆基將繼續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和越南,完善全產業鏈布局,同時和美國公司合資建設5 GW組件廠。在中東、歐洲、拉美等地區,團隊還在分析全球合適的投資計劃,保持密切關注。
通威股份也曾于4月在業績會上透露,目前暫未有明確的海外光伏投資項目,但在積極研究各地政策。公司認為,光伏產業出海不僅需要當地政策的支持,還需要包括土地、電力、人才、產業鏈相關配套等要素資源的共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