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司注冊成立到陸續發布兩款性能領先的堿性電解水制氫設備新品,氫器時代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去年11月,氫器時代公司注冊成立;去年12月,氫器時代發布1500Nm3/h堿性電解水制氫裝備、50Nm3/hPEM電解水制氫裝備;今年6月,氫器時代2000Nm3/h堿性電解槽正式發布,同時被確定為上海電氣“十四五”規劃以及“雙碳”行動方案氫能產業鏈“鏈主企業”。
進展勢如破竹背后,是上海電氣的孵化氫能公司的決心和行動力。
★ “以老帶新”快速補齊底層技術缺口
氫器時代的成立,源于上海電氣在新能源發展模式上的創新。
“新能源賽道不同于傳統能源,客戶非常關注技術是否領先,同時對價格十分敏感,這就使競爭格局異常激烈。要想勝出,企業必須更貼近市場,研發必須更快速高效。為此,構建新的創新模式實屬必然。”上海電氣指出。
上海電氣經過分析認為,在儲氫、加氫、用氫等相對成熟的環節,可以從內部挖潛,依靠旗下企業和現有力量推進產業發展;而在此前技術儲備較為薄弱、同時處于氫產業鏈核心的制氫環節,需要組建新公司并借助集團力量孵化培育、“以老帶新”快速補齊底層技術缺口。
為此,氫器時代應運而生。上海電氣和電站集團對氫器時代給足了支持:
人才方面,以“伯樂機制”從海外引進的高端人才——氫器時代總工程師吳亮,并通過外派核心員工、共享制造能力、輸出風控體系等方式,使氫器時代構建了一支僅40人的精簡、高能團隊,其中70%是研發人員;
資源方面,通過集團的資源整合,氫器時代能與其他兄弟企業開展技術與市場的協同,可以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新能源產業和生態支持;
運行方面,氫器時代的研發資金、研發資源得到全方位滿足,同時在業績考核上,上級集團不看訂單、不看營收,而是專注研發投入、開發進度等戰略指標的實現。
依靠上海電氣的投資、孵化和培育,氫器時代在制氫裝備領域迸發出驚人的“硬核實力”,兩款新品先后登頂國內堿性制氫設備能力之最。
6月11日,氫器時代發布的2000Nm3/h堿性電解槽是目前國內單體產氫量最大的電解水制氫產品,電流密度提升至3500A/m3,直流能耗降低至4.15kWh/Nm3H2 @3000A/m3,整體性能同比提升8%,單位標方氫氣的生產成本同比下降6%,同等規模產氫量下占地面積同比降低33%,最大產氫量可擴容至2500Nm3/h,滿足風光大基地、綠色化工/冶金等大規模制氫、用氫應用場景需求。
此外氫器時代還以核心材料為突破口,通過開發新型、高性能電極催化劑及新一代隔膜材料,實現產品性能飛躍式提升;設計優化極板、極框部件結構及表面處理工藝,研制適配大標方電解槽的新一代改性密封材料,綜合提升產品的密封、耐壓能力,將現有電解水制氫裝備壽命大幅延長至20年以上。
★能源設備巨頭開氫能局
“氫經濟”是“雙碳”轉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近年來接連獲得國家級政策支持:
2021年的五大燃料電池示范城、2022年的國家《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近期六部委發布的《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逐步確立了氫能在新型能源體系里將占據重要位置。
國家定調下,央企國企陸續就位,成為了氫能產業發展的“扛旗者”,據相關統計,截至今年6月,我國涉及氫能布局的央企已有46家,國企有38家,布局領域涉及綠氫制取、儲運、加氫設備及加氫站、燃料電池及核心部材、關鍵部件、氫車、氫能產業園等。
上海電氣6月發布的《上海電氣集團“雙碳”行動方案》提出“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力爭2035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2055年前全價值鏈碳中和”的發展目標。根據該方案,上海電氣將突出硬核科技支撐,發展“風、光、儲、氫”技術和裝備,全力拓展新能源賽道。
在氫能領域,上海電氣積極構筑“制儲加用”環節核心裝備基礎。依托氫器時代國際一流的電解水制氫研發實驗室,為關鍵材料研發、部件制備、產品制造提供了全方位基礎支撐,為全套電解水制氫產品提供了測試平臺。
在示范應用方面,上海電氣建成國內首個應用于工業園區的“綠氫制-儲-用”一體化示范項目,同時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可滿足300標方每小時PEM電解槽多功能測試驗證平臺。
隨著“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電解水制氫的重要性和設備市場迅速崛起。上海電氣依托在高端裝備制造業及系統集成方面的技術積累,將持續布局氫能領域,通過產業協同的方式降本增效,提供氫能“制、儲、加、用”四大環節全產業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