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發布《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和《江西省新能源產業鏈現代化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指出以宜春、新余、上饒等為主陣地,壯大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光伏等產業集群規模實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漸明。僅7月以來,就有浙江省嘉興市和寧波市寧海縣兩地提出加強光伏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實施光伏重大項目。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山西省晉中區等地也在打造光伏產業集群,集聚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光伏企業,推進光伏產業體系發展,提升光伏產業鏈完備率。
各地打造光伏產業集群勢頭猛
“雙碳”目標下,光伏產業處于發展風口,經濟效益顯著,集群式發展趨勢可促進產業不斷壯大。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世江給出了一組數據,從營收看,2022年光伏行業增加值達到近8000億元,25個產業集聚區的光伏產值達到1.49萬億元,成為多個城市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和保證。
以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為例,2022年,該市光伏產業產值超千億元。按照規劃,包頭市要力爭通過3-5年努力,打造萬億級光伏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全球硅產業發展中心、先進技術研發中心、應用場景示范中心。
“集群化發展利好行業,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東方日升全球市場總監莊英宏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集群化發展可以提升集聚區內企業間的相互依存度,促進企業間互助合作。一旦產業鏈、供應鏈實現高效管理和協同創新,區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集群效應就會持續加強,進而對有效配置生產要素、打造產業競爭優勢、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產生積極意義。
在上述背景下,多地瞄準光伏產業,推動光伏產業鏈條化、集群式發展。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設置培育500億元級光伏產業園區目標,招引一批高品質新能源企業,著力打造光伏產業鏈項目,加速向產業強區進軍。目前已落地合計達15吉瓦的組件項目和年產1000萬只的支架項目。
四川省宜賓市也正聚焦打造光伏產業集群。目前宜賓高新區已招引項目10個,協議投資783億元,并有望培育5戶百億級企業,多個光伏項目加快推進。預計今年下半年,每月都有1個項目投產,全部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458億元。
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
產業集群是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是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組成單元。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晶硅光伏產業集群的發展正是有力證明。今年7月,江蘇省工信廳公布《2023年度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擬認定名單》,海陵區晶硅光伏產業集群上榜。目前,園區內涵蓋組件、輔材等光伏產業鏈各主要環節,聚集光伏等新能源及配套類企業超百家。“葡萄串”的鏈式發展促使海陵區晶硅光伏產業集群產業鏈完備率達到95%以上。受益于此,2022年,海陵區新能源及配套產業產值超240億元,同比增長50.2%。
光伏產業集群的建設不僅推動某一地區產業綜合實力的躍升,由于產業鏈越來越完備,各環節企業緊密度提升,企業在物流運輸等方面的成本均有所下降,還有助于單一光伏企業節約支出和加強經營實力。
今年3月,晶澳太陽能擬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89.6億元,用于包頭晶澳(三期)20吉瓦拉晶切片項目、年產10吉瓦高效電池和5吉瓦高效組件項目、年產10吉瓦高效率太陽能電池片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晶澳太陽能表示,公司本次募投項目的建設也有利于實現光伏產業規模化、集群化運營,從而深度整合集成生產過程,最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打造競爭優勢。近年來,光伏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率隨著原材料價格波動、供需關系變化、技術更迭等因素呈現不同程度的波動,單一環節企業面臨更大經營風險。因此,近年來頭部組件企業持續加大一體化布局力度,從而保障上游原材料供應,降低單一環節波動風險,增厚利潤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及穩定性。
市場格局或因此生變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認為,宏觀來看,無論是從政策環境、市場經濟、社會效益亦或是技術水平角度看,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利好更多,可推動形成更大的產業規模、更先進的技術堡壘及更完善的產業鏈條,從而對產業躍升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也將促使企業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企業信息信用平臺啟信寶等聯合發布的《中國光伏產業區域圖鑒》顯示,截至今年3月,我國存續光伏產業企業數量達4.8萬家。江蘇省、山東省、廣東省分別以9333家、5364家和5063家位列前三,合計占全國存續企業數量的40%以上。
另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近年來,光伏行業集中度維持較高水平。2021年和2022年,我國電池片環節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53.9%和56.3%,組件環節業務規模前五名的公司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63.4%和61.4%。
莊英宏提醒,集群化趨勢下,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用人壓力與競爭壓力會加劇,更有實力的企業會取得更好發展。
楊立友則表示,產業規模的擴大與大量資金的涌入勢必導致市場格局隨之發生變化。“因此,如何使企業高質量發展,如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把握核心競爭力,都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企業要在發展過程中隨時調整、把舵定向。不過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也在促使企業不斷迎接新挑戰,升級發展,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