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國外建廠成本會大幅上升,但為了搶占國際市場和應對國際產業鏈本土化要求,中國光伏企業掀起了一股海外建廠熱潮。
9月12日,天合光能宣布,將斥資2億美元(約合14.58億元人民幣),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威爾默建造太陽能光伏生產廠。該廠將使用在美國和歐洲采購的多晶硅年產約5 GW組件,預計2024年投產。建成后,預計將為當地提供1500個工作崗位。
此前的6月,阿特斯太陽能宣布,正在德克薩斯州梅斯基特建立一個光伏組件生產基地,年產能為5GW,投資超過2.5億美元,預計將在2023年底前后投產。
今年3月,隆基綠能宣布與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國俄亥俄州建設5GW光伏組件廠。按照計劃,這座工廠今年4月開建,年底投入運營,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廠之一,預計將創造850個就業機會。
同月,晶科能源投入8137萬美元,在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市投資新建年產1 GW太陽能組件生產線,對其原有光伏組件工廠進一步升級擴產。作為最早一批在美國建廠的企業,晶科能源早2018年就曾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投資建設了400MW組件廠。
2023年初,晶澳科技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投資6000萬美元,建設2GW的光伏組件產能,預計2023年四季投入運營,可創造600多個新崗位。
到目前為止,包括TCL中環、賽拉弗、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阿特斯、昊能光電等,至少8家光伏企業宣布赴美建廠了,預計總產能超過18GW。
當然,涌進美國的不只是中國光伏企業,其他國家也在投入巨額資金,進軍美國市場。
今年6月,印度光伏企業Vikram solar宣布奔赴美國建廠,公司通過設立一家合資公司VSK Energy LLC在美國建立4GW的鑄錠到組件制造業務,總投入高達15億美元。
今年1月份,韓華宣布擬資25億美元擴大美國佐治亞州道爾頓市工廠的太陽能組件廠產能,并在靠近亞特蘭大的卡特斯維爾建造一座新工廠,預計到2024年時,韓華在美國的組件產能將提升至8.4GW。
5月,瑞士異質結組件企業梅耶博格宣布將美國亞利桑那州Goodyear光伏工廠由1.6GW擴大至2GW,該工廠應用于大型地面電站的異質結雙玻組件。
2022年通過的《通貨膨脹消減法案》,是吸引光伏企業集體在美建廠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這一法案,在美國本土建廠生產和銷售的光伏企業能夠獲得一定補貼,其中組件環節稅收減免額度為0.07美元/W。
但是,補貼有一些前提條件。比如,在《通貨膨脹消減法案》中,要求光伏組件本土制造成本占45%以上的門檻才可獲得稅收30%的稅收抵免,以及對本土制造項目進行額外10%的項目成本補貼。
除了經不住巨額補貼的誘惑,還有其他幾個原因吸引光伏企業到美國建廠。
一是美國為了吸引制造業回流和對清潔能源技術自主產業鏈控制,動不動發起變相貿易保護主義,對其他國家對光伏企業進行圍追堵截,加稅和扣留調查,是家常便飯,有時還對東南亞一些光伏組件進行原材料溯源,不斷制造進口麻煩。
二是美國是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不僅增長速度快,而且價格高,利潤豐厚。近年美國光伏新增裝機量持續上升,2022年已超過20GW,今年一季度新增裝機6.1GW。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計,到2030年美國戶用光伏累積裝機容量將增至三倍。
但美國本土光伏制造能力卻非常薄弱,極度依賴進口,導致其價格居高不下,也成為了企業必爭之地。
三是目前全球光伏市場基本處于飽和或競爭過剩階段,特別是在國內,甚至歐洲,光伏擴展的空間有限,而美國還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市場。加上巨額的補貼利誘,所以即使有風險,成本上升,也要投入巨額資金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