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能源體系,需要協調不同能源類別的定位,保證不同能源類別的平衡,積極探索風光儲氫一體化,對促進綠氫產業鏈發展、促進中國能源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風電、光伏技術的進步,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下降,綠氫成本的下降和氫能產業技術的逐步發展,未來可再生能源與氫能和儲能的融合將成為產業發展趨勢。風光氫儲是穩定、可控、安全的綜合能源系統,被認為是未來最為可行的新型能量儲存和轉化的方法之一。
近十幾年來,國內外陸續建成了風光耦合制氫和儲氫的示范項目,目前風光氫儲項目的發展趨勢向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發電品質、提升可再生能源規模比例發展,并大力開展海上風電或在風光資源有優勢的地方開展風光互補制氫項目,再集中外送到用氫集聚區。
在構建推進風光儲氫產業中,需要政策為指導和引領。
在《“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中,國家能源局明確提出“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充分發揮大規模新型儲能作用,通過‘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多能互補模式,促進大規模新能源跨省區外送消納,提升通道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此后,內蒙古、寧夏、新疆等地也發文引領當地風光儲氫行業發展。
2022年12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網站公布了《內蒙古自治區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實施細則(2022年版)》。細則規定并網型示范項目按照不超過制氫所需電量的1.2倍確定新能源規模,離網型示范項目按照制氫所需電量確定新能源規模,新能源綜合利用率不低于90%。《細則》對于內蒙古自治區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3年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在準東、哈密、南疆環塔里木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技術,開展“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示范,為綠氫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探索經驗。
隨著政策的推動,各地風光儲氫項目也陸續立項投產,中石油、中石化、中能建、三一、龍源等多企業加入賽道,到今年8月,2023年國內風光制氫項目超30個,投資超百億的項目有6個。
2023年4月5日,中電建簽約內蒙古滿洲里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該項目規劃建設1.5GW新能源發電項目(光伏600MW、風電900MW),建設6萬噸/年制氫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工程預計于2024年6月前開工建設,2025年12月末竣工投產。
2023年4月15日,國際氫能冶金化工產業示范區新能源制氫聯產無碳燃料配套風光發電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奠基。該項目由水木明拓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400億元,建設年產30萬噸新能源制氫、120萬噸綠氨、110萬噸氫直接還原鐵及配套建設500萬千瓦風力發電。
2023年6月13日,內蒙古赤峰市政府與中廣核新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揚州吉道能源有限公司舉行簽約儀式,三方正式簽約風光制氫10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協議投資約260億元,項目將落地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旗。
2023年6月27日,融科氫能、中國電建昆明院及豐鎮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年產5萬噸綠氫暨氫能裝備產線項目投資協議。該項目集風光氫儲于一體,采用國際先進的PEM制氫技術,通過3GW可再生風光能源制氫,為全球最大規模的新能源PEM制氫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30億元。
2023年6月30日,中南電力設計院中標中煤50萬噸年離網型風光制氫合成綠氨技術示范項目立塔測風服務項目。該項目建設地點為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規劃建設50萬噸/年離網型風光制氫合成綠氨,項目總投資約245億元,計劃2024年4月開工建設,2026年3月全面投產,規劃制氫產能9萬噸/年。
2023年8月9日,中能建松原氫能產業園(綠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環評公示。該項目是吉林省首批“氫動吉林”大型氫基化工示范項目,總投資296億元,主要建設新能源電源、年產60萬噸綠色合成氨/醇生產線、年產50臺套1000 m3/h堿性電解水裝備生產線和4座綜合加能站等,基本涵蓋制氫、加氫、氫基化工、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條。
風光儲氫一體化是地區新能源與儲能產業協同發展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在“雙碳”目標下,風光儲氫協同發展是大勢所趨。同時,專家也提醒:無論是風電、光伏,還是儲能、氫能,都要考慮怎么讓它們互相配合,怎么讓清潔能源份額變得更大、更穩,而不能讓各能源品類之間造成無謂的內耗。